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的老師,施一公主導下的西湖大學離成功還有多遠?

2020-11-23 騰訊網

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被授予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隨後,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等獲獎者一一出爐。

看到此結果時,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應該有些許的失落。他,太希望獲得諾貝爾獎了。

施一公想獲得諾獎,並不是為了他個人的榮譽,而是了他創辦的西湖大學。

此前,他在央視面對面節目中說,對他個人而言,10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一個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對施一公,為什麼如此重要?

他曾豪言:建校5年後,西湖大學的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東京大學等,成為亞洲一流大學;15年後,西湖大學的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學院相媲美,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此言一出,很多人覺得,短期內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根本不可能,獨具創新的西湖大學並不一定有適應土壤,從而不被看好,施一公甚至也被揶揄、嘲諷。

如今,數年已經過去,施一公離他當初喊出的目標還有多遠?假如沒有實現這樣的目標,西湖大學的意義又何在?

01.學霸人生自幼不凡

西湖大學的辦學目標可謂宏大,但讓眾人生疑的是,單憑施一公一己之力能否支撐起這座大廈?

不得不說,施一公確實是難得一見的牛人。

1967年5,河南鄭州,施一公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畢業於有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母親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

祖父施平更是在多所大學,以及上海等地任過要職。

或許正是這樣的家庭環境,父母給他取名「一公」——一個極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名字,就是希望他「一心為公」。

跟很多一出生就被上天賦予神力的奇人一般,即便兩歲半就隨父母被下放到河南駐馬店地區汝南縣老君廟鄉(當時稱光明公社)閆寨大隊小郭莊,但這並沒有阻礙他的成長。

從進入中學,施一公就開啟了傳奇般的人生。

1984年,在河南省實驗中學就讀的施一公,榮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河南省第一名)。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成為該系復系後的首屆本科生。

儘管身板瘦弱,但施一公的學習成績年年都名列全年級第一。

1989年,施一公又以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並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課程的同時,他還獲得了數學系的學士學位

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

在此期間,系主任兼實驗室導師有一次自認為發現了生物物理學中的一個重大理論突破,激動得給大家演示,結果被施一公當場指出一個演算上的錯誤。

這並沒有讓導師尷尬,反而讓施一公成為了這個導師最為出色的學生,並在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

隨後,施一公進入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

因其出色的表現,1997年4月,還未完成博士後研究課題的施一公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進而成長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02.榮寵加身回國引震動

自1998年以來,施一公領導的科研小組,結合X射線晶體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手段,系統研究了細胞凋亡的發生和調控機制等,成績卓著。

2000年,施一公招收了一個同樣來自清華大學的女弟子——後來同樣聞名於全球生物界的科學家顏寧。

2008年2月,已是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的施一公,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研究員的邀請,放棄了美國國籍,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出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他的回國,在海外華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被認為是中國科技界吸引力增強的標誌之一。

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國際知名神經科學家魯白稱,施一公是海外華人歸國的典範和榜樣。

之所以選擇回國,施一公說:

因為中國的科技和教育體制、中國大學的科研和教學,與美國一流大學有相當的差距,中國正在為此而努力。自己會發自內心地為清華、為中國科技和教育體制的進一步發展付出更多

在隨後的數年裡,施一公帶領的科研小組成績不斷:

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進展,為揭示生命現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他運用X-射線晶體學手段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其專利成果已被轉化為治療癌症的新藥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等等。

也正因為做出的重大貢獻,施一公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

2013年4月,施一公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3年9月,施一公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

2013年12月,施一公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4年12月,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2015年9月,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2016年3月,施一公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03.牛人想辦一所牛校

在美國生活了18年,回到清華大學又工作近10年的施一公發現,中外教育差異巨大。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體制機制

在國外,最好的大學都是私立大學。比如在美國,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等在內的私立大學,佔了美國大學總量的一半以上;

在日本,包括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享譽世界的高等學府在內的私立大學,佔日本大學總數的近80%左右。

為什麼私立大學更容易成為世界頂級大學?

