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們為什麼都在學哲學?

2020-11-30 騰訊網

[摘要]你不明白屬於自己的幸福的內涵和本質,你很容易被簡單的欲望迷惑,認定表層的快感就是幸福,而那種短暫的快感雖然像極了幸福感卻終歸於空虛和無聊。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越是成功人士越是喜歡學哲學、談哲學,而普通老百姓甚至一些還比較有身份的「知識分子」卻滿腦子的不解和不屑——哲學有啥用啊?哲學是最窮的學科。於是,迷茫的你更加迷茫了,為什麼富人們一窩蜂地學哲學還越來越富,為什麼窮人們天天學賺錢卻越來越迷茫?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拯救你!

你為什麼是你?

你生活在古代的一個小城邦裡,你國的居民凡是有什麼重大的決定都要去神廟尋求神諭,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你國的一個小城邦

有一天你剛從神廟出來,一個又矮又醜的老頭攔住你的去路,問你神廟的入口上刻了一段什麼樣的銘文。

你好心地整段背誦給他聽,他卻只聽到一句話——「認識你自己」。

老頭繼續攔著你問,你真的認識你自己麼?

這一問讓你感到很不耐煩,我怎麼會不認識我自己,我是一個很simple 的人啊。

老頭好像看出了你的不耐煩,突然換了話題,問你昨天是不是想買一匹馬。

你雖然心裡有買了個表的衝動,還是耐心地告訴他自己昨天還確實買了一匹馬。

老頭還想知道你是憑什麼決定買這匹馬而不是買了別的馬。

你的忍耐力快要到極限了,你用僅存的敬老之心告訴老人,你已經觀察這匹馬整整一個月了,每天都會抽一兩個小時去馬廄邊看馬,終於買回了這匹最中意的馬。

老頭繼續問,你買馬的時候去問神了麼?你是根據自己的觀察買的馬還是根據神的指示買的馬?

你還沒等他問完,就告訴老人,馬當然是我自己挑出來的,還需要問神麼?

老頭表示呵呵,你看,說到底你還不如一匹馬呢!

這匹馬比你實際上買的那匹看起來更呆萌

你終於被激怒了,這次換你攔住老人,想問個清楚,怎麼談了兩句話,你就覺得我不如馬了,這事說不清楚,跟你沒完。

老人再次表示呵呵,以絕對碾壓的姿態告訴你,既然你挑一匹馬都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需求作出選擇和判斷,為什麼在自己人生的重大抉擇上要去尋求神諭而不聽從「認識你自己」的勸告呢,一個真正認識自己的人,能夠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能夠判斷什麼適合自己,什麼能夠做而什麼不能做,通過做適合的事情,他們既達到了目的又獲得了成功。

當你知道這個老人就是蘇格拉底的時候,你的內心是拒絕且崩潰的,雖然比你晚生幾千年的人看到以後都覺的這是一個有關碾壓與被碾壓的雞湯故事,但是對於身在那時的你來說這無疑是一堂漲姿勢的文化課。

蘇格拉底常與雅典公民談笑風生

放在今天,這不僅僅是一個勸人放棄祈禱、獨立思考的雞湯故事,更揭示了哲學的一個最基本命題——認識自己。

人之所以區別於橡樹和鴿子,是因為人們能夠認識自己並知道有意識地認識自己,我們擁有和動物一樣的欲望與衝動,卻能夠通過思考和理性不讓它們成為我們的必然屬性,而讓它們游離於我們的本質之外加以控制和改變。

這麼邪魅狂狷的誘惑你,你敢吃麼?

那些整天叫囂著哲學無用的人,如果連對自己的認知都極端模糊而無從下手的話,又怎麼可能控制、改變得了無限的欲望和獸性的衝動,更不可能輕易明白幸福的含義,也就無法知道什麼才是屬於自己的幸福,以及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需要什麼方法。

你為什麼不幸福?

你自從被蘇格拉底碾壓過一次之後就學得很乖,不僅對老人畢恭畢敬,同老人談話的時候也儘可能的小心謹慎,深怕又被老人帶進了哲學的坑裡。

可是智慧防不勝防,水至清則無魚,老人偏要問你勇敢是什麼?

