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嫉惡如仇,自由灑脫,堪稱竹林七賢之首

2020-12-04 趣評歷史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之一,儘管少年時期家境不好,但是他在玄學、文學等方面造詣卻很高,著名的樂曲《廣陵散》就是他所彈。雖然嵇康對於仕途並沒有什麼嚮往,也曾任過中散大夫,還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

由於嵇康淡泊名利,而且更加支持正統,這就和當時的大將軍司馬昭意見相左,由此招來他的嫉恨,更是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早年生活

嵇康出生在三國時期的曹魏,原本姓奚,由於他的先祖為了遠離仇家,才遠走他鄉,並且改了姓氏為嵇。雖然嵇康早年喪父,但是在他父親的影響的他的兄長也早早入仕,在他母親和兄長的照顧下,嵇康順利長大。

嵇康撫琴

年少時期,嵇康十分喜愛看書,對很多方面都有涉獵。因為尊崇老莊,嵇康的言行十分豁達,一般注重打扮。嵇康十分推崇「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理念,吹拉彈唱,寄情於山水之間,對於山間隱士的生活十分嚮往,淡泊名利,不願出仕為官。

當時還是大將軍的司馬昭想要讓嵇康成為自己的屬官,為了躲避入仕他逃到了河東。就算是司隸校尉前去拜訪,照樣會受到嵇康的冷遇。同是竹林七賢,山濤確實做過官的,還曾官至吏部尚書,當他離職時,就推薦嵇康來接任。嵇康根本就沒有做官的心思,就寫出了《與山巨源絕交書》,表示自己真的不適合當官,這就讓司馬昭很是氣憤,在心裡暗自記下了。

廣陵絕響

嵇康最著名的,莫過於一曲《廣陵散》,流傳千古,做成這首曲子還有一個故事。

嵇康有個朋友叫呂安,沒想到的是呂安的妻子被他的師兄欺負了,這就讓呂安很生氣,發是要去告他。嵇康和兩個兄弟都有些交往,就想勸呂安為了家族的臉面,息事寧人。呂安還沒有如何做呢,他的兄長就來了個先發制人,想要克制呂安,誣陷他不孝,這在古代可是大罪,呂安直接被官府收押了。

嵇康與《廣陵散》

嵇康得知消息,本就是嫉惡如仇,對於呂安兄長的行為不能忍,他就出面為呂安作證。巧了,這正好落入了司馬昭的手裡,再加上有奸人進言,嵇康和呂安直接被判了死刑。

在行刑的時候,太學的很多學生前來請願,希望能夠赦免嵇康,生活不是影視劇,自然沒有被答應。嵇康眼看自己就要被斬首,卻表現得從容不迫。看了日頭還有幾個時辰,就讓兄長帶來了琴,撥動琴弦,當場奏下了《廣陵散》。

慷慨就義

一曲奏完,嵇康表現的十分惋惜,後悔當初別人前來學琴時,沒有將《廣陵散》交出,如今他一去世,就要失傳了。

在彈完《廣陵散》之後,嵇康淡定從容的引頸就戮,這個時候他才四十歲。嵇康的灑脫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佩,對於這位驚才絕絕的名士的隕落,都表現出了惋惜。司馬昭在不久之後就發現自己錯了,可以為時已晚。

文學成就

大多數的文學作品都和當時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生活在魏晉時期的嵇康,那個時候玄學十分興盛,嵇康也因此對於黃老學說有著自己的見解,曾表示「老子、莊周,吾之師也」。

鑑於玄學上對於養生之法十分注重,還為了追求長壽而服用丹藥,這似乎是自古以來的追求。嵇康對於這些有不同的意見,他寫了一本《養生論》,強調了「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表明修養要在精神上加強。

在文學作品上,嵇康的詩歌和散文流傳於世有五十多首。詩歌主要的代表作有《贈秀才入軍》,表達了對遠徵的哥哥的嚮往,但是自由灑脫的情懷確實屬於嵇康。而另一部代表作《幽憤詩》則是寫在了臨終之前的獄中,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回顧,由於崇尚玄學,還表達了對以後超塵絕世的生活的嚮往。

竹林七賢圖

在散文方面,嵇康的成就要超越詩歌,在書信、傳記方面,嵇康都表現得十分好。現如今,嵇康的散文流傳有九篇,最著名的就是《養生論》和《聲無哀樂論》。在這些文章中,嵇康表達了一些他在政治、哲學還有玄學上的思想,發表問題十分大膽。

