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院長饒毅,棄美籍歸國,曾怒斥:幾位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2021-01-11 一度歷史觀1

現代科技素養者,在發表公開看法和意見時,應該表現出基本的嚴謹素質。

——饒毅

清華北大是中國最為頂尖的兩所高校,也是中國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這兩所學校承載著中華民族太多的希望,他們將是中華民族發展與復興的翅膀。

這兩所高校為我國培育了大量的人才,雖然近些年來,這兩所高校被很多專家學者批為留學基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各行各業幾乎都活躍著這兩所高校的人才。

所謂樹大招風,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似乎不論再怎麼做都無法滿足中國人內心的希望。曾經有一位北大教授就怒批中國的學術界,他是誰呢?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饒毅,他的學術成果與他的社會批評一樣引人注目。

一、學有所成出國深造

1962年饒毅出生在南昌市的一個小縣城當中,彼時的中國政治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年代,饒毅在這個混亂的年代當中艱難的活了下來,並且對讀書學習產生了無與倫比的熱愛。

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饒毅在第二年便憑藉自己優異的成績成功的進入到了當時到江西醫學院深造。

別看現在的江西醫學院已經無人提及,其實在那個年代,江西醫學院的大名幾乎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作為江西頂尖的醫學高校,江西醫學院在全國都享有一定的名譽。只不過隨著江西學院與南昌大學的合併,這所醫學院並掛上了南昌大學的名頭,很少再以江西醫學院示人。

能夠進入到這樣優秀的高校,饒毅的智商和努力都有目共睹。當時中國高考才剛剛恢復饒毅也知道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十分難得,因此在學校的他愈加的刻苦努力學習。

在上大學的時候,饒毅逐漸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想要成為一名學術專家,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動中國的學術發展,尤其是中國的醫學研究。

1983年,饒毅成功的考取了上海第一醫學院的碩士入學資格,在那裡他通過三年的學習,挖掘了自己身上的學術潛力。在這裡學習三年的他對自己的要求更加的高,他的眼界也更加開闊。

由於當時的中國教育資源比較匱乏,因此饒毅如果想要在學術上繼續發展的話,出國留學便是他最好的途徑。饒毅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考入到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他在那裡攻讀博士學位。

在美國的饒毅真真正正的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現代醫學,由於美國的科研環境比較寬鬆,饒毅在攻讀完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之後,又緊接著進入了美國哈佛大學當了一名博士後並參與相關方面的研究。

饒毅這樣的人才在美國落腳還是非常輕鬆的,他有著博士的學歷,又是哈佛博士後,他輕輕鬆鬆的便進入到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執教。

別看美國現在對中國各種的敵視,其實那些都只是川普為了能夠獲得中期大選的勝利而做出來的一系列政治作秀。對於美國學術界來說,將人才緊緊的攥在手裡才是他們首要的目標。

在美國有著穩定的工作,同時又有著極高的學歷饒毅成功的拿到了美國綠卡,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了美國人的饒毅,又為什麼能夠引起中國人巨大的關注呢?

主要原因並就在於饒毅之後做出來的一系列行為,饒毅放棄了美國國籍,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毅然的回國,促進中國學術事業的發展。並且他敢想敢說,對中國的學術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二、放棄美籍毅然歸國

時間來到90年代,此時的饒毅在美國發展得相當的順利。不過中國也同樣在迅速的發展著,我國對外開放越來越大,中國與美國與國際社會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

饒毅雖然身在美國,但是他仍然心繫著中國。他在美國任教的時候,經常會與國內的科研人員進行相關的學術探討。

也正是由於饒毅這樣一種局外人的身份,讓饒毅意識到了中國學術界科研界的一個巨大問題,饒毅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當中說,他曾經見到過幾位老院士為了一個研究項目給一個處長陪笑。

要知道,在中國,院士頭銜可以說是科研人員最高的榮譽了,哪所高校要是能擁有一位實實在在在本校工作的院士,那這所高校在相關方面的研究必然會非常的突出。

一個院士能給一所學校帶來巨大的發展契機,各種論文發表自然不用說,最為關鍵的是一個院士能給一所高校帶來各種資源的傾斜,從經濟到政策,只要是院士想要,地方政府幾乎不會不給。

