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是一個有想法的學者,在世界頂尖大學工作過,了解大學的主要生態,他要組建的大學可以期待。」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廖瑾)近日,一則「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一職,全職執掌西湖大學(籌)」的消息引起熱議。海歸教授不適應體制內教育另闢蹊徑?西湖大學(籌)有什麼不一樣?成為下一個南方科技大學還是中國的斯坦福?坊間各種討論猜測不斷。
圖片來源網絡
15年與加州理工媲美 投資人:別放「衛星」
據報導,西湖大學(籌)前身是西湖高等研究院,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等著名科學家發起籌建,並得到龍湖集團吳亞軍、騰訊控股馬化騰、萬達集團王健林等諸多民營企業家的捐助。
以研究院為起點,施一公曾透露,西湖大學(籌)將於2018年正式成立,定位為「小而精、高起點和研究型、有限學科:聚焦科學技術」。
在施一公的公開發言中,可以看到他對西湖大學(籌)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師資規模將超過擁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亞洲一流」「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都是施一公對即將破土而出的西湖大學(籌)的規劃和希冀。
在眾多學術大咖和強大資本力量的鼎力支持下,不少人對西湖大學(籌)投來支持的目光。
「施一公是一個有想法的學者,在世界頂尖大學工作過,了解大學的主要生態,他要組建的大學可以期待。」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同時,他認為,施一公辭去清華職務是必然的。「他在清華是副校長,一般情況下,副職的作用有限,能施展拳腳的空間也有限。到西湖大學(籌)則是負責人,可以實現他的想法,投入地做自己的事情,是人生一大樂事。」高永安說。
移動網際網路教育產業基金創始合伙人尉遲道坤則表示,中國高等教育非常需要這種高水平民辦高校;中國社會也需要像洛克菲勒大學這樣的產學研一體化的高校;中國企業更需要通過創辦一所商學院重塑民營經濟、商業文化以及企業精神。
但他也指出,「5年亞洲一流」、「15年世界一流」等說法不嚴謹,有放衛星之嫌。
那麼,西湖大學(籌)辦成功的機率有多大?在知乎上,「如何評價西湖大學(籌)?」的問題得到了198個回答。其中很多人提到,西湖大學(籌)定位自己為研究型大學,研究方向可能會與其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一脈相承,在生物、醫學、理學上發力,但這些學科往往研發周期長,投入產出比低,短期社會效益並不明顯。民資逐利,企業的贊助熱情可能在長期等待科研成果轉化的過程中逐漸磨滅。
另外,因為民辦教育大環境,研究主攻方向、資金支持等的差異,想要複製史丹福大學以及加州理工大學的神話,也頗為困難。還有更多人擔心,從事基礎研究往往在就業上會犯難,建議西湖大學(籌)先迎合市場,以計算機、商學院為基礎開辦招生,有一定基礎和影響力再往基礎研究上擴展。
倡議人辦學理念撞車 要就業還是不要就業?
除了資本、大環境問題,未來網記者梳理發現,西湖大學(籌)的7位發起人在教育和辦學理念上似乎也並非完全一致。資料顯示,這7位發起人除了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外,還包括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北京創毅視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輝、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等。
根據公開履歷,這7人中除了陳十一,其他6人都未曾擔任過一校之長。以管理經驗來說,陳十一在西湖大學(籌)規劃和發展中應該最有發言權,然而,因為其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學近年來「哀歌」不斷,似乎也最沒有發言權。
據了解,2009年南科大開始籌備,2011年南科大教改實驗班開學,45名學生加入教改實驗班併集體放棄當年的高考。「高考風波」後,因辦學理念與時任校長朱清時產生差異,學校三位教授相繼離開。這一系列事件讓南科大從高調開局陷入了辦學瓶頸。
2014年,朱清時卸任南科大校長,之後近半年,無人接手校長一職。有在校學生表示,「那是最迷惘的一段時間。覺得整個學校像是沒了靈魂。」
2015年1月,陳十一調任南科大校長,雖然保留了很多原有的理念,但是有學生表示陳十一校長加強了學校的行政化、增設了實用性專業,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朱清時培養科學精英的理念之外,陳十一還要培養社會精英、商界領袖。另外,學校與商企聯繫也更頻繁了。
