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版的做事,能發聲的權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他雖然身高不到一米六,卻以一己之力撐起了中國近現代文學的半壁江山。魯迅先生能有如此高的成就,與他早年間遠赴東洋留學的經歷密不可分。
(一)語出驚人,值得深思
現在有很多和魯迅先生一樣之人,他們遠渡重洋奔赴異國他鄉學習知識提高自己。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如此一來既行了萬裡路又讀了萬卷書可謂是兩全其美。當今中國留學生去的最多的國家,當屬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共和國。
留學生們出國的目的五花八門,有的是為了給自己"鍍層金"也有的是為了永遠地留在那裡還有的是本著"人往高處走"的原則去那裡學習先進的經驗和知識,回來報效祖國。總之什麼樣的原因都有,在哪種層次就讀的留學生也都有。
對於出國留學問題,北大教授、西湖大學校董、首都醫科大校長饒毅給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賽先生》發表了一篇關於為何"次尖"大學比"頂尖"大學更適合中國學生的長文。
在文章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詳盡的闡述了為何次頂尖大學,比頂尖大學更有利於中國留學生的原因。
首先,來講一下饒毅教授眼中的頂尖大學。援引饒毅教授的說法:"眾人皆知的美國頂尖綜合性大學本科有哈佛,耶魯還有普林斯頓以及斯坦福等,而那些一流的理工科院校也就是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如果是研究生層面,頂尖並非是大學本身而是它所涵蓋的某個專業"。
所以在饒毅教授眼中,這些學校並不是最適合中國人的。那麼,這其中有何究竟?原因是中國式的父母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認為只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美國的頂尖大學就一定會有所作為。
饒毅給出的結論是:"即使上了洛克菲勒,或者哈佛再或者去往耶魯或者常青藤名校中的任意一個,國人的成材率也並不高,能成為本行業領域教授的更是屈指可算"。饒毅根據自己當年的經歷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
他在美國讀書時,有位女同學的父親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位男同學的外公是馮·諾依曼,還有一位男同學的父親在史丹福大學當教授。
因此饒毅教授給出的結論是:"在美國最高水平學府中,薈萃了從世界各地趕來優秀學生。中國人去到那裡可能會和國內的環境很不一樣,有可能看著他人如此努力而自慚形穢,從而改變人生道路"。
可見在饒毅教授眼中,家庭學術背景十分重要,很多的中國留學生,或是憑藉自己的努力,或是靠著家裡的錢財硬生生的擠進名校,但不論他們是自己有能力還是家裡有錢,都會在這些有著高端學術背景的同學面前而感到自卑。
饒毅教授是害怕留學生們到那裡以後,在優秀的同學面前因為自卑而抬不起頭來。到時候學業沒有完成不說,還可能造成心理疾病,得不償失。
(二)溫室裡的花朵,容易摧折
饒毅教授的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掏心掏肺,他希望用自己的自身經歷來喚醒中國父母,不要一昧地抱著進美國名校,定可成才的幻想。如此一來,很可能會親手毀了自己的孩子。
饒毅在文中流露出了自己的很多擔心,首先美國的頂尖名校並不會對中國留學生特殊照顧;其次,那些學校的競爭壓力實在是太大。
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劣勢中堅持信心,絕大多數華人都不具備這種心理素質"。因此饒毅覺得,還是那些次頂尖的名校更適合國人去讀。它們沒有那麼多的競爭壓力,不會讓人因為技不如人而自卑。
同時那些學校也並不差,即使不能與國內的985或211相提並論,但也還是好於中國大多數本科院校的。去到那裡,想玩的可以放心地玩;想學習的,也可以無拘無束地學習。
(三)不經風雨,怎見彩虹
饒毅在文章最後語重心長的說道:"上頂尖大學的本科或研究生院,對於大多數華人來說,或許真的不如去上"次尖"大學或研究生院,能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其實他的說法不無道理,但並不適用於所有人。那麼,究竟該上頂尖大學還是次頂尖呢?
答案是能去最好,自然不要選擇次好。有能力有機會的還是要上美國的頂尖大學,諸如耶魯或哈佛之流。能獲得這個機會的,要麼是本人不簡單,要麼是家裡手眼通天,去了以後即使什麼都學不到,但見識的人經歷的事和在次頂尖則完全不一樣,對於提高自己十分有益。
能做鳳凰頭,緣何還要當鳳凰尾?不能因為害怕挫折害怕遭受打擊,就不敢去嘗試。只要上了頂尖大學,不論是懷揣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夢想,還是單純為個人前途考量,都要比次頂尖大學好得多。
先說前者,美國的頂尖大學那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之位,可以說代表了當今世界的最高水平。
中國要想發展要想超越美國,就必須先從它那裡學經驗,這樣才能少走很多彎路。再說後者,即使學成以後什麼都不會,但好歹還頂著個世界一流大學畢業生的頭銜。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得到了清華大學和另一個次頂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會因為害怕和恐懼,而放棄了前往中國最高學府進修的機會嗎?相信肯定還是選擇清華大學的人要多一些。
因此儘管饒毅教授語重心長的勸導中國留學生前往美國次頂尖大學,也並不會引起很多人的認同。對於這番言論,本著姑妄聽之的心態即可。
來源:笙簫盡陌 本次分享:山海會公眾號
===================
信息文明和智能革命背景下的思想和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