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哲學的一脈相承

2021-01-15 關關看歷史

自西北大學長安校區向南十公裡,到了終南山北麓的環山公路,從灃峪口一路向西,就到了周至縣境內,現在,這裡有一個道文化展示區,它的核心景區是樓觀臺。樓觀臺的主要歷史遺蹟是

「老子寫經處」,傳說老子在那裡寫下了5000言《道德經》,然後就西去消失了。所以,從歷史文獻上說,老子的生卒年代不詳。據說,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關於老子是不是李耳,是不是李聃,學術界還有某些不同的觀點,但幾乎所有學者都認同這樣的史實: 老子曾經擔任了周朝的守藏室之史,這個職務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和檔案館館長。

老子的基本主張是無為,後世之人都把老子看作道家的始祖。那麼,老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有資料表明,孔子曾經去拜訪老子,向老子問「禮」,按照那個年代知識積累的過程和人們認識發展的過程來看,孔子能去向老子請教學問,應該比老子的年齡小10歲到20歲,這也不存在儒家學說源出於老子的問題。這是老子生平的基本情況。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就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文化,儒道佛三家融會貫通。因此,道家文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道家和儒家、佛家在很多方面是互補的。道家文化隨後在漢代形成中國唯一土生土長的有重大影響的宗教——道教。

道教在中國和東亞一些國家與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如香港,有所謂的「六大宗教」,其中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和儒教。道教尊奉黃老學說和無為之治,所謂「黃老學說」是指黃帝和老子的學說,道教把軒轅黃帝作為崇高的尊神,在中國民俗文化中,軒轅黃帝升天之後就成了玉皇大帝,這都是道教的學說。 

關於老子哲學的基本特點,學術界認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辯證法學說。除此之外,再簡單歸納一下。

第一條就是無為思想。老子宣揚的就是無為而治,認為統治者不要有什麼政治作為,而是要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 不要對老百姓橫徵暴斂,而是要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農時,這樣才可以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天下自然就歸順了。

第二條就是虛空的思想。老子崇尚虛空,認為虛懷若谷、心無雜念; 無欲則剛、有容乃大。在下雨的時候,山頂上面是不可能積存雨水的,而虛空的山谷卻可以充盈雨水,這是說,只有虛空才可以充盈。

第三條是守雌的學說。老子主張「守雌」,認為「陰勝陽」。有學者這樣解說,儒家思想充滿了陽剛之氣,是積極進取的學說,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夫子就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知老之將至」,努力地追求自己的事業和美好的現實生活,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鼓勵人們執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而老子是主張 「居下」的,道家特別崇尚水,《道德經》裡有句話,叫作「上善若水」,水往低處流,擁有水的美德的人是良善之人,擁有了水的美德的社會就是一個善良的社會。第四條是崇尚柔弱的思想。老子主張以柔克剛,認為處於剛強狀態的事物會逐漸衰弱,而處於柔弱狀態的事物卻會越來越強大。

此外,老子還特別崇尚節儉和寧靜的思想,主張以靜制動。以上所介紹的是老子學說的基本主張和主要特點。5000言的《道德經》言簡意賅,內容是博大精深的,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獲得不同的認識。

在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之後,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並且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就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莊子。

莊子出生在公元前369年,逝世於公元前286年,姓莊,名周。剛才說,他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其實,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有學者認為他是河南商丘人,也有人說他是安徽蒙城人,其實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勢力範圍與今天的省界是不一樣的,特別強調是哪個省的人,歷史依據不是很充分。

我認為應該就是處於安徽和河南交界地帶。莊子曾經當過「漆園吏」,這也根本算不上是什麼官職了。終其一生,雖然生活貧寒、窮困,甚至居無定所,可是他卻鄙視貴族階層享受的那種榮華與富貴,厭惡他們追逐的那些權勢與名利,他要在這混亂的社會生活裡,追求個人獨立的人格與尊嚴,享受那份逍遙與特立獨行的生活狀態,保持個人精神的自由與自在。

莊子與老子一樣,都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所以他往往與道家的開山始祖老子一起,並稱為「老莊」,由他們兩人創始並傳世的哲學體系,受到後世思想界和哲學界的高度重視,尊稱其為 「老莊哲學」,他們在書中的文採,顯示出高度的思辨特色,閃耀著人類智慧的熠熠光輝,有些義理與範疇達到人類思維的極致。

他的代表作《莊子》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繼承了老子的基本學說,主張大自然與人類的所謂「天人合一」,也極其嚮往那種「清靜無為」的狀態。學者們一般都有這樣的認識,莊子是非常理性的,他看似張狂的外在表現,其實是其內心深處有別於他人的獨立個性的反映,他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繼承者和後期的創建者,因而很多人稱他為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從《莊子》書中可以看出,他的學說有非常深刻的哲學意味,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就其根本精神來說,主要還是皈依並創造性繼承老子的哲學。他發展了老子的哲學學說,認為世界是「我」的主觀產物,並非是其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後世將莊子與老子並稱為「老莊」是完全合適的,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老莊哲學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最具有哲學特徵的學術思想形態和理論形態。

