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騰訊教育和軟科聯合出品,軟科系騰訊新聞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
我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高分子化學家林尚安曾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21世紀將是高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培養人才離不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談到我國的高等教育水平,就不能不提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兩所旗艦大學。「清華北大」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頂尖學府,在生源上毫無疑問匯聚了我國最優秀的學子,在大學四年的培養中又提供了最優質的教育,背後有整個國家的全力支持,金字號招牌又廣受用人單位的肯定。不過通過一些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坐擁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批最讓人驕傲的學子仍然會有相當的比例選擇出國 (境) 深造。
清華、北大兩所中國頂尖名校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清華大學2017屆本科生出國(境)深造的人數為813人,所佔比例28.2%;全部畢業生出國(境)深造的人數為1123人,佔畢業生總數的17%,畢業生首選目標地區為美國,佔出國(境)深造人數的67.8%。北京大學本部本科畢業生出國(境)留學816人,佔比30.85%;全部畢業生出國(境)留學人數為1167人,比例為15.64%,首選國家同樣為美國,佔出國(境)留學總人數的62.81%。可以說,赴美國大學留學對於「清華北大」的學子依然吸引力十足,這裡是否暗含著我國頂尖高校與世界頂尖高校的差距呢?
英美高等教育的發展已有數個世紀,尤其是美國擁有多所世界知名學府,而我國第一座近代的大學也才不足200年歷史。雖然大學的發展歷史並不能作為評判實力的絕對標準,但以美國的高校實力作為標尺,通過相互的切磋,我們是否可以丈量下自身的實力,發現一些屬於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呢?
本次我們將採用2018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簡稱ARWU) ,通過排名結果,來看看代表著我國高校頂尖力量的「清華北大」在美國能排第幾名?我們分別選取了排名與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相近的各兩所美國大學,力圖呈現三者之間跨越空間的比較,讓讀者對於「清華北大」的國際地位有更加具體一些的認知。
UIUC VS 清華大學 VS UCSB
在國內排名第1位的清華大學,全球排名第45位,它的比較對象為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簡稱UIUC) 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簡稱UCSB) 。通過排名比照,我們可以發現清華大學在美國大致排在30位。
三所高校均為公立大學,且均為綜合性大學,UIUC和UCSB擁有「公立常春藤」的美譽,另外,UIUC也是「美國公立大學三巨頭」之一。在美國國內對於學校類型的分類方面,兩所學校均被列為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中的研究型大學I類 (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High Research Activity) 。清華大學與這兩所大學之間的切磋體現在一系列指標上的高低,就讓我們根據ARWU排名的相關指標,一起來看看這些指標上孰勝孰劣。
ARWU的排名體系有四項一級指標:教育質量、教師質量、科研成果和師均得分,四項一級指標內包含六項二級指標,下文將基於各項指標對三所大學進行比較。
(一)欠缺獲得國際重要獎項的教師
教師質量的指標包含學校獲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教師的折合數 (Score on Award) ,以及各學科領域被引用率最高的科學家數量 (Score on HiCi) 。我們可以看到清華大學在Award指標上為0,另外兩所學校均擁有較多獲得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教授。有數據顯示,UIUC自1901年以來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排名全球大學第24名,而在UCSB自2000年以來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排名全球第20位。清華大學因在這項指標上與兩所高校的差距較大,略顯遺憾。但這並不意味著清華大學的科學家數量少,因為在教師質量的另一個指標上,清華大學各學科領域被引用率最高的科學家數量要高於美國兩校,因此,我們可以期待未來可以彌補國際重要獎項的空白。
關於師資,有趣的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中國數學家之一,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青年時期曾於清華大學任教,而後也曾受聘於UIUC擔任正教授,在解放後又回到清華大學任教。
華羅庚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二)SCIE,SSCI論文數量躋身第一梯隊
科研成果的指標包含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 (Score on N&S) 和被科學引文索引 (SCIE) ,以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SSCI) 收錄的論文數量 (Score on PUB) 。我們可以看到這兩項指標上,清華大學具有絕對的優勢,尤其是在PUB指標上的得分甚至可以躋身第一梯隊,與史丹福大學 (76.5) 、牛津大學 (77.1) 相差不多。
