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紅兵教授和饒毅教授在求學任教的歷程中,分別從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回國任教。在時間順序上,舒紅兵比饒毅早了近七年的時間來到北京大學任教,而舒紅兵來到北京大學任教的時間,正是19歲的王延軼(舒紅兵現在的夫人)進入北京大學的時間。
但是舒紅兵在北京大學任教的4年時間裡,同時還在美國猶太醫學研究中心及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免疫學系擔任教育教學職務,也就是說舒紅兵當時雖然是北京大學的「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但是依然在科羅拉多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職務工作。
當王延軼從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本科的學士學位以後,兩人離開了北京大學。其中,舒紅兵選擇來到距離家鄉更近的武漢大學,直接開始擔任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王延軼則是選擇在舒紅兵兼任副教授職務的科羅拉多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三年以後,王延軼輾轉來到丈夫舒紅兵擔任院長的武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饒毅教授是在兩人離開北京大學的三年以後,通過北京大學的全球人才招聘渠道,全職來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擔任院長。在饒毅教授回國任教之後,掀起一輪華人學者回國任教的熱潮,當時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施一公教授就是其中一位。眾所周知,饒毅教授長期致力於提高華人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而且喜歡發表一些評論想法,敢於直接講真話,敢於針砭時弊,所以他在國內外學術界一直比較活躍,也一直存在爭論。
無論有多少人抨擊饒毅,無論有多少人讚揚饒毅,無論有多少人忽視饒毅,他都在用自己堅持的科研理念和教育方式,影響著一代人的成長,同時也獲得了包括施一公教授在內的一批情懷學者的支持。由於饒毅教授憂國憂民的表面,以及對科研文化的持續牽掛,每當學術界發生焦點問題事,時常能聽到一些關於饒毅教授的聲音。
比如在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被捲入「雙黃連」的爭議以後,就有消息稱饒毅教授寫信給舒紅兵,建議他思忖夫人王延軼的研究所所長一職。對於這則消息,饒毅教授本人並沒有直接證實,所以不能進行沒有根據的討論。但是從整個事情的脈絡來看,這能夠體現饒毅教授的耿直風格。
雖然饒毅教授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時候,與老師舒紅兵和學生王延軼沒有時間上的交集,但是根據饒毅教授的教育風格,如果當時饒毅教授是院長,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可能是另外一種結局,因為饒毅教授反對師生戀的現象,而且在美國的科研院所之中,師生戀也是得不到支持的。
現在的饒毅教授也離開了北京大學,開始擔任首都醫科大學的校長。先離開北京大學的舒紅兵,也已經是武漢大學的副校長,同時擔任武漢大學醫研究院的院長,並在2011年的時候競爭過饒毅教授、施一公教授、高福教授,當上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
先後離開北京大學的舒紅兵和饒毅,如今都在各自的學校擔任校長,而且舒紅兵的頭銜和職務要比饒毅更多一些,但是現在兩人在學生心目中的待遇存在差異。尤其在王延軼的雙黃連事情以後,舒紅兵同樣陷入了關於和王延軼一起發表論文的廣泛議論之中。
饒毅教授獲得的認可度卻在直線提升,而支持他的學生都在強調:不當院士的學者,依然可以挺直腰杆做好學問。對於饒毅教授和舒紅兵教授的評價,我們回顧了學者的奮鬥之路,應當客觀而理智地看待,既要充分肯定學者的貢獻與成就,也要從學者的挫折中汲取教訓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