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從未考慮回國,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的「高材生」

2021-01-21 殷老師聊教育

愛國一直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也是中華民族屹立5000年的基石,古有楊門忠烈,近有無數抗日英雄,這些人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歌頌的榜樣。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愛國志士;相反,背叛國家、利慾薰心的人也層出不盡,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為他人做貢獻的「高材生」。

清華才子林燁

林燁1920年出生於北京,他從小就展露出不同常人的才華,很小的時候就將許多初高中的課程學會。罕見的天賦外加自身的努力,讓他20歲的時候就被清華大學錄取。

1943年,林燁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取民國推薦的美國公費留學。與他同時期出國的還有梁思成,錢學森,鄧稼先等後來聞名全國的大家。

所有人都曾發誓學成後一定會回來,報效國家、鞠躬盡瘁,讓滿目蒼夷的祖國再次繁榮昌盛。

到美國後,林燁選擇了當時最前沿的飛彈設計專業,最初他還希望著有一天能夠造出中國自己的飛彈。

當時林燁與梁思成,梁思禮因為愛國之情私交甚好。幾年過去,這群頂尖人才都學到了當時最頂尖的知識,而國家也在期待著他們的歸來,為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帶來巨變。

他而當林燁面對美國波音公司開出來的條件時,他動搖了。任梁思成與梁思禮數次勸說也沒能阻止他留在波音公司,為美國服務。為了更好地融入美國,很林燁就加入了美國國籍並宣誓效忠美國。

曾經作為公費留學生,用中國的錢去接受教育,卻把自己的畢生所學貢獻給美國。曾經親人朋友引以為傲「天才」「神童」,如今卻變成了地道的美國人,還為美國創造了新一代的洲際飛彈——民兵。

而晚年內心空虛,得不到周圍人發自內心尊重的林燁想落葉歸根時,得到是永遠為他緊閉的國門,客死他鄉也許是他最好的歸宿。

高考狀元袁鈞瑛

袁鈞瑛出生於上海,她從小就對學習有著極高的熱情,當年恢復高考後她立即參加了當年的高考,並成為高考狀元。

憑藉優秀的高考成績考上了大學後還考成了一名研究生。為了能夠繼續深造學習,她便報名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 並成功獲得公費資格赴美資格。

在美期間,袁鈞瑛順利完成了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學業,那年她才32歲。

就在大家盼望她學成回國為祖國做貢獻時,她卻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畢業後她進入哈佛大學,短短十年裡,從最基層的助教逐漸升職為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並成為第一個發現細胞死亡基因的人,正是由於這個發現,她成為了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權威學家。

中科大超級天才尹希

尹希1983年出生在北京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在尹希12歲時,參加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選拔活動,並於成功從北京八中考入中科大96級少年班。

由於他參加少年班選拔分數太高,太令人矚目,使得當年尹希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事情還登上了《人民日報》。

2001年,17歲的尹希就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完成中國科技大學的五年制本科學業,後來更是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的資格,而他也是被公派前往美國留學生當中的年齡最小的一位。

2006年,年僅22歲的尹希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這位天才少年的求學之路仿佛「開掛一般」,令我們所有人羨慕又驚嘆不已。

在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還打破了哈佛大學一個慣例,就是哈佛大學之前規定的本校博士不得繼續在本校繼續研究學習的慣例。

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之後尹希選擇了留在美國並加入了美國國籍。

究竟是人各有志還是利益當前?

所謂人各有志不可強求,這些人大可說自己的一切是靠努力和天賦得來的,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全人類做貢獻,畢竟所謂科學不分國界。

但從道義和為人來講,你們拿著國家給的錢去留學,學到了知識後不思報國卻選擇更舒適的生活,這是為任何人都所不齒,錢學森等一眾愛國科學家難道不知道美國的物質條件更好嗎?

