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舒紅兵力壓,落選院士的饒毅,究竟有多厲害?竟遭到美國記恨!

2020-12-04 胡侃教育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留學,然而,他們中很大一部分都永久的留在了國外,網上曾有數據,清華北大每年出國留學的學生僅14%(註:非官方數字)最後學成回國,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到寒心,也是國家的極大損失。

不過,我們國家任何時候都不缺乏愛國志士,比如「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先生,曾有一位美國將軍這樣評價:錢學森不管走到哪都能抵5個師!然而,當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放棄了美國極其優渥的條件,毅然回歸祖國,掀起了一股人才歸國狂潮。如果說錢老是老一輩回國潮的代表,那麼曾任美國西北大學教授的饒毅,就是現如今的歸國潮第一人!

2011年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院士增選,迎來了眾多學術大咖的巔峰對決,施一公、舒紅兵、高福、饒毅、張明傑……這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科研成就。最終,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舒紅兵脫穎而出,力壓其餘三位科學家,成功當選院士。

2013年,施一公與高福同時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們中只剩下饒毅沒有院士頭銜,然而小編想說的是,這並不代表饒毅的學術成就不高,相反,他因為放棄美國國籍竟遭到美國記恨,屢次赴美出席學術會議被美國拒籤,他究竟有多厲害?

饒毅1962年出生於江西南城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他從小天資聰穎,十分勤奮好學,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從國內的小學中學大學一直念到國外,先是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斬獲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後又進入哈佛大學讀博士後

學業結束後,他更是一路高歌,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2020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31)的教授做到了美國西北大學(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第22)終身講席教授,在美國一呆就是22年。不過饒毅雖然身在美國,但是心卻一直牽掛著國內。

2000年,當饒毅聽說國內的生命科學研究生教學比較落後,他迅速利用自己在學術界的地位與人脈,聯繫了20多位美國生物專家,創建了BIO2000課程(每位專家在國內的頂尖高校講授6節生物方面的課程)。2001年,他又提議國家投入資金引進人才,並建立一些生命科學研究所,雖然最後只建成了一個,但對國內生命科學的研究卻有著顯著效果。

但是這都不是最令人震驚的,要知道,他在美國早就擁有了國籍,並且有著讓無數人羨慕的成就與待遇,可是他卻在2007年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國籍,捨棄了自己的美國名校終身講席教授職位,只為回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而對於自己的這一行為,饒毅說他希望可以通過他回國的這一舉動,去影響帶動那些在外國的科學家,讓他們回到祖國。

對於他的決定,美國當然是非常不爽的,畢竟美國已經有了太多這樣的經歷,錢學森、鄧稼先、朱光亞、陳能寬……這一個個「兩彈一星」元勳都曾在國美求學。所以美國質問饒毅為何要放棄美國國籍,他的回答無比剛烈,他說美國已經喪失了自己的價值觀,他感到非常恥辱。就這樣,饒毅回到了祖國,而受到他的影響,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又有許多頂尖的人才回歸國內,比如說施一公。

饒毅回國後,先後擔任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北大-IDG/ 麥戈文腦研究所並任創始所長、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並任創始主任等職務,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在《自然》、《科學》和《細胞》等雜誌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

施一公曾評價饒毅說:

饒毅是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註定將留下重要影響!

需要特別一提的是,2015年饒毅作為教師代表在北京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發表致辭,他的演講犀利鋒銳,往往能「一針見血」,贏得了全場學生9次熱烈掌聲,獲得網友轉發評論超10萬次,饒毅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楊振寧、饒毅、施一公等愛國科學家的大力奉獻,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國的科技才會發展如此迅速。胡侃教育相信,在一批又一批的愛國志士的影響下,中國一定會有越多越多的學子學成回國報效祖國!

你覺得饒毅與舒紅兵,誰對中國的貢獻更大?歡迎評論。

好書推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曾說過,他對數學的興趣,很大程度來源於數學大師劉薰宇先生的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華羅庚數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谷超豪也曾說劉薰宇的著作是打開他對數學興趣的一把鑰匙。而劉先生最經典的四本數學科普讀物就是《給孩子的數學四書》。

很多人讀完這套數學著作後,第一反應就是「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

如果你想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更加快樂地融入數學中去的話,歡迎點擊連結購買這套叢書,原價148元,現在京東四本書一起79元,兩件額外9.5折,非常划算!

