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學家在祖國支持下赴美留學,如今都是美籍?

2020-08-28 朔侃歷史

三位科學家在祖國支持下赴美留學,如今都是美籍?

導語:中國,作為數千年來文明未曾中斷的古國,經歷過數不清的風風雨雨殘酷的打擊,卻憑藉著堅韌不拔的心智與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風雨的洗禮中越來越強大。在這一路上,中華兒女們共享輝煌時刻、攜手笑對滄桑,形成了團結的巨大力量和薪火相傳的愛國精神。

在面對深重民族危機之時,王二小、楊靖宇等民族英雄在抵禦外敵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在祖國最需要科研人才之際,錢學森、李四光等愛國科學家放棄優渥的國外生活,毅然回國無私奉獻。正是因為國人拳拳的愛國之心,我們國家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卻仍有三位在祖國的培育下赴美留學的科學家加入美籍,自此一去不復返。他們是誰?我們一起來看看。

鬱彬

提起&34;這個名字,大部分非數學專業的比較陌生,但她曾經是上世紀的數學天才。鬱彬出生在一個知名的世家,有著良好的基因,從小在生活條件與教育條件優越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成績優異,尤其具有很強的數學天賦。

鬱彬不負眾望,順利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個人十分感興趣的數學專業。由於鬱彬在校優秀的成績與表現,取得學士學位後,國家選擇支持她去美國進一步學習深造

鬱彬在美國也沒有鬆懈,在她擅長的統計學領域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令人意外的是,成功獲得博士學位的鬱彬原本應該是中國的驕傲,但她卻沒有選擇回到祖國發光發熱,竟然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將餘生奉獻給美國。

董欣年

董欣年也是一位典型的女學霸。她出生於具有高水平知識的書香門第之中,她的父親董輔礽曾經是經濟學領域造詣高深、享有盛名的代表人物,她的母親是在醫學方面成就斐然的眼科專家。董欣年從小就在有著濃鬱學術氛圍的優渥家庭中成長,可以說是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董欣年成績優異,從武漢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她主動申請公費留學項目,在祖國的支持下赴美進修。隨後就留在了在美國發展,和她的另一半王小凡一起加入美籍,為美國的教育與科研做出卓越貢獻。

文小剛

文小剛雖然名字很簡單,但本人卻十分不簡單,他是物理學界&34;新概念的引入者。文小剛從小就成績優異,一路順利考入中國科大學習物理專業。

在大學學習期間,文小剛展現出超凡的物理天賦,在各種物理活動中嶄露頭角,得到了同學們的讚嘆與老師們的欣賞。後來,他在CUSPEA考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國家推薦到美國進一步深入學習。

文小剛在美國潛心鑽研,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尤其是他引入的&34;新概念,在物理研究領域引起軒然大波,令很多物理界前輩對他刮目相看。但是文小剛卻沒有選擇學成歸國,反而加入美籍,在美國進一步研究拓撲序,在美國的物理界取得矚目成績。

結語:雖然科學不分國界,但是科學家卻是有自己的祖國的。在人才日益重要的國際大環境中,每個國家都求才若渴。不可否認,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未來的道路,但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養育我們的祖國有任何需要的時候,我們都責無旁貸。

