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學霸公費留美,學成後棄國籍入美籍,與中國告別,著實寒心

2020-12-06 老歷史茶館

錢學森曾經說過:"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有祖國。"錢學森的話語就是他一生的寫照,也應該是無數科學家的寫照。了解科學、走近科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尊重,每個人也應該全力以赴。而學成回國之後,都應該是祖國的科學家。

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開始,無數心繫祖國的科學家歷經千難萬險回歸祖國,只是想要與祖國並肩戰鬥。而如今,3名學霸拿著國家的公費去美國留學,明明已經學成卻不想回到中國。他們加入了美國國籍,永遠與中國告別。

一、報效祖國

從古至今,我國從沒有改變對教育的態度。特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在中國有足夠的能力讓國民接受更好的教育之後,教育也成為了我國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大清王朝的閉關鎖國讓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發展大勢,那時候的我們缺少科學人才,而這也成為了中華民族一生的痛。

我國一直秉持著科學沒有國界的態度,於是很多的中國學子紛紛選擇遠渡海外,去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經過在國外的學習,很多人的能力有了質的飛躍,成為了國家精英。在這些赴海外留學的人中,有的人憑藉著出色的表現拿到了公費留學的資格,也就是說,他們在國外學習的費用全部由國家負擔。

大部分公費留學的人在學成後選擇為國家做貢獻,可是還有一些人明明拿著公費、享受著好的國外生活,卻在學成之後永遠留在國外,更有甚至直接放棄了中國國籍,從此與中國再無瓜葛。

董欣年

二、董欣年

學霸董欣年就是一個典型。董欣年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境十分優越。她的父親是我國第一代經濟學泰鬥,而她的母親則是一名醫生。生活在這樣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董欣年從很小的時候就接受著很好的教育,與其他孩子相比,董欣年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董欣年從武漢大學畢業。1982年,董欣年參與了首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的項目,憑藉著良好的表現,董欣年取得了留學美國的資格。來到美國之後,董欣年在美國西北大學讀分子生物學理學。

董欣年

5年的深造之後,董欣年來到了哈佛大學醫學院,1992年,董欣年入職杜克大學,成為了杜克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在今後的工作與研究中,董欣年的出色表現贏得了人們的一致認可,之後董欣年成為了副教授、教授,一路節節攀升,成為了人生贏家。

在很多人看來,董欣年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學,而這樣的人才也對中國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作為拿著公費赴美國留學的人,董欣年本來深受國家的恩惠,她本來沒有理由不回國。然而董欣年最終還是選擇放棄中國國籍轉而加入了美國國籍。經過幾年的研究,董欣年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鬱彬

三、鬱彬

第二位典型的超級學霸名叫鬱彬,同時她也是拿著公費去國外留學的高材生。鬱彬與著名的作家鬱達夫是同一個家族,而鬱彬也很好地繼承了家族的基因,成為了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鬱彬從小就生活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之中。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天賦,鬱彬一直以來都擁有著十分優異的學習成績。1980年,鬱彬進入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在高手如雲的數學系中,鬱彬依舊難掩光芒。

4年之後,鬱彬又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大學的數學系畢業。1985年,鬱彬得到了數學項目的資助,她成為了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幸運兒。

在美國期間鬱彬一直研究統計學,幾年之後,她成功地拿到了美國統計學的博士學位。數學方面的人才中國一直都是可遇不可求,可是鬱彬還是放棄了報效祖國的機會。鬱彬毫不猶豫地放棄了中國國籍選擇加入美國國籍,之後的時間裡,鬱彬一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著相關的研究工作。

事實證明,鬱彬確實是一個能力超群的人,她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70多篇論文。憑藉著極高的學術成就,鬱彬也成為了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同時鬱彬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文小剛

四、文小剛

1989年,一個名為拓撲序的新概念在物理學界出現,而這個概念的引入者名叫文小剛。與大多數優秀的人一樣,文小剛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從小深受家庭氛圍薰陶的文小剛是一名別人眼中的學霸。1977年,文小剛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中國科大學習物理。

文小剛十分喜歡物理,甚至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在許多物理競賽中拔得頭籌,也經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那時候的文小剛是學校中的風雲人物,他在那裡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81年,文小剛參加了中美聯合培養計劃物理類研究生計劃考試,在同其他物理頂尖人才競爭的過程中,文小剛再一次勝出了。在這次含金量巨大的考試之中,文小剛以第一名的成績進了普林斯頓大學。在美國讀書的過程中,文小剛也絲毫沒有鬆懈,十分刻苦努力。

拓撲序概念引入的那一刻,世界物理學界震驚了。一個如此年輕的人已經取得了超過很多年長的物理學家的成就,文小剛有著光明的前途。畢業之後,文小剛留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研究員。