原因就在於私立大學的體制機制靈活,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師資、學術的自由交流,從而給學校帶來無窮無盡的鮮活活力。

可不可以避免中外大學各自的短處、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辦一所創新性的大學?這成為施一公最為關心的話題。

2015年3月,施一公聯合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等一批學術界大佬和阿里首席技術官王堅、創毅訊聯的張輝兩位企業技術牛人共同提出,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建議,希望申辦一所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機制的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建議很快得到積極批示。

這讓施一公信心十足,並在2017年喊出豪言:

2018年西湖大學正式成立,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東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世界名校,成為亞洲一流大學;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學院相媲美,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牛人要辦一所全新的牛大學!

這一下子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熱議。2018年1月9日,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籌建西湖大學。2018年4月,西湖大學正式獲批成立。

04.資金!資金有保障嗎

作為人民共和國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施一公倡導成立的西湖大學,讓很多人佩服其遠大目標的同時,但也引來更多人的質疑。

在中國,西湖教育基金會首創基金會辦大學的模式,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

憑施一公一己之力,能否完全撐起一所大學,而且是全是做基礎性科學研究的大學。

質疑的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辦學資金來源,社會力量足以支撐起西湖大學需要的龐大資金嗎?

資金有保障是辦好西湖大學的基本。

按西湖大學發起人的說法,西湖大學的總資金投入「大概是十年200億人民幣」。

西湖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劉旻昊曾表示,西湖基金會希望用5-10年時間募集200億-300億的留本基金,以便能依靠留本基金的收益來支撐學校的基本運營費用。

首先這資金從哪裡來?

據介紹,西湖教育基金會接受社會各界的捐贈,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西湖教育基金會共獲得協議捐贈總額超過43億元。

從具體的捐贈人來看,既有騰訊的馬化騰、萬達的王健林、龍湖的吳亞軍、碧桂園的楊國強、復星國際的郭廣昌等知名企業家,也有不知名的小學生等等。

其次是資金夠不夠?

在很多人看來,10年200億人民幣,這對一所大學來說遠遠不夠啊!看看清華大學,一年的預算就有300億,預算稍遜一色的北大、浙大,一年也有200億左右!

第三是資金能不能持續獲得?

西湖大學主攻的生物、醫學、理學這三大領域的前沿技術,在很多人看來,這些領域都是研發周期很長、投入產出比很低、短期社會效益不顯著的研究方向。

說白了,這些科研是功在千秋,但利卻未必在當代

這不得讓人擔心,民間資本能夠長期無限制地投入下去嗎?

要知道,資本的本性是逐利的。或許正是看到支撐一所大學需要的龐大資金,很多人認為應該從投入小見效快的應用學科做起,這更符合浙江民營經濟發達的大環境,這和先辦研究生教育,再辦本科生教育的思路,本質上是一樣的。

也正是這樣的看法,很多人將西湖大學跟馬雲的湖畔大學做比較

湖畔大學專注於商業力量的培養,需要的積累短資金小,容易出成果

西湖大學需要的積累周期長資金大,難出成果,後續資金的來源對西湖大學來說就非常重要。

05.有人說資金不用過多擔心

資本逐利的本性人所共知。

在過去,普通民辦大學大多遵循「以學養校」的發展模式,學校的經費主要來源於學費收入和民間資本的招標投入。

但正如之前包括很多獨立學院在內的民辦大學一樣,它們很容易被功利的辦學政績與逐利的資本糾纏。資本因逐利而追求高回報,從而多為高收費且不保證教學質量。

高起點的西湖大學則不同,追求的是高質量與公益性。那麼如何保證辦學資金的持續問題呢?

一是企業家的捐贈能力和意願在提升。

西湖大學的創建在前期籌資中,經費主要以社會捐贈為主,那麼後期會不會得到持續的捐贈呢?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研究所副研究員魏建國認為:

一方面,中國企業家的捐贈能力和意願正在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政策法規比如在稅收、財政、土地等領域,也加強了對非營利性民辦高校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新實施的《慈善法》與修訂的《企業所得稅法》也將起到鼓勵企業大額捐贈、持久捐贈的作用。

