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媽教育幫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使得美國感覺到自身超級大國的地位受到了極大的威脅,開始無釐頭地打壓中國,對中國的經濟和科技等方面進行制裁和幹預。美國商務部更是採取實際行動,不斷擴充制裁清單的成員名額,這種行為完全是以損人又害己的方式去幹預中國的強大之路。同時很多人看到名單後不免發出疑問:美國制裁清單為何沒有清華北大?浙江大學教授鄭強也給出了答案:科學無國界。
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開始對中國進行經濟和科技上的幹預以及制裁,甚至不斷通過擴充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的成員名單的方式,來剝奪其在美國的貿易機會,其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扣押孟晚舟事件。華為所帶來的5G技術是中國在科技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而美國打壓華為的事件更蘊含著國與國之間科技的競爭,這種不正當手段也彰顯了美國對中國科技實力的恐懼,「實體清單」的不斷擴充也有跡可循了。
一. 美國制裁清單是指什麼?
2020年5月22日,美國商務部將我國33家公司和機構列入了美國「實體清單」,也是第三次擴充公布該名單,這也意味著美國對於中國的管控越來越嚴格。其實將「實體清單」一個更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是「貿易黑名單」,也就是說在名單上面的公司和企業在未經美國當局許可時不得將自己的產品和物項出口到美國,完全是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製造出來的管制條例。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一次美國公布的制裁清單竟還有中國的13所大學上榜。
二. 美國制裁清單為何沒有清華北大?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科技有國界
這次公布的「實體清單」中擁有中國大學其實是非常好理解的,上面包含的13所大學都是國內的知名高校,承擔著培養優質人才的任務。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名單上竟然沒有看到熟悉的清華與北大。清華和北大作為我國排名前兩名的高校,無論是從師資力量還是科研任務上都佔有著中國極大的資源,那為什麼美國制裁清單為何沒有清華北大呢,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用一句話指點迷津:科技有國界。
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中反而內心有了更大的疑問,在清華北大進修的中國學生剛好可以為中國的科技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麼是在「科技有國界」的影響之下,又怎麼會沒有受到美國實體清單的管制呢?據有關數據顯示,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每一年的出國深造率在6成以上,但是能夠在深造之後回國做貢獻的人數僅佔出國人數的1/3,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為國外效力。那麼這些留學生即使是畢業於清華和北大,但是這些學習成果可以說是完全為國外發展做了嫁衣,因此美國當然就不會限制清華和北大的學生和科研人員。
大家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叫做「科學無國界」,這句話也成為了很多留學生留在外國工作的藉口和理由,他們認為自身的努力都是在為人類的事業做貢獻,但其實則不然。「科學無國界」更應該與「科技有國界」相關聯,「科學無國界」裡面深深的裹挾著美國人的利己主義,他們用那樣的語言來模糊科學家的國界區別,其核心目的就是讓他們紛紛為自己的國家效力,而如果科研人員帶著技術回國,美國就會馬上「翻臉不認人」。
因此真正有尊嚴、有理想的留學生更應該積極回國,為自己的祖國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留學生歸根到底是祖國精心培養的精英,當然可以在外國去汲取更多積極的養分,但是在學有所成之後,更應該義無反顧的回到自己的國家來報效祖國,用自己的科技成果讓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三. 如何看待清華北大畢業後出國發展的留學生?
很多留學生在清華北大畢業之後選擇出國發展,但是在學成後卻沒有選擇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因為他們會覺得國外的工資待遇比國內要高很多,物質條件更好。工資和薪酬確實是很多人會考量在內的重要因素,而外國的工資體系和福利待遇發展相對比較完善,在經歷過進修之後的留學生也會獲得更好的物質基礎,較高的起點使他們會選擇繼續在國外發展。同時,西方國家的科研條件相對來說會比發展中的中國更加的優越,這也是大部分留學生選擇去國外充實自己的原因,他們為了更加滿足自己的科學需求留在國外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但是中國現在作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經濟體,更加展現出了巨大的經濟市場以及發展潛力,這個時候也更加需要具有科研才能的人才來幫助中國發展,未來也是不可限量的。能夠將自己在國外深造的知識運用到本國的科研當中,正在發展的中國不斷壯大可以說是每一個中國學子的責任和義務。然而鼓勵留學生深造後回國永遠只是一份提倡,這永遠都不能作為一項強制性的要求,也不能對留在外國的留學生做以道德綁架和輿論攻擊。
我們應當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面對中國的留學生,也更加歡迎留學生回到自己的祖國,為國家奉獻一份振興的力量。除了改變留學生的思想之外,國內更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條件,營造一個更加乾淨合理的科研環境,這樣就可以讓留學生們不必受到硬體和物質條件的限制,致力於中國科技和經濟能夠更好的發展。
今日話題:你認同科學無國界,科技有國界這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