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學時入美國籍,卻被尊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孫中山也稱讚他

2020-12-05 OT聊教育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的經濟、教育強國,很多人出國留學者都首選美國。如今,很多中國的高材生到美國留學深造,深造後留在美國,入美國國籍,為美國效勞。

《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來看,2018屆清華畢業生,在總共6960名畢業生中,出國留學的總共有1146人,其中前往美國留學的佔總出國人數的69.5%,約796人。

其實去美國留學沒什麼,留學後暫時留在美國也說明不了那個人不愛國,畢竟留在美國一段時間後回國的愛國科學家也不在少數。但如果已經入了美國籍,那就基本上是確定為美國效勞的了。

但在歷史上,有一位留學生,在留美期間入了美籍,但依然受國人尊敬,國父孫中山都重用他。

他就是容閎(1828—1912),第一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2006年4月21日,胡主席訪問美國,應耶魯大學萊文校長的邀請,到耶魯大學作了精彩的演講。演講中,胡主席專門講了中國第一位留學生容閎在耶魯大學的留學事跡。

留學期間入美籍,但報效祖國之心未變

容閎生於1828年,出生在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一戶貧窮人家,在容閎7歲那年,他就跟隨父親到了澳門,沒有錢的父親把他送到了教會學校,因為當時洋人辦的教會學校管吃管住不要錢。

18歲時他尋得機會,跟隨學校校長布朗先生一起到美國,赴美留學念書。

1850年,22歲的容閎考上了耶魯大學,在讀大學期間,他入了美國國籍。他加入美國國籍,很大原因是他能在美國讀大學是得到了美國一些人的幫助。一個在國內沒機會讀書的窮苦孩子,到了美國有人資助他讀書。

但入美國國籍不妨礙他報效祖國,他依然認定自己要回到中國,報效祖國!(那時清政府是允許雙國籍的,所以大家不要亂噴)

1909,清朝政府頒布中國第一部國際法《大清國條例》——中國奉行血統原則 ,不管在哪裡出生,只要是中國人後裔,就擁有中國國籍。於是在世界各地出生的中國人,就有了雙重國籍。

容閎早早給自己立下心志:

「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則當使後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之境。」

拒絕要當傳教士的大學資助

當容閎考入耶魯大學後,耶魯大學校董會表示願為他提供獎學金,但前提是畢業後需回中國當傳教士,但這遭到容閎的拒絕!

可他身在異國,家境貧困,無國內支持,父親早亡,母親在鄉下艱難度日,一年二百多美元的學費、生活費從何而來?

大學第一學期,帶容閎到美國的布朗先生遊說基督教婦女會,最後基督教婦女會資助容閎讀大學(這個沒有約定要他回國做傳教士),容閎才得以入學。

而第二學期,容閎就開始擔任學生食堂的炊事員,刷鍋倒灶,這份兼職讓容閎得以免費食宿。

後來,容閎又競聘為學生會圖書室管理員,每年可得30美元。

就這樣,容閎在耶魯大學打兩份工,在加上婦女會的資助,才得以讀完耶魯大學。

獨自一人在美國讀大學,但他依然克服困難,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更是讓他的同學動容。

畢業時,有同班同學給容閎留言:「你的處境很特別,而且還有些困難,但是你自己在這裡頑強地支撐過來了。「

入美籍讓他不受重視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毛主席在《人民民主專政》中所說的這番話為人所熟知,在國家落後時,出國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百餘年的留學史是「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鬥史,而這奮鬥史的開端始於珠海,始於容閎。

1854年,容閎從耶魯大學畢業,取得文學士學位,隨後,他懷著報效祖國的心回到了中國。

在容閎的設想中,中國最好是能每年固定派一批兒童去先進國家學習,學到本領後,再回來建設自己的國家

但在中國處於草根階層的容閎,回國後沒有得到重視,而且他入了美國國籍,這也讓清政府更加防著他!

