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罵清華北大為美國輸送人才了,清華和阿里在AI貢獻比你想像的大

2020-12-05 機智客

人工智慧的強大,想必大家都有目共睹,多少都了解或看過AI機器人戰勝人類取得奇蹟的新聞資訊。而談起人工智慧的另一面——繞過人工智慧檢查欺騙AI所引發的安全性問題,可能就不是那麼多人知道了。這些,估計也只是業內人和科技愛好者了解一些。

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基於對抗樣本設施的實例。也就是說,AI的人臉識別現在已經深入人心,普及應用於各種各樣的生活場合,然而,要愚弄AI的人臉識別功能,也並不是新鮮事。早就有人測試過,基於人臉打造了一款3D面具,居然逐一擊破了諸多個刷臉支付程序。國內幾個小學生發現,用列印的照片刷臉就能騙過智能快遞櫃。

上面是基本的欺騙攻擊,而物理對抗實例,現在已經用在了T恤衫上了。也就是我們穿上有用對抗攻擊 (Adversarial Attack)技術專門製作的花紋T恤,就能騙過人工智慧檢測,居然可以達到「隱身」的目的。這個過程中,還解決了T恤因褶皺、變形,所導致的降低攻擊成率問題。而這個AI模型的攻擊成功率已最高達到74%。

人工智慧的人臉識別刷臉功能如此普及,然而它卻又如此脆弱,脆弱的「不堪一擊」。所以現在的AI人臉識別,已經不是單一用程序,比如基於特殊硬體裝置的配合,比如阿里的活體檢測方案。即便如此,人工智慧這個對抗性圖案引發的安全問題依然是困擾業界的難題。

這也是阿里安全攜手清華大學,聯合舉辦全球首個針對目標檢測算法的對抗攻擊競賽——安全AI挑戰者計劃的方向。以對抗樣本為核心,假想未來作為安全AI防守者的身份,結合內容安全場景,從文字、圖像、視頻、聲音等多個領域,針對對抗樣本技術召集「挑戰者」共同打磨AI模型安全。

阿里有錢有資源,清華有人才有技術,互相補充相得益彰。這個安全AI挑戰者計劃,也吸引了全球200多所高校100多家企業來參加。今年的安全AI挑戰者計劃大會,將業內的模型安全問題體系化、標準化,並形成了一個優秀的社區。

最後說下清華大學,最近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可能都「不會很高興」,因為一張表格,被很多網民討伐並罵得狗血淋頭了。據悉,有媒體披露了10項中國最重要的科研項目、設計師名單和院校。我們國家高校排名一、二的清華北大無一上榜。

當然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有輿論稱清華北大在為美國輸送人才,清北學子畢業後去美國深造的學生,80%都留在美國了。再有清北被消減經費的資訊一出,有大量網友叫好,並對清華北大口誅筆伐。

其實,我們中國發展如此快,改革開放是分不開的。對於高科技頂尖科研領域的研發進展,清華沒有停止過,只是側重點不同。所以你覺得這個所謂的國家十項科研成果沒清華北大的事,該多麼羞恥。實際情況是,清華北大根本沒有航空航天院系專業。清華偏理、北大偏文,這是常識中的常識。清華偏理,但不在航空航天。在以前的文章裡,一人客也介紹過清華大學在科技領域的科研成果。在人工智慧、無人駕駛這些關注比較多的領域內,自己介紹過清華大學的進展,科技媒體權威媒體上也介紹過不止一次。

