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要為清北大學叫屈?因為我從網友今天指責清北,看到了前幾年網友指責中興公司的影子,不要把大環境的錯,都壓在一個點上,就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不是清北大學改正就可以,那需要社會整個教育機構一起進步努力才能整體改觀。就算清北大學有病了,我們就給他治病,而不是像有些網友那麼激憤,把他倆裁撤掉,又或者把清北大學當成無所不能,什麼問題都能自己解決。
2020年,註定不平凡的一年,又是一個庚子年,庚子年大家一起批評用「庚子賠款」建立的清華大學,庚子賠款,國人永遠忘不掉的國恥,在屈辱歷史裡建立的清華大學,在近些年卻很少為國家分憂,為社會擔責。教育出來的大量留學生,學成不歸國,為美國服務,真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忘不了為建校提供資金的美國佬?
清北大學錄取了是全國最出色的高考狀元,花費了國家大量經費,最後卻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大量出走他國,不能服務於自己國家的建設。
2019年5月數據顯示,12.8萬清華校友裡,有67%都在建設別的國家。其中56280人在國外發展從事重要行業,14784人在海外定居。光美國矽谷一地,就有超過兩萬清華學子在那裡供職。清華大學一度被諷刺為「西方人才的搖籃」。北京大學15.5萬的北大校友裡,23405人留在了美國工作和生活。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給美國送去了94469位中國人才!
清華北大每年花著國家巨款,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輸送大量人才,卻沒有為國家的科技和國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這必然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敵對態度圍攻中國,國家始終處於處境艱難的時候,這種頂級人才的大量流失到敵對勢力,這完全可以用「資敵」來評價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清華北大始終甩不掉「歐美人才基地」的帽子呢?
有人說,那是我們國家留不住人才,待遇給低了,留不住人才。有人說,那是國家政治體制不如歐美,別人要去尋找自由。也有人說國家落後了,提供不了最好的研究條件……
這些說法貌似都有道理,但是真細品起來,又都是漏洞百出的謬論。待遇要多高才是高?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忘了?國內打工仔都知道出門打工和家門口就業待遇肯定不同,為啥都選擇後者,而清北留學生不選擇呢?因為他們心裡沒有國,沒有家,沒有父母情,只有利己主義。
自由這個問題更複雜,今年全球的疫情都看到了,留學或者移民到歐美的華人他們在危機面前享受到的自由咱們通過媒體也看到了,如果真的有白人一樣的自由,也不會哭著喊著求國家包機回國了。
落後這個事情,就是瞎扯,祖國每天都在進步,發達國家稍有不慎也會落後,美國、歐洲不就是如此。要不就沒有美國制裁中國實體清單了,也不會讓美國拉著小夥伴圍剿華為和TikTok了。
說一千道一萬,北大清華成為「歐美人才基地」,既有自己的錯,也有目前國家中小學基礎教育的錯。
作為高校,北大清華的責任是為國為民把學生培養成人才,但現狀卻是本末倒置,變成了培養教師自己。「精緻利己主義「這樣的話出自於北大,同樣也是對北大自身的精確描述。清華因「不升職即走人」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了。但在大學,作為一名老師要升職,依靠的不是搞好教學,不是為人師表,而是和教育學生基本上無關的科研任務。像有些課程,老師不布置作業,只是上課講幾節課,那跟每個星期幾十個小時的批改工作量的負責任老師相比較,那他就可以用這些時間發表論文,積累一個學期,至少能發一篇文章,這個在評職稱的時候更能被認可。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學校逼著老師以脫離學生搞科研為榮,那些把大量精力花在學生身上的老師還有多少生存空間?更別說網友們指責清北大學愛國主義思想課上的少了,專業課老師都是能省就省了,還愛國主義?逆向淘汰的結果,必然是在老師們另類的「率先垂範」影響下,這樣的學校教出來的學生是什麼樣子,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如果把留學不歸這個屎盆子都扣在清北頭上也是不合理的。因為進入清北的學生,都是成年人,而且還是個性已經完全形成的成年人。有句話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北大清華雖然能夠可以想辦法營造氛圍,正面影響學生,但永遠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中小學階段已經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鑑於篇幅問題,目前就聊到這,哪些深層次的原因讓清北留學生回國率低,這問題有時間咱們再好好討論。歡迎大家留言,發表你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