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去北大院長的饒毅,對學生說「不要去美國排名前10的大學留學」

2020-12-04 教育世界博覽

從雙一流大學畢業的精英學生,在未來的學業深造上,通常會優先選擇美國排名前十的頂尖大學留學。一般來講,根據U.S. NEWS的大學排名數據判斷,美國排名前十的大學具體包括這10所頂尖大學:哈佛大學(麻薩諸塞)、耶魯大學(康乃狄克)、普林斯頓大學(新澤西)、加州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杜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等高校。

但是辭去北京大學院長職務的饒毅教授,曾作為美國西北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以及獨立研究所的主任,對自己的學生說「不要去美國的頂尖大學(排名前十的大學)留學,不要只看到頂尖大學的好處,還要明白上頂尖學校也可能對學生造成影響一生的負面作用」。

無論是國內的華人,還是國外的華人,一般都會認為進入美國的頂尖大學或研究生院會對子女有好處。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存在的可能是比較低的。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華人並不知道這樣一個令人不喜悅的事實,因為絕大多數華人沒有進入美國的頂尖院校,而即便進入了美國頂尖院校的華人也不願意講述這樣的事實。

耿直的饒毅教授站在學生求學的角度,講述了一個這樣的客觀事實:就讀美國頂尖名校的華人而後有所學術成就的學生並不多。能夠把科學和教育做好,同時能在美國頂尖院校成為終身講席教授的人,大多數不是出自美國的頂尖大學,而是畢業於美國的專業很好但綜合實力並不是最頂尖的院校。

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每一位學生深思,同時也需要學生牢記這背後的原因。因為美國的頂尖院校和研究生院,通常是美國的優秀學生來申請。因此此類頂尖院校不會積極招收中國學生,並且此類院校也不認為中國學生是科研的主力。

此類頂尖院校的老師或多或少都會重視表現突出的美國學生,將實驗室裡用心鑽研科學的中國學生視為打工仔,不會熱情和中國學生討論科學,一般是讓這些學生從事勞力產出。

此外,排名前十的頂尖大學,其中的美國學生在科學研究創新方面表現突出,容易讓實驗室的中國學生失去信心,自我否定科研實力,從而影響人生的發展。

饒毅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過長期的博士後研究工作,對此類院校的科學研究工作和教育環境深有體會。他指出:「在美國頂尖大學求學容易有所作為」其實是大多數人的誤認看法。

對此,饒毅教授解釋說:排名前十位的美國頂尖大學,在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樣的美國頂尖大學聚集了最頂尖的美國學生,有些學生是功課很好,有些學生是家庭背景十分出眾的。在這樣的群體中求學的中國學生可能會因此受挫,失去長期發展的信心,所以這樣的中國學生很難在未來形成科研成就。

相對而言,適合大多數中國學生讀研深造的大學是專業實力突出的科研院所,而且這裡的美國學生一般不如中國的學生,因此在這裡求學深造的中國學生更容易受到重視。但是這樣的求學規律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留學生,所以選擇目標院校終究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