可就是這樣的院士,竟然還要給一位處長陪笑,可以想像在,饒毅批評中國學術界的時候,中國學術界的官僚作風究竟嚴重到了一種怎樣的境地。

行政幹預科研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很多從美國留學歸來的研究者幾乎都對中國存在著的這一特色現象進行了批評,饒毅無疑是所有這些批評者的領頭羊和發聲器,這也使得他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不過雖說饒毅早就已經對中國學術界的種種弊端看在眼裡,知曉於心,在2007年的時候,他還是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決定,他竟然放棄了自己的美國國籍,放棄了自己在美國所有的優厚待遇,回到了中國從事科學研究。

中國有很多學者,很多尚不能被稱之為學者的本科生,從他們踏入到高校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做好了將高校作為跳板進入美國的準備,饒毅的這一行為無疑是這股濁流當中的一汪清泉。

根據饒毅自己所說,他的這一舉動其實是想為在海外學習的那些學子樹立一個表率。他可以放棄那些優厚的條件回到中國,那麼那些剛剛進入美國學習的研究人員,他們本來就一無所有,回到中國自然也不會有太多的牽掛。

回到中國的饒毅,繼續在生物學醫學方面從事著研究他的研究,並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認可。在2011年的時候,饒毅參加了我國的院士評選,出人意料的是,儘管呼聲很高,但是饒毅卻落選了。

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正如饒毅所說,在中國做科研不僅需要有很高的學術頭腦,還需要一定的人際交際,尤其是行政人際交際能力。

其實,只要稍微想一想這其中的門道,就能知道饒毅所言不需。對於那些有資格參加院士評選的人,哪位學者不是碩果纍纍?哪位學者又不是德高望重?

怎麼選?光靠那些研究成果嗎?憑什麼說研究青藏高原冰川凍土的就比不一個研究核能的?又憑什麼說一個研究工程力學的比不上一個研究物理的?在大家的科研成果幾乎可以說的上是55開的時候,主觀方面自然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院士評選落選之後,饒毅並沒有灰心喪氣,他依然活躍在中國研究的第一線,依然繼續保持著他的初心,帶領中國的科研事業,向世界頂尖發展同時對中國的科學界提出尖銳的批評。

