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放棄美國國籍,回國成為著名生物學家,卻落選院士

2020-11-29 教育新論

北大學霸放棄美國國籍,回國成為著名生物學家,卻落選院士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一話,象徵著某人「明確志向」的基礎。欲想堅持理想,最先拋卻的應是雜念,包括對世間名利獲取的念想,由此才能將人心定下,更好的觀望前方應走往的道路,未來將要持續下去的夢想。其實,閱各類古籍後發現,雖然有著許多才子都秉持著「金錢如糞土,名利如雲煙」的思想,後期逐漸的「遁入田園山林」,但最初的他們卻也在為官、利而奮鬥著。這也足以證明,有才之士都發現「利益將阻擋進步」這一道理,倘若過於的在意他人的賞識,可能最終依然一無是處。

只是,如今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一直都在滋養著人們的「虛榮心」,所謂的「淡泊名利」似乎早已是不存在的事情。大多數努力讀書的學生,抱負僅僅停留在將來獲取更好的工作,再也沒有從前古人為一事物而拼搏,只為成果不看獎賞的心態了。然而,就算存在於如此的環境中,卻總有人能保持初心,不被世俗帶偏「思想」,一心為理想。我國有一位生物學家饒毅,輕視名聲、利益,能夠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繼續研究,從不為所謂的「頭銜」而拋卻高尚人格,其高尚品質和深奧學識令人佩服。

雖說現在「高考」對於多數人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一關,但在從前,並沒有許多人認識到它的關鍵性。對生物有著極度興趣的饒毅,便在高考恢復的第二年抓住了這根「改變命運的稻草」,被江西醫學院錄取。鴻鵠怎會被平凡的村莊吸引,它們嚮往的是浩瀚無垠的天空,所有的「渺小」,都在為未來的「廣闊」打基礎。在本科結束後,饒毅並沒有「盡興」,頭腦中被灌輸的知識,對於他來說很是不滿足。於是,饒毅走向了研究生、碩士,甚至去美國進行深造。

此時國外,有著更為先進的科技,以及有著多年研究經驗的教師人員。饒毅在這般環境中,吸取了眾多經驗,同時也將其轉變成自身的能力,加以結合從前的知識,讓知識都成為自己的「東西」,由此獲得了很多科研成果。由於饒毅能力的強大,於是美國便想要將他「佔為己有」,開出了「美國國籍」這一條件。早在先前,發達國家對國人的吸引力往往是難以捉摸的,此國中所擁有的優秀環境,幾乎讓眾人無法抗拒,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移民於此。只是,這樣的「禮物」,被饒毅拒絕了,他想要回國。

所有的成功人士,對人才都具備著愛惜的心態。了解到我國在生物學上並沒有十分強大的現狀,饒毅毅然決然的回國,想要為我國培養出更多有才之士。由於多年吸取國外強大科研人員的研究經驗,同時持續配合著實踐,現在的饒毅,其能力早已超過了普通教師。於是,他進入北京大學教書,並且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生物學家。

這樣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有才學有成就,其高度可謂在我國科研人員之頂端。可為何他參加院士選舉時,卻落選了呢?因為其沒有一顆隨波逐流的心。雖然當今沒有「社會動亂」,但卻一直具備著「隱亂」。在任何行業中,總少不了賄賂、開小灶等事。為了獲取更好的「學識頭銜」,越來越多的人走上攀關係一路。這是普遍的現象,也是目前無法改變的現狀。可就算如此,饒毅依然秉持著初心不動搖,拋卻名與利,專注自身研究。

成就不能通過薪酬來衡量,所謂的志向,並不會因為名利而改變。所以也許只有像饒毅這樣的淡泊名利之人,才能夠真正地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

