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

2020-12-04 左岸楓史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

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落選的背後

其實,施一公與饒毅雙雙從美國回來後,就參與了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競聘。當時與他們兩人一同參與的還有如今的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

相比於當時的施饒二人,舒紅兵當時屬實不被看好,並不是說舒紅兵的水平不夠,而是施饒兩人實在是太耀眼,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院士名額必會從施饒兩人之中誕生。

但是結果卻令人驚詫:舒紅兵勝選,施一公與饒毅都沒能評上。

這無疑讓許多人大跌眼鏡,而之後施一公的沉默,饒毅的"怒懟",更是讓人對這次評選院士充滿疑問。

究竟是因為什麼,導致兩人落選?當時人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釋就是國籍問題,因為中科院院士必須有中國國籍,也許是因為施一公與饒毅都尚未恢復中國國籍。

很快,中科院學部主席團作出解釋:兩人在評選之前就已經申請恢復中國國籍,但是中間的處理需要些時間。經過商議,確認兩人具有中國國籍。

也許,真正的原因在於兩人的性格與處事上。

饒毅性子耿直率真,而施一公沉穩實幹,明明相差甚大的性格,為什麼會有共同之處,導致兩人都未評上。

有聲音稱:是不是兩人的科研成就不足。這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兩人當時都有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身份。美國科學院把科學成就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能夠被美國科學院評上院士,足以證明兩人科研成就的含金量。

這樣的兩個人在中國沒有被評上院士,並且沒有原則上的問題,那麼是不是中國科學院的水平超過美國了,所以認為兩人的成就不夠呢?這顯然是難以斷定的。

因此,不管是從國家原則上,還是個人成就上,兩人都沒有問題,最後卻落選了。這也能反映出當時的大環境下,一部分人的思想出了問題,為了項目而跑動關係,拉幫結派,難以沉下心來做研究。

饒毅從美國回來以後,原本滿懷一腔熱血,卻面對著這種狀況,自然是憤怒難以平息。於是饒毅多次發文譴責、抨擊這種現象,揭露學術不正的人。

一次,饒毅與施一公聯合署名在權威刊物《科學》上發表了《中國的科研文化》,犀利直接地批評侵蝕科研資源的現象,一時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得罪一些人,導致獲得"特殊待遇",最終影響院士評選結果。

高調與低調,都是一種堅持

饒毅落選後,發博客稱"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甚至向中科院下挑戰:"十年之後,看有多少院士在中國的科學工作超過我"。

饒毅正是以這種最強硬、最真實的態度來回應不公。當然,也有許多人藉機抨擊饒毅是"憤青",所作所為只為譁眾取寵,只會說些不切實際的話。

對此,饒毅也不甘示弱地回覆:你們大可找到切合實際的方法來讓我閉嘴。他並不差這一個"院士"頭銜,他也不差這點關注和流量,但是他依舊選擇這樣子去反抗,實在是出於想讓中國科研環境越來越好的一片赤誠。

自此,饒毅真的沒有再參與過院士評選,當然也不會有獲得這個稱號的機會了。饒毅性子耿直,把自己的想法都擺在了明面上,絕不在背後搬弄是非,儘管有些自以為是,卻極有原則。

施一公的結局與之截然相反。施一公落選以後,低調地謝絕了媒體採訪,但是他也表示:"我回國的目標中,從來沒有當院士這一條。我覺得一個學者如果把當院士作為終極目標,未免太狹隘了。"

施一公也許是真的不在乎有沒有評上這個名號,才能做到真正的寵辱不驚。最後他於2013年再度參與了評選,並且成功成為了院士。

評選成功後,施一公依然保持低調,發言說"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謙遜低調又淡泊名利。當然,真正的大家本應如此,院士是一種極高的榮譽,但不能為了當院士而去做研究,更不能把院士身份作為一種權威來自居。

君子和而不同

正是因為不在乎名利,饒毅才能從美國歸來,一心只為實現自己的"中國夢"。而作為一個品性正直,嫉惡如仇的人,他面對這種現象難免會失望憤怒,恨鐵不成鋼。

即使沒有進入院士的行列,饒毅仍然保持著敢說敢做的風格,挺直腰杆不妥協,繼續著對科研文化弊病的批評。

也許許多人認為適當的時候說一些適當的言論不為過失,曲線救國也算靈活變通。但是饒毅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語氣與說話方式,總是不卑不亢,用平穩的語氣訴說自己的想法。

