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道家,魏晉玄學的老莊思想和漢初黃老思想有何不同?

2020-12-04 學到知識

#國學文化#黃老思想是漢初休養生息把秦末被戰亂波及的人民逐步緩過來的重要國策,它創造了文景之治,如果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秦朝的宰相呂不韋以及齊國的稷下學宮之上。

黃老思想的主張的是「無為而治」,但這個「無為」在司馬遷看來也是「無不為」。對於黃老之說的崇尚自然來看,過多的幹涉反而會讓事物改變本來的發展受到束縛,所以不去幹涉能夠更好地讓事物發展。反映到國策上就是儘可能地讓老百姓自己發展自己,只需要輕徭薄賦,廢除苛法就能夠讓百姓自己發展起來。

無為之治也體現在最初的君權上,這是學習堯舜時代的垂拱而治,皇帝儘可能地約束自己的權力,不要想起一出是一出地去做改革。這在一定程度上還限制了君權的發展,所以後來漢武帝選擇了更能神化君權的儒家思想。

漢初的黃老之說,並不是一切都不去做的,實際上道家的黃老之說是能夠隨著事物改變而改變的,有點類似現在的實事求是。它根據時事變化來理解事物現在的面貌,而不是一味的保守。黃老之說本身就有集眾家之長的味道。

在後來的時代中,黃老之說雖然不再用於治國但一直沒有消亡,或是配合儒家來使用,或是用於自身的修養,直到東漢滅亡而魏晉南北朝到來。在這個時代玄學大盛,道家取代儒家回到政治的前沿,但這時候的道家思想卻轉為了老莊思想。

這一時期的道家思想起源是反對名教,追求避世而崇尚清淡和自由的,在竹林七賢身上淋漓盡致,而隨著發展原本反對宗教迷信的道家也開始宗教化了,玄學因此誕生。

玄學改變了原本通俗易懂的道家理論,讓它開始晦澀,其中很多道理又用形而上的方法去解讀,變成了純粹的唯心主義思想。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當時的道學家開始使用玄學的方法去解讀《六經》。所以魏晉南北朝的玄學並不只是老莊思想,而是老莊思想被歪曲後和儒家混合的產物。

呂思勉先生說過:「帝王、貴戚、大臣、武夫、儒生、文人、藝士、婦女無不能之。餘風又流衍於北。入隋乃息。」這也側面反映了當時玄學思潮的強盛。這時期的玄學對於治國來說反而成為了拖累,因為它的理念所有人都在刻意地讓自己追求清淡,可清淡也逐步變成了華貴。同時玄學也撮合了道家與佛教的兼容,催生了禪宗。道家在這一時期的哲學思想對於後世儒家思想的變化也有很深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魏晉時期的玄學已經和先秦時期乃至漢初的道家黃老之說完全不同了,前者是一種形而上的追求,而後者可以成為治國之道。

