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同公司的業績表現
差異會很大?
有什麼辦法讓公司的營業狀況
有所提升?
何為設計思維?
它是如何助力公司獲得更多利潤的?」
……
11月13日晚,
浙大管院EMBA「設計思維」主題
雲訪學系列第一課在浙大西溪校區開啟連線,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戰略系主任
Felix Oberholzer-Gee教授
圍繞「數字時代下企業戰略中的設計思維」,
分享了「設計思維」如何幫助公司
差異化定位並實現價值創造。
本次課程通過Zoom線上課程直播
結合線下集體聽課的形式展開。
線下教室內聽課現場
課上,浙大管院EMBA教育中心學術主任竇軍生教授介紹了本次課程設計的初衷。他說,設計思維是當今商業世界,尤其是創新創業領域非常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但過往對設計思維的理解相對比較狹隘,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系列活動,能夠將創新思維真正融入到整個EMBA課程體系中,將設計思維跟傳統商學教育中的核心課程有機融合,不僅僅是簡單的加法,而是乘法。
為何中國公司的盈利率無法達到美國公司的水平?
為什麼不同公司的業績表現差異會很大?有什麼辦法讓公司的營業狀況有所提升?何為設計思維,為何它被廣泛運用在公司的日常管理與運營中?」課程初始,Oberholzer-Gee教授首先提出了同學們非常感興趣又疑惑的一系列問題。
Oberholzer-Gee教授
在線闡述如何通過設計思維來提升公司的業績
隨後,Oberholzer-Gee教授展示了中美兩國企業投資回報率的對比圖,說明大多數公司的業績表現非常相似,都在10%-11%這個狹窄的盈利率區間,但縱觀全部數據,投資回報率的覆蓋面非常寬,從-10%至40%不等,令人意外的是有些公司並不賺錢。
此外,「標普500強投資回報率」數據也反映出,中國公司沒有虧錢的,但業績非常好的公司也不多。
為何中國公司的盈利率無法達到美國公司的水平?
數據顯示,因為中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但大家的差異性不大,而美國商業環境中,專利更受保護,更有利於創新。數據分析表明,公司規模與商業成功沒有直接關係,公司品牌與商業成功也沒有直接關係。所以,並不是單純把公司市場份額做大,或者品牌做響就可以獲得成功。
教授、翻譯和同學們
參與線上、線下結合雲訪學課程
設計思維如何助力公司獲得更多利潤?
Oberholzer-Gee教授引入一個公司業績的成功公式,稱為「價值標杆」。其中,「支付意願價位」是指客戶對某個產品或服務願意付出的最高價是多少,「出售意願價位」是指供應商能夠接受的最低成本價。
可以看到「價值標杆」中,「支付意願價位」和「出售意願價位」中間的距離就是公司所創造的全部價值。而「支付意願價位」和「市場價」之間的距離,是客戶所獲的價值。如,教授早上必須喝一杯咖啡才開始工作,他願意支付8美元購買一杯咖啡,結果他在星巴克只需付出2.5美元就可以買到一杯咖啡。這中間的差價,他認為自己賺了。而「市場價」和「投入成本」之間的差異,是公司的利潤;「投入成本」與「出售意願價位」間的距離,是供應商獲得的價值。而一個公司創造的價值,就看這個標杆的長度。如下圖所示:
「價值標杆」各要素
教授指出,公司若想獲得更多利潤有兩個選擇:
一是延長標杆中間的距離,相應的需提高市場價,以及降低投入成本。但這是「零和理論」做法,因為是在擠壓客戶或供應商的價值空間;
二是把標杆的兩端往兩邊擴展,即提高支付意願價位,以及降低出售意願價位。
回顧之前的表格,多數公司都擠在狹窄的利潤空間中,在用價格彼此競爭,大家把價格降到了成本線附近,所以都很難獲得利潤。有時公司高管抱怨消費者對價格太敏感,這正是在提醒公司的價格標杆跟其他同類公司無差異。
成功的公司都在努力做差異化,比如蘋果公司(提高支付意願價位)和沃爾瑪(降低出售意願價位)等。這就是為什麼如今「設計思維」越來越受重視。因為「設計思維」就是一種系統的方法論,幫助運用者去發現擴展價值標杆兩個端點的方法。
設計思維如何幫助公司實現差異化?