二是要懂得管理、運作捐贈基金。

也有人認為,在獲得捐贈後,要看西湖教育基金會是否懂得對資金的運作,讓資本變得更多。

比如美國的私立大學,大多都有專業機構和團隊來負責管理、運作捐贈基金,並通過多種金融工具進行投資以實現增值保值。在這一點上,不知道西湖大學有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三是不允許利潤分配。

新《民辦教育促進法》將民辦學校劃分為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兩種類型,「不允許利潤分配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關鍵特徵」。

根據《西湖大學章程》,西湖大學是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舉辦的非營利性高等教育機構,舉辦者對投入學校的財產不保留、不享有任何財產權利,不取得辦學收益。

四是科研成果轉化。

早在成立之初,西湖大學就建立了成果轉化辦公室,將科研成果轉化,帶動更多的高科技產業,從而助推地方經濟的發展。從這一方面來說,西湖大學開拓了學術圈與商業圈之間的道路。

令人驚喜的是,西湖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初見成效。2020年的6月1日,西湖大學旗下的企業西湖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超億元的A輪融資,這是西湖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的三個項目之一。

06.諾獎得主等頂級人才這個坎

要辦世界頂級大學就得有世界頂級人才——諾貝爾獎得主。這也是為什麼在創辦西湖大學後,施一公格外關注每屆諾貝爾獎的原因。畢竟,諾貝爾獎得主才是科研學術的風向標。

用施一公在央視面對對節目中的話來說,他意識到如果自己能早一點得到諾貝爾獎,會對大學創辦創造一個非常好的輿論環境,會讓西湖大學得到社會理多的支持和理解。

目前,儘管西湖大學請來了諾獎得主楊振寧作為西湖大學首屆董事會名譽主席、還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的生物科學家、加州理工學院原校長戴維·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成為校董成員,但這還遠遠不夠,特別是要媲美加州理工學院更是任重道遠。

要知道,加州理工學院雖然在校學生僅有2000餘人,但自1891年創辦以來,已走出74位諾獎得主諾貝爾獎產出率全美第一,力壓同樣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

不過,西湖大學全球招聘頂尖學術人才,採用教授治校和實行與國際化接軌的長聘準聘教研人員聘任體系,有力地保證了西湖大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出現世界頂級科研成果。

要知道,教授治校在國內並非新生事物,它孕育於明末清初,成型於五四運動前後的北京大學,普遍推行於20世紀20年代,經過不斷修正一直持續到40年代末期。

如今,「教授治校」制度的回歸,不僅讓「錢學森之問」有了更直觀的解決之路徑,還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美好未來。

不過,也有人表示,由於國內外環境的差異,在內地辦大學成功的關鍵因素還在於有沒有官方的頭銜,比如以前的985、211、現在的「雙一流」等等。

畢竟,包括學術在內的所有資源,主要是通過行政力量來配置的。有頭銜,前途大好;沒有頭銜,大概率不利。

不過,西湖大學的創辦,就是要解決國內教育行政化等深層次體制機制的問題,還需要藉助行政力量來獲取資源嗎?

07.即便失敗也是雖敗猶榮!

我想說的是,一直在改革並有長足進步的國內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很多人除了牢騷之外還是牢騷,並未就如何更好地改進建議獻策,更不用說付諸行動。

而當施一公等人按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之後,又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看好。

不過不看好也沒啥,畢竟這本身就是一種探索嘗試,越是有爭論越能避免西湖大學在辦學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是警醒,更是鞭策。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探索嘗試能成功是最好的事,即便不成功也是雖敗猶榮,更何況現在談論西湖大學能否成功還為時尚早。

對施一公個人而言,這樣的探索成功了就是利在千秋的事,甚至有人覺得他可能成為與蔡元培這等齊名的教育家。

如果失敗了,對他本人並未有太大影響,他仍是一個優秀的科學家。

更何況,這樣的探索本身就不叫失敗,只能說此路不通而言,也能來以後的探索提供借鑑和經驗,抑或教訓。

即便失敗,最多也就像南方科技大學的探索一樣,最終被「收編」為跟其他大學一樣。

不過,西湖大學的成立,不管是從施一公個人,還是從更高層面,我們都能看出相關部門對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決心。

我們要相信,大國的崛起必然伴隨著相匹配的世界頂級大學,這是雄壯奔騰的歷史洪流使然!