我們無法要求這些人改變想法,但我相信,林燁的經歷也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相關焦點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希望他們能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資助他們公費出國留學。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他們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卻加入了美國國籍,從此留在了美國生活。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拒不回國
  • 三名學霸公費留美,學成後棄國籍入美籍,與中國告別,著實寒心
    而學成回國之後,都應該是祖國的科學家。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開始,無數心繫祖國的科學家歷經千難萬險回歸祖國,只是想要與祖國並肩戰鬥。而如今,3名學霸拿著國家的公費去美國留學,明明已經學成卻不想回到中國。他們加入了美國國籍,永遠與中國告別。
  • 那個在美國當科學家的中國人,當年公費留學,卻一生為美國效力
    新中國成立後,許多留學在海外的科學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衝破重重阻撓,最終回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比如我們熟知是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等從海外回國的科學家,他們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秉持科技報國的理想回國,放棄了在海外的優越條件。
  • 出國留學你是選擇自費還是公費,海歸派是否就真的那麼受歡迎?
    出國留學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美好的嚮往,以前大部分出國留學的學生都是公費,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自費出國留學,當然出國留學分為兩種,一種是大學期間就出國留學,另一種是高中就出國留學,這兩種不同階段的出國留學有哪些不同呢?曾經備受歡迎的海歸派為何沒有以前顯得那麼重要了?
  • 自費、公費出國留學條件匯總,看看哪個國家適合你?
    出國留學,日漸成為年輕人的的一個發展方向,並且日益被廣泛接受。出國留學,從費用的出處可以分為,公費和自費兩種。那麼這兩種留學方式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現在由小編為你們梳理一二~~ 公費出國留學的條件
  • 四川「布鞋院士」:公費留學回國奉獻,教書育人培養遙感技術人才
    其貌不揚的他,有著極其消瘦的臉龐,下巴留著幾撮灰白的鬍鬚,身上總是套著樸素甚至有些土氣的衣服,幾乎不穿襪子,拖鞋和老布鞋是他腳上的標配。這就是李小文,一身裝扮和不事邊幅的農村老大爺別無二致,走在人堆裡,任誰想破腦袋,也不會將其和那些中科院德高望重的院士聯繫在一起。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連我現在都在考慮要不要回來。」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中國科學報》的採訪中這樣回答。早年求學經歷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高知,優越的家庭條件為他創造了學習研究的環境。當時北大數學系主任丁石孫極為欣賞他,並極力推薦他與美國普度大學代數學家莫宗堅學習,在他順利拿到碩士畢業證同時也得到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為了接觸到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研究,張益唐最終決定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在這一階段他將攻克雅克比猜想作為研究目標,這一猜想是在1939年由數學家雅克比提出的,是代數幾何領域最難的項目之一。
  • 公費留學生如此辱國?真浪費了納稅人的錢!
    撰稿 | 一 一全球疫情肆虐,歐美成為新的「震中」,不少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這本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更安全地方的權利。只是面對一票難求的現實困境,更多留學生選擇了在居住地居家隔離。大概是閒來無事,又有人隔著太平洋冒出來指點江山,說風涼話,以至於引發眾怒。最新這位被送上熱搜的叫許可馨,是一位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的醫學生。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籍,從未計劃回國效力,給出的理由被網友圍攻
