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教授為何會被美國高校開除?曾和施一公,饒毅公開批評NIH

2020-12-04 高校網大秀

李曉江夫婦是饒毅的校友

2019年5月23日,世界著名的華人生物學家美國埃默裡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被正式開除,在5月17日,還在中國做訪問的李曉江的美國實驗室被突然強制關停,實驗室相關的文件和實驗數據資料全部被轉移。李曉江教授和自己的妻子李世華都是美國埃默裡大學的教授,其中李曉江教授在2007年美國埃默裡大學聘為傑出講席教授,翻閱李曉江夫妻二人的資料顯示,他們本科都畢業於江西醫學院,這也是北京大學饒毅的母校,他們比饒毅早一年入學,因此是饒毅的師兄和師姐。並且他們都在美國留學,不同的是,饒毅在2007年放棄了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全職出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而李曉江教授選擇繼續留在美國發展,2008年出任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特聘長江講席教授。

批評NIH的華人科學家

施一公和饒毅因為同一時期回國的海歸而飽受關注,饒毅出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而且同在美國留學的施一公和饒毅都和李曉江教授又緊密的聯繫,李曉江和施一公同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學院做過同事,同時李曉江、饒毅、施一公都在美國華人生物學家協會擔任職務。在2019年三月,美國華人生物學家協會聯合另外兩家華人學術組織,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公開信,抨擊美國NIH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行為!然而在公開信被發表後的一個月,2019年4月初,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宣布將對美國各所高校違反NIH規定的科學家採取行動,當時就斷言有人將被開除。因此此次李曉江教授被開除,也看做是NIH對於這份公開信的應答行為!