西湖大學的探索,也就意味著中國有一大批有情懷、有理想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願意慷慨解囊,為圓國家和民族的科技強國夢而努力奮鬥。

明白這些,也就明白了面對諸多不看好甚至被揶揄,為什麼施一公仍倔強地堅持理想的原因。

施一公要做的,就是為世界文明、人類未來,做出中國人應有的貢獻!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在你看來,西湖大學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呢?資金?頂尖教授難求?還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他是顏寧徒弟文章登上science封面,如今追隨施一公入職西湖大學
    而提到顏寧,很多人了解其實她除了如今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外,其實還曾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和自己的師傅一起在清華工作了多年時間,不僅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同時顏寧還成為了博導和教授,在清華期間還培養出來不少的優秀學生。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顏寧教授和施一公教授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拔尖人才,顏寧是施一公門下學子,師徒2人都曾就讀於清華大學,這2位科學家也曾入選院士的候選名單,但是都在首次入選卻落實院士的評比。在2017年,顏寧教授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候選人,憑藉著她顯著的科研成果,我們都認為顏寧教授能夠成功當選院士,但是結果出人意料,顏寧教授落選了。
  • 施一公:留學美國後毅然歸國,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的創始人,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發展。如今在生物科學領域,施一公這個名字無疑是響噹噹的。在河南省實驗中學上學期間,酷愛數學的施一公在學校的推薦下參加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就是這一場比賽,成為了施一公人生的一個跳板。在比賽當施一公勇奪一等獎,並得到了保送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的機會,提前一年考入了清華大學。
  •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施一公是清華大學知名的教授,也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現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教授治學嚴謹,科研成果顯著,他曾留學於海外,最終毅然選擇回國發展,到清華大學從教,他想影響一批清華學子,
  • 施一公門下得意弟子遠遠不止顏寧一個
    施一公回國之後全力投入國家的教育事業的發展,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在施一公老師的培養之下,其接連培養出三位優秀的女弟子,每一位都取得令世人佩服的科研成果。顏寧三位女弟子中,顏寧可謂是大弟子了,最先出名的就是顏寧。
  • 顏寧團隊再發Nature,西湖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據悉,這是西湖大學繼2019年3月13日以通訊單位發首篇nature後,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周強(隋森芳/顏寧弟子)為此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博士生鄢仁鴻、趙馨為共同第一作者。這是西湖大學首次以獨立通訊單位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在生命科學領域和教育領域,幾乎無人不知的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可以說桃李遍天下。在一眾弟子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顏寧教授。
  • 3位頂級科學家加盟「西湖大學」,這個功勞施一公算一份
    施一公,是李老師心目中最敬佩的一位科學家,他是一位校長,更是一位放棄美國頂級大學回國報效國家的有識之士。他的弟子名揚天下,比如清華大學最美教授,目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外籍教授的顏寧,最近更是頻頻亮相國際大牌期刊,發表重磅論文。施一公多次見過很多國內優秀的名牌大學生紛紛出國,成為別人的嫁衣。看到這些,施一公甚至發問:為何我們辛辛苦苦培養的大學生最終成為了別人的嫁衣?
  • 施一公弟子,不是顏寧,榮獲「諾貝爾女性獎」,顏寧發文耐人尋味
    如今提起施一公教授,大多數人都會想起他在生命科學領域和教育領域的卓越成就。而近些年來讓施老更加出名的除了自己本身的科研成就之外,還有培養出顏寧、白蕊、萬蕊雪等優秀的弟子。正所謂「嚴師出高徒」,施一公教授麾下的弟子,也是一代比一代優秀,每一位都獲得了令世人佩服的科研成果。近日,施一公教授的一名弟子,不是顏寧,獲得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並且她年僅27歲,可謂是「最年輕」的一代科學家了,網友紛紛感嘆:牛掰,那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 施一公的弟子除了顏寧,別忘了還有這倆,還都是傑出的90後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得意弟子顏寧一直以來引發網友關注,考入清華後的她遇到了施一公,也獲得了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研究的機會。之後,她到了清華大學任教後,再之後又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生物學方面的研究,還成為美國外籍終身院士。