相關焦點

  • 道家:「老莊思想」與「黃老思想」師出同門,為何還要分門別述?
    道家思想最早追溯可以到上古時期。春秋時,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後來演變出了莊子學派和黃老學派。究其根本,二者師出同門,卻為何又要另當別論呢?所以,一種以老子「自然無為」之道為基調而又兼採陰陽、儒、墨、名、法的「積極無為」的思想學說應運而興。尤其是西漢初期,統治者為了恢復發展經濟、鞏固新王朝統治的需要,採取黃老之學所主張的「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政策,是符合民意的。這也是黃老之學之所以能在漢初佔據思想上的統治地位的原因所在。
  • 老莊與道家的關係
    長期流行一種觀念,認為老子、莊子為道家,這是不嚴謹的,其關係要具體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只有老子學派、莊子學派。老子與莊子沒有直接的傳授關係。老子或莊子從未自稱為「道家」,只有儒家自稱為儒,墨家自稱為墨。儒墨兩家各有自己的傳承關係。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老莊賦予魏晉靈魂,風骨使隱逸更為超脫
    脫胎於老莊思想的魏晉玄學主要有幾個大主題:崇有與貴無、名教與自然、言意之辯、形神之辯、名理之辯,其中對文學產生直接影響的就是崇尚自然派、言不盡意派、得意忘言派。 那老莊思想對於文學的具體影響是什麼呢?我想首先老莊思想直接導致了玄言詩的出現。其二是推動了詩歌中的隱逸主題的出現。
  • 「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辦
    王中江先生主持大會主題發言      陳鼓應先生強調,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道家思想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尊重多種觀點和多元視角,突破內心狹隘,通過對話尋找共識,解決世界問題。
  • 老莊的思想為什麼會稱「道家思想」?為什麼就是這個「道」字呢?
    近兩日在看莊子《齊物論》,說心裡話太長了,看得有點頭大,看的途中想到了「道」字,我喜歡老莊的道家思想,突然的就對這個「道」字產生了興趣,眼見的一個「走之旁」加一個「首」,想知道具體的意思呀?這種因為奇妙的興趣學習是動力,若是覺得無趣的話,枯燥的古文是不想看的,但我不一樣,我完全就是好奇興趣,特別想知道老莊的思想為什麼會稱為「道家思想」?
  • 司馬遷政治思想是屬於儒家還是道家?
    綜合分析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流露和反映,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思想既不屬於道家,也不屬於儒家,但對儒、道二家都有所繼承和吸收,從而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政治思想體系。先說司馬遷與道家。道家,從歷史的意義說,稱為「老學」;從時代的意義說,稱為「黃老」;從學術的意義說,稱為「道家」。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道家的演變。在先秦時的道家,其代表者是老子、莊子。
  • 道家的無神論思想為什麼產生了道教的有神論?
    但是道家則不是,道家是「家」,是「大家」,是「老家」,是諸子百家之源。萬事萬物只要能說出個理來,理出個道來,都以道家為宗,所以道教只是道家學說的一個分支。道德、道理、道法、道士、道路、道具,莫不由道而出。道家並無神仙信仰體系,卻傾向於一種探討宇宙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尤以老莊學說為代表。
  • 老莊思想有什麼不同
    談到道家文化,要麼說老莊,要麼說莊老,似乎二者本是一體。實際上,兩人的差別還是很大的。簡單來說,老子關注天下,莊子關注個人;老子是救世哲學,莊子是心性哲學;老子希望建設文明的社會,莊子希望樹立自由的心靈。老莊之不同,從文本上也能至少發現三處:首先,拯救社會還是拯救個人?
  • 此人對道家思想的貢獻並不次於老莊,但卻遭到了時代的唾棄與批判
    道家影響雖然較儒家較小,但其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亦是為人所稱道,被稱為一代聖人。但和老莊可歸為一類的楊朱卻鮮少為人所知,甚至遭到了一些大家的唾棄批判,這究竟是為何呢,歷史漫談君將會在下文詳細道來。道家這個概念是在西漢才被提出來的,所以老子楊莊和莊子也並不知道自己是道家中人,說楊莊是道家中人是因為他的一些觀點和老莊相似。
  • 道家思想——中國功夫理論之源
    ,老子認為"道"是萬物之源,中國武術吸收了這一思想,認為武術之源亦為"道"。王宗嶽的《太極拳經》說"雖變化萬端,而理推一貫",此"一貫"之"理"便是"道"。"道"又是"無","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為無為,則無不治"的思想對武術的影響很深,太極拳的基本法則就基於此,"心中一物無有,極其虛靈,一有所著,則不虛不靈,惟靜以待之, 養其誠以至動靜鹹宜,變化不測"。
  • 「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出世的道家何以能治世?
    道家,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其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莊子,而老子和莊子主張無為自化,逍遙處世,所以道家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出世,不適應現實社會。事實上,如果對道家做深入的了解,我們會發現對道家和老子莊子的理解都太狹隘,我們很多時候誤會了道家。
  • 胡適論老莊道家
    文 | 盛邦和,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作者來稿 轉載需獲得授權「集大成的學派」胡適對道家存有好感。胡適認為:漢初一百年的道家哲學,算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大結束。古代的學派,除了墨家一支之外,所有精華,都被道家吸收進去,所以能成一個集大成的學派。這是漢代道家的特色。他又說:老子學說最大的功勞,在於超出天地萬物之外,創設一個「道」。這個道的性質,為單獨不變的存在,周行天地萬物之中,生於天地萬物之先,是乃天地萬物的本原。
  • 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嚴復是我國近代極具影響力的啟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其中兩部是道家最主要的經典。而嚴復註解《老子》、《莊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西方近代思想學說,來與老莊哲學相觀照、相印證。,而發現了老莊道家的「真義」。
  • 世人皆知老莊,卻忽視了楊朱,淺析楊朱思想對道家的貢獻
    從道者內心都是清明的,他們仿佛看透了世間的一切羈絆,不畏懼前路也不畏懼死亡,他們應該是人世間的真正自由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與自然的不同相處之法也造就了道教不同的流派。老莊是耳熟能詳的道教代表人物,楊朱卻鮮為人知,為何同屬道教卻有如此不同的境遇,且聽筆者在下文細細道來。◆道教的發源時刻道教這一概念更是在西漢時提出的,老莊和楊朱因在思想上有貫通之處所以被歸為一家,但當事者本人是不知道的。
  • 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討會舉行
    11月2日,中國·亳州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在亳州舉行,與會人員共同探討了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淵源、影響和相互聯繫。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省委宣傳部、省社科院、亳州市委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中國·亳州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由光明日報社、省社會科學院主辦,亳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承辦。
  • 茶與老莊,乍一看沒啥關係,老莊思想卻影響著茶人的氣質和修養!
    茶在中國流行太普遍了,三教九流都與茶相關。不過真正的「茶仙」、「茶癖」、「茶痴」, 卻真有些特殊的風度。除去帝王、公侯以茶人自我標榜者外,一般茶人, 不論儒、道、佛的信仰,都有些共同特點,即追求質樸、自然、清靜、無私、平和,但又常常有些浪漫精神和浩然之氣。
  • 老莊思想的憤世嫉俗,對世俗的鄙夷,在茶人身上是如何表現的?
    前面講到茶人的以茶養廉、胸襟廣闊虛懷若谷、與自然為友的氣質修養,是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都說茶文化吸納了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主張,其實道家老莊的思想對茶人的影響還有以下兩點。
  • 老莊思想
    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士,今河南鹿邑縣,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      莊子,姓庒,名周,戰國時期,蒙人,是不是宋國的還有待考證,今安微一帶。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