如此偉大的物理學家在學成之後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了美籍。文小剛在美國一直將自己的精力放到研究拓撲序上,之後憑藉著極高的物理學界成就,文小剛成功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在很多人看來,這三名學霸全部都是拿著公費出國留學的,是中國養育了他們,但是如今他們卻在學成後放棄中國籍加入美籍,與中國告別,這樣的行為著實讓人寒心。可是有的人認為,人各有志,本身就不必強求。

從原則上來看,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未來的權利,身為中國人,人們不能阻止他們加入美國國籍;可是從道義上講,是中國養育了他們,正因為中國的幫助,才有是三名學霸如此耀眼的今天。

不論如何,當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無論處於何種身份,我們都義不容辭。

相關焦點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他們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卻加入了美國國籍,從此留在了美國生活。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拒不回國
  • 中國最讓人寒心的女天才: 高考狀元公費留學, 改國籍取得巨大成就
    ,CUSBEA始於1981年,結束於1989年,短短八年間共有400多名中國學子通過這個項目赴美留學。我說的更直白些,這些學子就是國家出錢讓他們去留學,等著他們學成回來建設祖國的,但這400多人中有不少學成之後直接留在美國並改了國籍,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個項目沒有延續至今的原因,今天我聊的就是通過這個項目赴美然後留美的頂級女科學家——袁鈞瑛。
  • 華裔科學家林燁:國家公費培養出國,後為美國造飛彈放棄中國國籍
    引言《海國圖志》中有一句「師夷長技以制夷」,表達了自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尋求最先進的文化技術,以自強禦敵的信念。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為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去學習外國科學技術,公費送出一批又一批的知識分子出國留學。
  • 留美的清華女學霸,破解北鬥民用碼後獲美國國籍,被解職後想回國
    留美的清華女學霸,破解北鬥民用碼後獲美國國籍,被解職後想回國。大家好,我是,祝大家天天開心快樂。2020年6月23日,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就在這一天,我國全球定位系統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自此,北鬥歷經20多年終於實現了全球組網。這一刻真的是太令人激動了。回憶起北鬥建立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事件,包括北鬥人在內的許多中國人都感慨萬分。特別是中間有一個很不愉快的插曲,令全國人都記憶猶深,甚至極為憤怒。
  • 直言從未考慮回國,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的「高材生」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愛國志士;相反,背叛國家、利慾薰心的人也層出不盡,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為他人做貢獻的「高材生」。清華才子林燁林燁1920年出生於北京,他從小就展露出不同常人的才華,很小的時候就將許多初高中的課程學會。罕見的天賦外加自身的努力,讓他20歲的時候就被清華大學錄取。
  • 怎樣看待公費留學生加入美國國籍!
    在歷史上,像錢學森這樣的人物很多,但是相對的,與錢學森相反的人物,願意留在國外繼續發展的也有很多,所以很多人都會拿不愛國這種字眼來評判這些為了研究科學不願回國的中國人。現在的很多留學生是國家掏錢讓他們出國學習,但是部分學子學業有成後紛紛加入美國國籍,丟棄了中國國籍,轉而為他國效力,面對這一現象,又該如何看待呢?
  • 拿著中國公費留學,卻為美國造飛彈,如今卻想回中國養老?
    之前在中國由於戰爭,閉關鎖國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在很多領域都是落後於世界的,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內戰之後,中國也認識到了戰爭危害性以及落後的國家就沒有說話的權利,落後的國家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在成立了新中國之後,中國也認識到了要富強民主,先把重心都放在了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上。
  • 3.2萬華裔科學家入美籍,佔全美科學家15%!科學真沒國界嗎
    3.2萬華裔科學家入美籍但其實我國並不是培養不出世界頂級科學家,在全球排名前10的納米材料科學家中,有6個來自中國,其中5個來自中科大,但遺憾的是他們全都在美國生活、工作,甚至加入了美國國籍。這其實只是我國留美科學家的滄海一粟,據統計,目前大約有3.2萬華裔科學家自願加入美國國籍,佔了整個美國科學家15%的數量,成為美國科學領先世界的關鍵力量。
  • 71歲姚期智棄美國國籍,為國培養頂尖天才
    在國家的號召下,一批批留美科學家選擇放棄美國高薪機會、終生榮譽,毅然回國,姚期智院士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回國養老,那根本不需要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終生教授,放棄美國科學院院士,更別談圈錢了,回國圈錢多簡單,每個大學走一圈,所有論壇站一站,錢不就來了,何必大費周章,把一身榮譽全部拋棄呢?能夠說出「高齡科學家回國為養老」的人,不是傻,就是壞。
  • 三位科學家在祖國支持下赴美留學,如今都是美籍?
    三位科學家在祖國支持下赴美留學,如今都是美籍?導語:中國,作為數千年來文明未曾中斷的古國,經歷過數不清的風風雨雨殘酷的打擊,卻憑藉著堅韌不拔的心智與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風雨的洗禮中越來越強大。在這一路上,中華兒女們共享輝煌時刻、攜手笑對滄桑,形成了團結的巨大力量和薪火相傳的愛國精神。
  • 祖國支持赴美留學的三個科學家,如今都是美籍
