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老莊,乍一看沒啥關係,老莊思想卻影響著茶人的氣質和修養!

2020-12-05 騰訊網

茶在中國流行太普遍了,三教九流都與茶相關。不過真正的「茶仙」、「茶癖」、「茶痴」, 卻真有些特殊的風度。除去帝王、公侯以茶人自我標榜者外,一般茶人, 不論儒、道、佛的信仰,都有些共同特點,即追求質樸、自然、清靜、無私、平和,但又常常有些浪漫精神和浩然之氣。茶人們這種特殊的氣質和修養,與老莊思想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一、老子的清心寡欲與茶人廉潔之風

道家是主張清心寡欲的,這與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和小農經濟有關。既然自然資源有限,生產力發展受限,人所需求的物質不可能得到完全滿足。因此就主張簡樸,茶人們正是吸收了這種精神,崇尚簡樸。

歷史上以茶養廉的事不勝枚舉,兩晉南北朝的奢靡之風盛行,一些政治家就提出以茶養廉的觀點。陸納以幾盤果品和茶水招待客人,反對侄子的大擺酒席待客。以茶待客並非吝嗇,而是提倡節儉。恆溫常以簡樸示人,飲茶為的也是節儉。

二、老莊的無限時空與茶人的闊大胸懷

表面看來,老莊主張「無為」,實際上,無為之中包含有為,包含著個闊大無邊的大宇宙觀。莊子的思想往往是天上地下,無邊無際的遨遊。抱著樂觀的飲茶思想,使許多茶人十分注意從茶中體悟大自然的道理,獲得一種淡然無極的美感,從無為之中看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所以,真正的茶人胸懷經常是十分闊大的,虛懷若谷,並不拘泥茶藝細節。自我修養要「忘我、無私」,與大自然契合。所以,中國茶道精神要在無形處、無為處、空靈虛靜中自然感受,無形的精神力量大於有形的程式。

三、莊子傾聽自然的音律,茶人與大自然為友

在莊子的筆下,有一個無限的空間系統,人的精神可以自由縱橫其間,無論山川人物,鳥獸魚蟲,甚至一個影子,一個骷髏,都可以與他對話。巨鯤潛藏於北溟,隱喻著人的深蓄厚養;大鵬扶搖直上九萬裡,象徵著人的高遠壯志。

道家茶人把這一思想引入中國茶文化,在茶人面前展開了一個美麗的自然世界。他們與江流、明月相伴,與松風竹韻為友,使自己回歸於大自然之中。這是對自由的嚮往,也符合人天真爛漫的本性。

茶人的秉性氣質與老莊思想的相似點不至於這三點。老莊的憤世嫉俗、價值轉換論在茶人的思想上也有所體現。這兩點與茶人之間的聯繫,點進主頁有詳細講解。記得關注,免得以後找不到。