    尹希1983年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中國地質大學高材生,強強結合生出他這個物理神童,小學的時候就能看父親大學書本上的微積分和量子力學,就像看童話書一樣趣味,尹希從此和物理結下了不解之緣。,還是遵循內心想法去哈佛留學?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注意到清華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在國外學成畢業後不願意回國,回國率偏低的現象引發了社會的熱議。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屆清華畢業生前往國外留學的有1146人,在他們學成畢業後,願意回國發展的僅有218人,其中超過八成的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不願意回歸祖國。
  • 前有顏寧,後有徐晨陽,為何都跑去國外了?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類似於這樣曾經在國外留學的人才,最後還是選擇留在國外發展,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然而,如果從2018年留美博士回國發展的數據來看,有將近80%的博士生選擇留在美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通過分析這兩個人的經歷就能明白一些了。
  • 中國最讓人寒心的女天才: 高考狀元公費留學, 改國籍取得巨大成就
    敬請放心關注閱讀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開始之前,我想先讓大家了解一下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生命科學領域最早的國家公派留學項目
  • 留學之殤:男生海外難覓偶 女生回國多被「剩」
    在祝越舉辦的大華府地區留學生相親活動中,參加的女生數量是男生的兩倍多,但是這些女孩即使在當地找不到伴侶,她們更多是選擇前往加州等男性多的地方,而不是選擇回國,「其實女生在美國嫁人並不難,回國反而選擇少,因為她們對男性的要求更高,而且還要跟國內的女生競爭,勝算太小,不如留在美國。」  在留學圈內,婚戀成為女留學生獲得身份和綠卡的捷徑已是大家默認的事實。
  • 我國物理天才尹希,成為了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直言:從未想過回國
    家庭、國家思想文化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眾多中國家庭思想的組成部分之一,為此他們不惜耗費金錢讓孩子出國留學,後回國就業。但是也有許多才子受了外國學習環境的影響,不願回國,選擇外國繼續學習。中國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後選擇國外發展,從未想過回國,只因為國內學習環境、學風不正。
  • 這三位科學家享受祖國公費留學,個個不輸鄧稼先,如今都已入美籍
    1872年的8月11日,一群平均年齡在十二歲的中國少年由上海坐船赴美,他們是中國的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自此,我們開始了漫長的國外留學史。翻開歷史,你會發現,例如魯迅、周恩來、李大釗等等都是留學歸來,清朝的閉關鎖國徹底讓我們落後於世界,我們要想迎頭趕上,就必須走出國門向外國學習先進的科技技術。甚至在新中國成立後,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公費留學。
  • 留學本科沒畢業,回國工作遇到學歷麻煩怎麼辦?
    留學本科沒畢業,回國工作遇到學歷麻煩怎麼辦? 雖然不想承認,但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很現實,像電視劇中追求夢想的並不多了,大部分人每天被物質生活所囚禁。留學也是這樣,與其說是對知識的渴求,不如說大部分留學生的初衷,只是為了能夠給自己的學歷鍍金,回國以後能有一個好的發展。
  • 國內優秀的學生,到國外名校留學,為何很少回來?
    每年的9月份開始,各大高校大四的學生都會陸續申請國外的大學,準備出國讀研。部分優秀的學生都已經拿到國際名校的錄取通知書,現在正準備著相關的籤證。我國越好的大學,出國留學的學生就越多,這部分留學的學生基本上是我國最優秀的學生群體。
  • 公費留學生「辱國」,校方回應含糊,網友:父母背景深不可測
    公費留學生「火了」,罵中國人「賤骨頭」:過三天他們就忘了出國留學深造一直都是不少大學生的追求,尤其是公費留學,無疑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許某還自稱「老娘」,表示自己在國外過得挺好,作為留學生絲毫不留戀回國。最後,她毫不遮掩地說,自己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爸媽的錢和人脈,還有蘇州的平臺,自視甚高的說個人努力在這些面前不值得不一提,言語之中對於那些通過個人拼搏努力考上大學的人充滿了不屑。
  • 很多公費留學的人畢業留在國外,冰冷的統計數字讓人痛心
    面對這樣的數字,做為普通的中國人都會感到心痛,國家拿出這麼多錢供他們出國深造,是抱著多麼高的期待,為他們提供大量的留學生活資金,改善他們的留學環境和條件,期待他們學成歸國,為自己的祖國建設出點力,僅此而已。然而,統計數字是冰冷的。
  • 華裔科學家林燁:國家公費培養出國,後為美國造飛彈放棄中國國籍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為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去學習外國科學技術,公費送出一批又一批的知識分子出國留學。01許多由國家公費派出的留學生,沒有忘記祖國恩情,面對外國開出的優渥條件,不為所動,仍然堅持要回到國內,為國家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