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份開始,各大高校大四的學生都會陸續申請國外的大學,準備出國讀研。部分優秀的學生都已經拿到國際名校的錄取通知書,現在正準備著相關的籤證。我國越好的大學,出國留學的學生就越多,這部分留學的學生基本上是我國最優秀的學生群體。
但是,根據媒體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優秀的學生,到國外名校留學後,很少會選擇回國發展。以清華的「姚班」以及中科大的少年班為例,這兩個班級可以說是匯聚中國智商最高的一批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從每年上千萬的學生中選拔出來的,各方面都是十分的優秀。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本科畢業後,超過70%的人都會到國外留學。
令人感到可惜的是,留學的這群天才,很少在畢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很多都是留在歐美等國家從事科研工作,比如非常著名的蔡天西、莊小威等,都是少年班曾經的風雲人物,如今都成為哈佛大學的教授,不再回國發展。
於是,大家都會問這樣的問題:為何這些天才們留學後,很多會選擇回來?要回答這個問題,非常的難。筆者今天就和大家來討論一下。
首先,需要討論的是,國內的條件是否能夠吸引到這批天才們?我們必須要承認,現在不是講究情懷的時代,沒有足夠的條件,就想把高智商的科學家吸引過來,那是相當的不現實。我國給予科研人員的待遇,是否能夠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還有科研人員的晉升渠道以及相應的制度,是否有發達國家完善?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其次,這批精英回來後,是否能夠人盡其用?能夠回來的精英都不太看重物質,而是想著在科學領域成就一番事業,讓國家得到發展。如果回國後,做各種事情都受到節制,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就會讓人十分的失望,回國的人就會再次離開,比如顏寧就是這個例子。受一個人的影響,其他的精英在考慮回國問題時,就會變得更加慎重。
最後,我們的社會是否太浮躁?這批精英大部分到國外都是從事基礎性學科的研究工作,很難在短時間內出現突破性的成果,也不會像技術那樣迅速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我們對這批精英的耐心,似乎沒有那麼久。如果幾年沒有成果出現,就會受到質疑,甚至是挨罵。這種情況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讓優秀的基礎性科研人員感到壓力,這恐怕也是不願意回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然,筆者和大家都相信,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以及環境的改變,這批優秀的科研人員也會陸續回來。現階段,我們只能慢慢改善自身的情況,不能以道德為理由,要求他們回來。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強求著回來,也沒有任何效果,還是心甘情願回來,更能體現我們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