有著美國頂級大學的文憑的他,先後在廣州美國公使館任書記員、香港高等審判廳任譯員、上海海關任翻譯,上海寶順洋行經營絲茶生意。

提出「幼童留美」計劃,培養出眾多人才

後來,容閎名聲漸起,引起曾國藩的注意,1863年,曾國藩致函容閎,「亟思一見」。於是,容閎被收留在曾國藩的門下,幫曾辦洋務事業。經曾國藩舉薦,容閎當上五品官。

時機成熟之時,容閎提出「幼童留美」計劃,在曾國藩努力下,該計劃獲朝廷批准。

這史稱「中國幼童留美運動」(1872—1881),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官費留學生。按照計劃,每年挑選30名12歲左右的學生赴美留學,分4年共120名。計劃分3批派120名幼童留美。

為了實現這件中華創始之舉,古今未有之事,容閎孜孜不倦地努力了17年。

首批赴美留學幼童

但因為缺乏信任(畢竟容閎入了美籍),在負責「留美幼童」的駐洋肄業局中,容閎只能當副手,清廷先後派了4任委員任正職。

後來,清政府擔心留美幼童久居美國,必致全失其愛國心,他日縱能學成回國,非特無益於國家,亦且有害於社會。所以決定在1881年8月前,撤回全部留美幼童,容閎的計劃最終半途而廢。

而事實證明,這些留美幼童是有益於國家!

在「留美幼童」中,湧現出1名國務總理、2名外交部長、2名公使、12名外交官、2名海軍元帥、14名海軍軍官、16名電報局官員等。

我們熟知的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開灤煤礦礦冶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民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復旦大學創辦人唐紹儀、清末交通總長梁敦彥……

他們雖然接受了西方教育,他們依然是愛國者。

容閎主張西學東漸,科教興國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受國父孫中山重視的容閎

幼童留美運動後,容閎依然不受清政府重視,容閎的伯樂曾國藩在1872年已經駕鶴西去,再無大臣支持他!

1882年到1894年期間他選擇了僑居美國,但他依然為祖國命運擔憂。

1894年,66歲的容閎回國,參與了維新運動,維新運動失敗後,容閎開始參與革命,並與革命黨領袖兼自己的老鄉孫中山頻繁聯繫。

孫中山在國內搞革命,容閎在美國聯絡美國方面重要軍界、財界重要人物,支援中國革命。

當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後,第二天便親筆寫信給容閎,誠邀他歸國擔任要職,但遺憾的是,容閎已年老體邁、久病在身。

1912年4月21日上午,容閎逝世於美國康州寓所,終年84歲。

國父孫中山

結語

在那個特別的時期,有著雙國籍的容閎依然是非常愛自己的祖國!

他的一舉一動,都看得出他是愛國的,想報效祖國,想中國變得更強大的!

