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的儒家思想是想表達什麼情感呢?

2020-12-04 芝芝愛音樂

從文藝的形成與發展影響看,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比儒家更為深刻。大體來說,儒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文學藝術的社會功用,文學藝術與現實關係的外部規律方面;而道家的影響則主要集中在文學藝術的內部規律中,如風格的形成、美學的特徵與審美的傾向等方面。

借用朱自清先生的觀點:「比起儒家道家對於我們的文學和藝術的影響的確廣大些。那『神』的意念和通過了錐子影響的『妙』的意念,比起『溫柔敦厚』那教條來,應用的地方也許還要多些罷?」

徐上瀛的溪奚山琴況也恰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從制琴的目的而論,雖以「和」為重,是以儒家的修身為本,但徐上瀛在此基礎上更關注到琴作為器樂的自身屬性,言明琴的特性即聲音的主宰是以「清」為本。他在繼承虞山派宗師嚴天池「清微淡遠」琴韻風格的同時,汲取道家的虛靜、希聲、淡泊、正反幾個方面對琴樂進行探究,用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貫穿溪山琴況,確定琴的審美屬性。

老莊貴靜,世間萬物,紛呈複雜,但最終都要回到其根本,那便是靜。靜是恢復到原初的狀態。人只有內心清淨,才能靜觀自我、靜觀萬物和於大道。因此,作為文人修身養性的古琴,其聲音的特色也是重虛靜」,這也是古琴特有的屬性希聲入靜。彈琴是為了涵養性情,淡泊心智,故唯心靜,才可以有清音徐上瀛分別在「和」「靜」「潔」「遲」況中運用道家「希聲」的觀點,其源自老子的「大音希聲甚至在「遲」字一況,不僅點明「希聲」之意,更是從希聲之始作、希聲之引申、希聲之意境3個層次,分析古琴中的「希聲」概念。琴中「希聲」的獲取是在未按弦時,就需肅氣、澄心、緩度、遠神,不僅讓人想起南朝畫家宗炳的「澄懷觀道」「澄懷味象」。

肅氣、澄心、緩度、遠神和澄懷一樣,是老莊哲學的承繼。老子的「滌除玄覽」、莊子的「心齋坐忘」,都是指一種虛靜空明的心境,在這種狀態下去領略琴中百味琴中靜的實現,離不開莊子哲學中「忘」這一重要概念,如何達到「坐忘」的境界?莊子在《人間世》中以唯道集虛,論心齋坐忘,要達到坐忘的境界,就必須使內心處於一種虛靜的狀態,只有放空心中的一切,讓自己沉寂下來,才可以在靜靜的體悟中感受外物、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間。對於操縵者而言,若想指尖妙音至情達意,就需要心無外想。習琴的那一刻,琴即是你,你即是琴,身體髮膚與琴合。

倘若心有所想,一定會琴不達意,漏洞百出。徐上瀛在「靜」況中,提出若要達「希聲」之境,就需雪其躁氣,釋其競心」,這是借用莊子做知北遊》的寓意,意指調氣和練指,都需要放空自己,唯靜才可以掃盡指下的炎囂,獲取弦外之音。琴中靜的實現,離不開莊子哲學中「忘」這一重要概念,如何達到「坐忘」的境界?

莊子在《人間世》中以唯道集虛,論心齋坐忘,要達到坐忘的境界,就必須使內心處於一種虛靜的狀態,只有放空心中的一切,讓自己沉寂下來,才可以在靜靜的體悟中感受外物、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間。對於操縵者而言,若想指尖妙音至情達意,就需要心無外想。習琴的那一刻,琴即是你,你即是琴,身體髮膚與琴合。

倘若心有所想,一定會琴不達意,漏洞百出。徐上瀛在「靜」況中,提出若要達「希聲」之境,就需雪其躁氣,釋其競心」,這是借用莊子《知北遊》的寓意,意指調氣和練指,都需要放空自己,唯靜才可以掃盡指下的炎囂,獲取弦外之音。相比較其他樂器「諸聲淡則無味,琴聲淡則愈有味」,山琴況充分體現了以淡為美的思想主旨「琴之元音,本自淡也」。這與以無為、無事、無味為尊,以恬淡為上的道家,其有相似的淡乎無味,甚而不美。

