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留學不歸」的質疑,北大、清華為何沉默不語?這2點很關鍵

2020-12-06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近幾年來由於我國的經濟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因此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自己的孩子本科畢業後留學深造,進而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作為我國最高學府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每年也有眾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但是大部分的留學生學成後選擇留在國外工作和生活,因此公眾紛紛指責這些留學生,為何學成之後不回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公眾的反應為何這麼大?因為有對比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為大家都知道,在以前,我國很多優秀的科學家都是放棄國外優厚待遇而歸國的海歸,甚至衝破重重的阻攔才回到我們的祖國。比如我國的鐵路之父詹天佑畢業於耶魯大學鐵路工程系:詹天佑考入了美國耶魯大學鐵路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專業,畢業後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 主持修建了中國的唐山鐵路、京津鐵路、灤河大橋、新易鐵路、萍醴鐵路、京張鐵路等鐵路。

還有我們大家都熟知的航天和自動化控制之父錢學森,1935年9月錢學森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他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之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直接成為知名科學家馮·卡門的門生,並很快受到馮·卡門的重視,在28歲時錢學森就憑藉與導師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成為了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和夫人決定回國,為祖國的發展效力,但是遭到美國政府的阻攔並被關起來,最後經過重重困難之後才回到祖國,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了航空領域內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是20世紀科學界少數的巨星之一,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清華、北大又是我國的最高學府,裡面的學生都是每個省份最優秀的人才,而且師資力量、科研環境也是我國最頂尖的存在,因此當清華、北大的學生在國外留學不歸時,大家的反應才會這麼強烈。面對這種質疑,顯然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都沒有公開回應,既沒有承認也沒辯解,這是有原因的。

面對留學不歸的質疑,北大、清華為何沉默不語?這兩點很關鍵

01 是否留在國外工作是學生自己的自由

清華北大沒有做出回應,也不可能做出回應,一方面來說,雖然這些人都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但是否留在國外工作是學生自己的自由,學校最多也是引導她們回國,但是並不能強迫學生回國建設我們的國家,所以學校也不好做出回應,只能依靠學生自己的情懷。

02 科研環境與待遇的問題

雖然我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存在,科研環境和待遇方面與西方國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一些留學生就選擇了留在國外工作,比如我們大家都熟知的科學家顏寧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就是因為不適應國內的科研環境才選擇遠走外國,因此當下之急是改善國內的科研環境,提升科學家的待遇,這樣留學人員就自然而然的回國工作了。

寫在文章最後

其實不僅清華北大有這樣的情況,而且隨著國家的發展與國內科研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工作,比如我們熟知的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同時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能夠回國建設我們的國家。