學術科研無國界是偽命題

曾經在網絡流行一句學術科研無國界的說法,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大眾化的科研學術絕對是沒有國界的,全球都在分享科技進步帶來的陳果,但是科技的優勢,直接關乎國家的經濟利益,例如美國把低附加值的產業轉移至海外,只保留了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企業和國際金融業。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發展,美國發現自己的科技優勢逐漸在淡化,尤其是生命科學領域。2018年,李曉江教授在暨南大學的團隊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讓中國在大動物模型製備與疾病研究領域躋身世界先列,美國被中國快速發展的科技速度而感到害怕,這也是為何美國會從數字科技到生物前沿學科領域全方位限制中國科技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美國傑出講席教授實驗室突遭關閉,施一公饒毅雙料師兄!
    而且,教授夫人似乎也受到牽連。同為該校同系正教授的她,網頁也不復存在,教授名錄上,也再找不到他們的影子。讀到這裡,人們難免會聯想到前一段鬧得沸沸揚揚的NIH清算。的確,教授名下現在還有三個NIH大的R01項目在研,都是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做的項目,一直延續至今沒有間斷。而教授夫人,也是卓有成就的研究人員。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網絡上有人說施一公的成就沒有得諾貝爾獎很是可惜,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他的研究價值不具備開創性,不符合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不管怎麼說,施一公團隊發表的論文經常上《自然》《科學》這類期刊,這在中國科學家群體裡面是非常罕見的。饒毅是和是施一公差不多時期從海外回國的科學家。他也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得終身教授的席位,然後辭掉工作回歸祖國。他回國的時間,比施一公還要早上一年。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當初,是施一公拒絕了美國方面的高薪水聘請,毅然回國創業。網絡上有人說施一公的成就沒有得諾貝爾獎很是可惜,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他的研究價值不具備開創性,不符合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不管怎麼說,施一公團隊發表的論文經常上《自然》《科學》這類期刊,這在中國科學家群體裡面是非常罕見的。饒毅是和是施一公差不多時期從海外回國的科學家。他也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得終身教授的席位,然後辭掉工作回歸祖國。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 鄧興旺等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
    饒毅教授,這位和施一公同樣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響噹噹」的科學大家,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而與施一公教授不同的是,這位「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表示永不再選」的智者,又讓我們產生很多好奇。以下內容作者為施一公教授,即是在饒毅教授宣布永不參選院士以後,鼎力支持之作。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饒毅、施一公、舒紅兵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赤子情懷、童心未泯
    今天,腫瘤分享一篇施一公教授的文章——《饒毅其人其事》。本文由施一公教授於2013年發表於科學網。當時,我剛剛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天天在實驗室忙得焦頭爛額,除了自己動手做實驗花掉一半時間之外,還忙於指導學生的研究課題、講課、參加學術會議、寫論文和基金申請,天天覺得時間不夠用。比我早三年做PI的饒毅卻很特別,經常寫一些與他實驗室研究課題無關的雜文,評論科學史上的人物和事件;這些文章引經據典、有時會很長,顯然花了很多時間;他把這些文章通過email群發給在美國的中國學者教授們閱讀。
  • 「愛國校長」饒毅:和施一公創西湖大學,放棄美國夢、贏得中國夢
    或許,有些人一開始就一路「學霸」走了下去,但是還有些人卻是從普通漸漸走向了「學霸」,而饒毅便是後者。他在1991年拿到了學位證書,又進入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後。因為對科研方面的不懈努力,最終在2004年成為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 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北大饒毅言論為何如此大膽
    他的好朋友施一公曾經這樣評價饒毅:「說話或做事從來不會故意討人喜歡,但他有自己信奉的原則,並嚴格按照這些原則來做事,即使這意味著他的所作所為會引起別人的誤解。」北大教授饒毅可謂敢做敢為,敢於直言,說話大膽得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那些「大膽」的言論。一、落選院士後直言夾著尾巴做院士有損自尊。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饒毅榜上有名。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落選的背後其實,施一公與饒毅雙雙從美國回來後,就參與了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競聘。當時與他們兩人一同參與的還有如今的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相比於當時的施饒二人,舒紅兵當時屬實不被看好,並不是說舒紅兵的水平不夠,而是施饒兩人實在是太耀眼,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院士名額必會從施饒兩人之中誕生。但是結果卻令人驚詫:舒紅兵勝選,施一公與饒毅都沒能評上。
  •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 施一公:手撕官僚,舉報大咖的饒毅是一個怎樣的人
    文:一方一言如今的社會發展中,我國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而這些人才都為我國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饒毅教授就是其中之一。這位和施一公一樣在生命科學領域有著極為重要作用的科學大家,用著屬於自己的方式啟蒙中國社會。
  • 他是復旦學霸,與施一公、饒毅齊名,放棄耶魯終身教授,全職回國
    最近,為了「體面工程」虛構的研究成果,一些高校教授因發言不當而被高層知識分子的社會爭議所籠罩的「德才兼備」接連成為話題。在這股熱潮中,「科學研究丹尼爾」石一公和「耿直教授」羅伊不僅有深入的研究經驗和驕傲的研究成果,而且道德素質也在人們中以龍鳳、謙虛和實用主義、敢於直言的「黑暗」引領國內科學界的潮流。 此外,今天的年輕人也有值得學習的「科研丹尼爾」,他的名字叫赫達。《西湖三傑》前兩年,與石一公、饒毅一起回國,他的名聲較低,或逐漸為人所知的西湖大學副校長。
  • 清華施一公對饒毅的第一印象:喜歡多管閒事,敢於批判一些院士
    就像獲得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高度評價的兄長「饒毅」教授一樣,他沒有當選為院士,沒有那麼多頭銜,但是他能夠挺直腰杆做學問,始終堅守自己的科研理想和教育理想,保持學者的率真風範,敢於直接批判科研文化的不當之處,所以學生多比較追捧饒毅教授這樣的老師。饒毅和施一公教授一樣,在國內的生命科學專業領域,都是聲名遠揚的學者。
  • 他是「雙料」院士,科研水平不輸施一公、饒毅,卻時常遭受質疑!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的一些言論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其中有一封信以他的名義發出,質疑武漢王延軼所長的資歷,對此網友議論紛紛,有人支持他,認為他性情直爽,敢吐真言,提出要保護饒毅,認為他是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最後風骨;也有人認為他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和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正因為如此,一些頂尖的教授能夠培養出聲名遠播的學生,而另外一些頂尖的教授培養的學生總是難以超越老師,或者培養的學生難以像老師一樣形成影響力。例如先後回國任教的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分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且是學術道路和教育事業上的摯友,但是在人才培養上的具體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別。
  • 第n+1次美國籤證被拒,饒毅做錯了什麼?
    饒毅教授的美國籤證又被拒了。自2007年放棄美國國籍回國,這是饒毅第n+1次赴美籤證被拒絕。工作狂施一公2013年在科學網發文《饒毅其人其事》裡寫,自己剛認識饒的時候,對他印象欠佳,因為自己忙於科研正道,比他早三年做PI的饒毅卻是在那裡花很多時間寫雜文,還是跟自己實驗室研究課題無關的雜文,比如評論科學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他把這些文章通過email群發給在美國的中國學者教授們閱讀。由於對饒毅有成見,他發來的雜文我一般都直接刪掉、不會花時間閱讀。」
  • 被舒紅兵力壓,落選院士的饒毅,究竟有多厲害?竟遭到美國記恨!
    不過,我們國家任何時候都不缺乏愛國志士,比如「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先生,曾有一位美國將軍這樣評價:錢學森不管走到哪都能抵5個師!然而,當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放棄了美國極其優渥的條件,毅然回歸祖國,掀起了一股人才歸國狂潮。如果說錢老是老一輩回國潮的代表,那麼曾任美國西北大學教授的饒毅,就是現如今的歸國潮第一人!
  • 歸國任教的舒紅兵、饒毅、施一公、高福,如今有差距,兩人被質疑
    從世界頂尖大學歸國任教的教授,來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通常都有一種故土情結,懷揣對教育教學和科研文化的熱忱,都曾有過教育強國的理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歸國任教的精英,無論有多少赤子之心,都已難再重提當年之志。
  • 饒毅和施一公辭去國外終身教職,22年如一日,加強清華北大合作
    饒毅和施一公從認識到現在,已經有22年的時間。兩人在歸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之前,已經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重點培養的學者,擁有了優厚的待遇。但是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都是帶有濃重故土情懷的科學家,並不想安於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