琴的聲音屬性上即是深厚高古,恬靜淡泊,彈之穩健剛毅,少有繁音促聲,不以清悅華美示人。琴因聲淡歸雅,不人歌舞之場,不雜絲竹伴內,泠泠然遺世而獨立。無味之淡,不僅表現在琴音、琴器本身,其所營造的情景和操縵的心境,都應該是不線不競的恬淡靜謐之美。道家思想貴「清」,不染纖塵,清妙絕倫,表現在琴樂中,追求至清至純之音。這種清不僅表現在運指之清、音質之清,也同樣注重鼓琴環境的清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老莊思想深受中國老百姓的推崇,而儒家被詬病
    與此同時,為了在社會上立足乃至成功甚至達到更高人生境界,又誕生了以孔孟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為上至王侯將相,下至普通平民,處理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提供了一種可操作的社會道德準則,此外,還有西方傳入並融合了本土的佛家思想體系等等,其中又以老莊思想最受老百姓推崇。1.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司馬遷政治思想是屬於儒家還是道家?
    從《史記》中看出,他對儒、道二家的推崇比比皆是,如果單純地從某一方面摘取資料,證明其說,他是道家亦是儒家,這是長期以來形成他的政治思想是屬於道家還是儒家之爭的根源,小編本次就來解析一下司馬遷。綜合分析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流露和反映,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思想既不屬於道家,也不屬於儒家,但對儒、道二家都有所繼承和吸收,從而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政治思想體系。先說司馬遷與道家。道家,從歷史的意義說,稱為「老學」;從時代的意義說,稱為「黃老」;從學術的意義說,稱為「道家」。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道家的演變。在先秦時的道家,其代表者是老子、莊子。
  • 什麼是儒家?儒家思想是如何包羅萬象的?
    ,或許在後世看來,它們自從融合了佛道兩家的思想後已經成為了獨立的哲學分類並不是儒家。那麼究竟儒家思想是什麼呢?這些分支到底是不是儒家呢?得從孔子和儒家開始說。儒的解釋有很多,有說柔的,有說術的,甚至在《周禮》中也有提到道的。但從孔子的畢生追求和《論語》中來看,儒家的本義是兩個,一個是仁義,一個是禮樂。這兩個基本要素構建了儒家思想的本源。仁義很好理解,為人不仁枉為人,而為君不仁枉為君。
  • 此人對道家思想的貢獻並不次於老莊,但卻遭到了時代的唾棄與批判
    道家影響雖然較儒家較小,但其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亦是為人所稱道,被稱為一代聖人。但和老莊可歸為一類的楊朱卻鮮少為人所知,甚至遭到了一些大家的唾棄批判,這究竟是為何呢,歷史漫談君將會在下文詳細道來。道家這個概念是在西漢才被提出來的,所以老子楊莊和莊子也並不知道自己是道家中人,說楊莊是道家中人是因為他的一些觀點和老莊相似。
  • 老莊思想
    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繼老子之後繼承道家思想學術學派之一。       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 老莊思想的憤世嫉俗,對世俗的鄙夷,在茶人身上是如何表現的?
    前面講到茶人的以茶養廉、胸襟廣闊虛懷若谷、與自然為友的氣質修養,是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都說茶文化吸納了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主張,其實道家老莊的思想對茶人的影響還有以下兩點。
  • 世人皆知老莊,卻忽視了楊朱,淺析楊朱思想對道家的貢獻
    ,其實這三者並沒有什麼直接的繼承發展之處,而且各有重點各有突破,老莊所重為何,楊朱又為什麼在成為顯學以後銷聲匿跡呢?莊子的思想,盡在《逍遙遊》一文中體現。真正自由的狀態不是需要去營造的,而且需要去努力利用的。天亮之時你想睡覺,但刺眼的光恐怕不會如你意。傍晚時分,你想外出遊玩,恐怕黑咕隆咚的容易摔跤出現意外。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老莊的思想為什麼會稱「道家思想」?為什麼就是這個「道」字呢?
    近兩日在看莊子《齊物論》,說心裡話太長了,看得有點頭大,看的途中想到了「道」字,我喜歡老莊的道家思想,突然的就對這個「道」字產生了興趣,眼見的一個「走之旁」加一個「首」,想知道具體的意思呀?這種因為奇妙的興趣學習是動力,若是覺得無趣的話,枯燥的古文是不想看的,但我不一樣,我完全就是好奇興趣,特別想知道老莊的思想為什麼會稱為「道家思想」?
  • 老莊思想與藝術人生
