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中這三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

2021-01-15 但作城中想

竹林七賢和老莊都算是文化名人了,可是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魏晉時期遠近為名的竹林七賢,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因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在當時惡劣社會環境的壓抑下,竹林七賢更加傾向於莊子的精神,嚮往莊子的「逍遙」,實現精神上真正的自由。所以開始由關注社會轉移到關注自身,更多的去享受人生,在享受生命的同時也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所以倍加珍惜生命,自然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在精神上他們渴望能有一個理想的世界去懷揣夢想,去追求他們嚮往的人生,所以他們在苦苦追尋中找到了老莊哲學。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使七賢走到了一起。

經過小編的研究和分析,我發現七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通過老莊哲學聯繫到起,共同去談論自己心之所向,去搭建屬於自己的理想。不僅如此,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堪,殘酷的社會現實使他們不願冒著生命危險出仕,所以去尋求老莊哲學來規避風險。竹林七賢聚在一起談玄的相關史料不是很多,但還是有的,如《晉書·王戎傳》中就曾記載過阮籍和王戎一起談玄。其中竹林七賢中阮籍、嵇康、山濤都在人生中踐行著老莊哲學。

阮籍「博覽群籍,尤好老莊」這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結果,正是內心在種種痛苦的折磨中,阮籍才把目光轉向了《莊子》。通過《莊子》來了解莊子,從而追求莊子所謂的「達」,以滿足精神上的自由。我認為這種表面的自由又恰恰反映了阮籍內心的孤獨和痛苦,所以阮籍想要通過《莊子》來追求自己內心嚮往的世界。在其著作《達莊論》中充分體現了阮籍想要通過虛擬的論辯進入理想的世界,從而做到通和達,來滿足自己痛苦萬分的內心。

經過小編自己的研究,我發現在竹林七賢中嵇康其實也是談玄的能手,主張貴無思想,人物齊一,反對君為臣綱。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鍾會撰寫了四本談玄的書籍想要請嵇康閱覽過目,足以見得嵇康在當時士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其兄長嵇喜為他作傳時也認為嵇康為人直爽,不畏權貴,博聞強識。是一位不會向世俗折腰的高潔之士。《晉書·嵇康傳》中不僅寫出嵇康的才識還寫出了嵇康愛好老莊,雖然內心苦悶,但也借莊子「任自然」的思想來排遣自己內心的憂苦,希望身居陋室,飲一杯濁酒,彈一把古琴,偶爾與志同道合之友敘舊的平淡生活,將個體與自然融合。在自然中追求自我追求本真,不去追求外在的事物,也不受外在事物的打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這是一種本真質樸的生活形式。

山濤為官的時候,有一次選拔的人才讓許多官員不滿意,甚至有人向皇帝稟告此事以此彈劾山濤,以致皇帝也開始懷疑山濤。在朝為官最重要的就是皇帝的寵信,而山濤面對這麼大的危機既不反駁,也不解釋,居然與平時無異。但這並不代表山濤不在意此事,而是用道家「順其自然」思想處理這件事。通過時間和舉薦的人才來化解皇帝及官員對自己的誤解。果然一年以後山濤選舉的人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事實面前不需要任何言論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這就是用道家思想處理問題的效果。

