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校長」饒毅:和施一公創西湖大學,放棄美國夢、贏得中國夢

2020-12-05 教育思享

他出生於江西的一個小縣城裡,參加高考進入江西醫學院,也就是現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獲得了學士學位。或許,有人看到這裡,覺得這樣的學校並不怎麼厲害,這樣的考生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一般好的大學都不是因為學校而久負盛名,而是因為培養的學生。

這個讓學校感到榮耀的人,就是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的饒毅。

饒毅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分子神經生物學家,也算是後起之秀,本科畢業後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攻讀研究生,隨後又前往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進修神經科學哲學博士。

或許,有些人一開始就一路「學霸」走了下去,但是還有些人卻是從普通漸漸走向了「學霸」,而饒毅便是後者。他在1991年拿到了學位證書,又進入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後。因為對科研方面的不懈努力,最終在2004年成為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當功成名就之時,饒毅便是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工作,依然全職返回祖國。那時正是2007年,他受聘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然而,在2011年初,饒毅與施一公共同接受推薦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是在12月份公布的結果中,兩人卻雙雙落選。無不讓人遺憾。然而,淡泊名利的饒毅教授,主動在2011年3月份已經寫好博文,表示從2011年8月17日後將不再成為候選人 ,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對於好的科學家,我繼續尊重,無論他們是否是院士。同理,對於不好的,我自然知道,也與他們是否是院士無關。」

他性格耿直,敢於直言,也曾表示,科學家不能留戀行政職務,應將在科研和教學上投入更多精力。因此直到現在也只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也許,對於科研人員,頭銜與成果相比較,成果應該大於頭銜,甚至應該更加重視成果。

無論是否院士,饒毅教授依然堅持科研,也堅持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我希望,本世紀的華人能創造一個「中國夢」:全體華人,不分地域、國籍,集體努力建設一個群體幸福的中國,以中國的實踐為世界提供新的模式。在這個前提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回國:失去的是以個人成功為標準的「美國夢」,獲得的是以個人與群體共同幸福為自豪的「中國夢」。在這個前提下,我也希望歸國者和國內的人成為同志:摒棄以關係為導向的舊習性,建立以事業為導向的新文化,攜手並肩共同探索新道路。如果大家攜手並肩,有可能以中國為基點推動人類進步。」

無疑,饒毅教授非常優秀,未能成為院士令人惋惜。當然,也許有人也會質疑饒毅教授,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質疑,都不能忘記科研人員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而不是頭銜。

