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學課》:讓你認識自己,然後以淡泊名利的心態去打拼人生

2021-01-19 元歸居花間集

本書是由作者博文編著,《北大公開課系列》之一。以後老道會給大家一一總結。

本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一、認識自己

二、平常心

三、淡泊名利

四、人生在於拼搏

認識自己

(一)、為什麼要認識自己?

1、認識自己,可以理解成認識最內在的自我,那個使你成為你的

核心和根源。

2、認識自己,可以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從而揚長避短。

3、認識自己,可以了解自己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了解自己的三觀

是否正確。

4、認識自己,就可以趨利避害,讓生活更美好。

(二)如何認識自己?

1、洞察內心

聆聽內心的聲音,達到身心合一的和諧境界,才能以理性的態度追求更好的生存狀態。

2、和內心對話

發現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對生活的態度,便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適時反省

這是成長的必須,將自己置身於原告席上,然後以旁觀者的身份揭開心靈的「面紗」,直視最深層的問題。

(三)如何改變自己?

1、樹立目標

有了目標才有方向,才能拼盡全力去接近內心所期望的目標。

2、堅持自我

與其違背本心痛苦地活著,不如換一種生活方式釋放自己。

當然,還要學會吸取經驗教訓,適時調整方向,不要一根筋走到底。

二、洞察生命的意義

(一)、生命是什麼?

生命是個體從生到死的過程;

生命是一呼一吸之間;

生命,只是一個過程。

而出生到死亡中間的過程,叫幸福。

(二)如何讓生命更精彩

1、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人生

一顆參天大樹,也要經歷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最後頂天立地。不同的階段大樹生存的方式不一樣。

同樣,人的一生也是由不同的階段組成,人應該在某一個階段扮演那個階段該扮演的角色;而不是沉迷過去的輝煌或者委屈。這樣,老去的時候才不會後悔。

2、為人生尋找一個意義

給人生一個意義,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趕走生命的頹廢和空虛、值得捨棄很多東西的意義。

3、過好每一天

看過《死神來了》系列的人都知道,親人、朋友也許有一天一個再見,就再也不見了。過好每一天,是對自己、對親人、對朋友的慰藉,也是對生命的致敬。

4、珍惜生命

懂的人,無論在任何環境,都能揚起生命的風帆;或者寂寂無聲。

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一)為什麼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1、不完美才是人生的真相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2、很多人都在等待完美中耗盡了一生

創業的時候怕這怕那,做事的時候嫌這嫌那,總想等到條件成熟才動手,殊不知,這一等,就是一生。

3、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所以,做好自己。

4、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你失去的,總會有另外一種形式還回來。

(二)怎麼面對不完美?

1、福禍相依、泰然處之

做好應對,若不得不面對,一定要泰然處之。

2、別對自己太苛刻

做事盡力,很多事情不要強求,否則苦了自己,坑了事業。

3、境隨心轉

你樂觀看待周圍,周圍回報你陽光;你悲觀不已,周圍回報你陰霾。

4、肯定自己

這是一種靈魂的力量,它帶給你光彩,吸引生命中的貴人。因為人人都喜歡樂觀自信的人。

平常心

一、修持一顆平常心

(一)什麼是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種心態,是生命盛開的鮮花、是靈魂成熟的果實。

(二)為什麼要修平常心?

1、人生幾多風雨

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風調雨順的。

2、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意義

幼時學習、青年期戀愛結婚生子、中年期養家餬口、貢獻國家和社會、老年期含飴弄孫;這是人生的必然。

3、生命無常、泰然處之

萬事萬物都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好的能變壞,壞的也能變好,泰然處之,才能冷靜處理,不會讓心靈偏離正確航向。

4、平平淡淡才是真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由平平淡淡組成的。

(三)如何修平常心?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少一些計較

3、學會忘記

4、不必在意別人看法

二、淡泊名利

1、為什麼要淡泊名利?

淡泊名利是一種淡然與豁達、成熟與從容、大徹大悟的寧靜心態;淡泊名利並非不追求名利,而是能在名利中遊刃有餘。

2、如何淡泊名利?

把握自己真正的志趣

以成就為重

充實內心

遠離名利,自在生活

淡然面對他人評價

讓心中充滿陽光

一、不抱怨地生活

1、為什麼?

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

2、怎麼辦?

別把抱怨當習慣

在逆境中抱怨等於放棄命運

悅納生活中的不順心

用微笑溫暖生命的色調

在行走中領悟生命的純美

一道門關上後,總有另外一扇門打開

不被平常事所羈絆

二、知足才能常樂

1、為什麼?

知足是一種樂觀的態度

2、不知足的結果

不快樂,因為想要的太多

會得一種貪得無厭的病

3、怎麼辦?