相關焦點

  • 祖國支持赴美留學的三個科學家,如今都是美籍
    錢學森作為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有祖國」,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人才是繁榮昌盛的基石,越是高端人才越能發揮較大的作用,為了儲備足夠多的高端人才,國家在人才培養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巨額的資金,經過多年的努力,各種機制和措施的施行,也順利培養出了諸多高材生,然而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當一些人成為世界知名科學家
  • 這三位赴美留學的學生,如今成為著名科學家,卻加入美國國籍
    國家的這種扶持政策確實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國的許多海歸學者,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都為國家做出許多的貢獻。但是,也有很多的學生在國外完成學業之後,沒有選擇回來,而是直接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的科學家,讓人感到很可惜。今天,筆者要介紹的三位著名的科學家,都是國家誠心支持赴美留學的學生,如今都是美國籍的院士,讓人感到痛心。
  • 這三位科學家享受祖國公費留學,個個不輸鄧稼先,如今都已入美籍
    1872年的8月11日,一群平均年齡在十二歲的中國少年由上海坐船赴美,他們是中國的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自此,我們開始了漫長的國外留學史。翻開歷史,你會發現,例如魯迅、周恩來、李大釗等等都是留學歸來,清朝的閉關鎖國徹底讓我們落後於世界,我們要想迎頭趕上,就必須走出國門向外國學習先進的科技技術。甚至在新中國成立後,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公費留學。
  • 中國送這3位科學家出國留學,個個能力堪比錢學森,今卻都入美籍
    我國為了培養大批在科技領域能夠有所建樹的人才,不惜花重金送他們出國留學甚至斥巨資建設科技研究器械設備。然而有三位科學家在我國政策的受益下出國留學如今卻成了美國人,而且這三個人的能力都很強,很多人說他們能力不輸錢學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赴美留學卻一去不返,如今現狀如何?
    就像十幾年前,北大數學系曾經叱吒風雲的四大才子,他們全都選擇赴美留學,但是卻再也沒有回來,如今他們現狀如何?一、風雲一時的四大才子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在各種高精尖人才的培養上花費了非常大的力氣。就像每一個大學當中都存在的數學系,因為高等數學難度很大,而且比較枯燥,如果沒有超強的毅力,是很難在這方面取得成就的。在北大的數學系當中,每一位學生都有超強的實力。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正常國人在出國學成之後,基本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他們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卻加入了美國國籍,從此留在了美國生活。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拒不回國
  • 他留學時入美國籍,卻被尊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孫中山也稱讚他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的經濟、教育強國,很多人出國留學者都首選美國。如今,很多中國的高材生到美國留學深造,深造後留在美國,入美國國籍,為美國效勞。《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來看,2018屆清華畢業生,在總共6960名畢業生中,出國留學的總共有1146人,其中前往美國留學的佔總出國人數的69.5%,約796人。
  • 赴美求學師從名門,錢學森的留學報國故事
    錢學森先生是中國人民的科學家,是留學報國的光輝楷模,是「中國航天之父」。我們學習錢學森先生,就必須全面、系統地了解他的奮鬥過程和坎坷經歷。我們要研究錢學森先生的教育思想,就必須深入、細緻地了解他的求學經歷、科學精神和豐功偉績。為此,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回顧錢學森先生的燦爛人生:錢學森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錢學森先生的科學精神;錢學森先生留學報國,創建豐功偉績。
  • 他是國家重點培養的物理神童,曾立志報國,如今娶美國妻子入美籍
    如今的中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離不開的都是那些默默無私奉獻的人,其中包括很多科學家,或許我們一直都在享受他們的成果,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或許他們丟掉了自己的姓名,可他們卻從未丟掉過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家國情懷。如今我國是以大國的姿態存在,受世界的矚目,享有獨屬的榮光。
  • 這3位科學家受國家公費留學,後卻入美籍一去不復返,成美國院士
    而為了科技水平更快發展,國民都可以體會到科技帶來的便利,於是政府會從一些高校人才當中挑選一些具有潛力的學生,然後由國家資助他們出國深造,待他們學成歸來報效祖國。但最終的結果卻有些令人心寒,祖國曾經出錢支持留學的3個科學家,論能力每個人都不輸給錢學森教授,但最終都成為了美國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北大數學系,絕對是北大最引以為傲的「超級學系」。自建校以來,北大培養了無數在國際數學舞臺上綻放光彩的數學家。他們結束北大的學業後,均選擇赴美留學,如今現狀如何?又有幾人回國?一:許晨陽,1981年生於重慶。1999年進入北大數學系,高中時他就已經小有名氣:1998年,17歲的許晨陽入選四川省數學代表隊,拿過數學冬令營金牌,同年入選國家隊。2002年,許晨陽在北大讀本科只用3年就提前畢業,之後繼續留在北大讀研究生。
  • 最具爭議科學家,獲諾獎後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國籍,82歲娶嬌妻
    比如愛因斯坦,他儘管離開了自己的祖國德國,加入了美國國籍,但他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受世人無限崇仰;還有我國的物理學家錢學森等,都是受人無比尊敬的人。但是中國有位科學家,獲諾獎後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國籍,82歲娶嬌妻,堪稱最具爭議的科學家。
  • 晚年放棄外籍回到祖國,98歲高齡仍在為國效力,他應得到尊重
    認為他應該像錢學森等科學家一樣,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就應該放棄在美國的科學研究事業,回到祖國的懷抱來。楊振寧先生作為美籍華人,他雖然身在美國,但心中一直是有自己國家的。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他也曾想和錢學森等人一起回到祖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
  • 看見納米世界,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看見納米世界,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周辰 實習生 陶盛輝 2014-10-09 06:03
  • 三名學霸公費留美,學成後棄國籍入美籍,與中國告別,著實寒心
    錢學森曾經說過:"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有祖國。"錢學森的話語就是他一生的寫照,也應該是無數科學家的寫照。了解科學、走近科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尊重,每個人也應該全力以赴。而學成回國之後,都應該是祖國的科學家。
  • 聚焦|148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啟程赴美!
    1872年夏,「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組織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赴美留學,此後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繼續遴選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共派出120名,是為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同時制定了考試規則,應考及格,才能進入預科,再學一年,「方可派赴美國留學」。不料,預科學校設立一年有餘,願意留美的幼童沒來幾個,容閎大急,「乃親赴香港,於英政府所設學校中,遴選少年聰穎而於中西文略有根底者數人,以足其數」。同時,他回到廣東香山老家,動員親友支持自家子弟留學。
  • 他的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出國後說要報效祖國,如今加入美籍
    北大一直都是中國學子心馳神往的地方,很多的學生為了能夠進入北大可以說是想盡了一切的辦法。從北大這樣的名校走出來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社會上的棟梁之才。今天我們要說一個從小就受北大文化薰陶的人,他的名字叫謝曉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他的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出國後說要報效祖國,如今加入美籍。謝曉亮從小是受到北大文化的薰陶長大的,他的父母都是北大化學系的教授,可以說謝家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培養的,也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 生物學天才莊小威:國家培養多年卻入美籍,如今已是美國院士
    實際上,屠呦呦能有今天的成就,雖然離不開自己的勤奮刻苦,但也離不開祖國對她的悉心培養。眾所周知,國家每年都會花費大量資源和精力培養像屠呦呦這樣的高等技術人才,當中極大部分人都成為自己行業的翹楚,很多人也在學成後,以自己的豐碩成果來回報祖國。
  • 大量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日美首當其衝,為何優秀人才願意來中國
    剛開始,許多外國科學家來到中國教學。1872年,在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後派了120名留美幼童去到外國留學。其中,大部分人回到中國,進入國家的各個行業,大家熟悉的詹天佑、唐國安等人就是首批留美幼童。當然,此時也已經有人選擇留在國外。20世紀初,官費出國留學者越來越多,日本、美國、英國和法國等都是中國留學生極多的國家。
  • 當年祖國傾力培養的神童莊小威,留學後入籍美國,如今怎麼樣了?
    提起屠呦呦,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她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也是全球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她帶領團隊研究發現的抗瘧藥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為人類的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