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都有不少人以為《紅樓夢》是不偏不倚的老莊哲學,因為曹公在書中「勸佛抑儒揚道」的傾向非常明顯。可是有幾處的疑點最終還是容易讓人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紅樓夢》是不偏不倚的老莊哲學嗎?
襲人反對寶玉與黛玉接近。她一邊拉攏寶釵,嘆苦說:「姐妺們和氣,也有個分寸兒,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麼勸,都是耳邊風。」一邊對寶玉弄性氣撒嬌,故意不加理睬,冷淡他。寶玉惱恨之餘,飲酒,讀《南華經》,有所感觸,趁著酒興,提筆續了一段文字。《南華經》(即《莊子》)原文為:
故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剖鬥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彩,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寶玉續寫為:
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
這段詼諧的文字著實把莊子調侃了一把,意思是按照你莊子講法要「 滅文章,散五彩,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那我就要「焚花(花襲人)散麝(麝月),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你莊子講要「焚符破璽,而民樸鄙;剖鬥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那我就要「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
曹雪芹到底是不是真心要焚花散麝或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就不必討論了。這一段調侃莊子的文字,無非透露了作者心底對老莊哲學多多少少也還存有些許質疑。曹公始終也沒能做出莊子喪妻後鼓盆而歌的行為,他還是放不下今生今世的深情,從而為生命的消逝大哭大悲。
曹公對儒家禮教的討伐屢屢見諸《紅樓夢》的文字中,「仕途經濟學問」、「文死諫,武死戰」無一不是曹雪芹嘲弄的對象,然而,儒、道、佛三家中,道,佛兩家對死亡都持接受和超然的態度,唯有儒家留戀人在世的歷歷情懷,包括生老病死,也包括倫理親情。
在嘲弄儒家的同時,曹雪芹殊不知自己也侵染其中,是難以擺脫其影響的。所以,《紅樓夢》的哲學不是單一的哲學,曹雪芹也不是一個「得道」了的人。他只是一個正在悟道過程中的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個處於嬰兒般人類本真狀態的人。
相關文章:
為什麼說《紅樓夢》是一部道家的書?
《紅樓夢》中最美的詩,最痴的情
《紅樓夢》中的茶道高手——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