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現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學術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被稱為「現代魯迅」的教授,戴著眼鏡,看下去和藹可親,斯斯文文,彬彬有禮,但了解他的人卻知道他不是個溫婉含蓄的人。他的好朋友施一公曾經這樣評價饒毅:「說話或做事從來不會故意討人喜歡,但他有自己信奉的原則,並嚴格按照這些原則來做事,即使這意味著他的所作所為會引起別人的誤解。」北大教授饒毅可謂敢做敢為,敢於直言,說話大膽得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那些「大膽」的言論。
一、落選院士後直言夾著尾巴做院士有損自尊。
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饒毅榜上有名。當時一起參選還有施一公、舒紅兵等科學家。
根據流出的數據,饒毅排在第一輪初選末位,沒有進入到第二輪決賽去,很自然地他落選了。他的好朋友施一公雖然能進入到決賽,但最終也沒有選上。評選結果出來以後,很多人為他們倆打抱不平,認為他們在學術上的成就足夠他們評選得上院士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也稱饒毅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其學術水平遠超入選決賽的其他人。饒毅落選後就公開發文,稱從此不再參選院士。對於饒毅落選原因,外界議論紛紛,有人猜測他是因為性格耿直,直言直語。而根據饒毅本人的公開信,也能看到一些答案,他說要讓年輕的學生看到,不做院士,科研還可以做得更好。他不再參選也許能警醒一些人,如果夾著尾巴才能做院士其實缺乏自尊。
二、揭露學術腐敗,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饒毅一直都非常關心中國的科研發展,愛得深痛得切,他對科研文化存在的弊端也大膽加以揭露。他曾經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發表文章《中國的科研文化》,批評中國的科研文化,揭露中國現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一些潛規則,指出搞好關係比做學問還重要得多,很多時候是看人情關係而不是看科研成就高低。饒毅不但公開發文批判這種不正的學術之風,還直言不諱地怒斥:「我親眼目睹,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賠笑。」
三、勇勸武漢病毒所所長辭職:能力不足。
今年年初時候,網上流傳饒毅給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寫信,叫他勸自己妻子王延軼辭去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職務。關於辭職的原因,他條分縷析,歸結起來就是能力不足,資質不夠,以免耽擱中國科學院。雖然寫信真實性有待考究,但按照饒毅的大膽言論來看,是他說的一點都不奇怪。
饒毅敢於直言,關於他大膽的言論還有很多。廣大網友每每看到他的那些大膽言論後,又驚又喜。喜的是有人針砭時弊,驚的是擔心正直的人受到打擊。網友心中發問:饒毅教授不怕嗎?為什麼他能做到如此大膽?
一、饒毅本性如此。饒毅雖然生在中國學在中國,但留學美國在美國也生活很久,深受西方言論自由文化影響也不奇怪。但準確的應該是饒毅骨子裡生性耿直,有一說一。他這樣耿直的性子確實容易受到傷害,中國人情關係也使饒毅痛苦過。饒毅坦言自己受過不少明槍暗箭,但他心中有大志,他要改變中國科研製度,影響中國科研文化,他矢志不移,本性不改。施一公說他是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無論你是否喜歡他,饒毅在用自己的方式啟蒙中國社會、也註定留下重要影響。他在國內敢大膽發聲,在國外也如此。他曾經為華人華裔科學家或亞裔科學家在美各種不公正的待遇據理力爭,寫信給多方機構,四處奔走,為公正發聲。
二、饒毅實力經得起考驗。俗話說「正人先正己」。他敢說別人,自己也經得起考驗。在業務能力方面,他科研水平拔尖,著作等身,貢獻突出,他回國前被美國西北大學聘為終身講席教授,他也是第一個在美國取得終身講席教授職位後。在生活方面,他堅守原則,清廉做人。饒毅對所有人態度都是不卑不亢,不會刻意討好誰,也不會改變語氣和講話方式。施一公說自己從來沒有見過饒毅在領導面前奉承拍馬、也從未見過他對學生聲色俱厲。饒毅總是用相對平穩的語調說出他信奉的、不是人云亦云的觀點。所以饒毅他批評別人也好,舉報別人也好,都是有理有據的,出於改善改革的目的,絕不是出於排除異己、造謠生非的私利。
所以,不少網友表示,饒毅敢於直言就是現在學術界的一股清流,是知識分子的傲骨。學術界裡需要更多大膽的饒毅,敢於批判,敢於改革,敢於嚴正自身,為改革中國科研製度獻出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