歷代思想界和宗教界都極大發展了老子和莊子的哲學學說,並且給予其很高的評價。例如,在唐代,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這個時間是唐開元二十五年 (737),唐玄宗在位期間。後世人們就把《莊子》這部書稱為《南華經》,也以「南華真人」稱謂莊子。不僅如此,道教的隱宗妙真道,尊奉莊子為本宗的開宗祖師,也把莊子當作「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南華經》被道教奉為主要經典之一,這就奠定了莊子在道教的崇高地位。 

《莊子》這部書有十餘萬字,既有令人讚嘆的文採,又有極其深奧的哲理。他的文字雖然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但是似乎也可以這樣講,幾乎所有的文字都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敘述,而是對人類思維的寓言式解說,因而對後世文學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就《莊子》一書的文學價值看,莊子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

完全可以這樣說,《莊子》這部經典是中國古代文學典籍中的瑰寶。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從歷史和現實來看,道教並不等同於道家,道家是一個學派,道教是一門宗教,在後面我們還會講到道教的問題。

《莊子》這本書充滿了智慧和思辨,有其持續的生命力和無盡的價值。當我們心浮氣躁的時候,讀一讀這部智慧之書,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慰藉有著重要作用。

莊子繼承老子的「無為」學說,反對統治者採用嚴刑峻法,主張一切順其自然,不要人為幹預。莊子事實上提倡的是一種自由自在而不受任何約束的「逍遙」人生觀,那個時代的現實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生活困難和精神壓抑,莊子依靠個人的能力是根本無法解脫的,於是他產生了要擺脫現實世界困境與煩惱的自我精神麻醉法,對現實的苦難毫無感知地加以對待,這就是某種形態的消極遁世、逃避現實的思想。毫無疑義,這種思想在當時社會生活中是不夠健康的,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消極的。

莊子追求一切依照自然之規律,完全順應個人內心的感受和欲求,極力擺脫人類社會的種種不平等與不公正,這就篤定為人們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肯定提供了新的有價值的啟示。思想的自由是人類最基本的自由,莊子讓自己的思想在自由的天空隨意翱翔,因而顯得那樣豐富多彩。莊子不愧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

