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回來一個也好!祖國支持赴美留學的三個科學家,如今都是美籍

2020-12-06 騰訊網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錢學森作為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有祖國」,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人才是繁榮昌盛的基石,越是高端人才越能發揮較大的作用,為了儲備足夠多的高端人才,國家在人才培養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巨額的資金,經過多年的努力,各種機制和措施的施行,也順利培養出了諸多高材生,然而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當一些人成為世界知名科學家,卻選擇放棄了中國國籍。

1977年,文小剛以絕對優勢的分數,從西安第四十八中學順利考入中國科大,成為了物理系的一名學生。文小剛是一個十分聰明和努力的學生,在中科大學習過程中,文小剛就曾經創造了諸多校園第一,中科大的物理系教授,見到一個如此有前景的年輕人,自然是對其傾囊相授。1981年9月,文小剛參加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考試,更是取得了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

文小剛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時,依然是一名學霸,1989年,文小剛首次引入了「拓撲序」概念,成為物理界轟動一時的年輕學者,1991年的時候,文小剛在普林斯頓大學留任當研究員,不久後選擇加入美國籍,一直在美國從事「拓撲序」的研究工作,並在2017年獲得了凝聚態物理學的最高獎項Oliver E.Buckley獎,隔年,他再次獲得理論物理界的最高獎章狄拉克獎章,並順利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第二位放棄中國國籍,選擇加入美國籍的華人科學家叫鬱彬,是一位女數學家。鬱彬出生於中國的名門望族,鬱達夫和黃永玉都和她是一個家族的人,鬱彬的外公鬱曼陀是被日偽暗殺的著名愛國法官,有如此優秀基因的鬱彬很順利的就考入了北大,1984年,她從北大數學系畢業,獲得數學學士學位。隔年,鬱彬獲得了陳省身數學交流項目的資助,得以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

在美國學習期間,鬱彬專研統計學,並拿到了統計學博士學位,不知什麼緣由,鬱彬最後選擇加入美國國籍,一直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從事統計、計算機、電子工程相關領域的研究。她在頂尖的科學期刊上發表了70餘篇論文,涉及機器學習、資訊理論、信號處理等等高科技領域,2013年的時候,她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董欣年女士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出生於學術世家的董欣年,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高級知識分子,她的父親是有「一代經濟學泰鬥」之稱的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先生,她的母親是中國著名眼科醫生劉藹年女士。董欣年的父母都是武大畢業,後來董欣年也考入武漢大學,就讀於生物學系。

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和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都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的國家公派留學項目,董欣年就是參加了首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才取得了公費留美資格,她的丈夫王小凡也是該項目第一屆的狀元,後來兩人雙雙留美,都成為了美國杜克大學生物系教授。

文小剛、鬱彬、董欣年這三位世界知名的科學家,都是正兒八經的公費留學生,他們三人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都成長為各自領域的大佬,也是公費留學生中的佼佼者,然而他們最後卻都選擇加入了美國國籍,這是讓人感到比較遺憾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畢竟科學是無界的,我們不能期望每個人都能做出錢學森一般的選擇,但只要一千個公費留學生中,能出現了一個錢學森,就算是好事。