    ,卻選擇放棄了中國國籍。 文小剛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時,依然是一名學霸,1989年,文小剛首次引入了「拓撲序」概念,成為物理界轟動一時的年輕學者,1991年的時候,文小剛在普林斯頓大學留任當研究員,不久後選擇加入美國籍,一直在美國從事「拓撲序」的研究工作,並在2017年獲得了凝聚態物理學的最高獎項Oliver E.Buckley獎,隔年,他再次獲得理論物理界的最高獎章狄拉克獎章,並順利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 又一清華學霸拒絕回國:替美研發飛彈,晚年想回國養老遭拒絕
    又一清華學霸拒絕回國:替美研發飛彈,晚年想回國養老遭拒絕。導語:在以前戰火連天的年代,不知多少高端人才流失海外。例如錢學森,但是錢學森前輩放棄了在美的高薪,就算受到威脅和折磨,都毅然決然回國,為國家效力。
  • 中國物理神童尹希留學哈佛加入美國國籍,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哈佛可以說是全球學霸心目中的理想學府,所以能夠進入哈佛深造的中國籍學生也十分引起關注。於是,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從小被給予物理神童的稱號,廣受關注。他名叫尹希,從小就天賦異稟,也很早就被父親發現他的聰慧過人,提供了及時的教育安排。在他小學時,就因為自己的興趣自學物理,並且可以解決初中物理題目,讓父親十分震驚。所以,在求學的路上,他一直是班級裡年齡較小的孩子,接受針對性的培養。
  • 楊振寧曾坦言:「我放棄中國國籍後,父親始終沒能寬恕我」
    可是他這一生一直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大兒子楊振寧加入了美國國籍,那麼為何父子相左,楊振寧是不是真的讓父親失望了?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1896年楊武之出生於安徽合肥的一個秀才之家,雖然當時秀才已沒什麼實際作用,但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還是很重視子女學業的。
  •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終身教授),公派留學的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據說他崇尚美國給他灌輸的,科學無國界。難道美國一系列對中國的留學生,華裔科學家以及對中國的科技的打壓,都沒能讓他看清美國的嘴臉嗎?
  • 楊振寧之父: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臨終都沒原諒兒子放棄中國國籍
    就這樣,初入職場就受挫的楊武之認識到土豪劣紳的惡劣,此時的楊武之萌生「科學救國」的念頭,痛定思痛後他毅然選擇辭去這份安穩的工作,希望能夠到國外留學,學成歸國後振興中華。 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 1923年的春天楊武之迎來了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通過了公費出國留學的考試,成功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就這樣,此時已經為人夫、為人父的楊武之忍痛揮別自己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幼子,獨自一人不遠萬裡到異國他鄉求學。
  • 父母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後入美籍,如今突然回國引熱議
    在國外,謝曉亮見識到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他完成不需要為設備而煩惱,在加州拿到博士學位後,又受到芝加哥大學物理化學教授格雷厄姆·弗萊明邀請,為了更加充實自己,謝曉亮選擇當了他了助手。1999年受聘為哈佛終身教授之後,謝曉亮選擇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國籍,這一舉動讓身在北大的父母十分痛心,兩人多次勸他回國,但謝曉亮似乎並打算放棄優厚的科研條件。
  • 為學「高精尖」加入美國國籍,30年後學成歸來,成中科院外籍院士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見利忘義,接受了國家的幫助後留在國外建設別國的學者。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一位介於這兩者之間,擁有著外國國籍,卻回國就職於中科院,為祖國做貢獻的學者。1962年出生在北京的謝曉亮就是這樣的人,他曾出任哈佛大學化學系終身教授,在美國完成學業,擁有美國國籍,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但同時他也是我國中科院外籍院士,北大基因高精尖創新主任,這多重複雜的身份,為他帶來了很多爭議。
  • 為學「高精尖」加入美國國籍,30年後學成歸來,成中科院外籍院士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見利忘義,接受了國家的幫助後留在國外建設別國的學者。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一位介於這兩者之間,擁有著外國國籍,卻回國就職於中科院,為祖國做貢獻的學者。擁有這項殊榮的謝曉亮從北大畢業後就去了美國,因為一些原因,他還將自己的國籍改為美國國籍,用30年時間,將自己變成美國的頂尖學者。然而,30年後,在美國已經功成名就的謝曉亮突然選擇了回國,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回報給自己的祖國。這一舉動不止是在學術界,甚至一度在整個美國都引起轟動。然而謝曉亮毫不在乎,安頓好家人後他就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他曾說過,國籍不重要,我的心永遠向著祖國。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2008年,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首次打破慣例,錄用中國留學生尹希留校任教。尹希,少年天才,中國神童。8歲,能看懂微積分;10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12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深造;25歲,尹希就成了哈佛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