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2 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分兩批將 33 個中國實體加入」實體清單」,它們將和華為一樣,和美國企業搞進出口需要美國的批准,說白了就是美國的技術制裁。其中包括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兩所高校。
截至目前,已經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大學總數已經達到了 13 所,其中 10 所都是 985 高校。具體名單如下:
1、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2、湖南省: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
3、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4、陝西省: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5、四川省: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
6、上海市:同濟大學
7、廣東省:廣東工業大學
8、江西省:南昌大學
而中國最著名的兩所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並不在這份名單之內。
什麼是「實體清單」?
實體清單,是美國為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而設立的出口管制條例。簡單地說,「實體清單」就是一份「黑名單」,一旦進入此榜單實際上是剝奪了相關企業或單位在美國的貿易機會。
這些大學,為何會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給出的理由是:為中國軍方使用的物品採購提供支持、與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背道而馳。
這些學校裡面,既有非常出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廣東工業大學,但是根據美國的說法,這些大學或多或少的都具有軍方背景。
對於該事件,各方態度樂觀有之,悲觀也有之……
樂觀觀點:
1、能上美國「實體清單」,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說明這些學校的某些科研實力讓美國感到害怕,感到了威脅。這也側面說明了這些學校的科研實力非常強大。中國只要強大,美國才會害怕。
2、這些學校覆蓋的領域很廣,有計算機、人工智慧、工程、材料、大數據、電子信息化等,基本都是中國最新的前沿學科,也正是美國處心積慮想封殺我們的真正人才搖籃。
悲觀觀點:
1、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說明在工業界(設備,元器件,工業軟體),美國領先我們很多,我們還很依賴於美國的工業產品,列入實體清單,一定程度上被「卡了脖子」。
2、很多關鍵設備、元器件甚至工業軟體將不能獲得,長期來看好壞難說,但短期來看絕對是壞事,將掣肘我國很多領域的科技進步和技術應用。
3、應該認識到,被列入實體清單,不是因為我校在科研和人才培養上已經多麼出色了(否則還能拉出十幾個高校研究所),而是因為這些院校和軍工有關。
為什麼清華、北大不在「實體清單」之列?
提到清華、北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論高考的錄取分數,這兩所高校在每一個省份都是前二的存在。換句話說,我國最頂級的人才,都去到了清華、北大。最頂級的人才,都去到了清華、北大,按理說它們的存在更應該讓美國害怕。然而結果卻不是這樣,這又是為什麼呢?
近日,有媒體稱清華、北大畢業生,每一年的出國深造率,高達六成以上。可是這些出國留學的高材生,回國的比例,卻只有 20%。也就是說,大多數畢業生,出國深造之後,都留在國外發展,很少有回國效力的。雖然 20% 的比例有多高的可信度不得而知,但是近些年來人們對清華、北大的質疑聲卻不少。有不少人都說,清華、北大是在為國外培養人才。
清華、北大是在為國外培養人才嗎?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有些偏激,但是人才的外流卻是不爭的事實。如今13所高校被美國列入了「實體清單」,有人認為:或許是時候調整高校經費的投入了。在我國的高校中,清華、北大是撥款最多的高校,可是到頭來,卻是各種各樣的爭議。與其換回各種各樣的爭議,不如多多扶持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這些因地理位置,錄取分數正逐漸下滑的高校。相信對它們的扶持,會獲得更高的回報。
知乎上也不乏對這事件的討論者:
@GMKKT(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認為:
美國制裁的顯然是能在軍工上威脅到美國的學校,所以肯定優先制裁國防相關的。清北雖然水平高,但並沒有承擔國防方面的任務,所以沒有制裁的必要。
@sta sky認為:
1、清北確實有大量畢業生效力美國。尤其是改開到本世紀初。國內各科研單位 50、60 年代的人是斷層的。不過現在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老院士帶中青代已經挺過來了。現在很多總師都有 80 後了,真的讓人感慨。中國的國防工業人才隊伍要比其他國家年輕許多,人數也多很多。大家對國家要有信心。美帝的精英志不在此,也不敢讓華裔參與太深。此消彼長啊。當時說是整建制的去美國都不為過。僅僅矽谷清華校友會就有上萬人。
2、清北參與國防工業程度低,畢業生也多選擇非國防專業。對美國威脅程度低很多。具體可見中國各大軍事項目總工程師,清北佔比非常非常小。
13 所高校被美國「制裁」,清華、北大不在列。對此,你怎麼看呢?
作者簡介:武漢維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立於「武漢·中國光谷」,專注於人工智慧、機器人工程、智能製造工程、雲計算、大數據及區塊鏈信息技術安全等人工智慧及網絡安全領域的多維教育。公司以工業機器人、智慧機器人為主要載體,已建立完善詳盡的智能工程領域專業整體解決方案,並與全國100餘所高校建立合作關係;網絡安全教育涉及數字身份、移動安全與智能決策三大板塊,旨在為金融、電信、電力、教育、醫療、公安等行業用戶,提供多維數位化技術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