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近幾年來由於我國的經濟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因此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自己的孩子本科畢業後留學深造,進而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作為我國最高學府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每年也有眾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但是大部分的留學生學成後選擇留在國外工作和生活,因此公眾紛紛指責這些留學生,為何學成之後不回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公眾的反應為何這麼大?因為有對比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為大家都知道,在以前,我國很多優秀的科學家都是放棄國外優厚待遇而歸國的海歸,甚至衝破重重的阻攔才回到我們的祖國。比如我國的鐵路之父詹天佑畢業於耶魯大學鐵路工程系:詹天佑考入了美國耶魯大學鐵路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專業,畢業後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 主持修建了中國的唐山鐵路、京津鐵路、灤河大橋、新易鐵路、萍醴鐵路、京張鐵路等鐵路。
還有我們大家都熟知的航天和自動化控制之父錢學森,1935年9月錢學森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他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之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直接成為知名科學家馮·卡門的門生,並很快受到馮·卡門的重視,在28歲時錢學森就憑藉與導師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成為了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和夫人決定回國,為祖國的發展效力,但是遭到美國政府的阻攔並被關起來,最後經過重重困難之後才回到祖國,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了航空領域內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是20世紀科學界少數的巨星之一,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清華、北大又是我國的最高學府,裡面的學生都是每個省份最優秀的人才,而且師資力量、科研環境也是我國最頂尖的存在,因此當清華、北大的學生在國外留學不歸時,大家的反應才會這麼強烈。面對這種質疑,顯然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都沒有公開回應,既沒有承認也沒辯解,這是有原因的。
面對留學不歸的質疑,北大、清華為何沉默不語?這兩點很關鍵
01 是否留在國外工作是學生自己的自由
清華北大沒有做出回應,也不可能做出回應,一方面來說,雖然這些人都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但是否留在國外工作是學生自己的自由,學校最多也是引導她們回國,但是並不能強迫學生回國建設我們的國家,所以學校也不好做出回應,只能依靠學生自己的情懷。
02 科研環境與待遇的問題
雖然我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存在,科研環境和待遇方面與西方國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一些留學生就選擇了留在國外工作,比如我們大家都熟知的科學家顏寧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就是因為不適應國內的科研環境才選擇遠走外國,因此當下之急是改善國內的科研環境,提升科學家的待遇,這樣留學人員就自然而然的回國工作了。
寫在文章最後
其實不僅清華北大有這樣的情況,而且隨著國家的發展與國內科研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工作,比如我們熟知的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同時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能夠回國建設我們的國家。
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