正是因此,施一公才會從看饒毅是"不務正業"到"最敬佩的人之一",能夠得到"從小有些清高"的施一公的認可,饒毅的個人魅力自然不可否認。

儘管饒毅的跳脫常常讓人感到苦惱,但是他和施一公一樣都是希望改變中國科研環境,讓中國科教領域變得越來越好。

因此,兩人因為在處事風格上的不同,院士評選後也獲得了不同的結局。但是他們在原則問題上是沒有分歧的,都在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為中國科教事業而努力。

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目標,即便兩人在處事風格上各不相同,卻最終結為莫逆之交,在價值觀與使命感上有著一種強烈的認同感,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中國大地上為了同一個理想而努力。

君子和而不同,高調也好,低調也罷,只要對內心不妥協,敢於對抗不公,都會獲得人們的尊重。

相關焦點

  • 施一公與饒毅:一位院士校長,一位校長,不一樣的人生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說起施一公與饒毅兩位生物科學研究領域的大咖,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兩個人都是從美國專程回國報效祖國的愛國人士,更是獲得無數大獎的高科研人才,不過由於他倆的性格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處事風格,最終也造就了不同的結局!施一公,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
    擴展閱讀:施一公眼中的饒毅6月25日上午,首都醫科大學召開會議,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強宣讀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任職決定,饒毅同志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這位和施一公同樣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響噹噹」的科學大家,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而與施一公教授不同的是,這位「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表示永不再選」的智者,又讓我們產生很多好奇。以下內容作者為施一公教授,即是在饒毅教授宣布永不參選院士以後,鼎力支持之作。
  • 歸國任教的舒紅兵、饒毅、施一公、高福,如今有差距,兩人被質疑
    離開北京大學的饒毅教授,曾在美國西北大學擔任教授,擁有獨立的實驗室,無論是科研條件還是教學待遇都十分優厚。饒毅在當時並沒有過多留戀,一心想要回國任教,於是來到北京大學,直接擔任生命科學院的院長。饒毅歸國任教之時,施一公和高福差不多在相近的時間回國。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赤子情懷、童心未泯
    2007年饒毅決定回國,受聘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9年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今天,腫瘤分享一篇施一公教授的文章——《饒毅其人其事》。本文由施一公教授於2013年發表於科學網。回國六年來,我對逢場作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早已見多不怪了,也逐漸理解為何有人在不同的場合會適當改變說話的角度,「曲線救國」也不失為一種策略。但饒毅似乎不會改變語氣和講話方式,對所有人的態度總是不卑不亢。我相信,饒毅講給博士生聽的觀點會原原本本地告訴同事、媒體、和領導。這麼多年來,我從來沒有見過饒毅在領導面前奉承拍馬、也從未見過他對學生聲色俱厲。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凡是經常瀏覽科學新聞的人,一定會記得兩個如雷貫耳的科學家的名字,一個是施一公,一個是饒毅。對於莘莘學子來說,二者都是心目中的偶像、「男神」,太陽一樣光芒四射的前輩。我曾經在百度做過志願者,認識很多人文、科學類的吧主,其中有一位化學吧的女性吧主就對我說,施一公是她的「夢中情人」。而饒毅的魅力也未遑多讓,同樣是很多學子心目中高山仰止的榜樣。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凡是經常瀏覽科學新聞的人,一定會記得兩個如雷貫耳的科學家的名字,一個是施一公,一個是饒毅。對於莘莘學子來說,二者都是心目中的偶像、「男神」,太陽一樣光芒四射的前輩。我曾經在百度做過志願者,認識很多人文、科學類的吧主,其中有一位化學吧的女性吧主就對我說,施一公是她的「夢中情人」。而饒毅的魅力也未遑多讓,同樣是很多學子心目中高山仰止的榜樣。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和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例如先後回國任教的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分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且是學術道路和教育事業上的摯友,但是在人才培養上的具體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別。眾所周知,施一公培養的精英學生眾多,影響力比較大的學生包括清華大學兼職教授顏寧,至今保持單身的顏寧成為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而她的老師施一公也曾是該校的教授,但是在後續的教育事業和科研發展道路上,施一公主動放棄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待遇,選擇全職回到清華大學任教。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與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例如先後回國任教的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分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且是學術道路和教育事業上的摯友,但是在人才培養上的具體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別。眾所周知,施一公培養的精英學生眾多,影響力比較大的學生包括清華大學兼職教授顏寧,至今保持單身的顏寧成為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而她的老師施一公也曾是該校的教授,但是在後續的教育事業和科研發展道路上,施一公主動放棄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待遇,選擇全職回到清華大學任教。而施一公的另外一位知名學生則是白蕊,一個年輕有為的女科學家。
