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不偏不倚的老莊哲學嗎?

2021-01-15 獨視角

向來都有不少人以為《紅樓夢》是不偏不倚的老莊哲學,因為曹公在書中「勸佛抑儒揚道」的傾向非常明顯。可是有幾處的疑點最終還是容易讓人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紅樓夢》是不偏不倚的老莊哲學嗎?

襲人反對寶玉與黛玉接近。她一邊拉攏寶釵,嘆苦說:「姐妺們和氣,也有個分寸兒,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麼勸,都是耳邊風。」一邊對寶玉弄性氣撒嬌,故意不加理睬,冷淡他。寶玉惱恨之餘,飲酒,讀《南華經》,有所感觸,趁著酒興,提筆續了一段文字。《南華經》(即《莊子》)原文為:

故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剖鬥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彩,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寶玉續寫為:

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

這段詼諧的文字著實把莊子調侃了一把,意思是按照你莊子講法要「 滅文章,散五彩,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那我就要「焚花(花襲人)散麝(麝月),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你莊子講要「焚符破璽,而民樸鄙;剖鬥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那我就要「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

曹雪芹到底是不是真心要焚花散麝或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就不必討論了。這一段調侃莊子的文字,無非透露了作者心底對老莊哲學多多少少也還存有些許質疑。曹公始終也沒能做出莊子喪妻後鼓盆而歌的行為,他還是放不下今生今世的深情,從而為生命的消逝大哭大悲。

曹公對儒家禮教的討伐屢屢見諸《紅樓夢》的文字中,「仕途經濟學問」、「文死諫,武死戰」無一不是曹雪芹嘲弄的對象,然而,儒、道、佛三家中,道,佛兩家對死亡都持接受和超然的態度,唯有儒家留戀人在世的歷歷情懷,包括生老病死,也包括倫理親情。

在嘲弄儒家的同時,曹雪芹殊不知自己也侵染其中,是難以擺脫其影響的。所以,《紅樓夢》的哲學不是單一的哲學,曹雪芹也不是一個「得道」了的人。他只是一個正在悟道過程中的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個處於嬰兒般人類本真狀態的人。

相關文章:

為什麼說《紅樓夢》是一部道家的書?