珍惜擁有的

如果沒有鞋,看看無腳之人

活著,就是幸福

人生的價值在於拼搏

一、任何成功都源自夢想

1、什麼是夢想?

支持生命的能量

精神支柱

前進的方向

2、為什麼要有夢想?

夢想照亮生活

人生具有無限可能性

每個人的生活都要有夢想

3、如何面對夢想?

永遠不要輕視自己的夢想

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給未來一個承諾

有志者事竟成

二、生活不是單純用來享受的

1、為什麼?

人生的美麗在於奮鬥的過程

富貴來自拼搏

自強才能自立

自助者天助

2、怎麼辦?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造機會

感想:

一、認識自己,然後接納自己、再改變自己的態度

二、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三、人要有夢想,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四、如何在名利場來去自如,是一個終生無法想通的問題

五、不能改變他人,就改變自己

總結:

人要有夢想,才能有方向,

然後為之拼搏。但是有人年少有為,有人奮鬥半生仍不得志,所以,要修持一個平常心,看淡人生起落。同時,也要堅定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被世俗左右。

人在紅塵,終究不能逃過名利,而能在名利場來去自如,需要有自己過硬的成就,以及淡泊的心態還有為夢想堅定地去奮鬥的意志。

但是萬事萬物都有個度,過於奮鬥,會被認為是偏執;一落不起,會被認為是頹廢。

這個度,需要用一生去參悟。

相關焦點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掌控屬於你的人生!
    「控制自己,掌控敵人。」這一句出自《英雄聯盟》中盲僧的經典臺詞,是不少玩家的座右銘。在我看來,這句話蘊含了一個相當有深度的人生哲理——當你對自己的優勢缺點都無比清楚,連細微的行為都能控制時,敵人會採取的針對性行動,也就一目了然,為你所掌控。
  • 為國為民,淡泊名利,甘為人梯——袁隆平
    為國為民,淡泊名利,甘為人梯剛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時,許多人說袁隆平是自討苦吃,他坦然回答:「為了大家不再餓肚子,我心甘情願吃這個苦。」研究條件的簡陋艱苦、滇南育種遭遇大地震的威脅、「文革」期間的政治衝擊、上千次的試驗失敗……都動搖不了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
  • 留一份氣定神閒給自己
    面對繁華浮躁,面對紛擾誘惑,如果你貪戀富貴,就會被富貴攪得寢食難安;如果你沉溺於酒色,就會跌進酒色的陷阱;如果你追逐金錢,就會被金錢牽著鼻子走……人有了淡泊之心,就不會為塵俗所迷,為物慾所困,為誘惑所動。也才會心境明淨,不容塵埃。淡泊不是安貧樂道,淡泊不是因循守舊不思進取,而是為人處世的人生情懷,是人生的一種瀟灑,又是一種令人嚮往的人生致誠境界。
  • 哲學不會讓你有錢,但會讓你長壽!看看北大哲學系你就明白了!
    近日,北大哲學系樓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節目中談到,自己雖然年近80歲,但在北大哲學系不敢稱老人,因為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樓宇烈談到,生理養生節慾,心理養生養情,哲學養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關重要,中國哲學能夠養生,儒家進德、道家保真、釋家淨心,也許正是哲學家長壽的原因。
  • 北大學霸放棄美國國籍,回國成為著名生物學家,卻落選院士
    北大學霸放棄美國國籍,回國成為著名生物學家,卻落選院士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一話,象徵著某人「明確志向」的基礎。只是,如今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一直都在滋養著人們的「虛榮心」,所謂的「淡泊名利」似乎早已是不存在的事情。大多數努力讀書的學生,抱負僅僅停留在將來獲取更好的工作,再也沒有從前古人為一事物而拼搏,只為成果不看獎賞的心態了。然而,就算存在於如此的環境中,卻總有人能保持初心,不被世俗帶偏「思想」,一心為理想。
  •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學課》:優秀的人有優秀的道理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學課》匯聚北大知名學者和教授的思想精髓,閱讀此書,可以幫你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並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哲學課一共分為六篇,學會這六篇中的任意一篇,都可以讓我們煥然一新,變得越來越優秀。01以平常心泰然處事我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自己靈魂之唯一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淡泊名利,嫉惡如仇,自由灑脫,堪稱竹林七賢之首
    由於嵇康淡泊名利,而且更加支持正統,這就和當時的大將軍司馬昭意見相左,由此招來他的嫉恨,更是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筆。早年生活嵇康出生在三國時期的曹魏,原本姓奚,由於他的先祖為了遠離仇家,才遠走他鄉,並且改了姓氏為嵇。