在容閎去世後,美國《紐約時報》評論他「從頭到腳,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

容閎美國的朋友杜吉爾說:他所做的一切,飽含著他對祖國最真摯最強烈的愛,他熱愛中國。

如今,容閎的畫像懸掛在耶魯校園,與同樣畢業於該校的布希、柯林頓等政界名人肖像並排一起受學生瞻仰。

在他誕辰170周年時,耶魯大學所在的美國康乃狄克州宣布,將9月22日公訂為「容閎及中國留美幼童紀念日」。

相關焦點

  •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他的每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
    作為先行者,容閎所面臨的困難後人無法想像,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均須親力親為,考慮周全,否則難以為繼。為完成學業,失去資助渠道的容閎只能自力更生,「讀書之餘,他常去打工,幫人洗衣服,拉煤球;有時還到圖書館幹活;美國學生自己合夥起火做飯,他就自告奮勇去當服務員」。1854年,容閎完成學業,成為「耶魯大學的中國第一位畢業生」。
  • 中國留學美國第一人:拒洪秀全官印,說服曾國藩,孫中山邀其任職
    在1850年耶魯大學的足球場上,活躍著一個獨特的身影,他頭纏大辮子,一身中國鄉村打扮,深受矯健靈活,在場上東擋西殺,引得同學們發出陣陣喝彩。他正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容閎。容閎本出身於貧困農家,他能成為第一位留學生,也是因緣際會。
  • 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如今怎麼樣了
    因為疫情冒出來的這些「三觀扭曲」的留學生,大多都是一些依靠父母資源到海外鍍金、毫無真才實學的富二代。真正讓人覺得遺憾的是另外一群留學生,他們是祖國全力培養的人才,結果留學外國之後,個個改換國籍,到頭來卻成為他國科學家。今天,本文講述的就是如此一位留學生,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她就是莊小威。
  • 圖說歷史:航天之父馮·卡門的六位中國弟子
    西奧多·馮·卡門(1881年5月11日--1963年5月6日),匈牙利猶太人,1936年入美國籍,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開創了數學和基礎科學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術領域的應用,被譽為"航空航天時代的科學奇才"。他所在的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實驗室後來成為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噴氣實驗室。
  • 留學的歷史定位:劃時代的留學潮
    三次留學潮伴隨著三次民族覺醒和三次大的社會變革,也湧現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位歷史偉人。其中孫中山、鄧小平本身就是留學生,毛澤東雖然陰錯陽差沒有到國外留學,但他是五四時期留法勤工儉學的積極倡導者和支持者,一向對留學生抱以厚望和特殊的尊重。三次留學潮幾乎和中國近現代的歷史相始終,和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相伴隨。
  • 邊抗癌邊科研的「克隆牛之父」
    2017年10月,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校內最繁華的一條道路有了新的名字:「楊向中路」(「Jerry Yang RD」),校董事會以此紀念華裔科學家楊向中,這位」克隆牛之父「,逝世於2009年2月5日,去世時,僅50歲。克隆羊「多莉」之父維爾穆特多次公開惋惜:我們失去了一位家畜育種方面的專家。
  • 國家掏錢讓他留學,他卻幫美國人研究武器對付中國,遭後人唾罵!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一直在國際上佔據主導地位,對世界各國都有極強的軍事威脅,世界各國都對此極其警惕。而美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績,主要是因為美國比較擅長把握機會,重視人才培養。有不少華裔留學生在美國境內留學深造的時候,因為美國的熱情邀請放棄了祖國,其中有一個人名叫林燁,他被人稱為歷史上的叛徒,國家掏錢讓他公費留學,他卻背叛祖國,還幫美國人研究武器對付中國。林燁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國內接受高等教育的時候,表現得特別出色,後來他因為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得到了公費留學的機會。
  • 拿著中國公費留學,卻為美國造飛彈,如今卻想回中國養老?
    然而當時的西方國家趕超中國,不僅僅在於經濟方面,在於技術上面也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能夠提升中國的技術實力,所以中國就派遣了留學生出國留學,希望他們學成歸來之後能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貢獻。而在這一些留學生當中,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梁思禮,錢學森,他們在學成之後也選擇歸來。
  • 孫中山是美國公民?這麼嚴肅的事情我怎麼會騙你們呢
    因此,在很長的時間裡,誰也沒有留意到,自己的總統,居然是一位貨真價實的美國公民。《紐約時報》的爆料是真的。資料顯示,孫中山先生當年為躲避滿清政府追殺,靠親友幫助取得美國夏威夷的出生證明,並以「美國人」身份,在各國奔走募款鼓吹革命。而且,孫中山曾就讀夏威夷的普納荷中學(Punahou School),算起來,還是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學長呢。
  • 早稻田大學與中國留學生的百年交集
