如果有機會親身體驗世界一流大學,了解國外醫院的先進設備和管理,體驗美國醫生的工作、科研、生活以及這份職業的方方面面,相信海外經歷的磨練、體會和感悟,會比國內周而復始的工作所得的體會要多的多。
在美國遇到很多其他大學的訪問學者或聯合培養的博士生,資助訪問學者向年輕的住院醫生傾斜會使醫院獲益更多。
1
外派訪問學者是提高本院科研水平的捷徑
在短期內,依靠醫院內部力量將年輕醫生的科研素質提高几乎不可能。
第一,年輕醫生尤其是住院醫生深陷瑣碎的臨床工作中,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科研;
第二,自身能力有限,科研不知如何開始;
第三,實驗室設備受限。相對於美國好的實驗室條件,我們的硬體設備遠遠比不上;
第四,有些指導教師同時做著很多臨床工作,無暇專注年輕醫生的科研訓練。
年輕醫生尤其是住院醫生本人也願意出國學習,因為他們不是臨床工作的骨幹力量,他們的短期脫離不會對醫院的臨床工作造成影響,也很容易有很多的替補力量。
國內做科研的缺點,換到美國的實驗室將迎刃而解。充足的時間,良好的設備,良好的指導老師甚至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國外較好實驗室工作1至3年,接受正規的科研訓練,發表1至3篇文章,有了這些良好的基礎,回國後,與國內的同齡人相比,視野開闊了,思路打開了,水平拉開了,就能很快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假設每年出國30至50人,連續五年,就是150至250人受到培訓,幾年後,我們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量會有大的飛躍。太多的年輕住院醫師在臨床上不會獲得很多的機會,1年或2年在臨床上看不到明顯的進步,而出國1至2年,可以實現質的跨越,也能為醫院進一步發展作更多的貢獻。
2
絕大多數訪問學者只申請到實驗室職位
聯繫國外的實驗室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為訪問學者不拿接收單位的錢,還能夠參與到實驗室的項目中來,無論多少都可以幫助PI(學術帶頭人)做點事情。
而在美國,由於人力資源很貴,美國科研經費的預算大幅度縮減,申請項目越來越難,PI也有很大的壓力,如果做不出成果,實驗室就得關門。如此,對口的免費高級勞力送上門來,自然是非常欣喜。
臨床的項目就很難申請,即使可以申請,也是要收費的。因為,在臨床上幫不到這邊醫生的忙,相反,他還要花時間精力幫你辦手續,照顧一個外國人。
所以,如果沒有公司和這邊醫院合作的項目,沒有對中國特別友好的醫生,沒有經常來往於中美交流的主任,如果沒有美國醫生和國內主任的合作,很難有機會到臨床上去。
總而言之,醫生申請訪問學者的收穫是多方位、多層次的。不僅可以獲得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動態、新進展,獲得先進的管理經驗,與接受單位和相關單位建立寶貴的聯繫,還可以在語言能力方面也得到提高。這些所獲,對當前和將來醫院的發展和變革的重要力量,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3
訪學歸來還是醫生?
Maybe!但「醫生」已非當初的「醫生」~
醫生出國訪學的收穫,除了上文講的那些,落實到具體的點,為以下幾個方面,當然也不只於此:
首先,有歸國留學證明;
其次,與國外導師建立了良好的聯繫;
再者,在國外也認識了各個研究領域很多優秀的朋友,掌握全球性的科研動態也會比較快捷,在國外建立的人脈很多時候會助你更上一個新臺階。
4
如果打算要走出國訪學這條路
1、前期基礎一定要打好,文章要發表得夠;
2、與國外導師建立好的聯繫,無論是套磁也好,參加學術會議也好,最好能有一個face to face交流的機會,讓導師對自己有一個好的了解,如果是兩人之間有合作,或者導師幫你一起修改proposal的話就更好了。
3、如果前兩條都不夠好,那第三條至關重要——儘早聯繫51訪學網,給出國訪學多一個保障。
51訪學網專注國外訪問學者申請服務,已積累不計其數的成功訪學案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梅奧診所、麻省總醫院、布萊根婦女醫院、JHU醫院、克利夫蘭診所等頂尖大學及醫療中心訪學案例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