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山濤在動蕩的晉朝為官能夠平安無事,根本原因就在於他能夠在兩難的情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最安全的做法,這裡面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多言,儘量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一種超然事外的莊子哲學。山濤對身外之事選擇「無為」的處理方式,但是對自己的要求卻十分嚴格,特別是對收受賄賂方面堅守自己的節操,在當時的社會實屬不易。縱觀山濤一生,多次出仕入仕,特別是晚年時期屢次辭讓,決心隱退,這與莊子拒絕做官的原因相類似,都是在時局動蕩時期想要保全自己。人應該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這才是真正的自然。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向秀——妙析奇致,聞笛思舊
    一百年,竹林閒、七賢聚散。竹林七賢已經不僅僅是七位名士的象徵,更是中國人風骨的隱喻。相對於竹林七賢的其他人來說,向秀的知名度不是很突出,就連歷史記載也屈指可數,但是,千百年的時間衝刷中卻無法抹去向秀的獨特光彩。
  • 淡泊名利,嫉惡如仇,自由灑脫,堪稱竹林七賢之首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之一,儘管少年時期家境不好,但是他在玄學、文學等方面造詣卻很高,著名的樂曲《廣陵散》就是他所彈。雖然嵇康對於仕途並沒有什麼嚮往,也曾任過中散大夫,還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因為尊崇老莊,嵇康的言行十分豁達,一般注重打扮。嵇康十分推崇「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理念,吹拉彈唱,寄情於山水之間,對於山間隱士的生活十分嚮往,淡泊名利,不願出仕為官。當時還是大將軍的司馬昭想要讓嵇康成為自己的屬官,為了躲避入仕他逃到了河東。就算是司隸校尉前去拜訪,照樣會受到嵇康的冷遇。
  • 都是道家,魏晉玄學的老莊思想和漢初黃老思想有何不同?
    無為之治也體現在最初的君權上,這是學習堯舜時代的垂拱而治,皇帝儘可能地約束自己的權力,不要想起一出是一出地去做改革。這在一定程度上還限制了君權的發展,所以後來漢武帝選擇了更能神化君權的儒家思想。漢初的黃老之說,並不是一切都不去做的,實際上道家的黃老之說是能夠隨著事物改變而改變的,有點類似現在的實事求是。
  • 氣節高下立判,才能等量齊觀,竹林七賢的名士傳奇
    中國現在有竹林七賢這樣的人物嗎?有人說沒有。但我說一定有。只是他們肯定沒有竹林七賢當時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更沒有蔑視禮教,狂放不羈的性格。因為,中國社會現在似乎沒有了這樣的土壤。其實,所謂的名士之風只是表面現象,從古至今,判斷中國文人品行高下的重要標準是氣節。
  • 老莊哲學的一脈相承
    道教尊奉黃老學說和無為之治,所謂「黃老學說」是指黃帝和老子的學說,道教把軒轅黃帝作為崇高的尊神,在中國民俗文化中,軒轅黃帝升天之後就成了玉皇大帝,這都是道教的學說。 關於老子哲學的基本特點,學術界認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辯證法學說。除此之外,再簡單歸納一下。第一條就是無為思想。
  • 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尤其對道家哲學情有獨鍾。而嚴復註解《老子》、《莊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西方近代思想學說,來與老莊哲學相觀照、相印證。,而發現了老莊道家的「真義」。而對《莊子·天道篇》中所講木匠做車輪得心應手,卻說不出其中技巧奧妙的故事,嚴復也受英國哲學家穆勒「歸納法」的啟示,認為這是由於木匠不能從經驗中得出明確的概念性知識。
  • 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三分暖意說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老莊思想與道家的介紹。老子與道家道家形成於先秦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所以其學說又稱「老莊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以其學派稱為「道家」。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亳州8月20日電(記者李陳續、陳雪 見習記者李睿宸)8月19日至20日,中國·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學術論壇在安徽省亳州市召開。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
  • 專家研討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專家研討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由光明日報社、安徽省社科院主辦的「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2日在安徽省亳州舉行。
  • 老莊思想有什麼不同
    簡單來說,老子關注天下,莊子關注個人;老子是救世哲學,莊子是心性哲學;老子希望建設文明的社會,莊子希望樹立自由的心靈。老莊之不同,從文本上也能至少發現三處:首先,拯救社會還是拯救個人?老子撰寫《道德經》著力於拯救社會,認為明白天道的人越多越好。所以,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
  • 佛教靠老莊思想在中國發展
