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施一公對饒毅的第一印象:喜歡多管閒事,敢於批判一些院士

2020-12-05 教育世界博覽

大學校園之中的一些優秀教授,所講授的課程長期獲得學生喜愛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因為教授的名氣和各種頭銜嗎?還是因為教授的學術成就嗎?這些都難以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統一答案。

一個教授的課程之所以受到學生的普遍喜愛,還是在於教授的思想內容和講課方式。

就像獲得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高度評價的兄長「饒毅」教授一樣,他沒有當選為院士,沒有那麼多頭銜,但是他能夠挺直腰杆做學問,始終堅守自己的科研理想和教育理想,保持學者的率真風範,敢於直接批判科研文化的不當之處,所以學生多比較追捧饒毅教授這樣的老師。

饒毅和施一公教授一樣,在國內的生命科學專業領域,都是聲名遠揚的學者。

清華大學的施一公在多次接觸過饒毅之後,這樣評價他:饒毅是我認識的華人當中,為數不多的能夠認認真真花時間、花精力為維護華裔乃至亞裔科學家的權益,而付諸實際行動的科學家。他一心想提高華人在世界科研領域的影響力。

其實初次見饒毅的時候,施一公對他是有成見的,因為饒毅經常寫一些與自己實驗室研究課題無關的雜文,評論科學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甚至會點名批判一些沽名釣譽的院士。

所以當時的施一公對饒毅的第一印象是: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敢於直接批判一些學者。

有意思的是,聽到施一公的冷嘲熱諷,當時的饒毅卻頗有君子風度,一點都沒有生氣,而是一直耐心地給施一公解釋自己的道理。

饒毅在解釋中強調:中國現在的國力已然很強,經濟正在快速發展,但科技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任然有落後的地方,所以應該用生命科學的試點來帶動全國科技的進步。

初次認識饒毅的施一公教授,根本聽不進去饒毅的解釋,覺得這個小子是在狡辯。

隨著接觸時間增多,施一公慢慢發現,自己和饒毅在許多原則問題上的看法非常相似,包括對中國國內科技和教育發展的看法,已經對中國科研文化和學術界的看法。

因此,施一公在全職回到清華大學任教之前,已經開始聯合饒毅一起做事。

饒毅和施一公分別來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教之後,向國際權威刊物《Nature》上聯名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的科研文化》,直接批判當時的科研基金分配機制,影響科技的創新發展,同時也點名批判一些學者與行政人員藉助關係,獲得科研經費和重要科研項目,這是在侵蝕中國的科研文化。

施一公和饒毅聯合發表的這篇文章,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一定反響,當然也得罪了許多學者,甚至有人議論他們是因為剛回國任教,不受重視,想藉此機會提高影響力。

不管怎麼說,施一公和饒毅都因為此事而遭受了一定的排擠,所以在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選活動中,饒毅、施一公與高福都被淘汰,而回國時間更長的武漢大學舒紅兵成為了院士。

經過院士的落選之後,饒毅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從此不會參加院士的候選。但是沒有當選為院士的饒毅,始終都在挺直腰杆做學問,抱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科研理想。

施一公在評價饒毅的時候說過:「饒毅說話或做事從來不會故意討人喜歡,但他有自己信奉的原則,並嚴格按照這些原則來做事,即使這意味著他的所作所為會引起別人的誤解。」

根據施一公對饒毅講述,兩人已經一起共事十多年了,但是施一公從來沒有見過饒毅在領導面前奉承拍馬,施一公也從來沒有見過饒毅對學生聲色俱厲。

在認識饒毅的學生和老師嚴重,饒毅教授總是用相對平穩的語調說出他堅持信奉的內容,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觀點。

饒毅比施一公大5歲,但是在施一公的眼裡,饒毅的性格頑皮而又天真,喜歡做一些善意的惡作劇,頗有點老頑童的感覺。

施一公綜合自己對饒毅的全面印象和看法,最終對饒毅的評價是:饒毅,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無論你是否喜歡他,饒毅在用自己的方式啟蒙中國社會、也註定留下重要影響。