比起朱清時時期對創業就業的不鼓勵,陳十一時期的南科大則更加注重創新創業的發展,比如《南方科技大學創辦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等。有學生曾說道,學校現在不但有學術導師,也有就業和創業導師,請一些企業的領導來給學生做宣講。
在辦學理念上,施一公會更傾向誰?一門心思做研究做學術的朱清時,還是與應用相結合,兼重創業就業的陳十一?從公開的言論可以看到,施一公可能與朱清時觀念上更為契合。
「清華大學70%~80%的高考狀元都去了經管學院,連我最好的學生也告訴我,想去金融公司。大學根本的導向出了問題,我們不該用就業指標來考核大學。」施一公說。
「研究性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從來不應該在大學裡談就業。」施一公說。
「科研人員可以做公司,但是應該以另一種方式。我們應該鼓勵科技人員把成果和專利轉讓給企業,可以諮詢、科學顧問的方式來參與其中,但自己出來做企業就本末倒置了。」施一公說。
秉承這些教育理念,施一公也許並不希望在西湖大學(籌)裡看到學生每天談論就業,為創業奔上走下。
但耐人尋味的是,在這7位倡議人裡,有1位卻是因創業發家,並且在創業的道路上樂此不彼。他就是北京創毅視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輝。
據了解,張輝1999年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獲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博士。
一畢業,他就開始了創業之路。1999年末至2006年初,張輝擔任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第一家在Nasdaq上市的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共同創始人、董事、常務副總裁。2006年,又創立了創毅公司,致力於開發新一代移動通信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核心晶片。此外,張輝還加入了由幾位網際網路大佬一起成立的賽伯樂投資集團,他擔任集團創新研究院院長。這是他第三次創業。
在採訪中,張輝也曾表達過自己對創業的熱情。他說:「之前我的理想就是專注做學問,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企業家。當我來到美國留學的時候才漸漸意識到:一個好企業對整個社會的推動能力是不可低估的,而超導的研究讓我感覺和社會有些脫節。」
不知對於不願讓科研人員出來做企業的的施一公,張輝是否也會說他「和社會有些脫節」?
湖畔大學VS西湖大學 截然相反還是任務多元化?
另外,還值得注意的是,西湖大學(籌)的倡議人之一錢穎一也是湖畔大學的發起人之一。兩所大學均選址杭州西湖,水光十色,曲苑風荷。
但與西湖大學(籌)的研究型定位相比,湖畔大學則更指向了培養擁有新商業文明時代企業家精神的新一代企業家。
既是湖畔大學發起人,又倡議西湖大學(籌),西湖大學(籌)的另一個倡議人饒毅曾對此公開表示過不滿。
「湖畔大學,那不過是一個看起來是賺錢培訓班(的機構),那跟我們的大學教育至少看過去是南轅北轍,方向性相反的。(雖然)有可能這兩個大學都不代表中國傳統教育的方向,但(湖畔大學和西湖大學(籌))也有可能是代表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饒毅曾說道。
對此,在錢穎一也給出了回復,湖畔大學和西湖大學(籌)並不是方向上的差別,而是體現任務上的多元化,「經濟既需要大量的、有技能的生產者,也需要有創造性的創造者。所以我覺得這不是只要這個、不要那個的問題。」
但這並沒有得到饒毅的認可,他表示,「錢老師說我們既要有施一公,也要有馬雲代表的這兩種教育,他說這叫多元化,(但)我認為這就是方向性的不同……如果我們在這過程中不提倡施一公的方向、壓抑馬雲代表的方向,我們以後即使發展到一段(定)程度,也會翻車,也會從世界的高峰跌落下來。」
未來西湖大學(籌)將會走向何方?這在倡議人之間或許會產生一場爭論。
尉遲道坤在接收採訪時表示:「任何一所私立學校的成功離不開政府和商業的雙重支持。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聚焦兩點:多元自由辦學、小學術共同體自治。我想西湖大學(籌)在頂層設計上肯定經過了翔實論證,至於走學術型還是應用型,是他們自己的定位和選擇。」他說,從南科大的案例來看,也可能最終走混合所有制的機制,這更符合中國土壤。
「希望施一公他們能真正弄清教育規律,打破固化的科研環境,讓國內的科研環境重塑新生。而不僅僅是花了納稅人的錢,浪費了資助企業家的感情,著急短期內回報是好事,那也得尊重基本成長規律,絕不能閉門造車,而遠離實效。」尉遲道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