相關焦點

  • 施一公:從西湖大學校長到身家十多億的成功創業者
    在2020年歲末,由清華大學前校長、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擔任聯合創始人的諾誠健華首款抗癌藥獲批上市。諾誠健華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開發治療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靶向藥物。施一公是諾誠健華的聯合創始人,其和妻子趙仁濱擁有12.07%的股權。
  • 放棄美國離開清華,施一公為何兩次跳槽?他的「中國夢」是什麼?
    一年之後,由施一公出任該研究院的首任院長,到了2018年4月2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西湖大學的辦學資格,西湖大學正式成立,同樣由施一公出任校長。開辦資金2000萬,目前累計或捐至少超過了50億。從上述西湖大學的創立過程來看,其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這與施一公等人的大力推促,中國社會各界的有識精英大力幫扶有很大的關係。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2007年,時年45歲的饒毅從美國西北大學歸國;2008年,剛過不惑之年的施一公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歸國。回國前,兩人都已在美國的頂級大學任教十多年了。當時,兩人的回國在國內學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技界吸引力增強的標誌之一。 2019年12月,施一公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入選理由是「牽頭創辦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翻開中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
  • 施一公與饒毅:一位院士校長,一位校長,不一樣的人生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說起施一公與饒毅兩位生物科學研究領域的大咖,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兩個人都是從美國專程回國報效祖國的愛國人士,更是獲得無數大獎的高科研人才,不過由於他倆的性格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處事風格,最終也造就了不同的結局!施一公,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 西湖大學宣告成立 校長施一公致辭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發表題為《磨礪以須,倍道而進》的致辭,分別以西湖之夢、西湖之始、西湖之路、西湖之幸四個篇章,描繪了西湖大學的定位和目標,即努力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世界前沿科學技術的引領者以及國際化的高等學府;講述了西湖大學的籌建之路和先期成果,包括校園規劃、師資引進、人才培養、制度建設以及資金籌措等;指出了西湖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面臨的挑戰
  • 施一公: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一個西湖大學
    所以,說這些話的施一公和西湖大學才顯得更加珍貴。   1.   2018年8月24日,西湖大學開學。   若干年後,中國的大學史一定會記下這一天。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饒毅、施一公、舒紅兵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 施一公籌資200億打造西湖大學,豪言「5年超過清華」,如今怎樣
    施一公畢業於清華,同樣留學,同樣放棄了美國優厚待遇,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有單獨200平方米的實驗室,1000萬美元的科研資金,他的各項待遇都是最高級的,很少有教授能夠達到施一公這種程度。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網絡上有人說施一公的成就沒有得諾貝爾獎很是可惜,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他的研究價值不具備開創性,不符合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不管怎麼說,施一公團隊發表的論文經常上《自然》《科學》這類期刊,這在中國科學家群體裡面是非常罕見的。饒毅是和是施一公差不多時期從海外回國的科學家。他也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得終身教授的席位,然後辭掉工作回歸祖國。他回國的時間,比施一公還要早上一年。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當初,是施一公拒絕了美國方面的高薪水聘請,毅然回國創業。網絡上有人說施一公的成就沒有得諾貝爾獎很是可惜,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他的研究價值不具備開創性,不符合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不管怎麼說,施一公團隊發表的論文經常上《自然》《科學》這類期刊,這在中國科學家群體裡面是非常罕見的。饒毅是和是施一公差不多時期從海外回國的科學家。他也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得終身教授的席位,然後辭掉工作回歸祖國。
  • 施一公北大辭官的背後:七君子的西湖大學夢想漸行漸近?
    在施一公的公開發言中,可以看到他對西湖大學(籌)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師資規模將超過擁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亞洲一流」「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都是施一公對即將破土而出的西湖大學(籌)的規劃和希冀。
  • 他是復旦學霸,與施一公、饒毅齊名,放棄耶魯終身教授,全職回國
    在這股熱潮中,「科學研究丹尼爾」石一公和「耿直教授」羅伊不僅有深入的研究經驗和驕傲的研究成果,而且道德素質也在人們中以龍鳳、謙虛和實用主義、敢於直言的「黑暗」引領國內科學界的潮流。 此外,今天的年輕人也有值得學習的「科研丹尼爾」,他的名字叫赫達。《西湖三傑》前兩年,與石一公、饒毅一起回國,他的名聲較低,或逐漸為人所知的西湖大學副校長。
  • 施一公校長:西湖大學捐贈名單,河南企業家最多
    西湖大學是由施一公、饒毅、潘建偉等一批有崇高理想的科學家共同發起籌建的,借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規模和史丹福大學的辦學理念,秉承"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聚焦理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等方向設立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等3個學院,堅持"有限學科"定位,注重學科交叉,力求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 西湖大學今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施一公寄語博士新生
    校長施一公寄語博士新生。今天,西湖大學274位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行。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點擊查看視頻開學典禮上,西湖大學施一公校長發表了精彩致辭西湖大學工學院深海技術研究中心2020級新生代表許犁野發表了演講,贏得了臺下的陣陣掌聲,他表示:「讀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同齡人擁有了自己的第一筆工資、第一幢房子、第一輛車子,而你除了日漸增高的髮際線、可能經歷的是第一次……第三十五次被拒稿、第不知多少次相親失敗,但你卻可能第一次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與受體的複合物結構,第一次提出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的新方法,第一次駕駛自己參與設計的載人深潛器航行在馬裡亞納海溝
  • 西湖大學校長、大科學家施一公院士半馬139:跑步讓工作更高效身體更健康
    施一公還是本屆廣馬宣傳大使。對於52歲,擔任最有希望成為未來中國頂尖大學——西湖大學校長的他,能做到如此身體力行,令人欽佩(圖片源於:大兔子)施一公院士身材保持良好,清瘦而肌肉結實,一看就是跑步高手。2008年,施一公放棄美國優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條件,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作為享譽世界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的回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學術界引起震動,《紐約時報》在頭版進行專門報導,探求其中原因。
  • 施一公:從清華大學副校長到西湖大學校長,回國科研拒絕美國高薪
    說到施一公院士,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如今,施一公院士已經是西湖大學的校長,成為了中國高等教育方面的新希望。但是在背後卻有著太多的艱辛。雖然當時有人認為施一公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中國很不明智,多少人希望能夠留在美國,拿到美國國籍,但施一公院士卻通通放棄,也從沒有後悔曾經的選擇,因為中國有他的根,有他的親人,更有他深愛的祖國,因此,就算擁有留在美國的能力,即便是他國再好,但是他清楚中國才是自己的家。
  • 放棄候選院士的饒毅: 棄美籍歸國, 呼籲人才回國效力, 追求中國夢
    隨著祖國越來越強大,更多的頂尖人才,願意放棄海外的生活,甚至放棄國籍,毅然決然回到中國。這對於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只有他們願意為祖國建設做貢獻,中國才能夠離中國夢越來越近。北大院長饒毅,他就是一個願意放棄美國優渥待遇,回歸祖國懷抱的精英人才。他說:「我希望本世紀的華人,不分地域、國籍,努力建設一個群體幸福的中國。」
  • 棄美歸國的饒毅:發誓永不參選院士!是誰在澆滅歸國人才的熱忱
    最近,離開清華,到美國任教的顏寧女士再次斬獲世界大獎: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再次讓大家把目光關注在我國人才流失上。人才交流本來就非常正常,有人出走,就有人回國。在現在的歸國才子中,最優秀的要數施一公和饒毅這兩位科學家了。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