真正的學者風範經得起時代的檢驗,堅持真正學者風範的饒毅應帶被時代銘記。

相關焦點

  • 饒毅和施一公辭去國外終身教職,22年如一日,加強清華北大合作
    饒毅和施一公從認識到現在,已經有22年的時間。兩人在歸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之前,已經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重點培養的學者,擁有了優厚的待遇。但是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都是帶有濃重故土情懷的科學家,並不想安於現狀。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饒毅的學術成果也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數量稍遜色於施一公。這可能是因為他更加注重教學工作,而施一公是典型的「實驗室科學家」。無法量化二人學術成就的高低,應該是互有千秋。就「仕途」來說,施一公要比饒毅要稍加順利一些。施一公曾經做過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是妥妥的副部級。現在則是西湖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 科學巨星施一公和饒毅,他們哪個更厲害?
    他回國的時間,比施一公還要早上一年。饒毅的學術成果也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數量稍遜色於施一公。這可能是因為他更加注重教學工作,而施一公是典型的「實驗室科學家」。無法量化二人學術成就的高低,應該是互有千秋。就「仕途」來說,施一公要比饒毅要稍加順利一些。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
    饒毅教授,這位和施一公同樣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響噹噹」的科學大家,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而與施一公教授不同的是,這位「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表示永不再選」的智者,又讓我們產生很多好奇。以下內容作者為施一公教授,即是在饒毅教授宣布永不參選院士以後,鼎力支持之作。
  • 施一公與饒毅:一位院士校長,一位校長,不一樣的人生
    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物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說起施一公與饒毅的性格,大家可能有所印象,就像有人說饒毅的性格就是屬炸藥的,一點就著,而且就像「老頑童」一樣喜歡管不平之事。
  • 歸國任教的舒紅兵、饒毅、施一公、高福,如今有差距,兩人被質疑
    尤其是施一公,當時已經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但是他仍然選擇全職回到母校清華大學,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高福則是從牛津大學博士生導師的位置,來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擔任博士生導師。
  • 他是「雙料」院士,科研水平不輸施一公、饒毅,卻時常遭受質疑!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的一些言論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其中有一封信以他的名義發出,質疑武漢王延軼所長的資歷,對此網友議論紛紛,有人支持他,認為他性情直爽,敢吐真言,提出要保護饒毅,認為他是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最後風骨;也有人認為他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
  • 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北大饒毅言論為何如此大膽
    他的好朋友施一公曾經這樣評價饒毅:「說話或做事從來不會故意討人喜歡,但他有自己信奉的原則,並嚴格按照這些原則來做事,即使這意味著他的所作所為會引起別人的誤解。」北大教授饒毅可謂敢做敢為,敢於直言,說話大膽得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那些「大膽」的言論。一、落選院士後直言夾著尾巴做院士有損自尊。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饒毅榜上有名。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赤子情懷、童心未泯
    比我早三年做PI的饒毅卻很特別,經常寫一些與他實驗室研究課題無關的雜文,評論科學史上的人物和事件;這些文章引經據典、有時會很長,顯然花了很多時間;他把這些文章通過email群發給在美國的中國學者教授們閱讀。由於對饒毅有成見,他發來的雜文我一般都直接刪掉、不會花時間閱讀。所以,我對饒毅的第一印象是: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
  • 饒毅和施一公的若干個人生相似點:比如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2019年12月,施一公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入選理由是「牽頭創辦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翻開中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饒毅在2007年至2013年9月期間擔任北大生科院長,在2016年4月被聘為北大理學部主任,2019年6月又升任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清華生命科學院官網顯示,施一公在2009年至2016年擔任院長一職。在2014年12月,新聞報導中顯示施一公已出任校長助理;2015年9月,又升任清華副校長。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 施一公籌資200億打造西湖大學,豪言「5年超過清華」,如今怎樣
    施一公畢業於清華,同樣留學,同樣放棄了美國優厚待遇,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有單獨200平方米的實驗室,1000萬美元的科研資金,他的各項待遇都是最高級的,很少有教授能夠達到施一公這種程度。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和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正因為如此,一些頂尖的教授能夠培養出聲名遠播的學生,而另外一些頂尖的教授培養的學生總是難以超越老師,或者培養的學生難以像老師一樣形成影響力。例如先後回國任教的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分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且是學術道路和教育事業上的摯友,但是在人才培養上的具體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別。
  • 回國任教的4個博士各有成就,饒毅和他當校長,高福、舒紅兵沉默
    正如同時參加過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活動的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高福院士以及舒紅兵院士,作為當時回國任教的4個典型精英博士,帶著各自的成就,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擔任教育和科研領域的重要教職,如今的成就和經歷存在褒貶不一的評價。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這篇博文的緣起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代表委員中的部分中科院院士,探究2011年院士評選中饒毅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落選的真正原因。當時,在採訪饒毅時,他先是提出沒什麼好說的,然後說:「除非有人有說法,我可以回復。」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與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正因為如此,一些頂尖的教授能夠培養出聲名遠播的學生,而另外一些頂尖的教授培養的學生總是難以超越老師,或者培養的學生難以像老師一樣形成影響力。例如先後回國任教的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分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且是學術道路和教育事業上的摯友,但是在人才培養上的具體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別。
  • 師徒兩人相繼落選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顏寧當選美國院士
    而且我們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白衣天使醫護人員們都在一線奮鬥,他們盡職盡責、赫赫業業地做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尊敬。武漢疫情的出現,很多學術界大佬紛紛走紅網絡,其中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是早就聞名於學術界的,而舒紅兵院士、王延軼所長和高福院士則是在這次事件中新走紅的學術大佬。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任職西湖大學 施一公照片簡歷
    經多方渠道證實,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此消息已經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證實,但他表示,在辭去副校長之後,他將繼續保留在清華的教授職務。他同時表示,這是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籌建中的西湖大學,「腳踏兩隻船」也不符合他一貫的做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