結語

這位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由於容貌氣質非常出眾,成為了竹林七賢的門面。雖然平時的嵇康放蕩不羈愛自由,他在文學上成就也是十分出眾,其他方面也不弱,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唐代的畫家張彥遠評價嵇康為:能屬詞,善鼓琴,工書畫,風儀美。

參考文獻

《嵇康集》

《歷代名畫記》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向秀——妙析奇致,聞笛思舊
    一百年,竹林閒、七賢聚散。竹林七賢已經不僅僅是七位名士的象徵,更是中國人風骨的隱喻。相對於竹林七賢的其他人來說,向秀的知名度不是很突出,就連歷史記載也屈指可數,但是,千百年的時間衝刷中卻無法抹去向秀的獨特光彩。
  • 氣節高下立判,才能等量齊觀,竹林七賢的名士傳奇
    中國現在有竹林七賢這樣的人物嗎?有人說沒有。但我說一定有。只是他們肯定沒有竹林七賢當時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更沒有蔑視禮教,狂放不羈的性格。因為,中國社會現在似乎沒有了這樣的土壤。其實,所謂的名士之風只是表面現象,從古至今,判斷中國文人品行高下的重要標準是氣節。
  • 竹林七賢中這三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
    竹林七賢和老莊都算是文化名人了,可是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魏晉時期遠近為名的竹林七賢,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因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在當時惡劣社會環境的壓抑下,竹林七賢更加傾向於莊子的精神,嚮往莊子的「逍遙」,實現精神上真正的自由。所以開始由關注社會轉移到關注自身,更多的去享受人生,在享受生命的同時也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所以倍加珍惜生命,自然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在精神上他們渴望能有一個理想的世界去懷揣夢想,去追求他們嚮往的人生,所以他們在苦苦追尋中找到了老莊哲學。
  • 《北大哲學課》:讓你認識自己,然後以淡泊名利的心態去打拼人生
    本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一、認識自己二、平常心三、淡泊名利四、人生在於拼搏認識自己(一)、為什麼要認識自己?1、認識自己,可以理解成認識最內在的自我,那個使你成為你的核心和根源。2、認識自己,可以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從而揚長避短。
  • 為國為民,淡泊名利,甘為人梯——袁隆平
    作為「雜交水稻之交」,他是中國的英雄,也是有著世界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他以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專業素養與道德操守、事業追求與社會責任、祖國情結與世界胸懷完美結合的風範,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為國為民,淡泊名利,甘為人梯剛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時,許多人說袁隆平是自討苦吃,他坦然回答:「為了大家不再餓肚子,我心甘情願吃這個苦。」研究條件的簡陋艱苦、滇南育種遭遇大地震的威脅、「文革」期間的政治衝擊、上千次的試驗失敗……都動搖不了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一、豁達、灑脫的人生境界王維前半生努力在官場,中年以後參禪好道,晚年隱居終南山,性格閒逸灑脫,他所寫的詩很多,其中能代表他中晚年生活狀態的就是這首《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 灑脫與自由,突然與自我
    聽《突然的自我》,灑脫,豪情,自然,瀟灑,不羈,沒有欲望的壓迫,沒有名利的苦難,「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遵循自己的本心,享受陽光之後的一點寧靜。「我已習慣你突然間的自我,揮揮撒撒將自然看通透」,佛說:「放下一切,心安自在」,我們無法擺脫紅塵困擾,但我們總該學會享受一刻的寧靜,只屬於自己的自我。
  • 李賀一首詩寫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絢麗輝煌襯悲涼
    下面這首詩雖然比不上李白的名篇,但也是詩詞中的上品,一直被讀者廣為傳頌。將進酒 唐代:李賀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 世說新語之真正的自由和灑脫,不是靠外在的恣意妄為和放浪形骸
    樂廣笑曰:」名教中自由樂地,何為乃爾也?「注釋王平子:指王澄,字平子,為人性情豪放,後被王敦所殺。胡毋彥國:指胡毋輔之,字彥國,喜歡喝酒,做事不拘小節,與王澄、王敦和庾敳(ai)交好,被稱為」四友「。解讀追求自由和灑脫,是無可厚非的事情,關鍵在於追求的方式和方法。如果內心具有自由灑脫的情懷,那他就不用刻意標榜自己,或者做出出格的行為。他只要一言一行都自然而然,就足以在平時的待人接物中顯現出自己的瀟灑和放蕩。而王平子、胡毋彥國等人,一味在言行舉止上標新立異,不免讓人懷疑他們有做作之嫌。
