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楊武之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如果說起他的兒子是誰想必大家就不陌生了,他兒子就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
楊武之是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新中國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對中國數學人才建設有重要貢獻。
陳省身、華羅庚都曾在其門下學習,華羅庚曾說「引我走上數論道路的是楊武之教授」,在給楊武之的信上還曾經寫過:「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我之鮑叔即楊師也。」可見楊武之德育桃李,師生情濃,在教育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可是他這一生一直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大兒子楊振寧加入了美國國籍,那麼為何父子相左,楊振寧是不是真的讓父親失望了?
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
1896年楊武之出生於安徽合肥的一個秀才之家,雖然當時秀才已沒什麼實際作用,但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還是很重視子女學業的。
1914年十八歲的楊武之考入了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預科,這在當時可以說已經是頂級的學歷水平,因此楊武之一畢業就被安徽省立二中聘用,擔任教員一職,這也是他曾經的母校。後來楊武之又轉到安慶教書,在這期間他同定下娃娃親的羅夢華完婚,並生下了長子楊振寧。
他一直有著科學興國的想法,因此教書期間仍然不忘學習,在1923年通過了公費留學出國考試得以赴美讀書,短短三年,他先後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取得了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兩年後楊武之以《華林問題各種推廣》成為中國數學領域的博士第一人,學成之後楊武之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到祖國,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任教。
當時的中國動蕩不安,待到日軍侵華時更是硝煙遍地,楊武之眼看山河破碎卻無能為力只能心痛於祖國弱小。
他深知中國的未來不能沒有教育,一直跟隨清華大學南遷,並在西南聯大擔任數學系主任,在這裡條件十分艱苦,但是楊武之仍竭盡所能創造上課條件,將自己的知識傾囊相授。新中國成立後,楊武之輾轉留在了上海,在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授課,直到因糖尿病退休。
虎父無犬子:獲諾貝爾獎的楊振寧
楊振寧五歲前父親並不在身邊,但是她的母親給了他良好的啟蒙教育,很小就教他念書識字。
楊振寧在童年時期就有極強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曾經還嘗試過自己製作簡易幻燈機,在牆上放電影。父親回國以後楊振寧獲得了更為系統的數學教育,這為他日後的科學研究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楊武之還特別重視對楊振寧國學的教育,小楊振寧中學時期就能將《孟子》背的滾瓜爛熟,經典的學習拓寬了楊振寧思考的深度。
1938年還在念高二的楊振寧通過了學業考試,被西南聯大物理系錄取,從此開始了和這門神秘奧妙的學科一生的相伴。
1945年在西南聯合大學碩士畢業的楊振寧選擇出國深造,當時中國戰爭尚未結束,國內缺乏研究物理的條件,也沒有充足的師資。僅花費三年,楊振寧就獲得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楊振寧在美國學習十分刻苦,果然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1956年他和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這一理論隨即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理論研究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楊振寧是當代最偉大的幾個物理學家之一。
獲諾貝爾獎後,楊振寧於1964年選擇加入美國國籍,這個決定令他們父子心中存在了隔閡,楊振寧後來曾坦言「父親始終沒有寬恕我」。
楊武之三次勸愛子回國
楊振寧作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在當時國內外都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1957年楊振寧獲獎後攜妻子前往日內瓦工作,並向父親楊武之致電報希望其來日內瓦團聚。
對於這等程度的國家棟梁而言,這不僅僅意味著普通的家庭團聚,楊武之前往日內瓦前深知此事非同一般,親自寫信向周總理請示「希望能前往日內瓦同大兒子會面,藉此機會勸說他回到大陸,不要去臺灣。」
當時臺灣方面也在積極爭取他們,楊武之同兒子見面後,詳細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後的新風氣、新風貌,表達了希望他能回到祖國的熱切期望,但是這次爭取並未成功。
1960年楊武之同妻子二度前往日內瓦探望兒子,雖然楊武之依舊希望兒子能回國,但是妻子羅孟華從現實情況分析了當時國內環境並不適合科研。其實楊武之也明白道理如此,只是理性和感性的不同判斷讓他內心十分矛盾,此次依舊沒有結果。
間隔兩年,夫婦二人第三次來到日內瓦,當時中國正處於三年災害階段,確實沒有成熟的回國條件,楊武之知道讓兒子回國肯定不可能了。
他此次直言「一是絕對不能去臺灣,二是希望可以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回來」,沒想到在他有生之年一直沒能看到兒子回國,1973年楊武之先生逝世,兒子的國籍問題成了老先生後半生的心結。
結語
其實楊振寧並非不愛國,只是有時候命運之輪總是轉不到合適的那格,楊先生做的是理論物理研究,國內當時百廢待興,更需要的是應用科學,沒有足夠的空間。
楊振寧在海外時也十分關心中國,在一些重要場合時常發表為中國澄清輿論的講話,在國外華人群體間產生了這重要影響,1971年更是積極參與保釣運動。
十年浩劫期間,楊振寧曾訪問中國,是他點名要見鄧稼先,才使得這位兩彈元勳搬離了牛棚,他用自己的方式保護了摯友。
楊振寧在94歲高齡時,選擇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想必他的父親如若在天有靈也會倍感欣慰,海外的遊子終於還是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