總結

君子無罪,懷避其罪,像饒毅這樣的人,其實應當是中國學者們的榜樣,可惜的是歪門邪道太多,像饒毅這樣的人竟然變成了清流。饒毅所做的事情是一種理所應當,可是在其他的學者們看來,不遵循中國學術界的這些老派規矩,饒毅就是一個邊緣人,他的到來並不是中國學術界的榮信。相反,他的光芒將會使得所有身處這個學術體系的人都矮上三分,所以學術界才會對饒毅頗為討厭。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北大饒毅言論為何如此大膽
    他的好朋友施一公曾經這樣評價饒毅:「說話或做事從來不會故意討人喜歡,但他有自己信奉的原則,並嚴格按照這些原則來做事,即使這意味著他的所作所為會引起別人的誤解。」北大教授饒毅可謂敢做敢為,敢於直言,說話大膽得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那些「大膽」的言論。一、落選院士後直言夾著尾巴做院士有損自尊。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饒毅榜上有名。
  • 顏寧又發表兩篇重量級論文,網友:沒有老院士圍著處長陪笑的尷尬
    每當看到這樣的消息,我們會對留在國外的科研人才頗多嘲諷,也會質疑為什麼清華北大的將近20%的畢業生會在美國做高級打工仔,「知足常樂」,卻忘記深刻反思我們的科研氛圍為什麼留不住頂級人才。饒毅曾經說過,「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與某些人拉關係重要。」幾名老院士圍著一名處長陪笑,目的不過是為了獲得項目和經費支持。
  • 放棄候選院士的饒毅: 棄美籍歸國, 呼籲人才回國效力, 追求中國夢
    北大院長饒毅,他就是一個願意放棄美國優渥待遇,回歸祖國懷抱的精英人才。他說:「我希望本世紀的華人,不分地域、國籍,努力建設一個群體幸福的中國。」中國十分重用這樣的頂尖人才,一回到國內,就邀請他成為首都醫科大學的校長,影響更多的在校學生。饒毅教授在2007年回國之後,也一併擔任著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和北京大學教授。
  • 棄美歸國的饒毅:發誓永不參選院士!是誰在澆滅歸國人才的熱忱
    在現在的歸國才子中,最優秀的要數施一公和饒毅這兩位科學家了。他兩不僅是回國那麼簡單,還放棄了美國國籍,放棄了一切美國的優厚待遇。施一公和饒毅都是生命科學領域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回國後兩人同時參選中科院院士,第一次兩人都遺憾落選,其中施一公在第二次參選中成功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而饒毅卻發誓永遠不再參選院士。
  • 北大院長饒毅:放棄美籍回國卻落選院士,他說:早就預料到結果
    棄美回國,報效祖國在饒毅的眼裡,院士這個頭銜遠不如自己的科研成果值錢,他覺得自身的實力比這些寫虛無縹緲的東西重要千倍萬倍。饒毅是中國著名的分子神經生物學家,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在國外這幾年,也領略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增長了自己的見識,使饒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更加深一步,實力越來越明顯了,在美國的學習經歷也給饒毅的專業知識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博士畢業之後,就一直呆在美國,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大學任教,這個時候他在美國已經站穩了腳跟,並且這美國還有自己的意見很不錯的實驗室。
  • 饒毅:放棄美國國籍堅決回國,卻因太耿直評不上院士,他卻不後悔
    近來,很多人都對清華北大頗有微詞,原因無他,只因為很多從清華北大畢業的人才都選擇留學國外,並定居其他國家,為其他國家的科研作貢獻。確實,不少從清華北大畢業的人才最終都去了外國發展,不過也有一些人才卻寧願放棄外國國籍而回到中國的,比如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了中國,在北京醫科大學任教和做科學研究,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人士。
  • 北大前院長饒毅惜敗武大副校長舒紅兵,落選院士存在爭議
    分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以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開始了創新人才培養之路。 時至今日,風骨教授饒毅做到了「堅持自己的初心」,同時這位教授也失去了一些頭銜,比如院士的頭銜,長江學者的頭銜,甚至為了在當時專心從事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饒毅還辭去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職務,一心站到講臺和科研實驗室裡,踏踏實實講課,專心致志研究。
  • 同樣是歸國博士夫婦,饒毅和吳瑛受追捧,舒紅兵與王延軼受質疑
    浙江大學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作為學術界的重量級學者,可以稱得上志趣相投的「中國居裡夫婦」。而曾在哈佛大學一同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饒毅和吳瑛,先後歸國任教,滿懷教育強國和科研強國的理想,也可以說是國內學術界的「中國居裡夫婦」。饒毅從美國西北大學來到北京大學,擔任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對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都堅持一顆赤子之心,保持純粹的學者風範。
  • 饒毅是一個怎樣的人?院士落選再不參與評選,勸舒紅兵夫人辭職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如今饒毅是一名大學教授,也是首都醫科大學的校長,但是他卻不是我國中科院的院士,那麼他到底為何會被稱為牛人呢?原因有如下三點。其二:饒毅為人正直,敢說敢做,在競選院士落選後,饒毅表示今後不會參選院士饒毅參加中科院院士增選計劃的那一年可以說是比較特殊的一年,那一年參加評選的科學家都十分出色,其中以饒毅、施一公、高福、舒紅兵為代表的科學家們一同參加了這次競選。
  • 被舒紅兵力壓,落選院士的饒毅,究竟有多厲害?竟遭到美國記恨!
