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考上一所頂尖大學,對於一個人的發展前程而言,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轉折。無論是從事學術研究,還是從事其他實踐工作,一個人具有北大清華這樣的學歷基礎,總是能夠在印象上增加分數。但是如果一個人僅有出彩的學歷,卻展現不出真才實學,那麼在未來的長遠人生路上,難免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質疑。最近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就遭遇了是否稱職的質疑。
這位頂尖病毒研究所的所長王延軼,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至於她如何成功考入北京大學,我們暫且不進行沒有根據的討論。總之,王延軼在後面的人生發展之路上,可以用順風順水來形容,在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成果,25歲當上武漢大學的講師,29歲成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副教授,37歲加速當上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所長。
王延軼作為一個年輕有為科研工作者,原來的人生履歷讓多少學術道路上跋涉的人羨慕不已,但也正是這樣一位年輕的科研工作者,王延軼所長,卻與疫情防控期間的「雙黃連」緊密聯繫在一起,被網友稱為「抗病毒雙黃連之母」,造成的人員集聚影響令真正的專家啞口無言。
在雙黃連之後,有消息稱「耿直的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建議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勸夫人辭去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職務」,對於這一條消息是否屬實,我們在這裡也不進行沒有根據的討論,只能說其中的建議內容有一定道理。目前,這條建議的詳細內容已經被刪除。
此時此刻,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在百科中的詳細資料已經顯示「鎖定」,也就是說不能被他人隨意編輯了。王延軼的資料顯示,王延軼現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機制」,可以說是與現在的病毒研究所所長的職務相呼應,但是我們查閱王延軼在權威期刊上發表的重要論文,其中一部分都有丈夫舒紅兵的名字。
舒紅兵何許人也?現在的武大副校長,33歲就已經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可以用「真的是年輕有為」來形容。當時的王延軼正在北大生命科學學院讀本科,等到大學畢業之後,王延軼嫁給了這位學術界的影響力學者舒紅兵。
等到王延軼開始讀碩士和博士的時候,舒紅兵來到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做起,並且在2011年的中科學院院士增選競爭中,超越當時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以及清華大學的科學家施一公,入選為中科院院士。客觀來講,舒紅兵為武大生命科學學院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為夫人王延軼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延軼獲得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博士之後,很快從武漢大學講師升為武漢大學副教授。從武漢大學副教授到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她用了18年的時間,年僅37歲,已經拿到了大部分學者一生奮鬥不來的職務光環。
儘管我們現在不能否認王延軼有沒有實力擔當今天的成就,但是她在求學和科研道路上獲得的關係確實影響了今天的成就。至於說這些影響對王延軼今後的發展是好還是壞,還需要時間和事實給出答案。無論最終的答案究竟如何,我們都要告誡自己:踏實和勤勉才是成功的硬道理,而與「關係」相連的成功終究難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