(三)知名校友
ARWU將一所大學培養的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得主作為人才培養成果的測量指標。這方面,清華大學距離美國兩校稍有差距。排名指標為了做到客觀和標準統一,不能將大學的所有傑出校友囊括在內。其實,除了獲得諾貝爾菲爾茲獎的校友,不論清華大學還是兩所美國學校也都有大批重量級的商界校友。例如,UIUC的知名校友就包括,商界奇才美國甲骨文公司初始人,董事長拉裡·埃裡森 (肄業) ,YouTube合作創辦人之一的陳士駿。
上圖為拉裡·埃裡森,下圖(右)為楊士駿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而清華大學的商界校友有搜狐執行長張朝陽,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第一批旗手。
張朝陽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UCSB的娛樂圈校友則不少,校友麥可·道格拉斯和格溫妮絲·帕特洛分別獲得過奧斯卡獎。
馬裡蘭大學 VS 北京大學 VS 南加州大學
接著我們來看國內排名第2位的北京大學,全球排名第57位,它的比較對象為馬裡蘭大學-大學城和南加州大學。通過ARWU排名比照,我們可以發現北京大學如果在美國也是排在30名左右。
三所學校中,只有南加州大學是私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則是「公立常春藤」成員之一。兩所美國學校均為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中的研究型大學I類(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High Research Activity) 。與清華大學類似,下文也將參照ARWU的指標,對兩所美國大學和北京大學進行切磋比較。
通過數據可以發現,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的情況比較相似,在Award指標上為0,與同檔的美校相比,在教師質量上欠缺重量級的獎項,而高被引科學家數量高於同檔美校。
在科研成果方面,與清華大學不同之處在於北京大學在N&S指標上並沒有較多地高於兩所美校,而在PUB指標上依然大幅度地領先。這是因為北京大學作為我國頂尖學府,其所擅長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類在N&S指標上較難發揮優勢,另外,在文科的科研成果中,英美國家具有強勢的語言環境,對於非英語國家較為不利。
總體而言,北京大學與兩所美校的情況與清華大學非常類似,雖然在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項上落後於同檔美校,但憑藉著論文的高產,奠定了目前的排名地位。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北京大學與兩所美校在知名校友上的表現:
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的校友有Google聯合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美國體育運動品牌安德瑪的創始人兼CEO凱文·普蘭克等。
上圖為凱文·普蘭克,下圖(右)為謝爾蓋·布林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與之對應的是北京大學校友,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
李彥宏 /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而南加州大學因為地處洛杉磯市,距離好萊塢非常近,也是美國大學中校友獲得最多奧斯卡獎的大學,包括《星球大戰》系列導演喬治·盧卡斯,《阿甘正傳》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等,史匹柏當年申請南加州大學的電影學院被拒。另外,南加州大學的體育也沒有耽誤,校友共獲得280多塊的奧運會金牌。南加州大學校友眾多,最知名的校友恐怕就是第一位踏上月球走出「人類的一小步」的阿姆斯特朗了。
圖左為喬治·盧卡斯,圖右為羅伯特·澤米基斯
阿姆斯特朗 /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不僅如此,一份2014年來自Wealth-X的報告也顯示,在擁有最多的億萬富翁大學榜單上,南加州大學以16位排名全美第四。
以上就是此次「清華北大」與美國大學跨越空間的切磋結果,依據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清華北大」雖然距離美國私立「常春藤聯盟」還有差距,但在一些方面可以與美國頂尖的公立高校不分上下。透過ARWU的六項指標來看,我國的頂尖高校在獲得諾獎、菲獎的學者教授方面依然落後於美校,部分原因在於學術研究起步較晚,而同檔次美校具有穩定的學術發展歷史。另外,我國的兩所頂尖高校在發表SCIE和SSCI的數量上要遠高於同檔美校,這與我國學術界重視論文發表不無關係。在校友培養方面,「清華北大」也培養出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知名校友,與同檔美校相比並不遜色。
本文盡力呈現了基於排名數據的「清華北大」在美國大學中的水平,並非「關公戰秦瓊」,而是希望以美國高校作為對比衡量自身,找到我國高校在國際高等教育領域內的定位,這原本也是ARWU排名的初衷之一。
參考來源:
[1]「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https://admissionblog.usc.edu/it-was-the-best-of-times-it-was-the-worst-of-times/
[2]The 20 Universities That Have Produced The Most Billionaires.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universities-with-most-billionaire-undergraduate-alumni-2014-9
[3]軟科2018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4]部分校友資料來源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