相關焦點

  • 三位科學家在祖國支持下赴美留學,如今都是美籍?
    三位科學家在祖國支持下赴美留學,如今都是美籍?導語:中國,作為數千年來文明未曾中斷的古國,經歷過數不清的風風雨雨殘酷的打擊,卻憑藉著堅韌不拔的心智與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風雨的洗禮中越來越強大。在這一路上,中華兒女們共享輝煌時刻、攜手笑對滄桑,形成了團結的巨大力量和薪火相傳的愛國精神。
  • 這三位赴美留學的學生,如今成為著名科學家,卻加入美國國籍
    國家的這種扶持政策確實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國的許多海歸學者,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都為國家做出許多的貢獻。但是,也有很多的學生在國外完成學業之後,沒有選擇回來,而是直接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的科學家,讓人感到很可惜。今天,筆者要介紹的三位著名的科學家,都是國家誠心支持赴美留學的學生,如今都是美國籍的院士,讓人感到痛心。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赴美留學卻一去不返,如今現狀如何?
    就像十幾年前,北大數學系曾經叱吒風雲的四大才子,他們全都選擇赴美留學,但是卻再也沒有回來,如今他們現狀如何?一、風雲一時的四大才子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在各種高精尖人才的培養上花費了非常大的力氣。就像每一個大學當中都存在的數學系,因為高等數學難度很大,而且比較枯燥,如果沒有超強的毅力,是很難在這方面取得成就的。在北大的數學系當中,每一位學生都有超強的實力。
  • 這三位科學家享受祖國公費留學,個個不輸鄧稼先,如今都已入美籍
    1872年的8月11日,一群平均年齡在十二歲的中國少年由上海坐船赴美,他們是中國的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自此,我們開始了漫長的國外留學史。翻開歷史,你會發現,例如魯迅、周恩來、李大釗等等都是留學歸來,清朝的閉關鎖國徹底讓我們落後於世界,我們要想迎頭趕上,就必須走出國門向外國學習先進的科技技術。甚至在新中國成立後,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公費留學。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北大數學系,絕對是北大最引以為傲的「超級學系」。自建校以來,北大培養了無數在國際數學舞臺上綻放光彩的數學家。他們結束北大的學業後,均選擇赴美留學,如今現狀如何?又有幾人回國?一:許晨陽,1981年生於重慶。1999年進入北大數學系,高中時他就已經小有名氣:1998年,17歲的許晨陽入選四川省數學代表隊,拿過數學冬令營金牌,同年入選國家隊。2002年,許晨陽在北大讀本科只用3年就提前畢業,之後繼續留在北大讀研究生。
  • 錢學森當年要回貧窮落後的祖國,當下留學生為什麼不願意回來?
    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國現在正需要我——茅以升如今愛國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了,應該從小抓起,這其中的原因自然與社會現實有著極大的關係。如今留學生的整體現象如今我國全面改革開放,一些有條件或者優秀的學子們,他們會在祖國完成學業之後前往國外深造,尤其是以發達國家美國,歐洲各國為首,成了留學生留學的聖地。
  • 他留學時入美國籍,卻被尊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孫中山也稱讚他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的經濟、教育強國,很多人出國留學者都首選美國。如今,很多中國的高材生到美國留學深造,深造後留在美國,入美國國籍,為美國效勞。《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來看,2018屆清華畢業生,在總共6960名畢業生中,出國留學的總共有1146人,其中前往美國留學的佔總出國人數的69.5%,約796人。
  • 聚焦|148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啟程赴美!
    1872年夏,「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組織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赴美留學,此後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繼續遴選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共派出120名,是為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同時制定了考試規則,應考及格,才能進入預科,再學一年,「方可派赴美國留學」。不料,預科學校設立一年有餘,願意留美的幼童沒來幾個,容閎大急,「乃親赴香港,於英政府所設學校中,遴選少年聰穎而於中西文略有根底者數人,以足其數」。同時,他回到廣東香山老家,動員親友支持自家子弟留學。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正常國人在出國學成之後,基本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他們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卻加入了美國國籍,從此留在了美國生活。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拒不回國
  • 他是國家重點培養的物理神童,曾立志報國,如今娶美國妻子入美籍
    如今的中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離不開的都是那些默默無私奉獻的人,其中包括很多科學家,或許我們一直都在享受他們的成果,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或許他們丟掉了自己的姓名,可他們卻從未丟掉過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家國情懷。如今我國是以大國的姿態存在,受世界的矚目,享有獨屬的榮光。
