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這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但是,沒過多久,美國《紐約時報》就爆出了一條「猛料」:剛剛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竟然是出生於夏威夷,而且已經按1900年夏威夷法案宣誓加入美國國籍的美國公民!
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統孫中山先生,其國籍居然是美國?這條爆料也太驚世駭俗了。只不過,《紐約時報》的報導,被淹沒在慶祝中華民國成立的歡呼聲裡。因此,在很長的時間裡,誰也沒有留意到,自己的總統,居然是一位貨真價實的美國公民。
《紐約時報》的爆料是真的。資料顯示,孫中山先生當年為躲避滿清政府追殺,靠親友幫助取得美國夏威夷的出生證明,並以「美國人」身份,在各國奔走募款鼓吹革命。而且,孫中山曾就讀夏威夷的普納荷中學(Punahou School),算起來,還是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學長呢。
眾所周知,被尊稱為「國父」的孫中山先生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民族主義者。他畢生主張的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第一條就是「民族主義」。現在,連孫中山本人都變成了「美國人」,這如何不令人瞠目結舌呢?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100多年前的晚清時代,看看這樁註定將引起爭論的歷史公案吧。
要討論孫中山先生的國籍,就得先說說「排華法案」的事情。
1849年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之後,大批華工湧入美國尋找財富。後來,金子少了,競爭加劇了,華工也就自然而然成為美國本土主義團體的排斥對象。1882年,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米勒向國會提交了「排華法案」。國會為此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辯論。主張排華者認為,「華人有諸多的惡習和偏見,不可能在生活上美國化,更不可能接受美國建立在基督教基礎之上的倫理道德標準;而且華工的大量湧入,造成了同美國工人搶飯碗的緊張態勢。」——看,與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限制外來務工人員的理由是不是驚人的相似?反對排華者則認為,「排華違背了中美《蒲安臣條約》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違背了美利堅共和國『自由、平等』的立國原則。」
最後,美國國會通過了這個臭名昭著的法案——《關於執行有關華人條約諸規定的法律》,簡稱「排華法案」。該法案禁止中國勞工移民至美國並加入美國籍,這是美國首次明確對某一國公民關閉大門。
1904年春天,孫中山打算從夏威夷檀香山進入美國本土,在華僑中開展革命活動。但很顯然,「排華法案」是阻擾孫中山出入美國的第一個關口。夏威夷當地華僑領袖提出建議,讓孫中山索性加入美國國籍,以便更好地在美國活動,開展革命。
孫中山贊同這個建議。但是,怎樣才能加入美國國籍呢?鑑於當時「排華法案」的影響,孫中山要獲得美國國籍難如登天。
好在美國法律有這樣一條規定,凡是在美國領土上降生的孩子都將自動獲得美國國籍。孫中山等人就從這一條規定上動起了腦筋。
我們知道,1866年,孫中山出生在廣東香山縣翠亨村。1879年,13歲的孫中山隨兄長孫眉到夏威夷檀香山求學。當時,夏威夷尚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發生戰事,美國大勝,順便把夏威夷「笑納」了。夏威夷從此成為美國領土。
1904年,在僑領和親友們的幫助下,孫中山獲得了夏威夷準州政府頒發的出生證明,上面署名「孫逸仙」。這張出生證明顯示,這個叫「孫逸仙」的年輕人於1870年11月24日出生於夏威夷檀香山。這當然是假的。因為假如此事為真,我們就不知道,於1866年11月24日出生在廣東香山縣翠亨村那個嬰兒是誰了。
根據美國法律規定,孫中山就順利獲得了美國護照,成為了美國公民。在這之後,孫中山憑藉美國公民身份,行走美歐各國倡導革命,享受了種種方便。
如何看待孫中山獲取美國國籍這樣一個事情?
我認為,任何歷史事件都不能脫離當時的大背景。孫中山在國內鼓吹革命,立志推翻滿清王朝,被清廷通緝,在國內無法立足,只能流落海外。羸弱的滿清王朝,在國際上地位極低,其子民在國外也普遍遭到歧視的待遇。這嚴重影響了孫中山在海外發展革命事業。因此,一紙美國護照,對孫中山來說至關重要。
其實,偽造出生信息、騙取美國公民身份不是孫中山先生首創。鑑於美國「排華法案」的嚴峻,許多華工為了進入美國,想盡了辦法。其中,偽造資料騙取出生證明,是比較普遍的做法。歷史學家唐德剛就曾經披露,「『美籍出生紙』在華僑社會裡,是有其公開市場和價格的。」這就是說,形成了既有買方又有賣方的市場。因此,孫中山此舉,算是無奈之策了。
有人問了,擁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孫中山為何能夠在1912年1月1日,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也不奇怪。那時候的憲法《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中並沒有國籍的規定(多麼嚴重的疏忽),因此,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總統,並不違憲。
我始終認為,孫中山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事情無傷大雅。與孫中山先生建立的偉大功業相比,這不過是一段有趣的插曲。我想,正是這種有趣的插曲,讓宏大壯觀的近代史,也變得有人情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