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清華大學公布了一則數據:在清華出國留學的學生中,畢業選擇回國的人只有19%,也就是說有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了在國外定居,不再回國。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比例,據2019年清華公布的出國留學比例來看,2019年清華大學出國深造的研究生佔比8.4%,本科生佔比24.6%。這也就是說,清華每培養5個學生,就有一個學生選擇了「逃離」中國。
面對這一現象,清華大學的學院院長、國內著名教授施一公曾坦言:我們的學生很聰明,但是也很現實。
施一公解釋道:「這種情況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他們在經歷了多年的寒窗苦讀之後,開始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奮鬥下去了。尤其在以名校學生的身份去到了國外留學之後,還會得到不錯的就業條件。這樣一來,這些學生就更加沒有必要回國了,畢竟在國外就能夠生活得很好。」
說正經的,國外的發達國家給我們清華留學生的待遇確實是比國內給的高出一大截,讀書奮鬥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功成名就嗎?與其回國內碌碌無為,鑽研人際關係,還不如在國外安心發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其實不管怎麼說,留學還是不留學,回國發展還是定居國外,都是個人的選擇。選擇留在國外的留學生,也不能說他做錯了,只能說成年人都比較現實,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偏向個人利益罷了。
施一公還說了,當下社會的清北包括其他大學生,都是通過數十年寒窗苦讀換來的成果,然而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又越來越不值錢了,和以往的社會環境有巨大的差別,在和平安逸的社會背景之下,包括研究生在內的大學生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安逸不奮鬥的好逸心態,面對國外開出的豐厚待遇和優越的條件,他們大多數都會選擇留下,我們的學生們還是很現實的。
不得不說,施一公說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一邊是唾手可得的優越待遇,一邊是不確定的未來,大部分人都很難拋下優越的條件去搏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就比如說: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穩紮穩打,即使冒險也不會砸鍋賣鐵下注,即使贏的可能極大。
反正換做是我,在國內和國外待遇差不多的情況下,我是會選擇回國發展的,即使國內條件差一點也可以。但是不能相差太大了,如果國外給我年薪500萬,國內才給5000月薪,除非我腦子瓦特了才會回國,真當人家數十年讀書沒有成本啊,不要求待遇有多高,但最起碼要對得起自己幾十年的努力吧。
言歸正傳,之前網上有很多網民大喊大叫,情緒激烈地要求教育局關停清華大學,畢竟用自己的稅金免費幫外國培養人才,換誰誰也不樂意。
說句大實話,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有幫外國培養人才的現象,北大和清華幾乎差不多,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清華81%的留學生選擇定居國外,聽起來挺嚇人的,這其實還是正常現象,幾乎所有的大學留學生定居國外的比例都不低,當然,沒錢沒才華的人想定居也定居不了。
清華鬧得這麼大,不過是因為名校光環罷了,如果把清華換成哈爾濱佛學院,「哈爾濱佛學院81%的留學生選擇定居國外」,這樣的標題你還覺得震驚嗎?
人才是流通的,閉門造車只能培養出沒什麼創造力的書呆子,清華有畢業生出國留學,國外自然也有人才流入中國。據一些比較靠譜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有56萬留學生海外留學,同時在中國境內有44萬的來華留學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國居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來華留學生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的。2020年,在忽略留學生質量的情況下,僅從人數上看,來華留學生和出國留學生的人數其實是差不多的。
不過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來中國大學留學的難度遠遠低於我們出國留學的難度。從目前來看,清華的排名和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差不多,不過嘛,歪果仁來清華留學的難度和我們去耶魯大學留學的難度相比……
其實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除了可惜一下清華北大這些985大學的留學生之外,其他定居國外的留學生可有可無。從2015年起,大學生就開始泛濫了,杭州的街道辦主任都要985博士才能勝任,再過幾年,說不準掃大街都要本科生學歷了,默默心疼一下自己:原來我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我個人是不反對別人定居國外的,畢竟是個人對自己未來的選擇,如果留在國內,也不是一定會得到重視,更大的可能是會泯然眾人,讀書二三十年,誰不想有一個好前程呢?
只要他們安安心心過自己的小日子,不要像許可馨、楊舒平那樣傷害我們的愛國感情,其實也沒什麼所謂,堂堂15億的大國,難道還差那麼兩三個歪瓜裂棗?
最後說一個好消息,這幾年海外留學生歸國的比例越來越高了,出國留學的人數也越來越少了,與此同時,國外還有很多不錯的人才千方百計地想來中國留學,目前的來華留學逐漸成為主流趨勢。
最後死皮賴臉求一下關注~
如果您對本文有什麼感想或者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