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也是國內學子們心中的求學聖地。
同樣的,哈佛也是美國千千萬孩子追求學術至高點的夢,人才選拔萬裡挑一。當千軍萬馬對上一枝獨秀,這兩所學校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如果拋開教育系統、人口基數差異等因素,單從錄取率分析來看, 中國孩子考清華VS美國學生考哈佛,究竟哪個難度比較大?
美國學生考哈佛
我們先來看看美國學生考哈佛,錄取機率有多少?
根據哈佛大學官方數據,2020屆有 39041名 申請者,錄取 2106人 ,實際報到 1667人 ,其中國際學生比例 11.4% 。這樣算下來,美國本土新生錄取人數大約在 1477人 。
那麼,美國每年有多少高中畢業生?根據全美教育數據中心(NCES)的統計,這個數字在 350萬 左右。
因此美國學生進入哈佛的比例大概是: 1,477 / 3,500,000 = 0.0422%( 萬分之4.22 )。
中國學生考清華
按照相同的公式,我們再給中國學子們算上一筆帳。
根據中國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16年,清華大學錄取本科新生 3300餘人 ,而同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 940萬 。
所以,中國學生進入清華的比例大概是: 3,300 / 9,400,000 = 0.0351%( 萬分之3.51 )。
如果考慮到 中國各省市教育資源不平均 的情況,把錄取率放到不同省或地區來看,你會發現對於不同省市的學子們來說,考取清華大學的機率也是截然不同的!
從清華大學在全國的錄取人數上來看,前三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人數上北京遙遙領先,佔清華在全國總錄取人數的9.39%,幾乎是在滬招生人數的3倍,天津錄取人數佔清華錄取總人數的2.19%,僅是北京的1/4。
反之,部分省的學生想要就讀清華難於登天,比如吉林省,錄取率約 萬分之1 ,貴州約 萬分之3 ,雲南、甘肅省都在 萬分之4左右 。
總結來看,單從人口比例角度分析, 中國孩子進清華比美國孩子進哈佛還要「難」上那麼一點。 默默地為廣大中國學子們抹一把辛酸淚。
終極考驗
中國學生考美國哈佛
殘酷的是,對於廣大學子們來說,考清華還不是最艱難的,更艱難的是中國學子申請美國哈佛!!!!
想要申請哈佛,排除軟素質背景,學術成績是必備的硬性要求。
10月College Board 官方公布的SAT全球分數統計中顯示,總分在1000到1190、800到900之間的考生佔比最大,比例分別為36%、30%,佔去整個考生群體的一大半。
如果SAT分數拿到1400,相當於打敗了95%的考生。然而,漫漫的哈佛申請路上,SAT 1500+已成為標配。(註: SAT 滿分1600)
不局限於哈佛,縱觀常春藤在中國的招生錄取率,大家就要心涼半截。
目前,據民間不完全統計,藤校今年在大陸高中內共錄取186人。
而根據美國招生辦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大陸申請常春藤的學生約為4萬人。
這就意味著 , 2017年藤校在中國大陸錄取率約為0.46%。
而這些成功入讀常春藤的大陸學生來自哪些學校呢?下表我們將詳細統計一下:
拿錄取人數最多的城市北京來舉例,今年,北京地區有56人(數據來自上表)進入常春藤,換言之,常春藤在北京的錄取率約為 0.14% 。
而北京市2017年的高考報名總數為60638,今年 北京地區有475人走高考途徑進入清華北大,這就意味著 清北在北京錄取率約 0.78% 。
這樣一比就能看到, 北京學生考取常春藤要比考清北難得多的多!!!!!
造成錄取差異的一部分原因是由於 不同護照持有者所在的申請池(application pool)不同 。
美國很多學校對華招生有名額限制,拿本科舉例來看, 哈佛每年大概7、8個,斯坦福和耶魯都是15個左右,普林斯頓則是在10個左右。
簡而言之,縱使申請季人才濟濟,能夠獲得名校垂青的就那麼幾個。
常春藤到底更偏愛怎樣的學生?