    正是這一年東京專門學校開始在政經學部政治科「外國語學」中設置必修外國語為「英語、法語、支那語」,率先開設中文課。次年,日本政府批准東京專門學校為升格為大學,一個極其普通的鄉間地名冠以高等學府,私立「早稻田大學」橫空出世。    鳩山和夫,日本明治時期自由民權派政治家、法學家。鳩山政治家族始祖、前首相鳩山一郎之父、鳩山由紀夫曾祖父,時任早大校長。
  • 去過日本留學的中國名人有哪些?
    說起到日本留學的人,有些名人大家可能眾所周知,比如魯迅,周總理等,但是很多大家可能並不知道,從當時清政府第一次向日本派遣公費留學起,到中日全面戰爭爆發,這其中無數公費和自費留學生趕赴日本留學,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下去過日本留學的中國名人有哪些?
  • 他是錢學森第一個博士研究生,拒絕美國挽留,返回中國,航空救國
    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展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說錢學森一個人頂5個師,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當初美國百般阻撓,不讓錢學森回中國,可見錢學森有多厲害了!而錢學森帶出的學生,實力也是槓槓的!
  •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是他打開潘多拉魔盒
    據孫中山床前侍衛李榮回憶:「1925年3月11日,晚8時30分鐘之前,孫中山臨終前說的話沒有一句是自己的私事,所言必是「天下為公」。12日晨一時, 他已經不能說話了。4時30分,僅呼『達齡』一聲,6時30分又呼『精衛』一聲。延遲到上午9時30分,一代偉人,撒手塵寰,魂歸天國。」這段文字明明白白記載:孫中山臨終前喃喃呼喚了宋慶齡,也呼喚了汪精衛,根本沒有蔣介石什麼事。
  • 這個美國人身高一米五,還是個駝背,但孫中山稱他為將軍,蔣介石也...
    但他並不氣餒,又要求到美國陸軍入伍,也被拒絕了。最後他進史丹福大學讀書,研究軍事史和政治,並開始對中國的事物發生濃厚的興趣。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好友)、軍事顧問。1912年,有一個人去世,孫中山聞訊後悲痛不已,全國都為之感到惋惜,當時著名的《大陸報》發表了文章:「他的軀體不幸畸形,但他具有非凡的才智。
  • 我國當代三次留學潮——紀念鄧小平「6·23」留學講話30周年
    1872 年起,清朝政府先後遣送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學,從而開啟了近代中國派遣留學之先河。這是曾為幼童出洋留學做出過不懈努力的容閎與長大後幼童的合影。1909 年,中國開始利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餘額,派遣學生留學美國,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圖為 1909 年,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與留美學務處總辦周自齊(前中)、會辦唐國安(前右)和範源濂(前左)的合影。  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關於大量派遣留學生的講話,啟動了新時期的留學大潮。
  • 中國留學生還會選擇去澳洲留學嗎?
    據 《環球時報》的一項調查發現似乎……澳洲仍然是 中國留學生的心頭肉環球時報的調查為了解中國民眾對澳及中澳關係的看法,環球時報旗下「勸退事件」,中國留學生竟然對澳洲的熱情依然不減,這究竟是什麼玄學……所以到底是什麼讓中國留學生「拋棄」了英美,選擇了澳洲?
  • 清華天才林燁,年薪百萬入美國籍,研發洲際飛彈對準中國,如今卻想...
    民國時期,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民國政府便選派優秀的學生,到西方國家留學,以期改變國家的落後面貌。 這些公費留學的學生,都是從國內頂尖的大學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被稱為天之驕子,他們中出現在了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其中清華大學的林燁更是留學生中的佼佼者。
  • 一個中國人為何為美國造飛彈瞄準中國,他的同窗好友卻為祖國造飛彈
    「我在美國有一個好朋友林驊,當年我們在美國留學,我回國了,他留在了美國。他是波音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他搞的是美國的洲際飛彈(民兵飛彈),我搞的是中國洲際飛彈。他的年薪是30萬美元(上世紀80年代),我的工資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住在西雅圖一個小島上的高級別墅,回國時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我住在很普通的單元房子裡。
  • 中國留學生葉茂當選為美國康奈爾大學校董
    葉茂當選為美國康奈爾大學校董,無異於一枚重磅炸彈,被稱為該校109年中國留學生史上的一個突破。  2006年7月上任的葉茂,突破的何止是康奈爾大學的記錄,在美國8所常春藤大學中,他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來自中國大陸的校董。  旅居美國的著名華人作家林達說:「葉茂當選校董的意義在於,跨入21世紀的中國新一代,將比他們的前輩更容易適應開放社會的遊戲規則」。
  • 投入10萬建25米避雷針保護孫中山手植馬尾松
    本報訊  (記者葉平生 通訊員李麗華、袁紅)昨天是全國第25個義務植樹節,也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逝世82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黃花崗公園開展了一場以「英雄地種英雄花」為主題的植樹活動,由東風東小學的120名學生及家長,在當年孫中山先生親手栽植的一棵馬尾松周邊,栽種下6棵木棉和50多株杜鵑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