雖然你的內心是抗拒的,但是沉默畢竟更加丟面,你說勇敢是堅守陣地不逃跑。

老人說,這個定義對於步兵來說的確如此,對於跑來跑去的騎兵就不適用了吧。

你早預料到無論你回答什麼,被無情碾壓都將成為必然結果,你只好說,沒錯,跑來跑去按照戰術堅守陣地也是勇敢。

老人繼續補充,那海上的暴風雨中、疾病、貧困和政治生活中,勇敢又該怎麼定義?不會還是堅守陣地吧?

你這才明白,定義需要抽象以獲得普遍性,於是你說勇敢是靈魂的堅忍。

那一直做一萬個伏地挺身算勇敢麼?

你突然意識到無條件的堅守是一種愚蠢,明智的堅忍才是勇敢。

那一個人如果早已經預料到援兵會到、我軍終會勝利而選擇堅守城門,和一個不知道有沒有援軍也不知道會不會勝利卻堅守了陣地的戰士相比,誰更明智,而誰又更勇敢呢?

你發現前者更明智而後者更勇敢,那麼你對勇敢的定義出現了疏漏和矛盾。

蘇格拉底又問,一個不會遊泳的人跳入深井救人和一個會遊泳而跳入深井救人的人比,誰更勇敢?

你再次發現愚蠢的前者比明智的後者更勇敢,而你也不知道勇敢的定義是什麼了。

我們可以看到對概念進行定義和梳理是一件困難而複雜的事情,而哲學家是最早掌握並運用智慧進行抽象思考、規律探尋、普遍性挖掘和概念定義的人,沒有受過哲學訓練的人受限於自身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無法對事物的本質、規律和普遍性進行確切而全面的把握,因而容易陷入偏狹和功利。

你為什麼不幸福是因為你根本無法定義自己的幸福,你沒有能力觸碰到幸福的本質,即使你已經獲得幸福,你也因為無法認知與表達而無從確證。因為你不明白屬於自己的幸福的內涵和本質,你很容易被簡單的欲望迷惑,認定表層的快感就是幸福,而那種短暫的快感雖然像極了幸福感卻終歸於空虛和無聊。

哲學的一大功能便是引導人們感知、認識並獲得幸福,從對實用性的追求中超脫出來,從對簡單快感的崇拜中解脫出來,以更遠更高的視角考察世界和人生,在現實生存中汲取功利價值的同時,獲得更多精神性的追求和高尚的嚮往,在與生活苟且纏鬥的同時,也從詩和遠方中獲得希望、慰藉和幸福。

你為什麼沒有錢?

你國盛產哲學家,除了蘇格拉底之外,還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智慧人物。

泰勒斯是你最喜歡的一個哲人。

他因為觀測天象太忘情,沒顧得上看路,一腳踏進了汙水坑,整個人都跌進了坑裡。

你國的那屆人民也不是很行,衝著人家哲學家就是一頓嘲笑,

今天常說的什麼「哲學無用」啊,「哲學家都是書呆子」啊,「哲學系不是瘋子就是傻子」啊幾千年前都被那屆人民說完了。

泰勒斯根本不care,來年就讓所有嘲笑啪啪啪打臉。

世界上沒有白踩的坑,仰望星空的泰勒斯從星象算出來年夏天橄欖將會大豐收,於是低價租下來眾多榨油機,來年果然豐收,需要榨油的人紛紛跑到泰勒斯高價租回榨油機,讓哲學家狠狠撈了一筆。

從古至今的社會主流永遠更偏重於世俗和功利,用一套實用性價值評判標準去衡量哲學以及哲學家存在很多問題。然而真正的哲學是經得起考驗的,實現現實層面的功利價值和獲得世俗意義的成功對於哲學家來說遠比真理探尋和本質挖掘的工作容易得多,只是哲學關注和探討的重點並非種種世俗的現實價值而是抽象的超越性價值。

因此不是哲學不賺錢,而是哲學不會把怎麼賺錢當做核心和重點,更不會將太多的精力和個人的價值訴諸物質的滿足,當然不排除另外的一種可能性——某些將哲學讀「死」的人既無法在精神上有所建樹也沒法在世俗中獲得滿足而為人們抨擊「哲學無用」現身說法。

不能否認的是,當哲學教會人們如何認知和思考世界及人生的時候,受過哲學訓練的人更能夠觸碰到經濟發展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脈搏,從而能夠預測甚至影響財富和資源流動的趨勢,獲得更多賺到大錢的機會。