  • 晚年放棄外籍回到祖國,98歲高齡仍在為國效力,他應得到尊重
    認為他應該像錢學森等科學家一樣,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就應該放棄在美國的科學研究事業,回到祖國的懷抱來。楊振寧先生作為美籍華人,他雖然身在美國,但心中一直是有自己國家的。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他也曾想和錢學森等人一起回到祖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
  • 三名學霸公費留美,學成後棄國籍入美籍,與中國告別,著實寒心
    錢學森曾經說過:"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有祖國。"錢學森的話語就是他一生的寫照,也應該是無數科學家的寫照。了解科學、走近科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尊重,每個人也應該全力以赴。而學成回國之後,都應該是祖國的科學家。
  • 赴美求學師從名門,錢學森的留學報國故事
    錢學森先生是中國人民的科學家,是留學報國的光輝楷模,是「中國航天之父」。我們學習錢學森先生,就必須全面、系統地了解他的奮鬥過程和坎坷經歷。我們要研究錢學森先生的教育思想,就必須深入、細緻地了解他的求學經歷、科學精神和豐功偉績。為此,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回顧錢學森先生的燦爛人生:錢學森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錢學森先生的科學精神;錢學森先生留學報國,創建豐功偉績。
  • 他的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出國後說要報效祖國,如今加入美籍
    北大一直都是中國學子心馳神往的地方,很多的學生為了能夠進入北大可以說是想盡了一切的辦法。從北大這樣的名校走出來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社會上的棟梁之才。今天我們要說一個從小就受北大文化薰陶的人,他的名字叫謝曉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他的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出國後說要報效祖國,如今加入美籍。謝曉亮從小是受到北大文化的薰陶長大的,他的父母都是北大化學系的教授,可以說謝家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也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 中國送這3位科學家出國留學,個個能力堪比錢學森,今卻都入美籍
    我國為了培養大批在科技領域能夠有所建樹的人才,不惜花重金送他們出國留學甚至斥巨資建設科技研究器械設備。然而有三位科學家在我國政策的受益下出國留學如今卻成了美國人,而且這三個人的能力都很強,很多人說他們能力不輸錢學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在美華人之光,7個諾獎、300名院士,320名常春藤名校終身教授
    耶魯大學容閎銅像從耶魯畢業回國的容閎也算正兒八經的「海龜」,只可惜當時的中國還處在清政府統治的封建社會,科舉才是正統,留學回來的容閎也只能靠關係勉強當個秘書如今,赴美留學的人數每年超過30萬,這期間有不少人選擇了移民美國。根據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在美華人大約550萬,54%成年華人有大學文憑,27%擁有碩士學位,有不少華人在美國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
  • 中國神童赴美求學,學成後用AR技術報效祖國,卻被視作瘋子
    因為種種原因,謝彥波雖沒能如願拿到博士學位,但最終選擇了赴美留學中國這樣的一位天才神童赴美,自然得到了美國的歡迎,謝彥波也因為自己曾經的「輝煌戰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成功的跟隨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進行學習。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選擇加入美籍?
    上學後,莊小威的天賦得到進一步開發,雖說她的年紀是最小的,但成績卻是最好的,這一點,就連老師都驚嘆不已。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罷了,之後的幾年,她先後取得了「四大力學」滿分的成績,把院裡的幾個物理老師嚇了一大跳。當時,莊小威已經屬於最拔尖那一掛了,但是,她仍然沒有懈怠,她就像永動機一樣,在尚未完成既定目標之前,還會不知疲倦地走下去。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直接加入美籍
    上學後,莊小威的天賦得到進一步開發,雖說她的年紀是最小的,但成績卻是最好的,這一點,就連老師都驚嘆不已。升入初中之後,莊小威已經不再滿足於普通的學業了,她接觸了各種學科競賽,並取得了全國初中生數理化第一名的好成績。後來,莊小威被舉薦到北京讀了半年的中科大預科班,當時的一些老教授一直在暗中觀察,他們要看看這個女娃子究竟還有多少潛力。
  • 慈禧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學,為何只有94人回來?其餘26人去哪了
    1872年,在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為了培養人才,改變朝廷的局勢,李鴻章提議派遣幼童赴美留學,這在當時閉關鎖國的清朝統治來說,是一個重大得到決策,一旦同意,就是要接受西方文化流入我國,如果拒絕,那麼朝廷很快就會走向末路,最終在兩難中,慈禧太后還是同意了李鴻章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