去年,《普林斯頓評論》與《時代周刊》合編的年刊 《適合你的最佳大學》,結合《普林斯頓評論》公布在網上的評估方法,說姐總結出了一套「美國大學標準錄取公式」, 供各位考生參考:
學生「錄取指數」
=
就讀高中(0-4分) + 課程難度(0-21分) + 年級排名(0-3分) + 平均成績(0-16分) + SAT成績(6-25分) + 國家榮譽學者決賽者(0-3分)
+
申請論文(-3-5分) + 推薦信(-2-4分) + 課外活動(-5-30分) + 種族多元化(-3-5分) +體育活動(8-40分) + 超級錄取(40分)
+
加分項目:父母(3~8分)+家住遠處(3分)+教練徵召(5-10分)+極其特殊性(3-5分)
以下是各大類別的詳細解讀:
就讀高中 (0-4分)
最知名的高中:4分
美國名校、富人區公立學校:3分
一般公立高中:0分
美國公立學校的財政來源於州政府的撥款和當地居民的房地產稅兩項,房地產稅是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政府可以利用這筆經費購買教學設備,建新的校舍和圖書館,聘請好教師,教育質量自然就好起來了。
課程難度 (0-21分)
AP課程或國際學士項目課程:21分
修榮譽和AP課程的主課(語文、數學、外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14分
修一般課程,沒有榮譽和AP課程:6分
兩年只修五門以下主課的:0分
平均成績 (0-16分)
GPA 4.0 (95-100分):16分
GPA 3.5-3.9 (90-94分):15分
GPA 3.0-3.4 (85-89分):14分
GPA 2.5-2.9 (80-84分):12分
GPA 2.0-2.4 (75-79分):10分
GPA 2.0以下 (75分以下):0分
美國高中學校的打分各校之間差別很大,對高中四年的平均成績GPA的折算也很不相同。以上是以最普通的百分制折算成4.0制的例子,最高分區的95-100分即GPA4.0,得到16分。
年級排名 (0-3分)
全年級排名第一的學生:3分
全年級排名前10%的學生:2分
全年級排名前25%的學生:1分
全年級排名50%以下的學生:0分
SAT成績 (6-25分)
SAT I的成績在這裡也可以折算成錄取的參考指數。(按照新SAT總分1600分計算)SAT成績折算錄取指數分數的公式是將SAT成績除以63。
國家榮譽學者決賽者 (0-3分)
國家榮譽學者決賽者是每年在全美高中生畢業班中評出來的,其中的主要依據之一是畢業前一年參加的PSAT考試和SAT考試的成績。每年進入全美決賽的有8000人,最後成為國家榮譽學者的只有2400名。
不過大學給予入圍決賽的8000名學生與國家榮譽學者同等的待遇,有的大學給予他們非常優厚的榮譽獎學金。
申請文書 (-3-5分)
招生委員會收到的最好的論文之一:5分
非常好的論文:3分
草率的、有結構問題、拼寫錯誤或看似由別人寫的文書:-3分
申請文書在大學申請時會起很大的作用。文書的好壞得分相差8分!中國學生要尤其注意了,遞交一篇不好的文書,對申請有害無利!
推薦信 (-3-4分)
全國著名的教導主任寫的強有力的推薦信: 4分
具備其他材料,但沒有提到申請人個性的推薦信:3分
比要求的份數多寄,每多寄一封推薦信:-2分
與申請學校有關係的政客、名人寫的推薦信,每封:-2分
寫自非專業學科的教師或沒有強調特點的推薦信:-3分
很顯然,推薦信不是請政要、大咖來寫就效果更好!請學生和家長千萬不要盲目地請人寫推薦信了!
課外活動 (-5-30分)
極為突出,多方面表現活躍,在社區或學校很受尊重,並在多次活動中是領導者兼苦幹者的:30分
參加多項社區、學校活動,創辦或領導至少一個組織,或者每周工作20~30個小時的:22分
不是社團領導者,但是穩定的骨幹:15分
表現一般,有一點興趣,但是更注意自己的愛好,參加一兩個組織或者一星期工作幾個小時的:10分
從不參加社區學校裡的活動:-5分
課外活動所佔的比分之高令人驚訝!你可以明顯看出美國名校的錄取偏好。現實是:如果不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就幾乎不可能被一流大學錄取!