可嘆,理性似乎從來都淹沒在口水和戾氣中。狹隘、衝動、偏見、戾氣似乎從不會在網絡上消失。更可怕的是,不理性聽風就是雨的網民不僅有文化程度低的普通大眾,還有企業主和公司領導階層的人群。難道,他們就寧願由於一張截圖而衝動,而不願百度一下基本常識,懶得動?希望一人客親愛的關注者、粉絲和朋友們,都能理性客觀,避免情緒化,共同進步,不做鍵盤俠,避免狹隘民粹主義。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我們大家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內最高學府,而每一年清華、北大都有一批優秀的學生往美國跑呢?現在就有部分人嘲諷清華、北大是美國大學的學前班,專門為美國大學培養人才。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呢?
  • 清華北大專門「給美國培養人才」?真實數據「打臉」謠言
    而這樣的數據經過自媒體的「大肆宣揚」,清華北大似乎成為了美國的「人才輸送基地」。 一旦出現點兒國際上相關的風吹草動,就覺得清華北大「不過如此」。 而在真實的數據和實情下,其實清華北大並非大家表面上看到的這些,很多都是謠言。
  • 北大和清華對嫦娥五號貢獻有限,難道北大清華不再是頂尖大學了嗎
    國防科技中,清華和北大的貢獻確實不大近些年來,清華和北大對國防或者說航天科技的貢獻確實不算很大,這是事實。在中國國防科技體系中,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國防七子」、"軍工六校"以及「兵工七子。
  • 都說清華北大是為美國提供人才的後花園,真相究竟如何?
    提起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都會想到清華和北大。如果能夠邁入這兩所學府去學習,足以讓很多人對自己抱以羨慕的目光,但能邁入清華北大的確實少之又少,那山東省距離,一年60萬高考生,能邁入清華的只有不到200人。
  • 為什麼都說「清華一直在為美國輸送人才」?看數據
    近5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共有33575人,其中出國(境)深造人數有5460人,出國(境)比例為16.3% 那麼,從整體上看83.7%清華大學畢業生都選擇了在國內發展…這就是現在一直流傳的「清華一直在為美國輸送人才」?
  • 清華北大成為「歐美人才基地」,究竟錯在何處?
    據2019年5月數據顯示,12.8萬清華校友裡,有67%都在建設別的國家。其中56280人在國外發展從事重要行業,14784人在海外定居。光美國矽谷一地,就有超過兩萬清華學子在那裡供職。清華大學一度被諷刺為「西方人才的搖籃」。北京大學15.5萬的北大校友裡,23405人留在了美國工作和生活。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給美國送去了94469位中國人才!
  • 清華是美國人才輸送基地?清華校長很委屈:給你們看兩組數據
    清華大學是不是美國的人才輸送基地,一直都有很多人在質疑這個問題。而在最新召開的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大會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曬出兩組數據證清白:清華大學2019屆研究生,只有8.4%選擇了出國。2019屆本科生,只有24.6%選擇了出國。
  •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清華北大始終甩不掉「歐美人才基地」的帽子呢
    清北大學錄取了是全國最出色的高考狀元,花費了國家大量經費,最後卻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大量出走他國,不能服務於自己國家的建設。2019年5月數據顯示,12.8萬清華校友裡,有67%都在建設別的國家。其中56280人在國外發展從事重要行業,14784人在海外定居。光美國矽谷一地,就有超過兩萬清華學子在那裡供職。清華大學一度被諷刺為「西方人才的搖籃」。
  • 清華北大面對公眾的質疑和批評,始終保持沉默,背後有何考量?
    大家都知道,在清華北大學習的都是學霸中的學霸,畢業生除了被企業籤走之外,剩下的就是繼續深造或者出國留學。國外許多大學都有清華北大的校友會和聯盟,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次疫情期間留學生為武漢做出的貢獻。雖是如此,清華北大的留學生也免不了大眾的批評,大家對於清北大學生畢業留在美國這件事很是反對,他們認為留學生們應該回國為國家做貢獻。長期以來,公眾對於清華北大留學生留在美國就業這件事很是反感。雖然清華北大的學校官網都寫著自己愛國情懷以及為國家做的貢獻。而且清華北大的留學生出現新的科研成果也會在學校官網上顯示出來,但標示的確是國外的大學名字。
  • 清華北大錄取人數最多的高中,湖南4大名校上榜,有你的母校嗎?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我國最好的兩所高校,每年在各大機構的排名中都是數一數二的。這兩所院校是家長和學生心中的理想學校,成為了高三學子奮鬥的目標。想要考上清華北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裸考考入學校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經過特殊類型招生進入。
  • 如果鄭強教授當清華和北大的校長,能留住這兩所學校的人才嗎?
    兩個都是他當的話,定能教育出品質兼優的人才,兩校的校長都不好當,但鄭強教授的愛國情懷!肯定能夠使愛錢的,慢慢被他教育出愛國的,願鄭強教授身體健康,精力興旺!為國家育英才。如果只有用高待遇來吸引人才,這也證明現高校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失敗!美國不就是用高收入把學生留下的嗎?如果是為錢,錢學森會回國嗎?如果是為個人科學成就,錢學森會回國嗎?
