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長輩總是愛逗家裡的小孩子,比如問一些你長大後想當什麼呀?大多數人都是從雄心壯志的心態過來的,往往都是聲如洪鐘回道:「我要當科學家,畫家,醫生!」而一問道考什麼學校,小小的腦袋裡還會裝著大大的疑問,自己究竟是考清華呢,還是北大呢?這個問題還真是讓人難以抉擇呢!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再也不會那麼大言不慚了,回想兒時的壯志凌雲,只能說一句,還清華北大,真的是想多了。985,211高校都足夠讓我們拼命了,更不要說清華北大這樣高等學府了!
在這個很多事情都需要「人脈、資源」的年代,寒門子弟想要出人頭地,考試是如今相對公平的一條道路,尤其是高考。
高考是許多人的一次蛻變,是一個新的旅程開啟之路;高考也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可能一念天堂,也可能一念地獄。
一個好的學校勢必會為自己今後的學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好學校數量有限,因此才會出現「提高一分,幹掉千人」的口號。但是就是這樣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搞笑,也有人不屑於此,比如曾經就有一個廣東16歲女孩口出豪言:「懶得考清華北大」,這過去了一段時間後,咱們再回頭看,她高考又考了多少分呢?
中國高等學府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建於1911年,後經歷史變遷,於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它是全國級重點大學,位列各項世界級學術、工程計劃聯盟,是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前身為京師大學堂,後於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
它不僅是我國近現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更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
現在的北京大學也是全國它是全國級重點大學,位列各項世界級學術、工程計劃聯盟,是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
這兩所全國高等學府,是無數莘莘學子的終極夢想,就像很多人都說,如果你考上了清華北大任何一所學校,你的人生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就是這樣能讓人改變命運的兩所大學,還是有人不屑於顧,她就是廣東16歲女孩冼奇琪。不久前她在網上發表的「懶得考清華北大」的言論引起來網友的熱議。有人覺得她小小年紀卻大言不慚,懷疑她是不是僅僅炒作,或者是想要出名,又或者是自己原本就考不上清華北大而故意這樣說的。
其實冼奇琪的原話是這樣的,「其實我也想上高三,考清華北大,但是就是懶,萬一一不小心考砸了就不划算了。」
當時的她才高二,距離高考還有一年,但是她當做了一套高考試卷就有了636的高分,之後才有她在網上發表的那番言論。
不過從她636分的成績其實也不難看出,就算是沒有她網上的言論,憑她的成績也足以出圈,這個成績在考生中就是妥妥的學霸。而實際上也是如此,冼奇琪是一名妥妥的00後,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的附屬中學,從小到大的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甚至都沒有上過什麼補習班。
這個「別人家的孩子」,還對數學特別敏感,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六年級時,她開始接觸到了奧數,整日沉浸在數學的海洋裡,一直努力著。
其實她「口出狂言」、「大言不慚」的情況跟當年保送北大,後來說「北大還行」的撒貝寧一樣,都是一種底氣的象徵,因為那個時候的她決定去中科大少年班深造學習了。
有人說萬物皆可數學,可見數學在實際生活的中的重要性。其實大多數人類進步的推動性科學都會用到基礎科學。
基礎科學與實用科學不一樣,不僅難,在普通人眼裡還不怎麼實用。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現代物理都是基於萬有引力而衍生的,但是做演算的時候卻不會再叫你推導一遍公式,又比如都知道1+1=2,但是誰也不會要求小學生重新證明一次1+1=2的結論。而這其中提到的萬有引力,和1+1=2就是基礎科學。
基礎科學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根本動力,而中科大的少年班就是一個培養這種人才的地方,它還被稱為是「中國的麻省理工」,冼奇琪就是進入了這個地方深造,而和她同時錄取的同學全國僅有48人,可見她也擔得上天才的稱號了。
如今的冼奇琪在老師的帶領下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學習。
或許真的像她認為的一樣,這樣的學習氛圍和教育方式才更適合她,才能讓她不浪費時間,更加能發揮出自己所有的才能。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不出意外,冼奇琪學成歸來後也一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