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麼?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但是,抱歉,目前暫時沒有大家都承認的定義,可能以後也沒有。不過呢,不要太擔心,這個世界上沒有定義的東西很多,比如藝術,也是沒有什麼固定的公認的定義。目前也沒有幾個哲學家能夠很通俗的把「哲學」這個意義講出來。小胡肯定也沒有這個本事把這個講出來,嘻嘻。
但是今天讀者朋友們進來看了這篇文章,看到這裡,小胡可以告訴的你的是,學過哲學的人,和沒有學過哲學的人有什麼區別。這個時候大家一定會發現,哲學原來這麼神奇,可以這麼用。
人們普遍認為,哲學是智慧之學。人們普遍相信,哲學能夠增進人的智慧。這是毫無疑問的共識。然而,哲學如何增進人的智慧?卻是一個始終沒有搞清楚的問題。很多哲學家的說教不是使人更聰明了,而是使人的思路變得更加混亂。這是哲學家的失敗,也是哲學的悲哀。
比如,《三國演義》裡的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種極端的利己主義就是一種哲學,但是曹操本人不一定覺得自己的思想是一種哲學。打個比方說,一個沒文化的老大爺,其實他也懂哲學,他會說:「將人心,比自心。」也是一種哲學思想。有這種思想的人,做人、處世就常常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來考慮,這種思想就會對他的行為不知不覺的產生影響。
實際上哲學是最與我們生活接地氣的了,比如拔苗助長告訴我們要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草木皆兵告訴我們看事物有看本質。所以在生活中哲學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因此一定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哲學家。
因此無論你是否懂得哲學其實都在哲學思想範疇之內思考問題。本質上說應該沒有區別。但是懂得哲學思維的人,會從多方面考慮問題。這種思維方式有時在生活中很實用很理性化,但是有時卻會帶來拖泥帶水不果斷的後果。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各有千秋。
懂哲學的人通常博學多才,興趣廣泛。因為哲學原理的本質是來源於所有學科成果的成果,是可以應用於萬事萬物的普適規律。懂哲學的人通常都集不善言表和滔滔不絕為一身。因為夏蟲不可語冰是每個懂哲學的人最基本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