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北大清華容易被人批評和指責?留學不歸的指責是怎麼回事?
    當然,對北清有不滿,也並不僅僅是「留學不歸」這麼一個方面。有校友曾經自我解嘲式地說,北大清華,因為是大陸公認的兩所最頂尖的大學,大家都盯著呢,天生就是「招黑」體質,稍微有點問題,就會引發廣泛關注和批評。這個判斷,是很有道理的。
  • 清華北大面對公眾的質疑和批評,始終保持沉默,背後有何考量?
    大家都知道,在清華北大學習的都是學霸中的學霸,畢業生除了被企業籤走之外,剩下的就是繼續深造或者出國留學。國外許多大學都有清華北大的校友會和聯盟,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次疫情期間留學生為武漢做出的貢獻。雖是如此,清華北大的留學生也免不了大眾的批評,大家對於清北大學生畢業留在美國這件事很是反對,他們認為留學生們應該回國為國家做貢獻。長期以來,公眾對於清華北大留學生留在美國就業這件事很是反感。雖然清華北大的學校官網都寫著自己愛國情懷以及為國家做的貢獻。而且清華北大的留學生出現新的科研成果也會在學校官網上顯示出來,但標示的確是國外的大學名字。
  •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我們大家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內最高學府,而每一年清華、北大都有一批優秀的學生往美國跑呢?現在就有部分人嘲諷清華、北大是美國大學的學前班,專門為美國大學培養人才。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呢?
  • 季羨林當年為何舍北大而取清華
    自那以後60多年來,我從事的一些稀奇古怪的研究與文章寫作雖風馬牛不相及,但一有靈感則拿筆寫點什麼。至今已垂暮之年依然舞文弄墨不輟,完全出於董先生之賜,我畢生難忘。  高慧斌: 1930年您同時考取了北大和清華,為何舍北大而取清華?  季羨林: 當時考名牌大學十分困難,為了得到更多的錄取機會,每人幾乎都報七八個學校。而我僅報了兩個,並被同時錄取,是我的運氣好。
  • 13 所高校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清華、北大不在列!為什麼?
    這也側面說明了這些學校的科研實力非常強大。中國只要強大,美國才會害怕。 2、這些學校覆蓋的領域很廣,有計算機、人工智慧、工程、材料、大數據、電子信息化等,基本都是中國最新的前沿學科,也正是美國處心積慮想封殺我們的真正人才搖籃。
  •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清華北大始終甩不掉「歐美人才基地」的帽子呢
    我為何要為清北大學叫屈?因為我從網友今天指責清北,看到了前幾年網友指責中興公司的影子,不要把大環境的錯,都壓在一個點上,就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不是清北大學改正就可以,那需要社會整個教育機構一起進步努力才能整體改觀。
  • 都說清華北大是為美國提供人才的後花園,真相究竟如何?
    提起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都會想到清華和北大。如果能夠邁入這兩所學府去學習,足以讓很多人對自己抱以羨慕的目光,但能邁入清華北大的確實少之又少,那山東省距離,一年60萬高考生,能邁入清華的只有不到200人。
  • 前有清華顏寧,後有北大許晨陽,為何人才回國後,又跑了?
    這是困擾很多國人的問題。中國現在的人才缺口問題異常嚴峻,但是回顧我國所出的青年才俊,你又會在一瞬間錯愕,感覺我國所出的人才還挺多的。但是,為何我國的人才市場還是如此供需不足? 其實,這人才缺少的原因無異於一個人才流失問題,整個中國培養的大半高精尖人才在學成歸來之後全部流向他國,真正歸國為我國做貢獻的人少之又少。這樣想想,我們就明白了為何我國會缺少人才。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的學生有個「通病」
    面對如今的國家發展,除了科技力量提升之外,人才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可是為何81%的清華留學生,都不願意回國呢?施一公表示,中國的學生有一個通病。根據我們國家的統計報告,從2016年到2019年,我們國家的出國留學生人數,高達251.8萬,在這裡面還有不少北大清華的才子。每個人的選擇和意願都是自由的,我們不能夠束縛,而且出國留學,也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能夠全面了解世界市場,學習更多的知識,對於每個學子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可是現在問題也隨之而來的,這些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們,又有多少選擇回來呢?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著名教育學者施一公坦言,在其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幾年間,有一千多名的清華學生留學外國,其中大部分都留在了美國。施一公:多數清華大學生在美國碌碌無為卻不回國施一公也曾留學美國,因此對留學問題有較深的感觸。
  • 北大和清華對嫦娥五號貢獻有限,難道北大清華不再是頂尖大學了嗎
    國防科技中,清華和北大的貢獻確實不大近些年來,清華和北大對國防或者說航天科技的貢獻確實不算很大,這是事實。在中國國防科技體系中,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國防七子」、"軍工六校"以及「兵工七子。
  • 繼清華北大後,浙大也婉拒了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為何名校不敢破
    話雖如此,許多外省的同學也許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省份的高考狀元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首先要解釋一下江蘇的高考模式。  江蘇高考總分為48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3科成績均為合格。這些人中,語文160分,數學160分,外語120分。對理科生來說,數學加40分;對文科生來說,語文加40分。
  • 清華北大又被嘲諷了!我國十大工程領頭人,竟無一出自清北
    這一項項大國重器,是捍衛我國的國防利器,是天塹變通途的法寶,是星辰大海的夢想。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前十排行裡面,竟然沒有清華北大!我們都知道清華北大是我國最好的學府之一,尤其是清華,在今年的全球大學排行榜中,排行第15,國內第一。這就令人納悶了,在其他榜單都是第一第二的清華北大,為何在「大國工匠」上面落榜了呢。
  • 北大清華博士含金量質疑多!
    每一次考試都是求學者人生的變數,無數人一生因為這一場考試而發生變化,有的人越過龍門成為「嬌子」,也引人因為失敗最後不得不回歸到原本的生活。而到底這三場考試,哪一個對人生的改變影響最大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到底社會更認可一所大學的本科還是碩士來說吧!
  • 60%-70%的留學畢業生去了美國,清華北大畢業生都愛去美國
    在我們這些非清華、北大的人看來,能夠考進這兩所中國頂尖學府的大學生,可以說是我國的頂尖人才,他們應該不愁就業。但是從兩校的就業質量報告來看,北京大學的總體就業率為98.02%,清華大學的總體就業率為99%。其中北京大學的未就業人數為90人,清華大學的未就業人數為70人。
  • 清華北大專門「給美國培養人才」?真實數據「打臉」謠言
    清華、北大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有目共睹。 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層出不窮的消息也是眼花繚亂,清華北大這樣的國內頂尖學府也因為學生出國留學的事情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甚至有傳言稱:超八成的清華北大出國留學的學生都選擇留在美國。
  • 清華、北大畢業生「民辦中學當老師」的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畢業生到中學當老師的事已經被媒體報導過多次,但是,在此前的報導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畢業生應聘的中學基本上是頂尖公辦中學,而杭州文淵中學其實是一所由杭州學軍中學創辦的民辦中學,所以,網友對這件事的關注度更高。其實,在這件事被熱議的背後,有些事你可能不知道或者沒注意到。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相信所有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家長和老師也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入名校,而清華北大則是我們的目標,從小老師也向我們灌輸這樣的思想,考入清華將來報效祖國,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清華大學的學生有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的學生有81%將會留在發達國家繼續工作,而不會選擇回國,那麼每年有這麼多的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我國人才流失為何會如此嚴重呢
  • 顏寧、李一諾這對清華姐妹花為何如此強大?
    這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是巨大的認可與肯定。考慮到她年紀還這麼輕,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又是位「應將更多精力放在家庭」的女性,能做到如此成就,實屬難得。可顏寧卻說,自己最不喜歡的,就是別人說她是一位「女科學家」,並以這個身份為前提誇耀她是多麼不容易。
  • 如果鄭強教授當清華和北大的校長,能留住這兩所學校的人才嗎?
    大環境不變就變成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一碼歸一碼,各人歸各人。現北大、清華兩校校長,估計只能搞科研是好手!但搞管理可能是外行。搞科研是單一的集中高 、精、尖;但管理是另一碼事,它具備膽略膽實,既寬泛又細心,既施激情又展定力,既結才華於一身,更有忠貞不移的愛國情懷!鄭強教授正是教育界的純正精英奇才!委以鄭教授重任,相信教育界定會換然一新!怎麼說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