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都會想到清華和北大。如果能夠邁入這兩所學府去學習,足以讓很多人對自己抱以羨慕的目光,但能邁入清華北大的確實少之又少,那山東省距離,一年60萬高考生,能邁入清華的只有不到200人。
可是就在最近一些日子裡,這兩所歷史悠久的著名學府卻飽受非議。甚至有人質疑這兩所學校空有其表。特別是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對校內的學生教育的根本不夠。之所以會有這種懷疑,或許還真是有一定根據。
根據一些不完全的統計,這兩所一等一的高校畢業的學生,直接就業的比例大概不到3成,很多學生都選擇繼續深造或者去國外留學。但是根據統計,清華北大學成歸國的學子僅僅不到2成,80%以上的學生,在面對國外安逸的生活的時候,選擇心安理得地留在了國外工作,為國外的科技甚至軍事事業做「貢獻」。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最近風頭正勁的愛國教授鄭強,就曾經在做報告的時候,特別提到過這樣的問題。國家花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物力去培養的人才,最後卻成為了別國的科學家。這些人還信誓旦旦地,用科學無國界這句話來為自己的行為打掩護。真的很令人擔心。
對此,甚至有的人把清華和北大比喻成了,為美國培育人才的後花園。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今天來看一看吧。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100%完美的事情,也沒有萬分絕對的事情。的確很多從清華和北大畢業的優秀人才,都選擇了去國外發展。
比如說美國矽谷就有清華的校友會。光註冊會員就超過5000人之多。但是有人粗略地估算過,在矽谷的清華畢業生已經超過萬人。
這份數據的確令人膽戰心驚。但是人們忽視了一個問題。這些出國定居的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他們出國的時間都比較早。隨著國家發展的越來越生機勃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願意留在國內。哪怕是出國留學,也只是暫時的行為。他們還是願意最後回到國內發展的。畢竟根在祖國,無論走多遠也願意回到祖國的懷抱。
近幾年的出國留學數據就可以說明一切。以清華大學為例,出國留學的人員本科生佔1/4,碩士生僅有1/20,而博士生則為1/10。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優秀人才還是留在了國內發展。
其實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說明一切。很多知名人士都是清華北大的高材生。比如說趙偉國、朱一明這兩個存儲器巨頭的掌門人。比如說美團、豆瓣、搜狐這些巨頭企業,他們的創始人都是清華和北大畢業的。在兩院院士中,清華北大校友人數也是遙遙領先。
可見每年這兩所頂級高校,都為國內各行各業輸送了很多的全方位人才。並不是什麼所謂的為美國提供人才的後花園。
其實高材生出國留學並不是一件壞事。只有多走一走多看一看,才能取長補短獲取更先進的知識。就算是有些人選擇暫時定居國外,也是為了在國外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只要時機遇到他們都會選擇回國,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
如果真的是國內留不住人才的話,各大企業單位才更需要審視一下自身的優缺點。他們是否給予了人才合適的成長土壤?如果這一點符合要求的話,相信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到他國去做二等公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