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權力是有限,但是鄭強教授的呼聲和滿腔赤誠一旦燎原,勢必成勢。實事求是,勇於發聲,講真話,有激情,該贊!敢於吃螃蟹的人就是該贊。自由是好的,誰都嚮往自由,但是絕對的自由,容易走向極端的個人主義,而那些被「捧壞」了的高材生,正是這樣一個群體。
思維僵化,論資排輩不是那麼好改變的。想要改得快,就要用新制度新規定強制改變。論實力和創新,有能力就上。不論資排輩。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這是一個架構的問題,而且是地基打在了沙灘上。社會的大環境,大背景下很難去除這個病根。鄭強教授的行政級別最多,他也就是一個廳級待遇的人。想改變現狀,難上加難。
去國外留學是很必要的事情,閉關鎖國是不可以的,高端技術都在國外,出列與它國同檔次優惠條件招回優秀人才,沒學成的不要招,單靠愛國沒有資金基礎又回到60年代水平,鄭教授是書記材料。
一身兩職!兩個都是他當的話,定能教育出品質兼優的人才,兩校的校長都不好當,但鄭強教授的愛國情懷!肯定能夠使愛錢的,慢慢被他教育出愛國的,願鄭強教授身體健康,精力興旺!為國家育英才。
如果只有用高待遇來吸引人才,這也證明現高校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失敗!美國不就是用高收入把學生留下的嗎?如果是為錢,錢學森會回國嗎?如果是為個人科學成就,錢學森會回國嗎?沒指望所有人都回國,但是加強責任教育,加強學生民主責任感,肯定會比現在好很多! 讓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而不是培養一群精緻利己主義者!
鄭強教授的愛國正義,要在全國形成一個氛圍學習他並為之努力,全社會才有進步,外出才能減少。大環境不變就變成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一碼歸一碼,各人歸各人。
現北大、清華兩校校長,估計只能搞科研是好手!但搞管理可能是外行。搞科研是單一的集中高 、精、尖;但管理是另一碼事,它具備膽略膽實,既寬泛又細心,既施激情又展定力,既結才華於一身,更有忠貞不移的愛國情懷!鄭強教授正是教育界的純正精英奇才!委以鄭教授重任,相信教育界定會換然一新!怎麼說也不為過。
原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曾任貴州大學校長,現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他是網紅校長(書記),是深受全國人民喜愛的大學教授。然而,他跟你我一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並非是一個神通廣大的人。因此,我認為他也解決不了「北大清華畢業生出國留學回不來」的問題。
應該會比現在的校長做得好,主要鄭教授一直專心做教育,現在大學校長專門為本校做教育的太少了。都是天天尋思怎麼升職為,要補助,滿腦子都是錢,能做好教育怪了。再就是鄭教授想去北大清華做校長基本沒機會,那個位置上的人是肥缺,現在社會背景下專門搞教育和學問的人是做不上那個位置的。鄭校長只能感嘆真心踏實做教育太難了!
我覺得鄭強教授最適合最北大清華的校長,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學術專業是頂級專家教授級別,更為關鍵的是他能影響一個學校的校風,增強愛國之心,這是無價的!也正是北大清華之類名校最缺的!但我們認為鄭強教授確實是當今中國為數不多的教授,他敢說真話,你呢?他講出了中國教育的是與非,你呢?他的成就還不能蹬天,只在謀領域卓有成就,你呢?他不人云亦云,唯唯諾諾,有自己獨到的理論和實踐,你呢?他至少有強烈的愛國熱情,你呢?有能力,有思想,有觀點見解就要表達出來,你呢?有幾千上萬的學士博士認可和喜歡他,你呢?所以說,當自己不管你有沒有能力,想與不想出名的時候,不要指責別人的這或那,我認為你和鄭強都是可以的,中國至少還需要很多像你和鄭強這樣的人,但願吧!好嗎?
