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科學家這個詞彙對於很多人來講既讓人陌生也讓人熟悉,很多人從小把理想描述未來成為一名科學家,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看到,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想成為科學家哪有那麼容易,相信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講身邊或者周邊鮮有這樣的人出現。
而如今提到院士被很多人認為是科學家的代名詞,雖然不準確卻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院士的群體人數少甚至有人認為比科學家還難得,而如今在生物學界有多位60後大咖常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比如這段時間備受關注和很多人質疑的CDC主任高福院士和因妻子王延軼處在了風口浪尖之上的武大副校長舒紅兵院士抑或是在我國率先提出以斯坦福等世界名校為藍本而放棄清華副校長一職創辦了西湖大學的施一公院士等等。
在生物學界其實還有一位雖然非院士卻被施一公稱為「學界魯迅」並被視為無院士之名卻有院士之實的饒毅,說到饒毅這位曾在11年視為中科院院士評選大熱門的人物在首輪評選時就慘遭了淘汰,這也讓饒毅對院士評選十分寒心,特別是舒紅兵當選後,其認為中間存在的偶然性因素太多,為此十分憤怒的他發出了十分決然的說明「以後再也不會沾染參與院士活動」。
饒毅曾經和施一公一起回國,施院士在清華他在北大分別都在了生命科學學院擔任院長一職,兩人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被外界視為清北學術大咖雙子星,後來饒毅也參與到了西湖大學的建設,如今從北大離開的他已經來到了首醫大擔任掌門人,繼續保持了自己特立獨行的性格,在去年的時候還先後實名舉報了多位知名學者的論文抄襲,雖然後來沒有具體下文,但很多人還是為饒毅敢於揭露學術上的不良行為而點讚。
說到饒毅其實除了本人十分牛氣外,自己的妻子也是相當優秀的,甚至從領域內的成就來講並不輸給自己,饒毅妻子雖然對很多人來講鮮有人知,但這對夫妻伉儷卻成為而來業界的羨慕對象。
饒毅妻子名叫吳瑛,說到吳瑛其實和饒毅相比雖然年齡小了幾歲,但是求學經歷卻不尋常,吳瑛在80年的時候從上海醫科大(如今的復旦上海醫學院)畢業,後來這所大學在90年代的時候成為了211,說到這裡其實和饒毅有著一段交集,當時吳瑛正在上海醫科大就讀本科的時候,饒毅已經從南昌考入了這所大學讀研,吳瑛在本科畢業後去了美國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史丹福大學博士學位,後來還曾在哈佛從事過3年的博士後工作,在90年代中期的時候吳瑛去了華盛頓大學擔任分子遺傳細胞學博導。
因為自己在領域中的影響了卓著,讓吳瑛收穫了很多榮譽,甚至還曾在自己母校上醫大擔任過兼職教授一職,在國內還在中科院的上海生命科學院從事過教育教學工作。
吳瑛和饒毅婚後,並沒有因為家庭的原因而耽誤自己在領域中的發展,此後丈夫活躍在科研界,而吳瑛同樣出現在了生物學界,比如其曾參與過多項重要的世界性研究課題,還曾先後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擔任委員會委員和基金會評審工作,吳瑛以女子不輸男兒的氣派還曾先後獲得過國內的不少獎項比如國家傑出青年獎等,如今的吳瑛擁有多個頭銜,不僅是美國和中國多所知名高校客座教授,同時依然為學界發展默默努力著。
但從上述很多方面,饒毅還不一定能夠比得上自己的妻子,而婚後兩人的生活也是十分幸福的,一起努力工作生活,讓其成為了業界典範,就像施一公一樣有了穩固家庭後盾的支持,讓饒毅可以把更多的時間騰出來用在事業上來,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