  • 施一公:手撕官僚,舉報大咖的饒毅是一個怎樣的人
    饒毅在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表示再也不參選,這一消息一出引起了我們的好奇,而施一公也對饒毅宣布這個結果後表現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許科學家與科學家之間也是惺惺相惜的。1、二人相識當施一公和饒毅剛剛認識時,他對這個人的印象卻不是那麼的好。
  • 清華施一公對饒毅的第一印象:喜歡多管閒事,敢於批判一些院士
    其實初次見饒毅的時候,施一公對他是有成見的,因為饒毅經常寫一些與自己實驗室研究課題無關的雜文,評論科學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甚至會點名批判一些沽名釣譽的院士。所以當時的施一公對饒毅的第一印象是: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敢於直接批判一些學者。
  • 曾和施一公,饒毅公開批評NIH
    李曉江夫婦是饒毅的校友2019年5月23日,世界著名的華人生物學家美國埃默裡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被正式開除,在5月17日,還在中國做訪問的李曉江的美國實驗室被突然強制關停,實驗室相關的文件和實驗數據資料全部被轉移。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饒毅、施一公、舒紅兵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 饒毅和施一公辭去國外終身教職,22年如一日,加強清華北大合作
    饒毅和施一公從認識到現在,已經有22年的時間。兩人在歸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之前,已經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重點培養的學者,擁有了優厚的待遇。但是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都是帶有濃重故土情懷的科學家,並不想安於現狀。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腳踏兩隻船」不符我風格
    對施一公離開體制不必過度解讀  這是人才的正常流動  施一公。他同時表示,這是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籌建中的西湖大學,「腳踏兩隻船」也不符合他一貫的做事風格。  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饒毅、潘建偉、錢穎一等10人於2015年發起,是西湖大學的前身與籌建依託主體,由施一公擔任院長。2017年3月,西湖高研院完成第一批博士生的招生工作,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覆成立西湖大學(籌)。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說起饒毅和施一公,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豎起大拇指,二人年輕有為,在國際學術界都很名望。他們既是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同行,也在人生經歷上有很多相似點,公眾也經常看見他們相互打CALL,還曾多次合作撰文,共同致力於國內科研生態的進步。
  • 舒紅兵和饒毅先後離開北大,如今都成為校長,但兩人待遇有差異
    饒毅教授是在兩人離開北京大學的三年以後,通過北京大學的全球人才招聘渠道,全職來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擔任院長。在饒毅教授回國任教之後,掀起一輪華人學者回國任教的熱潮,當時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施一公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 北大前院長饒毅惜敗武大副校長舒紅兵,落選院士存在爭議
    例如在美國西北大學擔任過教授的饒毅,以及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過終身講席教授的施一公就是如此。 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懷揣熱忱的故土教育情懷,先後回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教,建立了自己的獨立實驗室,
  • 回國任教的4個博士各有成就,饒毅和他當校長,高福、舒紅兵沉默
    正如同時參加過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活動的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高福院士以及舒紅兵院士,作為當時回國任教的4個典型精英博士,帶著各自的成就,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擔任教育和科研領域的重要教職,如今的成就和經歷存在褒貶不一的評價。
  • 舒紅兵妻子北大畢業,施一公妻子高考狀元,饒毅妻子呢?
    而且也正是由於疫情的出現,很多學術界的大佬紛紛走紅網絡,其中就有舒紅兵副校長、高福院士、饒毅校長、施一公院士。那麼,這幾位科學家都這麼厲害了,其妻子肯定也差不到哪去,舒紅兵院士的妻子王延軼是北大高材生,施一公院士的妻子趙仁濱是高考狀元,那麼饒毅校長的妻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