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學#
我們都知道,嚴復是我國近代極具影響力的啟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
他曾擔任過安徽高等學堂監督(校長)、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監督、京師大學堂總監督,並在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後,出任北大首任校長。此外,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還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
他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即《國富論》)、孟德斯鳩的《法意》(即《論法的精神》)等西學名著,將西方的先進思想介紹到中國,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
他所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而事實上,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嚴復不僅是一位西學大家,也是一位國學大師,他對中國傳統思想深有研究,尤其對道家哲學情有獨鍾。
他一生手批過四部書,即《〈老子〉評語》、《〈莊子〉評語》、《〈王荊公詩〉評語》、《〈古文辭類纂〉評語》。其中兩部是道家最主要的經典。
而嚴復註解《老子》、《莊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西方近代思想學說,來與老莊哲學相觀照、相印證。
為其《〈老子〉評語》或《〈莊子〉評語》作序的夏曾佑、熊元鍔、曾克耑等,都一致認為嚴復因掌握了西學這一利劍,而發現了老莊道家的「真義」。
如嚴復好友曾克耑說:「餘獨有慨於老子之說,既蒙昧兩千餘歲,得嚴氏而後發其真,嚴氏一人之力不足以發之,猶必藉泰西往哲之說以發之,則東西道術有待於疏通證明之亟也。」
那麼,嚴復是如何「藉泰西往哲之說」,以發「道家之真」的呢?我們簡單來看幾個例子:
1.歸納和演繹,是科學研究中運用得較為廣泛的邏輯思維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則是從一般到個別。
在嚴復看來,這兩種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科學方法,《老子》已有所提示。《老子》第四十八章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日益」是歸納活動,「日損」是演繹活動。(我們可能會不認可嚴復的解釋,但難以否認其觀點是非常新穎而獨特的,下同。)
而對《莊子·天道篇》中所講木匠做車輪得心應手,卻說不出其中技巧奧妙的故事,嚴復也受英國哲學家穆勒「歸納法」的啟示,認為這是由於木匠不能從經驗中得出明確的概念性知識。
2.嚴復認為,道家哲學中包含有許多近代科學的東西。比如:
《老子》第五章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嚴復認為,這可謂將達爾文的進化論包羅無遺。其批語說:「天演開宗語」,「此四語括盡達爾文新理」。
《莊子·至樂篇》認為,種子有內在的微妙生命(「種有幾」),並說「萬物皆出於幾,皆入於幾」。在嚴復看來,此處所說同西方近代生物學可以互相印證,只是莊子的用詞和解釋不一定正確,但是能如此早地就有所發現,是非常難得的——
「莊子於生物功用變化,實已窺其大略,至其細瑣情形,雖不盡然,但生當二千餘歲之前,其腦力已臻此境,亦可謂至難能而可貴矣。」
3.嚴復認為,《老子》中蘊含有「民主」思想——當然,老子不可能完全有近代的民主思想,所以其「道德之治」,主要是在君主政體中去追求;求之不得,只能追慕上古,產生了「小國寡民」之說。「如是之世,正孟德斯鳩《法意》篇中所指為民主之真相也。……嗚呼!老子者,民主之治之所用也。」
而《莊子》中則蘊含有「自由」精神。嚴復說:「晚近歐西平等自由之旨,莊生往往發之。詳玩其說,皆可見也。」並認為《莊子·應帝王》篇主要就是講自由主義的:「此篇言治國宜聽民之自由、自化。」
對嚴復以西方學說解老莊道家之學,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主張以「道家」救世的林語堂,用一首詩概括了老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