不是哲學賺不到錢,而是哲學不關心錢,也可能是你哲學學得太少,學得太不好。(文/守拙堂陳嶠)

轉自「北京大學出版社」微信公眾號(pku-press),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上)
    ——坤鵬論坤鵬論寫到這裡,大家一路跟著讀到這裡,我們基本也了解了哲學與修辭學一直的關係。自古希臘時期起,它們便處於對立關係,時而緊張,時而緩和。直到現代,哲學界自己開始反思後,它們才慢慢走到了一起。修辭學與哲學為什麼火水不能相容呢?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柏拉圖對修辭學那麼深惡痛絕?
  • 我們為什麼要學哲學
    本人經歷:初中競賽提前班,高中物化生(but政史地的學考也是全A哦)理綜269hhhhh,本科應用化學,直博藥學院化學生物學。呵呵呵呵噠噠從小我就不是非常喜歡看書,雖然老愛去圖書館捧一大摞書回家,但大多都以超期結束我和它們之間的緣分。每次看書時都喜歡邊吃邊看,總是不能十分專注,達到心流狀態。
  • 富人定律: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
    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這可以說是一條富人定律,因為人與人之間,雖然都擁有幾乎同樣的身體條件,也可能會付出同樣的努力,但不同的思維卻會造就不同的結果——窮人和富人。 富人之間自然也有不同之處,但卻也有很多的相同的地方,尤其是在富人思維上,富人和你想的往往不一樣。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中)
    一直相信且不懈追求因果的人們開始普遍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問題都能通過科學手段得到實證檢驗,從而獲得確定答案。而那些無法通過科學手段或程序被證實或證偽的不具確定性的命題是毫無意義的。在這樣理性至上的時代,試圖在非確定狀態下對事物進行推理和討論的修辭學被直接打入冷宮。甚至有學者直接將其批評為多餘的、垂死的學科。
  • 學以成人與哲學何為
    對此,學界內外不少人很詫異,這麼樸實的一句話如何能夠成為世界哲學大會的主題。  回想起來,2014年的秋天,世界哲學聯合會幾十位執委聚集在北京大學人文苑,為確定這屆哲學大會的主題確實展開過激烈爭執。各位執委的提案、建議和意見既代表各國哲學學會的想法,也反映他們各自對哲學的理解。各方想法自然就會相差很大。當杜維明先生提出學以成人的建議時,立即招致一些執委的反對。
  •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低調,窮人卻熱衷於炫富?
    比如有的人從頭到腳穿的全是大牌,而且LOGO的位置都很顯眼。 這是為什麼呢? 窮人花的錢都是純消費,而富人的每一筆花費基本上都是投資。
  • 為什麼學哲學的人在境界上很深邃,在生活中卻很幼稚?
    這個「我」為什麼想要它們呢?為什麼要追求這個目的,要關心這種表面化的「幸福」或「成功」呢?也許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進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能凸顯出普通人與哲學家之間的巨大思想差異。當精英或普通人問哲學家:你為什麼這麼幼稚,不去追求一些實際的目標,選擇一些實際有效益的工作呢?
  • 聚焦:中南海開年第一課 為何學哲學
    哲學不是抽象的口號和空洞的套話 1月23日,中南海懷仁堂,中央政治局舉行了2015年開年以來第一次政治局集體學習,學習的主題是「辯證唯物主義」。 為什麼新年首次學習要學辯證法?學習過程是怎樣的?重點學了什麼?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基本可以說,在答案二和三的語境下,哲學這回事,是不存在的。(一)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是交叉概念很多人在大學都學過一門「思想政治」類必修課,叫「馬克思主義哲學」,簡稱「馬哲」。「馬哲」,是有字庫的。涉及「哲學」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注意,「哲學」之前,是有定語的——辯證唯物主義。按照我們在受教育過程中所得的傳授,對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概念理解是: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這們學問,至今,仍具有其先進性。
  • 哲學指導造晶片?中科院成立哲學研究所,網友們議論紛紛
    從常見的計算機處理器晶片,手機處理晶片,到工業上的FPGA,DSP,ARM等晶片 可以說沒有新品,就沒有現代電子科技,任何一個電子設備都需要晶片才能製造,沒有晶片,電子設備將失去大腦。中國科學院和晶片相關的所有: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