Oberholzer-Gee教授建議採取現場觀察的方式來確定客戶需求。
大部分公司採取問卷調查或者觀察小組的方式了解客戶需求。但很多情況下,通過問卷很難看出消費者真正的想法,因為問卷的內容、框架是由公司來決定的,而非消費者,而現場觀察則由消費者決定要給公司什麼信息。
兩者另一個區別是,如果公司用問卷或邀請受訪者的形式來做調查,公司看到的是「峰值客戶」,也就是代表大多數客戶的反饋,往往會忽視小眾群體。而現場觀察時,則會觀察到如兒童、長者、富翁、窮人等所謂的「極端客戶」。
如果公司只看峰值客戶,那麼其實在反覆改善同一個空間;若能夠看到「極端客戶」的行為,那麼在改善產品和服務時就能做到更極致,從而實現差異化。
在公司中形成鼓勵瘋狂的、非常規想法的氛圍也同樣重要。Oberholzer-Gee教授提到: 「創新並不是抽獎,一個人偶然去買了一張彩票,然後就中大獎了。現實是,好想法的出現需要量的積累,好想法都是從一堆瘋狂的想法中出來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時候是工作環境打擊了員工的創意,讓員工變得安靜。員工在提出想法時,會斟酌再三,甚至害怕影響了職業發展和升職。
企業中應該形成更包容的企業文化,讓員工舒適地分享自己不成熟、瘋狂的想法。若不給「瘋狂的想法」機會,就會同時抹殺了「好想法」出現的機會。
課後,竇軍生教授對本次課程作了點評並指出,這是浙大管院EMBA教育中心雲訪學系列課程第一課,將設計思維與戰略的本質相融合。戰略管理大師Porter教授曾經指出「如果企業只有兩項功能,那就是營銷(Marketing)和創新(Innovation)」。某種程度而言,企業不需要「銷售」,因為好的「營銷」會使得顧客主動向企業靠攏。這也就順勢導出現在流行的一個概念,即需要發掘客戶的「痛點」。
他表示,Oberholzer-Gee教授在本次課程中也提出了「觀察」的重要性。不要忽略用戶在過程中的體驗,去更好地了解顧客並更有效解決問題。「行動」既是名詞也是動詞,企業需要思考如何採取行動,組織什麼團隊,在什麼樣情況下更好地製造「創新」氛圍,這就是組織「設計思維」系列課程的重要之處。
「創新」的本質需要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力,大膽去想像,從而實現企業在競爭中產生優勢,並創造價值的最終目的。
學生感言:
第一次上哈佛商學院教授的課,教授Felix以非常深入淺出的方式,首先帶大家瀏覽了企業的成功方程式,是品牌價值嗎?是規模嗎?跟獲利表現ROI的相關性起了一個頭。又帶領我們思考了WTP(Willingness to Pay)/Price/Cost/WTS(Willingness to Sell)之間的關係進而導入到Design Thinking的範疇,第一堂偏嚮導論,但我認為教授的互動以及引導性讓大家都有滿滿的收穫,給管理學院點個讚,未來希望有更多類似的課程。——19綜合班,許涵傑
很高興參加這次雲訪學課程,哈佛大學教授所講的理論正是我多年銷售的體會,想要跟團隊分享,但擔心講不明白銷售理念。真是來得太及時了!——201班,方理鋒
風靡矽谷的「設計思維」到底怎麼做?哈佛教授的這一課!信息技術打通了多維空間,很有意義的嘗試!——19綜合班,張紫徽
1
END
1
註:浙大管院EMBA2021級提前批面試,歡迎點擊文末左下角的「閱讀原文」申請。可致電浙大管院EMBA項目諮詢電話:湯老師,0571-88276292,18806507700。深圳中心,潘老師0755-86967663,18594218040。
信息來源:「浙大EMBA」公眾號
歡迎關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官方微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哈佛教授揭秘:設計思維是如何助力公司獲得更多利潤的? | 「雲訪學」第一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