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一直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也是中華民族屹立5000年的基石,古有楊門忠烈,近有無數抗日英雄,這些人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歌頌的榜樣。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愛國志士;相反,背叛國家、利慾薰心的人也層出不盡,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為他人做貢獻的「高材生」。
清華才子林燁
林燁1920年出生於北京,他從小就展露出不同常人的才華,很小的時候就將許多初高中的課程學會。罕見的天賦外加自身的努力,讓他20歲的時候就被清華大學錄取。
1943年,林燁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取民國推薦的美國公費留學。與他同時期出國的還有梁思成,錢學森,鄧稼先等後來聞名全國的大家。
所有人都曾發誓學成後一定會回來,報效國家、鞠躬盡瘁,讓滿目蒼夷的祖國再次繁榮昌盛。
到美國後,林燁選擇了當時最前沿的飛彈設計專業,最初他還希望著有一天能夠造出中國自己的飛彈。
當時林燁與梁思成,梁思禮因為愛國之情私交甚好。幾年過去,這群頂尖人才都學到了當時最頂尖的知識,而國家也在期待著他們的歸來,為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帶來巨變。
他而當林燁面對美國波音公司開出來的條件時,他動搖了。任梁思成與梁思禮數次勸說也沒能阻止他留在波音公司,為美國服務。為了更好地融入美國,很林燁就加入了美國國籍並宣誓效忠美國。
曾經作為公費留學生,用中國的錢去接受教育,卻把自己的畢生所學貢獻給美國。曾經親人朋友引以為傲「天才」「神童」,如今卻變成了地道的美國人,還為美國創造了新一代的洲際飛彈——民兵。
而晚年內心空虛,得不到周圍人發自內心尊重的林燁想落葉歸根時,得到是永遠為他緊閉的國門,客死他鄉也許是他最好的歸宿。
高考狀元袁鈞瑛
袁鈞瑛出生於上海,她從小就對學習有著極高的熱情,當年恢復高考後她立即參加了當年的高考,並成為高考狀元。
憑藉優秀的高考成績考上了大學後還考成了一名研究生。為了能夠繼續深造學習,她便報名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 並成功獲得公費資格赴美資格。
在美期間,袁鈞瑛順利完成了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學業,那年她才32歲。
就在大家盼望她學成回國為祖國做貢獻時,她卻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畢業後她進入哈佛大學,短短十年裡,從最基層的助教逐漸升職為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並成為第一個發現細胞死亡基因的人,正是由於這個發現,她成為了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權威學家。
中科大超級天才尹希
尹希1983年出生在北京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在尹希12歲時,參加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選拔活動,並於成功從北京八中考入中科大96級少年班。
由於他參加少年班選拔分數太高,太令人矚目,使得當年尹希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事情還登上了《人民日報》。
2001年,17歲的尹希就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完成中國科技大學的五年制本科學業,後來更是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的資格,而他也是被公派前往美國留學生當中的年齡最小的一位。
2006年,年僅22歲的尹希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這位天才少年的求學之路仿佛「開掛一般」,令我們所有人羨慕又驚嘆不已。
在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還打破了哈佛大學一個慣例,就是哈佛大學之前規定的本校博士不得繼續在本校繼續研究學習的慣例。
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之後尹希選擇了留在美國並加入了美國國籍。
究竟是人各有志還是利益當前?
所謂人各有志不可強求,這些人大可說自己的一切是靠努力和天賦得來的,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全人類做貢獻,畢竟所謂科學不分國界。
但從道義和為人來講,你們拿著國家給的錢去留學,學到了知識後不思報國卻選擇更舒適的生活,這是為任何人都所不齒,錢學森等一眾愛國科學家難道不知道美國的物質條件更好嗎?
我們無法要求這些人改變想法,但我相信,林燁的經歷也是他們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