相關焦點

  • 老莊思想的憤世嫉俗,對世俗的鄙夷,在茶人身上是如何表現的?
    前面講到茶人的以茶養廉、胸襟廣闊虛懷若谷、與自然為友的氣質修養,是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都說茶文化吸納了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主張,其實道家老莊的思想對茶人的影響還有以下兩點。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老莊與道家的關係
    長期流行一種觀念,認為老子、莊子為道家,這是不嚴謹的,其關係要具體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只有老子學派、莊子學派。老子與莊子沒有直接的傳授關係。老子或莊子從未自稱為「道家」,只有儒家自稱為儒,墨家自稱為墨。儒墨兩家各有自己的傳承關係。
  • 尚建飛 |錢穆解讀老莊思想的「思想線索」
    在現當代道家思想研究領域,錢穆以極力主張《老子》成書在《莊子》內篇之後的觀點而聞名於世,但其用「思想線索」解讀老莊思想的方法卻往往被一筆帶過。例如,在《錢穆學術思想評傳》中,汪學群先生將「思想線索」解釋為「每一家的思想都有前後承傳的關係」、藉助「已經知道一個思想線索」進行推理【1】,但另一方面只是把「思想線索」當作錢穆考證《老子》晚出的方法。
  • 老莊思想有什麼不同
    老莊之不同,從文本上也能至少發現三處:首先,拯救社會還是拯救個人?老子撰寫《道德經》著力於拯救社會,認為明白天道的人越多越好。所以,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莊子觀點相反。他認為,勞心費力地拯救天下甚至不惜生命,是不划算的。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為什麼老莊思想深受中國老百姓的推崇,而儒家被詬病
    莊子塑像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古代思想家早已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精神寶庫和完善的思想體系,我們所遇到的困惑,老祖宗們也一樣遇到過,只不過具體的社會因素和所呈現出的應景不同罷了。幾千年的風雲變幻,物換星移,人們內心渴望自由的那種需求始終沒停止過。
  • 佛教靠老莊思想在中國發展
    佛教靠老莊思想在中國發展     眾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清談之風」盛行,士人僧人皆崇尚老莊。而般若之「空」和老莊之「無」頗為相似,這就引起了清談家們的興趣,進而作為老莊思想的延長線開始探究印度佛教。這也是為什麼在初期的漢譯佛經中,「涅槃」會被譯成「無為」、「菩提」會被譯成「道」、「真如」會被譯成「本無」、「沙門」會被譯成「道人」的原因所在。
  • 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討會舉行
    11月2日,中國·亳州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在亳州舉行,與會人員共同探討了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淵源、影響和相互聯繫。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省委宣傳部、省社科院、亳州市委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中國·亳州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由光明日報社、省社會科學院主辦,亳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承辦。
  • 專家研討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與會專家提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從包括老莊思想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傳承創新,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以安徽亳州為中心的渦河流域,是古代思想家老子、莊子的故裡,是開創了中國道教文化的「天下道源」。
  • 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亳州舉行
    7月11日,由光明日報社、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亳州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首都師範大學、省社科院等10餘位專家會聚天下道源、共論老莊思想傳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徵海出席並致辭。
  • 「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辦
    王中江先生主持大會主題發言      陳鼓應先生強調,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具有重要意義,學習道家思想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尊重多種觀點和多元視角,突破內心狹隘,通過對話尋找共識,解決世界問題。
  • 都是道家,魏晉玄學的老莊思想和漢初黃老思想有何不同?
    這在一定程度上還限制了君權的發展,所以後來漢武帝選擇了更能神化君權的儒家思想。漢初的黃老之說,並不是一切都不去做的,實際上道家的黃老之說是能夠隨著事物改變而改變的,有點類似現在的實事求是。它根據時事變化來理解事物現在的面貌,而不是一味的保守。黃老之說本身就有集眾家之長的味道。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亳州8月20日電(記者李陳續、陳雪 見習記者李睿宸)8月19日至20日,中國·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學術論壇在安徽省亳州市召開。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
  • 全真道與老莊學研究的新進展
    2012年4月13日至19日,第二屆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華中師範大學召開。此次研討會由香港青松觀全真道研究中心和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辦,、湖北省道教協會、武當山道教協會和九宮山瑞慶宮協辦,來自美國、日本、、港臺及內地的130餘位專家、學者、道長與會。
  • 傳承老莊文化精髓 豐富美麗中國內涵
    老莊文化尊道、崇德、重和的理念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觀點,洞悉了人類與自然和諧永續發展的基本規律,傳承老莊思想的文化精髓,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7月12日,本報與安徽省社科院聯合,在安徽省亳州市舉辦了以「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活動。
  • 專家學者匯聚亳州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2013年07月10日 22:43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來自國內、省內的知名專家學者7月11日將匯聚老莊故裡亳州,共同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 郭齊勇:老莊之道論及其異同
    、宇宙生成論,也包含有體驗、把握"道"的智慧與方法,人生修養的工夫與境界論。老莊"道"範疇的基本涵義及"道論"之基本架構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有不同的偏重。相比較而言,老子道論更富有原創性,更為簡約,莊子的自由精神的境界論更為圓熟與活潑。道遍在於每一物的思想是宋儒"理一分殊"的濫觴。
  • 老莊的儒家思想是想表達什麼情感呢?
    從文藝的形成與發展影響看,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比儒家更為深刻。大體來說,儒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文學藝術的社會功用,文學藝術與現實關係的外部規律方面;而道家的影響則主要集中在文學藝術的內部規律中,如風格的形成、美學的特徵與審美的傾向等方面。
  • 老莊思想
    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士,今河南鹿邑縣,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      莊子,姓庒,名周,戰國時期,蒙人,是不是宋國的還有待考證,今安微一帶。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