  • 施一公的弟子除了顏寧,別忘了還有這倆,還都是傑出的90後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得意弟子顏寧一直以來引發網友關注,考入清華後的她遇到了施一公,也獲得了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研究的機會。之後,她到了清華大學任教後,再之後又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生物學方面的研究,還成為美國外籍終身院士。
  • 施一公: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一個西湖大學
    所以,說這些話的施一公和西湖大學才顯得更加珍貴。   1.   2018年8月24日,西湖大學開學。   若干年後,中國的大學史一定會記下這一天。
  • 施一公、顏寧互動:科研人才的評價,不能只看論文,還要聽故事
    11月19日,一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施一公、顏寧互動:對科研人才的評價,除了論文,還要聽故事。施一公是知名的海歸學者,是世界頂級生命科學家,曾任職清華大學副校長,如今擔任西湖大學校長,顏寧是施一公的得意高徒,也曾受施一公感召,在清華大學任教,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 師徒兩人相繼落選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顏寧當選美國院士
    武漢疫情的出現,很多學術界大佬紛紛走紅網絡,其中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是早就聞名於學術界的,而舒紅兵院士、王延軼所長和高福院士則是在這次事件中新走紅的學術大佬。網絡上經常看到有人拿舒紅兵院士和施一公院士做比較,拿王延軼所長和顏寧教授做比較,筆者在這主要講的是施一公和顏寧。
  • 施一公:從西湖大學校長到身家十多億的成功創業者
    在2020年歲末,由清華大學前校長、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擔任聯合創始人的諾誠健華首款抗癌藥獲批上市。諾誠健華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開發治療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靶向藥物。施一公是諾誠健華的聯合創始人,其和妻子趙仁濱擁有12.07%的股權。
  • 顏寧與施一公是什麼關係?為什麼顏寧回清華大學十年後出走美國?
    顏寧,一個才貌讓人羨慕的才女,成為清華大學教授不是很正常嗎?明明是單身,怎麼就變成了施一公的老婆了?真的太八卦了。說實話,顏寧的學術之路確實也跟施一公是有很大的聯繫的,施一公可以說是顏寧學術道路上的引路人。
  • 施一公的學生顏寧和白蕊就是最好的例證
    一、施一公的弟子大放異彩。施一公是保送進入清華大學的,大學畢業後到美國美國的世界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助理教授做起,一步步穩紮穩打,兼顧科研與人才培養,職稱不斷提升,最終到講席教授。
  • 施一公的得意門生,雖是90後已發表多篇世界級論文,有望比肩顏寧
    提起施一公,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他是我國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還是西湖大學的創始人,相當優秀。所謂名師出高徒,他旗下也招收了眾多的學生,有幾位是享譽國際的科研人才,其中最出名的要屬顏寧了。除此之外,施一公其他的學生也很不錯,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女性,雖然沒有顏寧的名氣高,但她在學術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雖是90後已發表多篇世界級論文,有望比肩顏寧,她的名字叫白蕊。這位姑娘算是清華生命學院的一位傳奇人物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施一公與顏寧互動:評價人才不能只看論文,還可以講故事
    10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公開了西湖大學終身副教授的評價標準,他說:西湖大學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數、引用率等數據,而是讓教師講述自己的科研故事。 講故事?不是只有小孩子才聽故事嗎?不是只有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會給小孩子講故事嗎?科研人才講故事是怎麼回事呢?聽繆老師來聊幾句。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我們評教授不看論文
    在最近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公布了西湖大學的終身副教授評價標準。 他表示:西湖大學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數、引用率等數據,而是你的貢獻在你的領域裡有多重要,他希望這樣的評價標準可以促進國內科技界評價標準的改善。
  • 施一公:曾放狠話,打造西湖大學,5年超過清華,結局怎樣
    施一公曾擔任清華的副校長職位,在他辭去副校長職位後,便立下豪言要5年內建起超過清華大學的西湖大學,並且還得到了商業家200億的投資,到現在過了很多年,施一公的豪言是否實現了呢。清華副校長施一公清華大學的誕生和清代有著莫大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