數學對於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興趣更是越早培養越好,新學期即將開學,這套《數學四書》或許會成為孩子人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希望她能陪伴您的孩子度過一段充實而又有無限趣味的學習時光!

我是胡侃教育,專注分享有深度的教育故事,您的點讚、評論、分享,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那年院士評選,饒毅落選他當選
    2011年8月,饒毅在博客貼出簡短聲明:「在2011年8月17日後,將不再成為候選人」。饒毅稱此舉「也許這樣做了,對改變風氣有一定促進作用。」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饒毅第一輪落選。這個消息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 饒毅是一個怎樣的人?院士落選再不參與評選,勸舒紅兵夫人辭職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如今饒毅是一名大學教授,也是首都醫科大學的校長,但是他卻不是我國中科院的院士,那麼他到底為何會被稱為牛人呢?原因有如下三點。其一:學術水平極高的饒毅深深熱愛著祖國饒毅於1982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並取得了學士學位,之後他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赴美深造,又取得了美國加州大學的博士學位,饒毅在美國事業小有所成的時候,他斷然拒絕了美國提供給他的豐厚條件,毅然回國,如今已是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的饒毅,
  • 舒紅兵、王延軼和饒毅之間的那些事你都知道嗎?
    不過當初王延軼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其丈夫舒紅兵正是她的老師,所以王延軼能夠轉專業也不足為奇。王延軼北大畢業之後沒有直接選擇就業,而是緊跟丈夫舒紅兵的步伐,赴美留學,去到了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攻讀免疫學碩士。之後在丈夫舒紅兵的動員下回到了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微生物學博士。2006年8月王延軼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這個時候王延軼年僅25歲。
  •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
    落選的背後其實,施一公與饒毅雙雙從美國回來後,就參與了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競聘。當時與他們兩人一同參與的還有如今的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相比於當時的施饒二人,舒紅兵當時屬實不被看好,並不是說舒紅兵的水平不夠,而是施饒兩人實在是太耀眼,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院士名額必會從施饒兩人之中誕生。但是結果卻令人驚詫:舒紅兵勝選,施一公與饒毅都沒能評上。
  • 院士落選之痛: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饒毅成科學界魯迅
    在中國知識分子的心目中,含金量最高的榮譽,莫過於「院士」頭銜了吧?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得到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認可,無疑是一件光榮的事兒。所以,面對這學術領域的無上榮譽,不管是本國發展的賢能之士,還是留學回來的海歸精英,都會怦然動心。但偏偏中國這院士又捉摸不定,所以也上演了無盡的離合悲歡,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學術女神」顏寧以及「現代魯迅」饒毅了。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這篇博文的緣起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代表委員中的部分中科院院士,探究2011年院士評選中饒毅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落選的真正原因。當時,在採訪饒毅時,他先是提出沒什麼好說的,然後說:「除非有人有說法,我可以回復。」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說起饒毅和施一公,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豎起大拇指,二人年輕有為,在國際學術界都很名望。他們既是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同行,也在人生經歷上有很多相似點,公眾也經常看見他們相互打CALL,還曾多次合作撰文,共同致力於國內科研生態的進步。
  • 不再候選院士的饒毅能否將「鯰魚」做到底
    公眾關注,看到的多是表象,例如院士之爭越來越非關個人而是單位集體公關項目,院士中多「學官」乃至行政官員,院士成為挖角引進的搶手貨,以及院士數量多學術創造力弱等。科學界、工程界關注,當是更加切實,例如學術水平、資源分配、學術發展的方向以及學術承認(榮譽與利益)。  每年院士評選,都會有公共話題,多少而已。
  • 饒毅:「以後專心搞科研,永不參選院士」
    為了祖國科研的發展,饒毅放棄了在美國體面高薪的工作,毅然選擇回國。在投身科研的過程中,他為人耿直犀利,看不得半點弄虛作假。然而,作為一位海外歸來的優秀科學家,擁有累累成就的他為何在落選院士後,表示自己將永遠不參選院士呢?
  • 饒毅拒絕國外高薪、終身教職,從美國回到中國,又放棄了院士夢