留學生不在學校方面,你要知道圍繞校園有多少中介,往屆留學生有多少靠中介生存,這是一個類似傳銷的產業鏈,言傳身教,為他國和中介利益,掏空中國人力物力,而不遺餘力。
教授或導師的意見對學生影響非常大!教師隊伍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現在這些導師本身對國家意見就大,不管是自身成長沒滿足造成還是本身崇洋媚外,都對學生有極大影響,天天給學生灌輸外國什麼都好,學生不走才怪。最主要的原因是,此前多年,我國的科研環境、氛圍、軟硬體,乃至待遇等都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差之甚遠。 這種觀點看上去特別有道理,實際是給去美國的人找理由。想去有一百個理由,想留在中國一個理由就可以。
留不留得住不是學校的問題,而是國家政策的問題。出去了會不會回來其實也是國家政策環境決定的。還有就是出去留學是很好的事,閉關鎖國閉門造車是沒有前途的。相信大部分留學生是愛國的,有機會條件成熟他們是會為國家做貢獻的。
留不住人不是學校能糾正的! 戰國時期魏國人才濟濟,可是能讓魏國用上的人才一丟丟,除了魏文侯時期還算正常,其它時期都是看不見,結果魏才秦用,最後還幫助秦國滅了魏國。 中國什麼時候能看見這些人才?如果繼續看不見,繼續流失很正常。
留住與留不住是相對的。影響因素很多。能否抓住主要矛盾是關鍵。但人是決定因素這是顛覆不破的真理。有些人的決策建議上級就能堅決支持,而有些人的決策建議就是得不到支持和採納,這是為什麼?不要說"不能「,萬事皆有可能-因人而異。
國家應該組織象鄭強教授這樣的愛國演說家,到全國各大中學去演說,一定會感染很多學子的愛國熱情。想一想一個出國能當科學家的人,在本國培養時,從小學開始,都以尖子生加倍努力培養,以各種獎,獎學生,獎老師,獎學校,層層獎,直到大學畢業,成才後卻被外國人所用,威脅中國的安全,實在太虧了。
這個事說易不易,說難也不難,風氣形成幾十年了,想要剎住車,肯定會有慣性向前,但是如果不踩那一腳剎車,會一直向錯誤的方向滑下去。踩了剎車,再怎麼慢總會剎住的。 一般的大學入學軍訓時都會有愛國主義教育,剛入學的年輕人是容易受感化的,做不做愛國主義教育,做與不做肯定是有差別的。並非每個智商高的人都是精緻利己主義者。別忘了五四運動時清華北大還是主角。現在被西工大北航瞧不起,被國人唾罵,不值得清北反思嗎?
留不留的住人,不是一個校長能決定的。但一個大學學校的校風,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校長決定的。一批罵著社會的不負責任的、造假的高知分子能教育出什麼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是人才也被他們教育出國了。現在我們國家還有鄭強這樣的一批優秀教授受到大家的廣泛讚譽,是值得欣慰的。希望我們國家的各級教育工作者肩負起歷史使命,放眼未來,為我們國家教育出優秀人才。
我反而覺得可以,一個學校的氛圍,師德教育很重要,學校校長很有效仿力度,可以直接影響老師和學校其他領導以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校長的一言一行是很重要的。
如果這兩所大學的校長,教育工作者,教師每個人都能把愛國教育放在首位,我想,決不會出現民眾指責的現在這種狀況。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學校,現在是中美合作辦學,美國人很了解哪些人是學習尖子,尖子生被美國挖走也就不奇怪了,因為我們給了人家這個條件,人家不挖還等著裝傻呀!
我們國家的教育你看看從幼兒園開始有從小給孩子灌輸愛國這種課嗎?我不知道大城市有沒有?但至今我還沒有聽說,各校都是以成績好壞來衡量一個孩子的標準。看看網上曝光那些辱華的貶低祖國的人,哪個不是受到高等教育的!這原因到底出在哪裡。我們自己要反省。即使你有很高的文化和技能,不愛國都等於零。時間會證明這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