《紅樓夢》中最美的詩,最痴的情

《紅樓夢》中的茶道高手——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相關焦點

  • 老莊哲學的一脈相承
    關於老子哲學的基本特點,學術界認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辯證法學說。除此之外,再簡單歸納一下。第一條就是無為思想。老子宣揚的就是無為而治,認為統治者不要有什麼政治作為,而是要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 不要對老百姓橫徵暴斂,而是要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農時,這樣才可以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天下自然就歸順了。第二條就是虛空的思想。
  • 崇尚老莊哲學的華人女指揮家張培豫
    她說,她崇尚中國古典哲學,尤其是老莊哲學一直影響著她的音樂生涯。張培豫說,指揮需要講點「無為」之道。她在指揮中並非一味強調讓演奏者完全按自己的意圖行事,一定會給演奏者留有空間,甚至某些時候順應演奏者。她要讓每個參與者發揮出其專長和才能。細膩的音樂家會一定會感知到指揮對他音樂才華的尊重。但是,老莊哲學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規則,是修養境界。
  • 「白天看星星」丨海德格爾對老莊的哲學解讀
    1份通俗易懂的西方哲學簡史 《哲學100問》↑點擊獲得  滿100-50 海德格爾對老莊的哲學解讀從海德格爾關於「真理」與「非真理」或「解蔽」與「掩藏」的論述中,我們能夠傾聽到海德格爾與老莊之間的「共鳴」。不恰當地講,海德格爾類似西方哲學與老莊思想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前者試圖通過理性抽象達到最高的普遍性以揭示真理,後者要求回歸本源,持守原始的混沌,海德格爾則追求的是通過揭示或解蔽去接近遮蔽或掩藏。
  • 竹林七賢中這三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
    竹林七賢和老莊都算是文化名人了,可是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魏晉時期遠近為名的竹林七賢,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因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精神上他們渴望能有一個理想的世界去懷揣夢想,去追求他們嚮往的人生,所以他們在苦苦追尋中找到了老莊哲學。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使七賢走到了一起。經過小編的研究和分析,我發現七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通過老莊哲學聯繫到起,共同去談論自己心之所向,去搭建屬於自己的理想。不僅如此,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堪,殘酷的社會現實使他們不願冒著生命危險出仕,所以去尋求老莊哲學來規避風險。
  • 老莊與道家的關係
    這個道家乃是黃老思想的一個分支,與先秦老子、莊子關係不大,這個「道家」也未受老莊學派思想的影響,或者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先秦無司馬談所指的道家,道家第一次出現與老莊無關。先秦只有老子哲學,莊子哲學,以及與他們的哲學相應的老子學派,莊子學派。老莊成為道家只是後起的一種學派分類觀念,與司馬談所指的道家是不同概念。那麼問題出來了,老子習慣被稱為道家的創始人,他是創立了那個道家?
  • 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道家哲學#《天演論》(嚴復譯)而事實上,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嚴復不僅是一位西學大家,也是一位國學大師,他對中國傳統思想深有研究,尤其對道家哲學情有獨鍾而嚴復註解《老子》、《莊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西方近代思想學說,來與老莊哲學相觀照、相印證。
  • 你知道什麼是道教哲學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必須先從宗教哲學談起。宗教哲學,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可以有不同的內涵。從宗教主體自身去考察,所謂宗教哲學就是宗教信仰的理論基礎。宗教在本質上是種信仰,宗教信仰具體表現為教義,要使這些教義讓人相信,就必須有思辨的哲學論證,即成系統的哲學理論。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亳州8月20日電(記者李陳續、陳雪 見習記者李睿宸)8月19日至20日,中國·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學術論壇在安徽省亳州市召開。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
  • 專家研討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專家研討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由光明日報社、安徽省社科院主辦的「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2日在安徽省亳州舉行。
  • 老莊哲學和他們的人生智慧
    孔孟思想被稱為「有」那是一種為社會確立秩序和價值的學說,只有明確的秩序才能讓社會進入穩定的狀態,但世界並不是按照理念來變化的,也永遠不會安頓在人給的秩序與價值體系中不懂,所以老莊的「無」能夠順應不斷的變化,具有無窮的可能性。莊子提倡的是在混亂變化的世界中保全自己並能夠達到一種超越的精神自由。沒有強調很強的構建作用,是一種自然之道,世界萬象森然,在秩序中變化不息。
  • 專家學者匯聚亳州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2013年07月10日 22:43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來自國內、省內的知名專家學者7月11日將匯聚老莊故裡亳州,共同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 「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辦
    2016年5月7日-9日,「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新落成的老莊文化研究中心成功舉行。
  • 老莊思想有什麼不同
    簡單來說,老子關注天下,莊子關注個人;老子是救世哲學,莊子是心性哲學;老子希望建設文明的社會,莊子希望樹立自由的心靈。老莊之不同,從文本上也能至少發現三處:首先,拯救社會還是拯救個人?老子撰寫《道德經》著力於拯救社會,認為明白天道的人越多越好。所以,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0古宋聖賢話老莊
    因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世人將其並稱為「老莊」。這「老莊」連字還表另一含義,即老子在歷史上存在於莊子之前,老子是春秋末期人,莊子是東周戰國中期的人物。「老莊」連字同時又指道教三玄經中兩部經典: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經》(又稱《老子》)和莊子的代表作《莊子》。其中《道德經》為大經,《莊子》被視為小經。「老莊」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被視為世界東方智慧的重要源頭,啟迪著世世代代的人們。
  • 佛教靠老莊思想在中國發展
    《弘明集•道安傳》裡說,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了四百餘年才開始真正被中國人接受,這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哲學思想深入人心,華夷觀念根深蒂固。  個人認為,上文只說出了原因之一,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理解上的問題。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最初,人們對其難以理解,自然也就產生不了共鳴,更別提推廣發展了。那為何魏晉南北朝時期,會成為印度佛教在中國發展的黃金期呢?
  • 郭齊勇:老莊之道論及其異同
    老莊之道論及其異同郭齊勇(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學學院)內容提要:老子的道論包含有本體論老莊"道"範疇的基本涵義及"道論"之基本架構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有不同的偏重。相比較而言,老子道論更富有原創性,更為簡約,莊子的自由精神的境界論更為圓熟與活潑。道遍在於每一物的思想是宋儒"理一分殊"的濫觴。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聽老莊講道家哲學最核心的智慧 讓你真正遊心於萬物
    非存在和不存在是不一致的,不存在是第一層的含義,也就是在人認知的範圍內研究「無」,非存在則屬於超出語言邏輯的範圍,所以巴門尼德會說「不是不是不是」(《巴門尼德著作殘篇二》),傳統西方哲學的研究只在「是」的範疇中進行。這樣看來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研究範圍是一致的,關注的都是與「有」相關的「無」,但是實際上「無」在中國哲學中的意義不指完全的虛空,也不是表達否定。
  • 如何把握「道德」或「道」,孔子、老莊認為: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
    這種心理上的換位思考,不同於西方的哲學推理,也不同於宗教信仰。在儒家看來,道德僅是一個心理上的轉換過程,要想做到,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三,老莊眼裡的「道」,和人的直覺體驗有關。「道」是老莊哲學的一個核心概念。
  • 你真的知道何謂隱士嗎,淺談老莊的「隱士之道」
    其實,依顏小二之薄見,老莊思想中的隱士可不僅僅是歸隱山林那麼簡單,如仙人般遺世獨立也僅僅只是莊子的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莊子描述了他心中最美好的願望,何謂願望,願望為何那麼美妙,可不就是因為它的遙不可及卻無限美好嗎?嚮往歸嚮往,莊子尚知人活於世,必有所牽掛,所以莊子隱去得不是自己的存在,而是自己求利求顯達的外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