    他的代表作有:《老子註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道家的人文精神》《悲劇哲學家尼採》《莊子哲學》《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莊子人性論》等。他提出了《易傳》哲學思想屬於道家的觀點,一反兩千年來《易傳》思想屬於儒家的舊說;他主張的「中國哲學道家主幹說」影響日益廣泛。已出版的「陳鼓應著作集」系列,是他學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現。
  • 老莊之學,老子和《老子》,《老子》的政治思想
    大家好,我是王利營,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老莊之學。老莊之學,指《老子》和《莊子》的學說。這兩本書都把「道」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所以歷史上稱這一學派為「道家」。後來的道教、道士、道學,都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玄學家也奉《老子》《莊子》為經典。
  • 老莊賦予魏晉靈魂,風骨使隱逸更為超脫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中國宗教思想中,老莊的清靜和禪宗的虛淡影響了中國畫的風格
    中國繪畫源頭在老莊思想。老子認為,大千世界的核心是「靜」字,他認為「靜勝躁,寒勝熱,清靜以為天下正」。莊子把這個思想具體化,乾脆稱自己的書房叫「心齋」,虛靈靜心,想求得一個虛靈的環境。所以老莊的核心思想叫清淨無為,對中國山水畫思想有重要影響。
  • 陳鼓應丨老莊思想與藝術人生
    他的代表作有:《老子註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道家的人文精神》《悲劇哲學家尼採》《莊子哲學》《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莊子人性論》等。他提出了《易傳》哲學思想屬於道家的觀點,一反兩千年來《易傳》思想屬於儒家的舊說;他主張的「中國哲學道家主幹說」影響日益廣泛。已出版的「陳鼓應著作集」系列,是他學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現。
  • 都是道家,魏晉玄學的老莊思想和漢初黃老思想有何不同?
    這在一定程度上還限制了君權的發展,所以後來漢武帝選擇了更能神化君權的儒家思想。漢初的黃老之說,並不是一切都不去做的,實際上道家的黃老之說是能夠隨著事物改變而改變的,有點類似現在的實事求是。它根據時事變化來理解事物現在的面貌,而不是一味的保守。黃老之說本身就有集眾家之長的味道。
  • 周山詳解老莊思想的現代意義:開拓進取與順應自然
    上海社科院終身研究院周山發言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就在於重新發現傳統精神的價值,今天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與闡發,首先是對老莊思想的挖掘與闡發。與前人看法不同,周山認為,老莊思想的現代意義除了「順應自然」之外,更有「開拓進取」。以下為周山發言全文:講到中國傳統文化,人們想到的似乎就是儒家文化;講到弘揚傳統文化,似乎就是儒學復興。
  • 尚建飛 |錢穆解讀老莊思想的「思想線索」
    經過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相比較,錢穆對莊子思想的評價是:「自來孔門儒家講學精神,均是重於人而忽於物。至莊子始『人』與『物』並重,此為莊周思想在先秦諸子中一大創闢,一大貢獻。」【15】這一論斷隱含著兩層意思,其一是指莊子的人生哲學與孔子、顏回之間具有淵源關係,其二彰顯了莊子的貢獻在於開創了「萬物一體」的思想傳統。
  • 如何把握「道德」或「道」,孔子、老莊認為: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
    墨子的看法,和西方教育理念比較接近,如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理想差別較大。蘇格拉底的教育理念,代表了西方傳統教育思想:追求真理,獲取知識,如希臘的哲學、科學、數學。前不久在北京大學訪問的哈佛校長,有一段演講詞,他說: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探尋真理,獲取知識。
  • 陳鼓應:老莊思想與藝術人生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代表的道家,其在「德道」方面也有很多相通之處。在春秋戰國時期,面對諸侯紛爭不斷、「王道哀,禮義廢,政權失,家殊俗」的社會現實,孔孟提出了仁義禮智信,而老莊卻能在動中趨靜,提出「動極而靜」的動靜陰陽學說。仁義禮是儒家非常重要的學說,但老子在仁義禮方面也有自己的理念。就拿《論語》和《老子》做一個對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