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清華北大是為美國提供人才的後花園,真相究竟如何?

2020-12-05 文史痞子

提起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都會想到清華和北大。如果能夠邁入這兩所學府去學習,足以讓很多人對自己抱以羨慕的目光,但能邁入清華北大的確實少之又少,那山東省距離,一年60萬高考生,能邁入清華的只有不到200人。

可是就在最近一些日子裡,這兩所歷史悠久的著名學府卻飽受非議。甚至有人質疑這兩所學校空有其表。特別是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對校內的學生教育的根本不夠。之所以會有這種懷疑,或許還真是有一定根據。

根據一些不完全的統計,這兩所一等一的高校畢業的學生,直接就業的比例大概不到3成,很多學生都選擇繼續深造或者去國外留學。但是根據統計,清華北大學成歸國的學子僅僅不到2成,80%以上的學生,在面對國外安逸的生活的時候,選擇心安理得地留在了國外工作,為國外的科技甚至軍事事業做「貢獻」。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最近風頭正勁的愛國教授鄭強,就曾經在做報告的時候,特別提到過這樣的問題。國家花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物力去培養的人才,最後卻成為了別國的科學家。這些人還信誓旦旦地,用科學無國界這句話來為自己的行為打掩護。真的很令人擔心。

對此,甚至有的人把清華和北大比喻成了,為美國培育人才的後花園。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今天來看一看吧。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100%完美的事情,也沒有萬分絕對的事情。的確很多從清華和北大畢業的優秀人才,都選擇了去國外發展。

比如說美國矽谷就有清華的校友會。光註冊會員就超過5000人之多。但是有人粗略地估算過,在矽谷的清華畢業生已經超過萬人。

這份數據的確令人膽戰心驚。但是人們忽視了一個問題。這些出國定居的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他們出國的時間都比較早。隨著國家發展的越來越生機勃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願意留在國內。哪怕是出國留學,也只是暫時的行為。他們還是願意最後回到國內發展的。畢竟根在祖國,無論走多遠也願意回到祖國的懷抱。

近幾年的出國留學數據就可以說明一切。以清華大學為例,出國留學的人員本科生佔1/4,碩士生僅有1/20,而博士生則為1/10。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優秀人才還是留在了國內發展。

其實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說明一切。很多知名人士都是清華北大的高材生。比如說趙偉國、朱一明這兩個存儲器巨頭的掌門人。比如說美團、豆瓣、搜狐這些巨頭企業,他們的創始人都是清華和北大畢業的。在兩院院士中,清華北大校友人數也是遙遙領先。

可見每年這兩所頂級高校,都為國內各行各業輸送了很多的全方位人才。並不是什麼所謂的為美國提供人才的後花園。

其實高材生出國留學並不是一件壞事。只有多走一走多看一看,才能取長補短獲取更先進的知識。就算是有些人選擇暫時定居國外,也是為了在國外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只要時機遇到他們都會選擇回國,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