  • 學哲學到底有什麼好處?沒好處!那還要不要學?必須要
    它並沒有標準答案,絕不會有一個人能站在你面前,告訴你哲學到底是什麼,或者什麼都不是。所以不要寄託於有人用一段話來告訴你哲學的本質,因為哲學的概念本身就是隨著歷史不斷發展的抽象概念。在漫長的歲月裡,總有研究哲學的人站出來說:醒醒吧,凡人,你們都錯了,我說的才是真正的哲學!
  • 學以成人與哲學何為-光明日報-光明網
    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的主題是「學以成人」。對此,學界內外不少人很詫異,這麼樸實的一句話如何能夠成為世界哲學大會的主題。    回想起來,2014年的秋天,世界哲學聯合會幾十位執委聚集在北京大學人文苑,為確定這屆哲學大會的主題確實展開過激烈爭執。
  • 我為什麼要讀哲學書?
    第一件事是,什麼是哲學,我們為什麼要學哲學?提到哲學,很多人都會覺得,哲學就是我們中學及大學學過的馬克思哲學原理。這其實是誤解了哲學。西方哲學是人類世界最古老的一門學問,它誕生於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
  • 夏爾:學哲學可立刻帶來好處
    1973年出生的夏爾目前已發表隨筆、小說、繪本等十多部作品,還曾與于勒合著暢銷漫畫《聖賢們的星球》。他擅長用通俗的表達方式呈現高冷的哲學知識,《當美拯救我們:星期二的哲學課》就是來源於他主持的「周二哲學研討會」內容。
  • 在現在的中國,年收入多少才能算是富人?
    在窮人和富人之間,每個人心中對其位置的定義都不相同。就像兩個對立的相對點,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兩者之間隔著觸摸不到的差距。雖處截然不同的位置,但窮人和富人之間就像貓和老鼠一樣,哪裡有窮人,哪裡就存在著富人,那麼對於富人的標準定義是什麼呢?
  • 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
    故西方馬克思主義所面臨的問題是資本主義危機依然存在和危機轉換的當代社會空間化表現,及由此發展出的形態各異的社會空間哲學理論。  一、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與再生產理論的社會空間哲學方法   從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如何可能?
  • 學哲學專業就需要家裡有礦嗎?也不盡然
    現在如果誰要是想高考填志願的時候選擇了哲學或者已經學了哲學,可能會被問家裡有礦嗎?不然誰給你的勇氣學哲學。可能是因為兩點原因,第一點是對口的工作實在是不多,第二點是找到的工作收入一遍都不會很高。雖然很多大科學家研究到最後,都研究哲學或者神學問題了,雖然哲學號稱是很多學科的最終問題,但是研究了哲學卻不能直接指導任何學科方便找工作。跟管理類的專業有點像,很多學生都是奔著將來能做管理者,去學的管理學,最後發現做人資、行政和銷售的居多,雖然工作到後面會有很多管理問題需要解讀,但是直接就學管理,並不能幫助你直接走上管理者的崗位。
  • 聽說懂哲學的人都很厲害,怎樣讓自己喜歡上哲學?
    不能聽說別人覺得什麼厲害便去學什麼,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哲學,是一門深入思考的學科,他不僅僅限定在人生哲學裡,還有很多職場、社交、宇宙等等方面的哲學。但一般情況下我們大多數一說到的哲學,便讓人想到的是有關人生哲理方面的。哲學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厲害?那是因為哲學無所不包,它包括了人們是怎麼來的?要去往哪裡?生存的意義是什麼?究竟還有沒有下一世?是否有靈魂和記憶?
  • 普通人為什麼要讀哲學?
    哲學並不是無關痛癢的辯論,從諸子百家到宇宙心學,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哲學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每個人,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看待自己的方式。 中國人為什麼如此看重穩定? 為什麼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醫生需要學點兒哲學
    □胡大一  醫學是最需要學點兒哲學的學科。在學醫和從醫的過程中,診治疾病無不充滿了哲學道理。比如,哲學的一個重要原理是「共性和個性」,就反映了「讀醫學教科書和臨床實踐」的關係。  我們剛進醫學院或者初出校門當醫生時,更多的是接觸書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