相關焦點

  • 饒毅:放棄美國國籍堅決回國,卻因太耿直評不上院士,他卻不後悔
    確實,不少從清華北大畢業的人才最終都去了外國發展,不過也有一些人才卻寧願放棄外國國籍而回到中國的,比如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了中國,在北京醫科大學任教和做科學研究,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人士。
  • 施一公妻子也是學霸?放棄美國高薪就業回國後發展成為生物學家!
    施一公妻子也是學霸?放棄美國高薪就業回國後發展成為生物學家!對於施一公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不僅是西湖大學校長,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這一生為我國教育領域以及生物學領域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人們常規說,一個成功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女人。
  • 放棄候選院士的饒毅: 棄美籍歸國, 呼籲人才回國效力, 追求中國夢
    隨著祖國越來越強大,更多的頂尖人才,願意放棄海外的生活,甚至放棄國籍,毅然決然回到中國。這對於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只有他們願意為祖國建設做貢獻,中國才能夠離中國夢越來越近。北大院長饒毅,他就是一個願意放棄美國優渥待遇,回歸祖國懷抱的精英人才。他說:「我希望本世紀的華人,不分地域、國籍,努力建設一個群體幸福的中國。」
  • 北大院長饒毅:放棄美籍回國卻落選院士,他說:早就預料到結果
    棄美回國,報效祖國在饒毅的眼裡,院士這個頭銜遠不如自己的科研成果值錢,他覺得自身的實力比這些寫虛無縹緲的東西重要千倍萬倍。饒毅是中國著名的分子神經生物學家,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在國外這幾年,也領略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增長了自己的見識,使饒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更加深一步,實力越來越明顯了,在美國的學習經歷也給饒毅的專業知識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博士畢業之後,就一直呆在美國,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大學任教,這個時候他在美國已經站穩了腳跟,並且這美國還有自己的意見很不錯的實驗室。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這是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3月7日發表在科學網上的一篇博客。兩人為何落選至今仍眾議紛紛,有持「國籍說」的,也有持「回國時間太短說」的,還有持「私人恩怨說」的。但截至目前,生科醫學部除曾益新院士公開發表了外界看不出傾向的回應外,只有一位不願具名的院士稱是因國籍問題,而其他掌握有投票權的院士的聲音暫付闕如。兩會上,中國青年報記者尋訪了生科醫學部具有投票權的數位院士,除兩位不願接受採訪外,有3位院士對此發表了看法。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他們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卻加入了美國國籍,從此留在了美國生活。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拒不回國
  • 放棄美國綠卡,他進北大施一公進清華,同時落選院士,曾舉報3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另一個人物,他放棄美國綠卡,進入北大,和施一公同時落選院士,最勁爆的是他曾實名舉報過三個人。這個人就是饒毅。如果說施一公是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人,那麼饒毅絕對是那個最有存在感的人。他倆就像兄弟一般,同樣的職業,同樣的信念,同一時間落選院士,不過不同學校,施一公選擇留在清華,饒毅選擇了北大。
  • 這三位赴美留學的學生,如今成為著名科學家,卻加入美國國籍
    國家的這種扶持政策確實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國的許多海歸學者,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都為國家做出許多的貢獻。但是,也有很多的學生在國外完成學業之後,沒有選擇回來,而是直接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的科學家,讓人感到很可惜。今天,筆者要介紹的三位著名的科學家,都是國家誠心支持赴美留學的學生,如今都是美國籍的院士,讓人感到痛心。
  • 他北大畢業,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回國發展引熱議
    他身上擁有諸多頭銜:生物物理化學領域的行業專家;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人實現了這個成就;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 鄧興旺:曾是耶魯大學終身教授、美國院士,回國後籌建北大農學院
    他是生物學家,因在作物改良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獲得美國總統柯林頓頒發的總統青年教師獎,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可見美國對於這位生物學家的重視程度。或許提到作物方面,有人會立刻想到袁隆平,但是這位獲得美國總統重視的科學家卻另有其人。他就是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教職,全職回國籌建北大現代農學院的鄧興旺。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如今為何突然回國?
    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如今又是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人送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實現了這個成就。但他並非出生國外,而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後來才加入的美國國籍。如今,他突然回國又引發了很大爭議。
  • 「愛國校長」饒毅:和施一公創西湖大學,放棄美國夢、贏得中國夢
    饒毅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分子神經生物學家,也算是後起之秀,本科畢業後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攻讀研究生,隨後又前往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進修神經科學哲學博士。或許,有些人一開始就一路「學霸」走了下去,但是還有些人卻是從普通漸漸走向了「學霸」,而饒毅便是後者。
  • 高齡科學家回國養老?71歲姚期智棄美國國籍,為國培養頂尖天才
    在國家的號召下,一批批留美科學家選擇放棄美國高薪機會、終生榮譽,毅然回國,姚期智院士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回國養老,那根本不需要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終生教授,放棄美國科學院院士,更別談圈錢了,回國圈錢多簡單,每個大學走一圈,所有論壇站一站,錢不就來了,何必大費周章,把一身榮譽全部拋棄呢?能夠說出「高齡科學家回國為養老」的人,不是傻,就是壞。
  • 清華女神級教授,落選中科院赴美擔任教授,如今成美國院士
    很多人認為,博士都是天資聰穎,學富五車的天才,能夠成為博士就已經是一輩子要追逐的夢想,但如果把科研界比作一個金字塔,那麼博士就是金字塔的最底層,兩院院士就是金字塔的最高端。兩院院士,就是科學家裡面最厲害的人物,也是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當然,我國對評選兩院院士的要求非常嚴格,除了本身科研實力強大外,還需要獲得兩院院士的認同才行。
  • 女科學家胡海嵐,科研成果拯救3.5億抑鬱患者,評選院士卻落選
    在中國,兩院院士是對科研工作者最高程度的認可,每年的院士評選,都有上百位科研工作者參與,2019年,我國有181位科研工作者參與可軒轅院士評選,最終卻只有64位科研工作者成為院士,入選人數只有三分之一,可見成為院士有多難。在這些落選的科研工作者當中,有一位美女科學家,叫做胡海嵐,她的落選,讓無數人感到惋惜。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哈佛終身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回國發展AR技術
    哈佛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他用AR技術報效祖國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哈佛終身教授放棄1000萬年薪,回國發展AR技術他是哈佛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如今又是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人送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實現了這個成就。
  • 施一公簡歷: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圖)
    光明網教育5月1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發布消息,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同時,千人計劃學者、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 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三名學霸公費留美,學成後棄國籍入美籍,與中國告別,著實寒心
    而學成回國之後,都應該是祖國的科學家。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開始,無數心繫祖國的科學家歷經千難萬險回歸祖國,只是想要與祖國並肩戰鬥。而如今,3名學霸拿著國家的公費去美國留學,明明已經學成卻不想回到中國。他們加入了美國國籍,永遠與中國告別。
  • 父母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後入美籍,如今突然回國引熱議
    短短三年,他就已經小有成就,弗萊明又寫信介紹他前往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工作,謝曉亮來到了更大的一個舞臺,他有自己的實驗室,有自己的助手,他在美國研究出了不少的技術。1999年受聘為哈佛終身教授之後,謝曉亮選擇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國籍,這一舉動讓身在北大的父母十分痛心,兩人多次勸他回國,但謝曉亮似乎並打算放棄優厚的科研條件。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院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所追求的,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會去競爭院士頭銜,院士頭銜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更是在地位以及自己的研究受認可的標誌。在國內很多科研人員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優秀的人也非常多,可想而知院士能當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