種族多元化 (-3-5分)
少數民族、印第安人:3分
女生申請工學院的:3分
亞裔:-3分
外國人:5分
對美國名校歧視亞裔的指責並非空穴來風。很遺憾,亞裔中學習好的學生很多,因而受到減3分的待遇; 不過,外國來的學生,卻可以享受加5分的優待。同是華人,一減一加,相差8分。
體育活動 (8-40分)
全美高中最好的/奧林匹克比賽的運動員:40分
參加多項運動且至少有一項足以參加大學校隊:25分
至少在一項運動中擔任校隊主力且投入很多精力: 13分
經常參加運動,但不是校隊隊員:8分
分數比例遠高於SAT標化成績!體育運動在美國大學申請裡佔有的比重可見一斑。
超級錄取 (40分)
英特爾科學獎
在大出版社出過書
著名影片或者電視系列片的演員
父母是大名人、政治家、備受尊敬的教育家
父母是學校的巨額捐款人
如何成為名校青睞的優秀學子?
綜上來看,不論是中國高考還是美國申請,都充滿著激烈的競爭。
留美人數逐年增加,常春藤盟校的錄取率卻多年持續走低。 但不論面臨何種競爭環境,學校對於優秀學生的選擇上從本質上來看都是一樣的。 那麼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想進入常春藤名校要如何提高競爭力呢?
【精英說】採訪到了國際教育聯盟資深規劃師楊黎明老師為大家支招。
提前規劃,擁有高中四年完整成績
面對激烈的美國名校競爭,楊黎明老師建議有留學意向的家庭提前進行對孩子的留學路徑規劃:
美國的高中和大學課程對接是非常緊密的,四年的高中教育會充分幫助學生在心理、學術、以及課外活動方面全面發展,以保證學生順利地升到大學。
因此,他建議有條件的家庭讓孩子從7、8年級開始入讀美國初中,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適應美國教育模式和文化。9年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適應新環境,積極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開始參與一些課外活動。
從10年級開始會接觸到高難度課程,聚集一些課外或社會活動。11年級學生準備AP課程考試,同時著手SAT或ACT考試,還要保持較好的GPA。12年級就需要衝刺一系列升學考試,完成所有申請,參加面試等工作。
一個完整的四年高中學習,對每一個學生都非常重要。
平衡標化成績與榮譽課程,加強綜合實力
隨著標化成績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美國名校將AP、IB等課程成績視為反映學生真實學習能力的試金石。
不過,正如教育專家普遍不認同反覆刷分一樣,楊黎明認為,AP和IB也不是選得越多越好。
IB課程全稱為國際預科證書課程,是由國際文憑組織為高中生設計的為期兩年的課程。IB課程分配在六個基礎學科領域裡,學生既要學習科學科目,又要學習人文科目。所有參加文憑項目的學生,必須六個學科組中每組選一門課程進行學習。
IB課程較適合學習能力比較全面,基礎紮實,英語功底好的優秀中國學生,更適合有西方文化背景的母語為英語的孩子。AP課程是美國大學先修課程、美國大學預修課程。指由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課的大學課程。美國高中生可以選修這些課程,在完成課業後參加AP考試,得到一定的成績後可以獲得大學學分。AP課程可自由選擇,較適合基礎紮實,學習好,且有意向自我挑戰的優秀學生。
當然,家長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過硬的成績只是敲門磚,不是殺手鐧,而包括體育競技、學術競賽、課外實踐在內的綜合實力才是拉開差距的關鍵。
從2015年開始, 申請名校的考核重點逐漸從校內成績,標化成績,文書等轉移到了課外活動的比拼,申請參加含金量高的課外學術活動提高背景軟實力非常有必要。
美國大學看重課外活動,不論活動規格大小,重點突出這些活動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人品、個性、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感等特點。
因此,你所參加過的課外學術活動,以及你從中獲得的真實感受,就會成為有別於其他申請人的重要資本。
哈佛大學招生官曾說: 「分數,其實並不重要。」 這句話聽上去假大空,但實際是有道理的。 過硬的成績只是敲門磚,常春藤更看重的是學生包括體育競技、學術競賽、課外實踐在內的綜合素質。
Reference: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74548
2.http://www.sohu.com/a/115321367_429309
3.https://www.liuxue86.com/a/2278731.html
4.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9ee2dd21bc8e0d006000023
5.http://baijiahao.baidu.com/s?id=7119170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