    然而,當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放棄了美國極其優渥的條件,毅然回歸祖國,掀起了一股人才歸國狂潮。如果說錢老是老一輩回國潮的代表,那麼曾任美國西北大學教授的饒毅,就是現如今的歸國潮第一人!2011年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院士增選,迎來了眾多學術大咖的巔峰對決,施一公、舒紅兵、高福、饒毅、張明傑……這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科研成就。最終,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舒紅兵脫穎而出,力壓其餘三位科學家,成功當選院士。
  • 歸國任教的舒紅兵、饒毅、施一公、高福,如今有差距,兩人被質疑
    離開北京大學的饒毅教授,曾在美國西北大學擔任教授,擁有獨立的實驗室,無論是科研條件還是教學待遇都十分優厚。饒毅在當時並沒有過多留戀,一心想要回國任教,於是來到北京大學,直接擔任生命科學院的院長。饒毅歸國任教之時,施一公和高福差不多在相近的時間回國。
  • 饒毅:「以後專心搞科研,永不參選院士」
    自強不息,不斷提升自我1962年,饒毅生於江西省南城縣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之中。受到當時時代的影響,饒毅的求學之路有些艱辛,儘管如此,自小聰慧的他成績在班級中一直是名列前茅。回國之後,饒毅擔任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院長,繼續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內不斷探索。不過,與在美國不同的是,這時饒毅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幾乎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投入科研之中,希望可以藉此感染更多的海外同胞回國效力,也希望能推動國家科技的發展,改變國際上對中國科技落後的偏見。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同為海歸: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工作條件,毅然回國,二人回國被視為科技界吸引力增強的標誌之一 2007年,時年45歲的饒毅從美國西北大學歸國
  • 饒毅和施一公辭去國外終身教職,22年如一日,加強清華北大合作
    饒毅和施一公從認識到現在,已經有22年的時間。兩人在歸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之前,已經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重點培養的學者,擁有了優厚的待遇。但是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都是帶有濃重故土情懷的科學家,並不想安於現狀。
  • 大膽直言的北大教授:國內大學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外,一個真正的人才還應該是一個樂於奉獻,願意為了自己的國家而付出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可是當今教育的悲哀之處在於:國內的大學卻培養出了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甚至讓前北大的教授錢理群在公眾場合大膽直言訓斥!
  • 院士制度改革,不肯向歪風邪氣低頭、被排擠的饒毅,還有機會嗎
    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很多國人非常驚訝,因為屠呦呦先生是一個「四無」科學家,學歷低、職稱低,獎項少、論文少,除了每天埋首在實驗室工作外,機幾乎沒有什麼社交,也不去經營各種職稱頭銜。「四無」科學家屠呦呦獲獎,打了部分院士的臉,也揭露了我國院士制度存在的缺陷。
  • 北大教授饒毅為何永不參加院士增選?真正原因來了,出人意料
    也就是說院士在所有榮譽當中是老大,是代表了一個國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領先水平的科技頂尖人物和最高學術權威,這真是無上的光榮啊!因此,院士稱號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但是,就有人對院士不感冒,他就是北大教授饒毅,他參加過一屆的院士增選,也是他人生中唯一一屆參加的院士增選,因為在那之後他發表聲明表示放棄院士增選,而且他也做到了!先回顧,北大教授饒毅在2011年參加院士增選的情況!
  • 饒毅: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這眼光也太準了
    饒毅目前擔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和施一公一樣,這位也是學成歸國的頂級學者,在國內外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他也是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饒毅的研究方向是神經生物學研究,在他的研究領域中,成果斐然,他也是《細胞》,《自然》等頂級刊物的常客。
  • 饒毅說:「在國內,目前還沒有人能像梁漱溟、馬寅初那樣有脊梁」
    2019年11月29日,網傳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三位學者學術造假,引發「學術圈大地震」。在這封實名舉報信中,饒毅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3張圖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
  • 施一公與饒毅:一位院士校長,一位校長,不一樣的人生
    施一公,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物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說起施一公與饒毅的性格,大家可能有所印象,就像有人說饒毅的性格就是屬炸藥的,一點就著,而且就像「老頑童」一樣喜歡管不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