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籍可以算得上是在全世界都屬於比較難拿的了,尤其是中國是不承認雙國籍。因此,這幾十年來,加入中國國籍的人特別少,按照目前的各種統計來看,這個數字肯定是不過萬的。對比一下美國,每年全世界加入到美國國籍的人數都達到了幾十萬的水平。
雖然在這些人當中大多數都是華人,但也有不少西方面孔。這回我們就來聊一聊都有哪些外國名人放棄了自己的國籍加入到中國國籍。
第一位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馬海德
馬海德原名是喬治·海德姆(George Hatem),祖籍是黎巴嫩,在美國出生,後來獲得了日內瓦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成為了一個醫生。他的一生致力於性病和麻風病的相關防治以及研究,並且取得了非常巨大的醫學成就。
在1933年,馬海德和同學一起來到中國,原本他只是打算在中國停留一年的時間。可是當他看到當時中國後,就毅然決然地決定留下來,並且開了一家診所,同時他在中國的這段時間結識了許多人,還閱讀了大量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並決定投身於革命事業。
1950年,馬海德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了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並且組建了中央皮膚性病研究所。此後一直在中國居住,一直到1988年10月3號病逝。2009年,馬海德還被授予了感動中國人物。
教育專家:吳雪莉
吳雪莉原名雪莉·伍德(Shirley ·Wood),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她的父親是一名外交官。1945年,她和黃元波先生舉行了婚禮,並跟隨丈夫來到中國,並開始使用她的中國名字吳雪莉。從那個時候開始,除了極少數的幾次探親之外,他長期在中國居住。她是一位教育專家,河南大學外語系的教授。1975年,在周恩來總理的特別批示下,她正式加入了中國國籍。
曼哈頓計劃女科學:寒春
除了馬海德和吳雪莉,實際上,還有鄭律成、沙博裡等人。除了取得了中國國籍的外國人,還有一些外國人取得了中國的長期居住權,比如:寒春。
寒春原名是瓊·辛頓(Joan Hinton),出生於美國芝加哥,她是一位核物理學家,並且參加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所謂曼哈頓計劃就是美國在二戰時期的原子彈計劃,寒春是這個項目組中極少數的女性科學家,她還曾是著名物理學費米的助手,這個費米就是物理學李政道的老師。
每當說起寒春,我們就不得不提她的丈夫:陽早,他的專業是農牧專業。1949年,兩人在延安瓦窯堡的一個窯洞裡舉行了婚禮,從此之外就一直在中國生活,它們主要從事的是奶牛養殖的技術。
2003年12月25號,陽早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2004年8月,寒春成了第一位獲得中國「綠卡」的外國人。
加入中國國籍的華人科學家:楊振寧&姚期智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楊振寧甚至包括姚期智加入中國國籍有誤解,用到的是「回國」這個詞。實際上,這樣描述並不準確。我們可以先回溯一下兩人的國籍變遷情況。
通過上圖,我們應該就會明白,因為「歷史原因」,他們倆一開始並沒有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科學家,所以,他們其實是放棄了以前的國籍,並且加入了中國國籍。楊振寧和姚期智在各自領域都屬於最頂尖的科學家。楊振寧是1971年作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學者來到大陸的,當時的國家領導人還接見了他。
後來,他每年都會來到中國,並且從1980年開始在中國旅居。很多人說他回來養老,這其實是對他最大的誤解。要知道他是拒絕了馬裡蘭幾十萬美金年薪的職位,然後在清華大學任教。他在清華的房子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他還賣掉了在美國100多萬美金的房子,把這筆錢加上清華每年開給他的工資都捐了出去,主要用於高等研究院和各類一流實驗室的建設。
楊振寧還招募了很多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來中國,其中就包括圖靈獎的獲得者姚期智,姚期智在計算機領域絕對是世界一流的專家,他來清華大學開設了著名的清華姚班,並且培養了大量的計算機頂尖人才。所以,楊振寧和姚期智其實對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