    「其學術水平不僅遠在同領域的第二輪候選人之上,也高於部分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也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稱,饒毅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而國內的院士也紛紛表示,饒毅的學術水平沒有問題,國內科學家也都認可。但是饒毅卻在2011年12月評選院士中落選。
  • 北大院長饒毅:放棄美籍回國卻落選院士,他說:早就預料到結果
    在國外這幾年,也領略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增長了自己的見識,使饒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更加深一步,實力越來越明顯了,在美國的學習經歷也給饒毅的專業知識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博士畢業之後,就一直呆在美國,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大學任教,這個時候他在美國已經站穩了腳跟,並且這美國還有自己的意見很不錯的實驗室。
  • 同樣是歸國博士夫婦,饒毅和吳瑛受追捧,舒紅兵與王延軼受質疑
    學術界的眾多精英之中,因為同樣的專業和志向而結成伉儷的人並不多。浙江大學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作為學術界的重量級學者,可以稱得上志趣相投的「中國居裡夫婦」。而曾在哈佛大學一同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饒毅和吳瑛,先後歸國任教,滿懷教育強國和科研強國的理想,也可以說是國內學術界的「中國居裡夫婦」。
  • 北大學霸放棄美國國籍,回國成為著名生物學家,卻落選院士
    北大學霸放棄美國國籍,回國成為著名生物學家,卻落選院士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一話,象徵著某人「明確志向」的基礎。我國有一位生物學家饒毅,輕視名聲、利益,能夠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繼續研究,從不為所謂的「頭銜」而拋卻高尚人格,其高尚品質和深奧學識令人佩服。雖說現在「高考」對於多數人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一關,但在從前,並沒有許多人認識到它的關鍵性。對生物有著極度興趣的饒毅,便在高考恢復的第二年抓住了這根「改變命運的稻草」,被江西醫學院錄取。
  • 醫大校長饒毅,曾畢業於非211醫科大學,落選院士卻敢質疑權威
    因此他們才能夠獲得成功,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名叫饒毅的人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醫學,並從此在醫學的領域不斷前行,攀登上了醫學的高峰,摘取了一枚枚代表各類成就的果實。隨後便選擇了前往美國進行留學深造,先後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攻讀神經學博士學位,在學校期間,饒毅還跟隨著美國科學院的院士一起做著各項醫學科學研究,並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此後更是進入了哈佛大學,並獲得了其博士後資格,在美國的那些年中,饒毅一邊完成自己的學業,一邊在跟隨著各種醫學領域內的院士專家在做著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實際操作的能力。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 培根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體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實驗室先後獲得了8項諾貝爾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在2007年,貝爾實驗室破天荒給上海半導體材料學家李愛珍發來的賀電,並恭喜她當選美國外籍院士。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
  • 施一公與饒毅:一位院士校長,一位校長,不一樣的人生
    這兩個人都是從美國專程回國報效祖國的愛國人士,更是獲得無數大獎的高科研人才,不過由於他倆的性格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處事風格,最終也造就了不同的結局!施一公,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 放棄美國綠卡,他進北大施一公進清華,同時落選院士,曾舉報3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另一個人物,他放棄美國綠卡,進入北大,和施一公同時落選院士,最勁爆的是他曾實名舉報過三個人。這個人就是饒毅。如果說施一公是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人,那麼饒毅絕對是那個最有存在感的人。他倆就像兄弟一般,同樣的職業,同樣的信念,同一時間落選院士,不過不同學校,施一公選擇留在清華,饒毅選擇了北大。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其實中科院院士的落選並不能代表什麼。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雖然在中國碰壁了,但是美國卻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她將自己的心血全都投入到了科學研究中,同時也獲得了很多院士的認可,只是沒能成為中國院士,也許她有少許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