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驕傲。我國令我們驕傲的不僅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進入新時期,一項項科研成果,一個個大國重器,都是我們的驕傲。
大國重器,它們有的是維護我國國防的中堅力量,如遼寧號,殲-20,有的是代表我國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如華為5G,有的為我國交通技術提供新的可能,復興號、C919客機,有的代表我國航天的代表,如天宮、嫦娥、北鬥。
這些大國重器都是我們驕傲,是民族的榮光。
同樣令我們驕傲的是背後的科學家和學術帶頭人。
我們好奇,他們叫什麼名字,來自哪所大學,他們是如何完成這一樁樁驚世壯舉的呢?
最近中央電視臺熱播的紀錄片《大國工匠》,讓我們認識到了這些在背後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
而且校友會也根據紀錄片對「大國工匠」進行了排名,梳理了他們所獲得的成就和來自的大學。
排在前十的大國工匠分別是:
1、遼寧艦總設計師,上海交通大學的朱英富院士;
2、C919總設計師,南京航空大學的吳光輝院士;
3、殲-20總設計師,西北工業大學的楊偉院士;
4、 復興號總設計師,同濟大學的梁建英教授;
5、北鬥衛星總設計師,國防科技大學謝軍教授;
6、「龍芯」首席科學家,國防科技大學胡偉武教授;
7、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東南大學林鳴教授;
8、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重慶交通大學孟凡超教授
9、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技大學吳偉仁院士
10、蛟龍號總設計師,上海交通大學徐芑南院士。
這一項項大國重器,是捍衛我國的國防利器,是天塹變通途的法寶,是星辰大海的夢想。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前十排行裡面,竟然沒有清華北大!
我們都知道清華北大是我國最好的學府之一,尤其是清華,在今年的全球大學排行榜中,排行第15,國內第一。這就令人納悶了,在其他榜單都是第一第二的清華北大,為何在「大國工匠」上面落榜了呢。
我們把榜單擴至前25名,發現清華有天眼總工程師南仁東教授進榜,而北大卻還是榜上無名,這可能和北大中文科有關。
在前25名,中國科學大學以5項國之重器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榜單中,重慶交通大學作為一個雙非高校竟然培養出了國之棟梁,令人敬佩。
在這份榜單中,引人注目的是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這5所大學已經被美國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理由列為黑名單,無法使用含有美國技術的教育、科研產品和工具。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為何北大清華沒有培養出國之棟梁呢?
原因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清華北大是我國大學生留學專業戶,很多清華北大的學生本科畢業後,沒有選擇在國內讀研深造,而是去歐美深造。但出國的這裡面回國的又是少數,大部分都留在美國工作。
人才流失一直是我國高校的一個弊病,我們花20年培養的人才,最後卻成為美國的驕傲,這真的是一種遺憾。如何遏制人才流失,是我國高校發展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網紅教授鄭強曾說過,「什麼科學無國界,錢學森要回國都關了三年,你說無國界?外國人是把你騙進去之前跟你說沒國界,但是進去了之後就給你來國界了!海外學子只要帶點技術回來他們就給你下絆子,你卻跟我說沒國界?」
老師要說,科學雖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