相關焦點

  • 《紅樓夢》是不偏不倚的老莊哲學嗎?
    向來都有不少人以為《紅樓夢》是不偏不倚的老莊哲學,因為曹公在書中「勸佛抑儒揚道」的傾向非常明顯。可是有幾處的疑點最終還是容易讓人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紅樓夢》是不偏不倚的老莊哲學嗎?襲人反對寶玉與黛玉接近。她一邊拉攏寶釵,嘆苦說:「姐妺們和氣,也有個分寸兒,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
  • 專家研討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專家研討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由光明日報社、安徽省社科院主辦的「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2日在安徽省亳州舉行。
  • 崇尚老莊哲學的華人女指揮家張培豫
    她說,她崇尚中國古典哲學,尤其是老莊哲學一直影響著她的音樂生涯。張培豫說,指揮需要講點「無為」之道。她在指揮中並非一味強調讓演奏者完全按自己的意圖行事,一定會給演奏者留有空間,甚至某些時候順應演奏者。她要讓每個參與者發揮出其專長和才能。細膩的音樂家會一定會感知到指揮對他音樂才華的尊重。但是,老莊哲學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規則,是修養境界。
  • 「白天看星星」丨海德格爾對老莊的哲學解讀
    1份通俗易懂的西方哲學簡史 《哲學100問》↑點擊獲得  滿100-50 海德格爾對老莊的哲學解讀從海德格爾關於「真理」與「非真理」或「解蔽」與「掩藏」的論述中,我們能夠傾聽到海德格爾與老莊之間的「共鳴」。不恰當地講,海德格爾類似西方哲學與老莊思想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前者試圖通過理性抽象達到最高的普遍性以揭示真理,後者要求回歸本源,持守原始的混沌,海德格爾則追求的是通過揭示或解蔽去接近遮蔽或掩藏。
  • 竹林七賢中這三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
    竹林七賢和老莊都算是文化名人了,可是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魏晉時期遠近為名的竹林七賢,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因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精神上他們渴望能有一個理想的世界去懷揣夢想,去追求他們嚮往的人生,所以他們在苦苦追尋中找到了老莊哲學。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使七賢走到了一起。經過小編的研究和分析,我發現七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通過老莊哲學聯繫到起,共同去談論自己心之所向,去搭建屬於自己的理想。不僅如此,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堪,殘酷的社會現實使他們不願冒著生命危險出仕,所以去尋求老莊哲學來規避風險。
  • 老莊與道家的關係
    這個道家乃是黃老思想的一個分支,與先秦老子、莊子關係不大,這個「道家」也未受老莊學派思想的影響,或者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先秦無司馬談所指的道家,道家第一次出現與老莊無關。先秦只有老子哲學,莊子哲學,以及與他們的哲學相應的老子學派,莊子學派。老莊成為道家只是後起的一種學派分類觀念,與司馬談所指的道家是不同概念。那麼問題出來了,老子習慣被稱為道家的創始人,他是創立了那個道家?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0古宋聖賢話老莊
    因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世人將其並稱為「老莊」。這「老莊」連字還表另一含義,即老子在歷史上存在於莊子之前,老子是春秋末期人,莊子是東周戰國中期的人物。「老莊」連字同時又指道教三玄經中兩部經典: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經》(又稱《老子》)和莊子的代表作《莊子》。其中《道德經》為大經,《莊子》被視為小經。「老莊」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被視為世界東方智慧的重要源頭,啟迪著世世代代的人們。
  • 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道家哲學#《天演論》(嚴復譯)而事實上,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嚴復不僅是一位西學大家,也是一位國學大師,他對中國傳統思想深有研究,尤其對道家哲學情有獨鍾而嚴復註解《老子》、《莊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西方近代思想學說,來與老莊哲學相觀照、相印證。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亳州8月20日電(記者李陳續、陳雪 見習記者李睿宸)8月19日至20日,中國·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學術論壇在安徽省亳州市召開。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
  • 老莊哲學和他們的人生智慧
    孔孟思想被稱為「有」那是一種為社會確立秩序和價值的學說,只有明確的秩序才能讓社會進入穩定的狀態,但世界並不是按照理念來變化的,也永遠不會安頓在人給的秩序與價值體系中不懂,所以老莊的「無」能夠順應不斷的變化,具有無窮的可能性。莊子提倡的是在混亂變化的世界中保全自己並能夠達到一種超越的精神自由。沒有強調很強的構建作用,是一種自然之道,世界萬象森然,在秩序中變化不息。
  • 專家學者匯聚亳州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2013年07月10日 22:43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來自國內、省內的知名專家學者7月11日將匯聚老莊故裡亳州,共同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 「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辦
    2016年5月7日-9日,「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新落成的老莊文化研究中心成功舉行。
  • 老莊思想有什麼不同
    簡單來說,老子關注天下,莊子關注個人;老子是救世哲學,莊子是心性哲學;老子希望建設文明的社會,莊子希望樹立自由的心靈。老莊之不同,從文本上也能至少發現三處:首先,拯救社會還是拯救個人?老子撰寫《道德經》著力於拯救社會,認為明白天道的人越多越好。所以,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
  • 佛教靠老莊思想在中國發展
    《弘明集•道安傳》裡說,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了四百餘年才開始真正被中國人接受,這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哲學思想深入人心,華夷觀念根深蒂固。  個人認為,上文只說出了原因之一,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理解上的問題。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最初,人們對其難以理解,自然也就產生不了共鳴,更別提推廣發展了。那為何魏晉南北朝時期,會成為印度佛教在中國發展的黃金期呢?
  • 郭齊勇:老莊之道論及其異同
    老莊之道論及其異同郭齊勇(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學學院)內容提要:老子的道論包含有本體論老莊"道"範疇的基本涵義及"道論"之基本架構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有不同的偏重。相比較而言,老子道論更富有原創性,更為簡約,莊子的自由精神的境界論更為圓熟與活潑。道遍在於每一物的思想是宋儒"理一分殊"的濫觴。
  • 如何把握「道德」或「道」,孔子、老莊認為: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
    這種心理上的換位思考,不同於西方的哲學推理,也不同於宗教信仰。在儒家看來,道德僅是一個心理上的轉換過程,要想做到,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三,老莊眼裡的「道」,和人的直覺體驗有關。「道」是老莊哲學的一個核心概念。
  • 傳承老莊文化精髓 豐富美麗中國內涵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董京泉) 老莊的萬物平等觀及其生態學價值     從哲學的角度看,生態學的基本問題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亦即人應該如何對待自然萬物的問題,這個問題的關鍵,又在於人如何看待自己、為自己定位的問題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師法自然,天人合一,唐詩中的老莊思想——讀《桃花溪》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張旭勤於觀察客觀事物,善於將客觀的自然物象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從大自然的萬象眾生之中感悟書法之道,是客觀與主觀的結合,也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正好契合了老莊思想中的「自然」之道。張旭的詩和他的草書一脈相承,師法自然,天人合一,詩中充滿對山林隱逸、逍遙自在的老莊式生活的嚮往。
  • 老莊的儒家思想是想表達什麼情感呢?
    從文藝的形成與發展影響看,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比儒家更為深刻。大體來說,儒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文學藝術的社會功用,文學藝術與現實關係的外部規律方面;而道家的影響則主要集中在文學藝術的內部規律中,如風格的形成、美學的特徵與審美的傾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