    這期間,相距了數百年。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  《弘明集•道安傳》裡說,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了四百餘年才開始真正被中國人接受,這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哲學思想深入人心,華夷觀念根深蒂固。  個人認為,上文只說出了原因之一,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理解上的問題。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最初,人們對其難以理解,自然也就產生不了共鳴,更別提推廣發展了。
  • 「白天看星星」丨海德格爾對老莊的哲學解讀
    從海德格爾關於「真理」與「非真理」或「解蔽」與「掩藏」的論述中,我們能夠傾聽到海德格爾與老莊之間的「共鳴」。不恰當地講,海德格爾類似西方哲學與老莊思想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前者試圖通過理性抽象達到最高的普遍性以揭示真理,後者要求回歸本源,持守原始的混沌,海德格爾則追求的是通過揭示或解蔽去接近遮蔽或掩藏。
  • 老莊思想
    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士,今河南鹿邑縣,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      莊子,姓庒,名周,戰國時期,蒙人,是不是宋國的還有待考證,今安微一帶。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專家學者匯聚亳州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2013年07月10日 22:43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來自國內、省內的知名專家學者7月11日將匯聚老莊故裡亳州,共同探討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0古宋聖賢話老莊
    因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世人將其並稱為「老莊」。這「老莊」連字還表另一含義,即老子在歷史上存在於莊子之前,老子是春秋末期人,莊子是東周戰國中期的人物。「老莊」連字同時又指道教三玄經中兩部經典: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經》(又稱《老子》)和莊子的代表作《莊子》。其中《道德經》為大經,《莊子》被視為小經。「老莊」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被視為世界東方智慧的重要源頭,啟迪著世世代代的人們。
  • 老莊思想與藝術人生
    曾就讀於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他的代表作有:《老子註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道家的人文精神》《悲劇哲學家尼採》《莊子哲學》《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莊子人性論》等。他提出了《易傳》哲學思想屬於道家的觀點,一反兩千年來《易傳》思想屬於儒家的舊說;他主張的「中國哲學道家主幹說」影響日益廣泛。已出版的「陳鼓應著作集」系列,是他學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現。
  • 中國宗教思想中,老莊的清靜和禪宗的虛淡影響了中國畫的風格
    中國畫受中國古典哲學影響,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中國畫與西方造型藝術不盡相同,它重視修心明志,中國古典哲學深深影響中國畫。中國繪畫源頭在老莊思想。莊子把這個思想具體化,乾脆稱自己的書房叫「心齋」,虛靈靜心,想求得一個虛靈的環境。所以老莊的核心思想叫清淨無為,對中國山水畫思想有重要影響。宋代山水畫總是離不開「靜」字,靜背後是渺遠,是無限想像,是安祥、恬淡、空無,沒有競爭,沒有煙火氣,就是大自然本身。
  • 「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辦
    大會由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北京大學道家研究中心主辦,河北大學哲學與國學經典文獻研究中心協辦,我校作為承辦單位圓滿完成了會議接待工作,受到與會專家一致好評。本次研討會是我校東方文化大講壇的第四次大型學術活動,也是我校在學術交流、硬體設施方面的一次裡程碑式的盛會。  5月7日下午,「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正成國際報告廳舉行。
  • 陳鼓應丨老莊思想與藝術人生
    曾就讀於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他的代表作有:《老子註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道家的人文精神》《悲劇哲學家尼採》《莊子哲學》《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莊子人性論》等。他提出了《易傳》哲學思想屬於道家的觀點,一反兩千年來《易傳》思想屬於儒家的舊說;他主張的「中國哲學道家主幹說」影響日益廣泛。已出版的「陳鼓應著作集」系列,是他學術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現。
  • 老莊的儒家思想是想表達什麼情感呢?
    從文藝的形成與發展影響看,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比儒家更為深刻。大體來說,儒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文學藝術的社會功用,文學藝術與現實關係的外部規律方面;而道家的影響則主要集中在文學藝術的內部規律中,如風格的形成、美學的特徵與審美的傾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