如果真的是國內留不住人才的話,各大企業單位才更需要審視一下自身的優缺點。他們是否給予了人才合適的成長土壤?如果這一點符合要求的話,相信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到他國去做二等公民的。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成為「歐美人才基地」,究竟錯在何處?
    據2019年5月數據顯示,12.8萬清華校友裡,有67%都在建設別的國家。其中56280人在國外發展從事重要行業,14784人在海外定居。光美國矽谷一地,就有超過兩萬清華學子在那裡供職。清華大學一度被諷刺為「西方人才的搖籃」。北京大學15.5萬的北大校友裡,23405人留在了美國工作和生活。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給美國送去了94469位中國人才!
  •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我們大家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內最高學府,而每一年清華、北大都有一批優秀的學生往美國跑呢?現在就有部分人嘲諷清華、北大是美國大學的學前班,專門為美國大學培養人才。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呢?
  • 清華北大專門「給美國培養人才」?真實數據「打臉」謠言
    這種種謠言之下,讓不少人都對清華、北大形成一種偏見,難道清華、北大專門「給美國提供人才」? 而這樣的數據經過自媒體的「大肆宣揚」,清華北大似乎成為了美國的「人才輸送基地」。 一旦出現點兒國際上相關的風吹草動,就覺得清華北大「不過如此」。 而在真實的數據和實情下,其實清華北大並非大家表面上看到的這些,很多都是謠言。
  •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清華北大始終甩不掉「歐美人才基地」的帽子呢
    教育出來的大量留學生,學成不歸國,為美國服務,真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忘不了為建校提供資金的美國佬?清北大學錄取了是全國最出色的高考狀元,花費了國家大量經費,最後卻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大量出走他國,不能服務於自己國家的建設。2019年5月數據顯示,12.8萬清華校友裡,有67%都在建設別的國家。其中56280人在國外發展從事重要行業,14784人在海外定居。
  • 為什麼都說「清華一直在為美國輸送人才」?看數據
    近5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共有33575人,其中出國(境)深造人數有5460人,出國(境)比例為16.3% 那麼,從整體上看83.7%清華大學畢業生都選擇了在國內發展…這就是現在一直流傳的「清華一直在為美國輸送人才」?
  • 別罵清華北大為美國輸送人才了,清華和阿里在AI貢獻比你想像的大
    人工智慧的強大,想必大家都有目共睹,多少都了解或看過AI機器人戰勝人類取得奇蹟的新聞資訊。而談起人工智慧的另一面——繞過人工智慧檢查欺騙AI所引發的安全性問題,可能就不是那麼多人知道了。這些,估計也只是業內人和科技愛好者了解一些。
  • 許晨陽、顏寧出走美國的真相是什麼?中國教育沒有人才戰略眼光!
    近年來清華北大等高校的大面積留學生出國不歸引起了中國公眾的不滿。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談到,我這屆的清華畢業生有2216人,大約有1600選擇到美國留學,大部分現在還在美國。至今有2萬清北生,25萬華人,在矽谷工作,不願回國。
  • 前有清華顏寧,後有北大許晨陽,為何人才回國後,又跑了
    然而人們漸漸發現,那些出國留學的人才卻越來越多的選擇在國外定居了,其中包括清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顏寧和許晨陽。 清華和北大是中國最高的兩座學府,連家中目不識丁的老人都知道清華北大是怎樣的存在。這兩所大學,雲集了全國以及全世界各大人才,在這裡學習的人,沒有一個是普普通通的。
  • 前有清華顏寧,後有北大許晨陽,為何人才回國後,又跑了?
    其實,這人才缺少的原因無異於一個人才流失問題,整個中國培養的大半高精尖人才在學成歸來之後全部流向他國,真正歸國為我國做貢獻的人少之又少。這樣想想,我們就明白了為何我國會缺少人才。尤其是清華大學的顏寧和北京大學的許晨陽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為什麼很多學成歸來之後的留學人才在歸國一段時間後都要選擇再次出國呢?為什麼我國想要留住人才為何就如此艱辛呢?
  • 13 所高校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清華、北大不在列!為什麼?