  • 清華在丘賽慘敗北大,引丘成桐怒斥?北大數學這麼強,還得謝清華
    但是,即便清華數學已經進步非常大,這些年比著北大還是差一步。「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是以丘老的名字命名的,我們就拿它每年的競賽結果來對比。不難看出,從丘賽的結果來看,北大不能說碾壓清華,但確實比清華強了些。除此之外,北大數院確實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數學人才,惲之瑋、張偉、劉一峰、許晨陽、朱歆文、柳智宇、韋東奕、李馳、袁新意、馬宗明、肖梁、王博潼.......
  • 美國制裁清單為何沒有清華北大?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科學無國界
    美國商務部更是採取實際行動,不斷擴充制裁清單的成員名額,這種行為完全是以損人又害己的方式去幹預中國的強大之路。同時很多人看到名單後不免發出疑問:美國制裁清單為何沒有清華北大?浙江大學教授鄭強也給出了答案:科學無國界。
  • 高考報考:北大PK清華,你會如何選擇
    2013年高考的步伐越來越近,家長和考生此時,最為焦慮的就是高考志願填報問題。尤其是在院校選擇上,總會很糾結。對於有實力衝擊北大清華的考生和家長來說,總是在問:北大PK清華,你會選擇誰?   北大和清華,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兩顆奪目的明珠,猶如並蒂蓮花,都位於風景如畫的北京西郊。
  • 13 所高校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清華、北大不在列!為什麼?
    2、這些學校覆蓋的領域很廣,有計算機、人工智慧、工程、材料、大數據、電子信息化等,基本都是中國最新的前沿學科,也正是美國處心積慮想封殺我們的真正人才搖籃。 為什麼清華、北大不在「實體清單」之列? 提到清華、北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論高考的錄取分數,這兩所高校在每一個省份都是前二的存在。換句話說,我國最頂級的人才,都去到了清華、北大。最頂級的人才,都去到了清華、北大,按理說它們的存在更應該讓美國害怕。然而結果卻不是這樣,這又是為什麼呢?
  • 清華北大有多了不起?沒什麼了不起,網友:敢招差生培養成才嗎?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在我們國家最好的大學,就是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大學不僅歷史悠久,實力也是非常強。清華北大在我國的地位太超然了,它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兩所院校可以統稱為中國最好的大學。清華北大真的了不起嗎?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是清華北大「收割」的學生厲害。你收的這些學生就是全國排名前百分之零點一。清華北大把他們培養四年,從0.1培養成1,你說你做什麼貢獻?清華的教育就是在教小鳥飛。
  • 美國教授: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北大清華浙大從「三流」提升為「二流...
    美國大學教授:清華北大浙大是三流大學 李志文先生是美國杜蘭大學商學院蔻翰講座教授,浙江大學光彪講座教授、商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特聘教授。他對當今國際高等教育和中國大學發展道路有寬闊的視野和獨到的見解。
  • 美國網羅全球人才?僅矽谷就2萬清華畢業生,在為別人培養?
    清華畢業生加入美國籍,為美國社會服務?美國從全世界收割人才,到底憑什麼?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還是世界人才的聚集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前往美國。我國清華、北大等名校很多本科畢業生都會選擇前往美國繼續深造,而且在畢業後,其中一部分都選擇了繼續留在美國企業工作或進行科研。僅矽谷就有近2萬清華畢業生?在我國一檔訪談欄目中,著名教授金燦榮曾提及過,美國一直都致力於網羅全球人才。
  • 清華和北大的客座教授葛惟昆關於中外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所以自學的能力、自我更新的本領,對於創新型人才是最根本的能力。我國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大量人才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科學進步做出了基礎貢獻。但是我們的人才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呈現扁平狀分布,缺少出類拔萃的特別傑出的人才,即所謂大師、或一流科學家。根據我在境外高校二十多年學習和教學科研的經驗,我覺得西方教育體制和成才模式有幾點值得借鑑之處。
  • 前有清華顏寧,後有北大許晨陽,為何人才回國後,又跑了
    在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人才是決計不會被輕易埋沒的,只要有能力,有才幹,便總會在特定領域大展拳腳。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我們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越來越多人才出國留學,為自己的知識儲備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