  • 樸樹爸爸,好野:於他而言,名利如浮雲,不管是孩子的還是自己的
    如果真的了解樸樹的家庭,你大概就會知道,這樣有底氣的特立獨行,其實有基因可循——他的父親濮祖蔭,是北大教授、物理學家,獨立和合作發表論文270多篇,是我國「雙星計劃」發起人之一,也是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父子的人生道路,看似大相逕庭,實則殊途同歸。
  • 淡泊寧靜與自強不息
    「淡泊寧靜」和「自強不息」這八個字,是我偶然翻閱到自己高中考試試卷看到的,不經意間目光略到了此處,不知為何,這兩個詞語像是要從試卷中凸出來一般,要我能夠認出來。這兩個詞語我們並不陌生,諸葛亮《誡子書》中就寫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能取得成就,與他的什麼心態有直接關係?
    這句話暗指:人生的煩惱和困惑,都是來自於自己,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來自於非分和過度的欲望追求。而種種誘惑,會使人內心的明鏡蒙上塵埃。所以古人不惹塵埃,做到有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他們既不抱怨貧賤,又不仇視富貴,而對世俗,不隨波逐流,面對權貴,又如雪峰堅守自己的高潔。這句話源自佛家「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放寬心態看淡一切的句子,盡顯人生大智慧!
    五、改變不了環境,就要改變你自己。適應不了環境,就創造自己適應的環境。心理障礙突破不了,談何其他?放寬心態,努力做人!六、人生是一次艱苦的跋涉,在人生的道路上,有陽光雨露,也有暴風驟雨,唯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坦然面對所遇到的一切。七、人活著,其實就是一種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你為自己悲鳴,世界必將灰暗。
  • 品味人生的心情說說經典語錄,句句都是大實話!
    如果放鬆學習,不去充實自己的頭腦,就會變得空虛無聊,人生的質量就要打折扣。2.我們在世間求生存,對外必須忍受自然環境的困難與考驗,內心也必須面對生離死別、憂愁苦惱的磨鍊。正如到寒冬方知太陽的可愛,入酷暑才知水的清涼,步入絕地才知道生命的可貴。雖然屢遭挫折,卻能夠百折不撓的挺住,方能品味人生的百般滋味,咀嚼出人生的精華。
  • 北大醫學博士啃老18年淪為低保戶:自卑,讓我痛失了精彩的人生
    智商很高,情商卻幾乎為零,從小做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不與人交流,導致心態閉塞,社交能力差,他也不願意去改變,這就是現實版的像蘇明成一樣的媽寶男,一遇到挫折,就選擇逃避,以前有媽媽,後面有姐姐,這些家人對他無私的愛,反而成為她前進的包袱。
  • 生活中,我們更應該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生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是諸葛亮五十四歲那年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簡簡單單八十六個字,道出了人生的感慨與對孩子的殷殷希望。
  • 郭曉冉:不妨對小學開設哲學課多些寬容
    原標題:郭曉冉:不妨對小學開設哲學課多些寬容  近日,江蘇揚州梅嶺小學西區校決定,今年秋季開設哲學課,並將其作為三至六年級學生的必修課,與語文、數學同等地位。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質疑,哲學晦澀難懂,兒童難以接受;也有人贊同,哲學有益,啟迪心智應從娃娃抓起。
  • 她是復旦的哲學教授,哲學課受到學生追捧,卻引起網友的異議
    按理說哲學課對很多人來說比較無聊,但是這位老師的課卻受到學生歡迎,大家都爭先恐後地選她的哲學課,有很多學生將她課上的話當作名言寫在小本子上。這位有魅力的老師叫陳果,是復旦大學的哲學女博士。出生於上海的陳果老師是地地道道的80後,她的本科、研究生到博士都是在復旦大學完成的,在大學期間就是哲學系的學生會主席,2008年讀完博士就留在復旦大學從事哲學教育。
  • 都愛說法國高考作文,其實法國中學的哲學課也令人頭禿啊!
    多米尼克的女兒蘇菲,當時正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希望提前預習一些哲學課的內容,但她遇到了問題。「我不知道哲學課該幹些什麼,該學些什麼。沒有哪門課比哲學更神秘的了。」她去圖書館轉了一圈,一無所獲,市面上的教材都太晦澀、枯燥,根本沒有適合自己的哲學讀本。多米尼克看在眼裡,便暗自決定為女兒做些什麼。
  • 很現實的人生感悟說說,短小精闢,引發共鳴
    1、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苦逼的時光,或許是因為一份學業,一份工作,一段愛情,離開了爸爸媽媽,去了一座別的城市。當你倦了厭了時,想想你的父母正在為你打拼,這就是你必須堅強的理由。不管發生什麼,記住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在努力,不要輕易放棄。一個人在外面,很不容易,沒啥,拼的就是堅強。2、人生一場,比的是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