    美國給出的理由是:為中國軍方使用的物品採購提供支持、與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背道而馳。 這些學校裡面,既有非常出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廣東工業大學,但是根據美國的說法,這些大學或多或少的都具有軍方背景。
  • 「丘賽」清華慘敗北大完勝,丘成桐震怒,網友:黃金一代在哪?
    丘大師在列舉了清華北大賽事中取得的成績之後,說了這樣的話:我們需要嚴格的檢討!現在大家都不想負責任教好學生,研究亦不見超勝,如何向學校,如何向政府交代?但是卻有不少老師認為待遇不夠好,企圖減少授課時間。這些競賽其實是硬指標,教好學生是你們的責任,不是你們在幫忙誰!升級和加薪都會有直接關係!
  • 美國網羅全球人才?僅矽谷就2萬清華畢業生,在為別人培養?
    清華畢業生加入美國籍,為美國社會服務?美國從全世界收割人才,到底憑什麼?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還是世界人才的聚集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前往美國。我國清華、北大等名校很多本科畢業生都會選擇前往美國繼續深造,而且在畢業後,其中一部分都選擇了繼續留在美國企業工作或進行科研。僅矽谷就有近2萬清華畢業生?在我國一檔訪談欄目中,著名教授金燦榮曾提及過,美國一直都致力於網羅全球人才。
  • 高考報考:北大PK清華,你會如何選擇
    對於有實力衝擊北大清華的考生和家長來說,總是在問:北大PK清華,你會選擇誰?   北大和清華,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兩顆奪目的明珠,猶如並蒂蓮花,都位於風景如畫的北京西郊。同樣坐擁一汪浪漫的名湖--未名湖與月色荷塘。但兩校的氣質,在近百年來卻迥然不同。常說北大人"指點江山,揮斥方遒",而清華人"埋頭苦幹,行勝於言"。北大與清華,歷來相爭,誰是第一?
  • 清華、北大等高層次人才齊聚海鹽,為核電關聯及核技術應用產業鏈...
    清華、北大等高層次人才齊聚海鹽,為核電關聯及核技術應用產業鏈注入新動能 !融入長三角 海鹽在行動今天,海鹽核電關聯產業高端人才對接會在核電科技館舉行。活動吸引了包括國家級高端人才在內的10名高層次人才,展示了核電數字信息、核電裝備製造、核電生產性服務等相關項目。
  • 美國制裁清單為何沒有清華北大?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科學無國界
    美國商務部更是採取實際行動,不斷擴充制裁清單的成員名額,這種行為完全是以損人又害己的方式去幹預中國的強大之路。同時很多人看到名單後不免發出疑問:美國制裁清單為何沒有清華北大?浙江大學教授鄭強也給出了答案:科學無國界。
  • 清華在丘賽慘敗北大,引丘成桐怒斥?北大數學這麼強,還得謝清華
    現在大家都不想負責任教好學生,研究亦不見超勝,如何向學校,如何向政府交代?但是卻有不少老師認為待遇不夠好,企圖減少授課時間!這些競賽其實是硬指標,教好學生是你們的責任,不是你們在幫忙誰!升級和加薪都會有直接關係。」那麼,今年的「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結果真的如網傳截圖所言:北京大學大勝,清華大學慘敗嗎?
  • 60%-70%的留學畢業生去了美國,清華北大畢業生都愛去美國
    在我們這些非清華、北大的人看來,能夠考進這兩所中國頂尖學府的大學生,可以說是我國的頂尖人才,他們應該不愁就業。但是從兩校的就業質量報告來看,北京大學的總體就業率為98.02%,清華大學的總體就業率為99%。其中北京大學的未就業人數為90人,清華大學的未就業人數為70人。
  • 清華北大又被嘲諷了!我國十大工程領頭人,竟無一出自清北
    大國重器,它們有的是維護我國國防的中堅力量,如遼寧號,殲-20,有的是代表我國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如華為5G,有的為我國交通技術提供新的可能,復興號、C919客機,有的代表我國航天的代表,如天宮、嫦娥、北鬥。
  • 美國教授: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北大清華浙大從「三流」提升為「二流...
    他說:「以美國大學為例,它們是三流學校數論文篇數,二流學校數論文的影響因子,一流學校不對論文發表提要求,而頂尖的大學非常強調教學。在美國這些大學都是資源較少的州立大學,這些大學,有些就被定位為教學型大學,像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ies。有些是小州的州立大學,像Kansas State。這些大學,校長底氣不足,難以抗拒州政府與議員的幹涉。天下英才有限,到了這些學校,能分到的人才,就微不足道了,數字管理,簡單明瞭,成本低廉。
  • 那個說「懶得考清華北大」16歲女孩,最後考了多少分?
    小時候,父母長輩總是愛逗家裡的小孩子,比如問一些你長大後想當什麼呀?大多數人都是從雄心壯志的心態過來的,往往都是聲如洪鐘回道:「我要當科學家,畫家,醫生!」而一問道考什麼學校,小小的腦袋裡還會裝著大大的疑問,自己究竟是考清華呢,還是北大呢?這個問題還真是讓人難以抉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