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社會動蕩,列強虎視眈眈,我國處處受人牽制,當時的我們,無論從經濟還是從科技方面,都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終於同意,讓一批人出國留學,以習得先進知識後回來報效祖國。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科技水平終於緩緩提升,然而此時卻發生了許多令人心碎的事情——一部分留學生被國外的生活以及利益迷住了雙眼,選擇永遠留在那裡。
1957年,一則消息傳到了國內,瞬間轟動全國,千萬人為之歡呼,那便是我國學子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楊振寧激動地表示:「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7年後,楊振寧再次幹了一件轟動全國的事,但這一次,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無盡的傷心和憤怒——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那麼他當年為何要這樣做呢?他的父親又對他說了什麼?
時間回到1945年,這一年楊振寧剛剛23歲,獲得了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20多年前,他的父親楊武之就曾在這裡讀書。在這裡,他見到了世界最頂級的專家學者,用上了最先進的儀器設備,這更加堅定他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決心。
僅僅3年,聰慧過人的楊振寧便拿下了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接著又馬不停蹄地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在這裡,他不但遇到了李政道,還見到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這些人,間接改變了楊振寧的人生,他也在這裡如饑似渴地學習著。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拿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年他不過35歲,是一位相當年輕的學者,若是按照這個趨勢和速度發展下去,楊振寧日後絕對大有所為,甚至成為世界最頂級的物理學家,事實證明,楊振寧確實做到了。
當年《Nature》雜誌(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曾做過這樣一個榜單,千年來影響世界的20位物理學家,其中包括愛因斯坦、牛頓等物理學界大佬,而楊振寧的大名,也被他們列入其中,並且他是這20位物理學家中唯一一位存活於世的,由此可見他在國際上的地位。
就在全中國都在期待著這位物理學家能回國效力時,楊振寧卻宣布——「加入美國國籍」,可想而知,這個消息在當年引起了多大的轟動,其實在楊振寧做這個決定前,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便不遠萬裡,趕到日內瓦找他,和他說了如今國內的發展現狀,並希望他跟著自己一起回國。
然而楊振寧卻婉拒了父親的邀請,他認為自己還年輕,還可以在美國學習更多的東西,等他完全學成了,再回國也不遲。當時父親見他堅決,倒也沒有強求他,結果轉身兒子就宣布,要加入美國國籍,老先生不顧身體安危,再次趕到國外找兒子,楊振寧卻表示:「我做這個決定真的不容易,肯定有許多人認為我是在背叛,但請父親相信,我並非是這樣的人,我的身體裡流著中華文化的血液。」
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楊武之知道,自己無法阻攔他,便回國了,接著便被氣病,幾年後,楊武之病逝,直到此時,他都沒有原諒兒子。在楊振寧的文章《父親和我》中寫道:「我知道,直到臨終前,對於我的放棄故國,他在心底裡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楊振寧多次回到中國進行講學,參加國內的學術交流,並且培養大批高端人才送往國內,還擔任國內多所大學的教授,2017年2月,楊振寧宣布放棄美國國籍,正式回歸中國。對於他這遲來的回歸,各位讀者朋友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