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和老莊都算是文化名人了,可是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魏晉時期遠近為名的竹林七賢,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因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在當時惡劣社會環境的壓抑下,竹林七賢更加傾向於莊子的精神,嚮往莊子的「逍遙」,實現精神上真正的自由。所以開始由關注社會轉移到關注自身,更多的去享受人生,在享受生命的同時也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所以倍加珍惜生命,自然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在精神上他們渴望能有一個理想的世界去懷揣夢想,去追求他們嚮往的人生,所以他們在苦苦追尋中找到了老莊哲學。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使七賢走到了一起。
經過小編的研究和分析,我發現七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通過老莊哲學聯繫到起,共同去談論自己心之所向,去搭建屬於自己的理想。不僅如此,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堪,殘酷的社會現實使他們不願冒著生命危險出仕,所以去尋求老莊哲學來規避風險。竹林七賢聚在一起談玄的相關史料不是很多,但還是有的,如《晉書·王戎傳》中就曾記載過阮籍和王戎一起談玄。其中竹林七賢中阮籍、嵇康、山濤都在人生中踐行著老莊哲學。
阮籍「博覽群籍,尤好老莊」這是由內而外產生的結果,正是內心在種種痛苦的折磨中,阮籍才把目光轉向了《莊子》。通過《莊子》來了解莊子,從而追求莊子所謂的「達」,以滿足精神上的自由。我認為這種表面的自由又恰恰反映了阮籍內心的孤獨和痛苦,所以阮籍想要通過《莊子》來追求自己內心嚮往的世界。在其著作《達莊論》中充分體現了阮籍想要通過虛擬的論辯進入理想的世界,從而做到通和達,來滿足自己痛苦萬分的內心。
經過小編自己的研究,我發現在竹林七賢中嵇康其實也是談玄的能手,主張貴無思想,人物齊一,反對君為臣綱。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鍾會撰寫了四本談玄的書籍想要請嵇康閱覽過目,足以見得嵇康在當時士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其兄長嵇喜為他作傳時也認為嵇康為人直爽,不畏權貴,博聞強識。是一位不會向世俗折腰的高潔之士。《晉書·嵇康傳》中不僅寫出嵇康的才識還寫出了嵇康愛好老莊,雖然內心苦悶,但也借莊子「任自然」的思想來排遣自己內心的憂苦,希望身居陋室,飲一杯濁酒,彈一把古琴,偶爾與志同道合之友敘舊的平淡生活,將個體與自然融合。在自然中追求自我追求本真,不去追求外在的事物,也不受外在事物的打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這是一種本真質樸的生活形式。
山濤為官的時候,有一次選拔的人才讓許多官員不滿意,甚至有人向皇帝稟告此事以此彈劾山濤,以致皇帝也開始懷疑山濤。在朝為官最重要的就是皇帝的寵信,而山濤面對這麼大的危機既不反駁,也不解釋,居然與平時無異。但這並不代表山濤不在意此事,而是用道家「順其自然」思想處理這件事。通過時間和舉薦的人才來化解皇帝及官員對自己的誤解。果然一年以後山濤選舉的人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事實面前不需要任何言論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這就是用道家思想處理問題的效果。
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山濤在動蕩的晉朝為官能夠平安無事,根本原因就在於他能夠在兩難的情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最安全的做法,這裡面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多言,儘量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一種超然事外的莊子哲學。山濤對身外之事選擇「無為」的處理方式,但是對自己的要求卻十分嚴格,特別是對收受賄賂方面堅守自己的節操,在當時的社會實屬不易。縱觀山濤一生,多次出仕入仕,特別是晚年時期屢次辭讓,決心隱退,這與莊子拒絕做官的原因相類似,都是在時局動蕩時期想要保全自己。人應該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這才是真正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