  • 淡泊寧靜與自強不息
    「淡泊寧靜」和「自強不息」這八個字,是我偶然翻閱到自己高中考試試卷看到的,不經意間目光略到了此處,不知為何,這兩個詞語像是要從試卷中凸出來一般,要我能夠認出來。這兩個詞語我們並不陌生,諸葛亮《誡子書》中就寫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自由灑脫,氣質涵養,品質見證
    浪漫的季節,甜美的見證,穿上美麗的服裝,不僅自由灑脫,還讓你有氣質涵意,這樣的穿著,這樣的魅力是很多女性朋友想擁有的,因此這就是品質的見證,這就是在浪漫中找到高貴的自己,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這樣的自己吧。說完了顯瘦,我們就要來了解一下衣服的版型,是否能夠遮擋我們的小贅肉,即能突出窈窕的曲線美,還能讓我們更有氣質,這就是我們穿衣顯瘦的神器,這也是我們最能體現的時刻,因為誰不想瘦,誰不想穿起來更舒服,不僅自由灑脫,還能氣質涵養,最主要的是我們見證了品質,因此這才是我們必不可缺少的必殺神器。
  • 見不慣宦官囂張跋扈,李白寫下一詩來譏諷,最後兩句堪稱醒世之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下來,傳世的詩詞何止千萬首,無論是膾炙人口的唐詩,還是別有韻味的宋詞,亦或是悠揚深遠的元曲,都是屬於我們的文化瑰寶,快來看看今天帶來的詩詞是什麼吧~詩歌文化,博大精深。詩歌是漢字的一種升華,詩我們可以說是熟的不能再熟了,毫不誇張的說,我們都是從小讀唐詩長大的,唐詩優美且富有內涵,讀起來朗朗上口,飽含韻味。
  • 陳玉樹作品《淡泊》書案再度亮相京城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美好生活」第五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上,知名古典家具藝術家、四君子藝術中心主席陳玉樹作品《淡泊》書案正式出爐。此作品歷經多年淬鍊,時隔五年再度作為唯一書案作品應邀入選我國當代工藝美術最高水平的國家級公益型制度性展覽。     陳玉樹《淡泊》書案創作靈感源於諸葛亮《誡子訓》開篇明義。
  • 太上之忘情
    作者:黎荔南朝宋的劉義慶在《世說新語傷逝》中記載,竹林七賢的王戎喪子,山簡前去悼唁,看到王戎悲傷得不得了。魏晉流行的是玄學,追求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出塵脫俗,竹林七賢又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於是山簡勸道:「孩抱中物,何至於此!」
  •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典故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典故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飲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竹林七賢中,與酒淵源深的,當屬阮籍。 阮籍,字嗣宗,性頗狂傲不羈,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子。阮少時常有濟世之志,但在看清現實的無奈和生命的無常之後,便以隱逸為旨趣,每日以酒為嗜。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以保全身。阮籍愛酒,究竟到了哪種程度?據《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為步兵校尉。」
  • 價值千億的專利無償送給國家,一生淡泊名利,身價卻約有十億
    當今社會,像袁隆平院士一樣「不看重名利的」的人已經不多了,從農民到教授再到身價百億的富豪,他身上的淡泊名利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 流浪的人生,自由而美麗——因為自然而自由,因為灑脫而美麗
    生命,就像從高原上奔騰而下的冰雪之水,為這片大漠而生,為這片綠洲而死——像葉爾羌河一樣,我把自己延伸為一條悲壯的內陸河。想沿著張騫的足跡走遍這南疆的荒漠,甚至試圖尋著鳩摩羅什和玄奘的駝鈴,在1600年前的佛塔和烽火臺之間,繁衍一段叫樓蘭的神話……把曾經無比遙遠的西域變更成「我的西域」,全仗這漂泊的風景恩賜。
  • 這些古代著名的酒樓對聯,用典精準,構思巧妙,堪稱經典
    第一首:韓愈送窮,劉伶醉酒;江淹作賦,王粲登樓。 這是潮州韓江酒樓的對聯。這首對聯巧妙之處是用了古代四個著名文人的典故,還正好把「韓江酒樓」四個字嵌入聯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寫有《送窮文》,他被貶官為潮州刺史,與潮州有關。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愛好喝酒。江淹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有《恨賦》和《別賦》。王粲是魏晉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