相關焦點

  • 饒毅和施一公辭去國外終身教職,22年如一日,加強清華北大合作
    饒毅和施一公從認識到現在,已經有22年的時間。兩人在歸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之前,已經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重點培養的學者,擁有了優厚的待遇。但是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都是帶有濃重故土情懷的科學家,並不想安於現狀。
  • 北大教授饒毅:我為什麼反對中國學生上美國頂尖大學
    (一)、海外歸子的忠告饒毅的頭上頂著諸如北大教授、首都醫科大校長、西湖學院校董等多個頭銜,同時他也是很早就留過洋的人,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有過多年的求學經歷。在那裡他學習到了先進的思想和技術,也因如此,他在回國以後才成了"香餑餑"。
  • 北大前院長饒毅惜敗武大副校長舒紅兵,落選院士存在爭議
    例如在美國西北大學擔任過教授的饒毅,以及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過終身講席教授的施一公就是如此。分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以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開始了創新人才培養之路。有人認為饒毅和施一公是有氣節、有風骨的科學家,是浮躁科研環境當中的一股清流,而有人卻認為饒毅和施一公是對當時的科研待遇感到失落,顯然這篇文章是在沽名釣譽。對此,筆者也難以定論,只不過想說成就一番事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縈繞在耳邊,能夠始終堅持自我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 他是哈佛博士後北大院長,全職回國第1人,美國害怕了變相封殺
    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於北京大學當院長,全職回國第1人,美國害怕了變相封殺,他就是饒毅。饒毅是江西人,從小生活在縣城,家境並不富裕,不過學習很好,也許是受到童年印象,立志相當醫生,於是,在全國正式恢復高考第二年,他考進了江西醫學院,現在這所學校已經被併入211高校南昌大學。
  • 被舒紅兵力壓,落選院士的饒毅,究竟有多厲害?竟遭到美國記恨!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留學,然而,他們中很大一部分都永久的留在了國外,網上曾有數據,清華北大每年出國留學的學生僅14%(註:非官方數字)最後學成回國,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到寒心,也是國家的極大損失。
  • 饒毅「實名舉報」一年後,李紅良辭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該校教授李紅良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並於9月15日換屆大會上主動辭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一職。2個月前,兩名武漢小學生憑藉「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得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起公眾質疑,李紅良系兩小學生之父。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6日,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就發布通知,免去李紅良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職務。
  • 饒毅:在爭論中作困難的決定
    饒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終身講席教授。 饒毅是生命科學界第一位放棄了美國名牌大學講席教授,全時回國效力的科學家。但明顯可以看到的是,北大生科院的學生很歡迎他,稱饒毅就職生科院院長帶來的改變是「顛覆性的」,認為他帶著嶄新的理念和樂觀的態度走進了北大。而他自己也很快開始著手教育改革,給學生帶來直接影響。 回國前饒毅就以「敢言」著稱。有人稱,北大敢於聘用具有品德正直和直言不畏個性的饒毅,也是對北大科學和民主傳統的明證。
  • 他是哈佛大學博士後、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裸辭回國,被美國封殺
    北京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在我小時候曾經立志想要考取的大學,不過,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發現距離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遠。哈佛大學,世界最好的大學,長大之後,眼界開闊後,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比北大更好的大學。於是,我時常會想,高考進入北大,出國深造到哈佛,這樣該是什麼樣的霸氣人生。結果我發現了他,擁有著更「神仙」的經歷。
  • 同樣是歸國博士夫婦,饒毅和吳瑛受追捧,舒紅兵與王延軼受質疑
    浙江大學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作為學術界的重量級學者,可以稱得上志趣相投的「中國居裡夫婦」。而曾在哈佛大學一同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饒毅和吳瑛,先後歸國任教,滿懷教育強國和科研強國的理想,也可以說是國內學術界的「中國居裡夫婦」。饒毅從美國西北大學來到北京大學,擔任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對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都堅持一顆赤子之心,保持純粹的學者風範。
  • 北大院長饒毅:放棄美籍回國卻落選院士,他說:早就預料到結果
    在國外這幾年,也領略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增長了自己的見識,使饒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更加深一步,實力越來越明顯了,在美國的學習經歷也給饒毅的專業知識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博士畢業之後,就一直呆在美國,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大學任教,這個時候他在美國已經站穩了腳跟,並且這美國還有自己的意見很不錯的實驗室。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
    今天,中國學術界爆出大新聞: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即近期填補世界空白的阿爾茲海默 GV971 中國首款該類藥物主要研究者、論文通訊作者)論文造假,稱「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請貴委做些好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
  • 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北大饒毅言論為何如此大膽
    根據流出的數據,饒毅排在第一輪初選末位,沒有進入到第二輪決賽去,很自然地他落選了。他的好朋友施一公雖然能進入到決賽,但最終也沒有選上。評選結果出來以後,很多人為他們倆打抱不平,認為他們在學術上的成就足夠他們評選得上院士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也稱饒毅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其學術水平遠超入選決賽的其他人。饒毅落選後就公開發文,稱從此不再參選院士。
  • 北大院長饒毅,棄美籍歸國,曾怒斥:幾位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饒毅清華北大是中國最為頂尖的兩所高校,也是中國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這兩所學校承載著中華民族太多的希望,他們將是中華民族發展與復興的翅膀。這兩所高校為我國培育了大量的人才,雖然近些年來,這兩所高校被很多專家學者批為留學基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各行各業幾乎都活躍著這兩所高校的人才。
  • 北大饒毅教授,在美國的親人死於新冠,武漢的親人活得好好
    饒毅,著名分子神經生物學家,曾經在留學期間擔任(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2007年回國,受聘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最近,健康時報的記者採訪饒毅教授,他難受地說;「我在武漢的親人活了下來,但是在美國的叔叔卻死了。」饒毅教授介紹了自己居住在美國的叔叔——饒厚華,他的叔叔是一名藥劑師,很有可能是被他位於皇后區的藥店中取藥的病人傳染的。
  • 饒毅:我為什麼反對中國學生上美國頂尖大學
    因為他們認為留洋歸來的孩子在社會上會更受歡迎,尤其是一些頂尖學府畢業的學生,更是會遭到廣大企業的哄搶,但是身為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卻公開表示反對中國學生上美國頂尖大學,這是為什麼呢?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赤子情懷、童心未泯
    2004年起任(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2007年饒毅決定回國,受聘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9年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今天,腫瘤分享一篇施一公教授的文章——《饒毅其人其事》。本文由施一公教授於2013年發表於科學網。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 擔任西湖大學院長(附簡歷)
    他同時表示,這是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籌建中的西湖大學,「腳踏兩隻船」也不符合他一貫的做事風格。  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饒毅、潘建偉、錢穎一等10人於2015年發起,是西湖大學的前身與籌建依託主體,由施一公擔任院長。2017年3月,西湖高研院完成第一批博士生的招生工作,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覆成立西湖大學(籌)。
  • 饒毅接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系北大終身講席教授
    【觀察者網訊】6月25日上午,首都醫科大學舉行幹部宣布會議,宣布饒毅同志任該校校長。據觀察者網查詢,首都醫科大學官網「學校概況」一欄,現任校長已顯示為饒毅。公開資料顯示,饒毅於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是中國生命科學界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還是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創始主任、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及《知識分子》的主編。1991年,饒毅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獲得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後又於1994年成為哈佛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博士後。
  • 饒毅:放棄美國國籍堅決回國,卻因太耿直評不上院士,他卻不後悔
    近來,很多人都對清華北大頗有微詞,原因無他,只因為很多從清華北大畢業的人才都選擇留學國外,並定居其他國家,為其他國家的科研作貢獻。確實,不少從清華北大畢業的人才最終都去了外國發展,不過也有一些人才卻寧願放棄外國國籍而回到中國的,比如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了中國,在北京醫科大學任教和做科學研究,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人士。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放棄美國國籍10年後再赴美卻屢屢被拒
    在美學習工作長達22年,2007年放棄美國國籍回國,10年後,赴美進行學術活動卻屢屢被拒。  這就是中國生命科學界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兩年間的遭遇。  根據《南華早報》19日的報導,最近一次遭拒是饒毅收到位於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邀請,於7月23日和24日在華盛頓參加一個科學研討會。但這次赴美籤證申請同之前一樣遭到美駐華大使館拒絕。  美國《科學》雜誌18日的報導稱,這位中國頂級腦科學領域專家一直在困惑他是如何上了美國籤證黑名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